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31.
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的油气田,研究其中油气的运移是了解这种油气藏形成规律的重要环节。对塔河油田近几年开采的油井原油样品进行系统采集后,分析了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选取Ts/(Ts Tm)、三环萜烷/17α(H)-藿烷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比值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研究了塔河油田原油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反映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运移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由东向西,另一个是由南向北;9区和三叠系、石炭系原油成熟度较高,说明它们成藏期较晚。  相似文献   
32.
Sulfonamides (SAs) ar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ntibiotics. SAs have been found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If SAs are not degraded in the environment, they can affect bacteria by their antibiotic properties and contribute to bacteri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refor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11 SAs (sulfanilamide, sulfaguanidine monohydrate, sulfadiazine, sulfathiazole, sulfapyridine, sulfamerazine, sulfamethoxypyridazine, sulfachloropyridazine, sulfamethazine, sulfamethoxazole, and sulfadimethoxine) was studied. For this purpose, the Closed Bottle Test (CBT, OECD 301D) was performed, which includes a toxicity control. In order to monitor the environmental fate of the parent compound and to check for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a simpl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HPLC–UV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se SAs has been developed. Acetonitrile and water (with 0.1% formic acid) were used as mobile phase solvents for gradient elution.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in terms of precision,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limits, selectivity, and analytical solution stability. In the CBT, none of these SAs was readily biodegradable. The HPLC–UV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no degradation of any SA took place. In the toxicity control, these SAs showed no toxic effect in the used concen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bacteria applied in the test.  相似文献   
33.
纳污海水中COD生化降解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5-11月期间,采取渤海湾海水,控制不同的试验水温和不同的有机物起始浓度,采用试验室模拟方法,测定COD生化降解曲线。依据COD降解动力学理论,得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OD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经过归纳综合,建立了纳污海水中COD的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方程式。试验结果显示,渤海湾天津近岸排海污水COD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降解速率系数足值介于0.023-O.076d-1之间。k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k值越大。  相似文献   
34.
生物降解原油中吡咯氮化合物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域地区近50个原油样品中性氮组分的GC/MS定量分析资料表明,油藏中的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的吡咯氮化合物含量和分布有明显影响。经与同源未降解原油比较,各种烷基咔唑和苯并咔唑在3。4级中轻度降解油中就出现明显降解迹象,随生物降解程度增高其含量逐渐减少,在6—8级严重降解油中它们的总含量降低到原有的五分之一左右。在3—4级中轻度降解油中,裸露型甲基咔唑异构体更容易被微生物侵袭而代谢,抗生物降解能力按1-甲基咔唑〉4-甲基咔唑〉2-、3-甲基咔唑顺序递减;当降解程度更高时,这些化合物降解速率相当,1-/4-MCA等比值相对稳定。低-中等降解阶段,不同类型二甲基咔唑异构体的抗生物降解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呈屏蔽型〉半屏蔽型〉裸露型降低;在生物降解水平进一步增高时,这些异构体之间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生物降解作用对苯并咔唑系列化合物分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随降解程度的增加变得更为显著,降解油中【a】/[c】苯并咔唑比值或增高或降低。生物降解原油中吡咯氮化合物的组