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6 毫秒
91.
实验确定了分析白酒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含氮杂环化合物在pH1~2的条件下成盐,酒样浓缩10倍后以乙醚萃取除去中性杂质和酸性杂质,将样品pH再调至9,用乙醚萃取后KD浓缩,取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上述条件测定了茅台酒等6种名酒中的含氮化合物,发现各种酒中均有含氮杂环化合物存在,但因酒型的差别,化合物含量和组成模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2.
季铵盐类化合物灭杀赤潮异弯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几种不同结构的季铵盐类化合物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效率进行比较,发现具有一定结构的季铵盐类化合物对该种藻具有较强的灭杀去除效果;在相同用量(质量)下,含有一个长碳链的季铵盐化合物的灭杀效果明显高于含有双长链的季铵盐化合物。同时,通过测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用下的赤潮异弯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和光合作用强度,并借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受肋迫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分析了季铵盐类化合物灭杀赤潮生物的原理:季铵盐对赤潮异弯藻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其强表面活性,易于吸附在藻细胞的磷脂双分子膜结构的表面,从而引起膜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进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3.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施华宏  黄长江 《台湾海峡》2001,20(4):552-555,T007
本文选取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海口、北海、湛江、汕头和厦门港等作为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现场调查区,结果发现有11种海产腹足类存在性畸变。文中对分布广泛、易采集、性畸变现象普遍的疣荔枝螺的性畸变特征的解剖观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其他几种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特性作了对比。根据研究结果将疣荔枝螺性畸变雌体的阴茎和输精管的畸变程度划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94.
Continental epithermal ore deposits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oils or solid bitumen. These organics embedded in mineral deposits can convey valuable information of the ore genesis.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ormation of ore minerals was recorded by organic compound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as also is how metal-rich ores interfere with the molecular proxies in the temperature regime envisaged for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al changes of ...  相似文献   
95.
农药污染地块修复过程中频繁出现异味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往报道多集中在场地内有毒有害物质分析,较少关注场地异味污染问题。为预测某有机磷农药场地修复过程异味污染情况,本文以该地块7个潜在异味污染控制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土壤空气异味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应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测定近土壤空气、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阐明地块控制区内异味污染排放特征,评估近土壤空气地块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7个区域监测点位散发不同程度刺激性气味,臭气浓度值范围为309~72443;生产区异味影响范围最大,达到3.2km;共识别出近土壤环境空气中209种VOCs、土壤样品中246种VOCs和SVOCs,主要包括芳香化合物、卤代物、烷烯烃和含氧有机物;主要异味贡献物质种类包括有机硫化物、芳香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7个区域近土壤空气均存在致癌风险(>1.0×10-4),5个区域存在非致癌风险,主要致癌物质为1,4-二氯苯、苯、四氯化碳。本文开展的农药场地异味物质组分与致病致癌风险持续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修复和居民健康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to the Mullica River-Great Bay Estua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asurement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in precipita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aerosols were conducted at Rutgers University Marine Field Station in Tuckerton, New Jersey from March 2004 to March 2005 to characterize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to the Mullica River-Great Bay Estuary. The arithmetic mean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concentrations for precipitation samples were 2.3mgL(-1) and 0.42mgL(-1), respectively. Nitrate and ammonium concentrations in aerosol samples averaged 3.7microgm(-3) and 1.6microgm(-3), respectively. Wet deposition rates appeared to vary with season; the highest rate of inorganic nitrogen deposition (nitrate+ammonium) occurred in the spring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33kg-Nha(-2)month(-1). On an annual basis, the total (wet and dry) direct atmospheric deposition fluxes into the Mullica River-Great Bay Estuary were 7.08kg-Nha(-2)year(-1) for nitrate and 4.44kg-Nha(-2)year(-1) for ammonium. The total atmospheric inorganic nitrogen directly deposited to the Mullica River-Great Bay Estuary was estimated to be 4.79x10(4)kg-Nyear(-1), and the total atmospheric inorganic nitrogen deposited to the Mullica River watershed was estimated to be 1.69x10(6)kg-Nyear(-1). Only a fraction of the nitrogen deposited on the watershed will actually reach the estuary; most of the nitrogen will be retained in the watershed due to util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during transport. The amount of N reaching the Mullica River-Great Bay Estuary indirectly is estimated to be 5.07x10(4)kg-Nyear(-1), approximately 97% is retained within the watershed. This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may stimulate phytoplankton productivity in the Mullica River-Great Bay ecosystem.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盐生杜氏藻的热模拟成烃研究,发现其热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咔唑系列化合物,它包括咔唑(CZ)、甲基咔唑(M CZ)、二甲基咔唑(DM CZ)、三甲基咔唑(TM CZ)、四甲基咔唑(TeM CZ)、五甲基咔唑(PM CZ)和六甲基咔唑(HM CZ)。并且在300℃热模拟产物中咔唑系列化合物含量较高,在芳烃馏分中相对含量为30.97%,350℃时产出较低,为15.44%,而250℃时未检出此类化合物。这一方面表明嗜盐杜氏藻很可能是原油和烃源岩中咔唑类化合物的主要母源之一,另一方面表明高盐环境下这种以杜氏藻为主要生烃母质的原油可能富集咔唑类化合物,这为该环境下油源对比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8.
华北地区一次强灰霾污染的天气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在线耦合的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6(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 Version 3.6)及环境、气象观测数据,在完成大气化学方案优选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北地区一次重霾污染过程(2013年2月15~17日)对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重点关注一次颗粒物、无机气态成分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人为排放对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生成的贡献,探讨了由此引发的气象条件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上述3种人为源的综合排放对华北地区PM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91.27%,其中对北京、秦皇岛和沧州的贡献率分别达96.9%、95.9%和97.2%。这使区域地面太阳向下短波辐射降低近15.99%,区域平均地面辐射强迫达-26.51 W m-2,由此导致地面温度下降0.14°C(3.68%),逆温增强,垂直温度梯度(?T/?z)升高0.026 K km-1,边界层高度降低18.92 m(8.77%),平均风速减少约0.014 m s-1(0.35%),相对湿度绝对值升高0.51%,地面平均气压降低0.86 Pa。对于15~17日污染过程,人为源综合排放的气溶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在天气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边界层高度的影响较大,但不起主导作用,对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的作用则远小于天气系统本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前体物,其人为排放对SOA浓度的贡献率约为99.6%。同时,VOCs通过调整大气反应活性促进无机气态成分向无机盐转化,它对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的贡献达50%以上。然而,VOCs对整个PM2.5浓度的贡献不及各种源综合贡献的1/4。人为排放的VOCs对气象场的反馈与综合排放的作用基本一致,但对地面气压的影响VOCs排放时以热力因子为主,而人为源综合排放时以动力因子为主。上述结果暗示,灰霾污染过程所引发的气象条件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方向改变,这可能促进污染物的局地累积、增强污染程度并延长区域内重污染的持续时间。因此,在探讨区域性灰霾污染成因时,灰霾自身通过辐射强迫作用对大气的调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
海马齿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盐生植物, 既是传统野生菜蔬, 也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北移种植海马齿进行生态修复时, 越冬低温的影响是成功与否的首要关注问题, 其机制尚待解明。脂肪酸在生物耐受低温中发挥作用, 挥发性有机物与脂肪酸代谢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海湾环境中生态修复浮床上的海马齿样品, 重点解析北移种植环境下, 海马齿植株不同部位受越冬影响前后的脂肪酸和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差异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海马齿的花、叶、茎和根样本中, 共检出14种脂肪酸, 根中的脂肪酸种类数相对最多;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花和叶中的含量(平均分别为56.46%和60.23%)总体大于茎和根(平均分别为41.56%和44.45%)。茎、叶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有机物, 蘑菇醇为优势种类。越冬后脂肪酸和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数量显著降低,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在冻伤植株中显著升高; 就植株脂质营养指数而言, 耐受越冬低温的植株其脂质营养品质提高。越冬造成海马齿两类化合物发生显著变化, 其中C18脂肪酸代谢响应有重要贡献, C18: 3(n-3)和蘑菇醇分别是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谢产物, 可能与抗冻应激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为推广海马齿种植以构建可持续近海生态修复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塔里木盆地流体与油气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为例,通过流体势分析,油田水化学分析,包裹体测温和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丰度及比值研究,确定塔中地区晚海西期油气主要来自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在中段形成塔中4油藏,并通过流体运移方向分析,认为塔中4油藏在喜马拉雅期受淡水冲洗破坏,使油所储量大大减少,轮南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南部的满加尔凹陷和两侧的哈拉哈塘凹陷和草湖凹陷,其中草湖凹陷两次供油气,而其他两个凹陷三次供油气,流体运移方向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油气的分布规律,对确定勘探的有利区带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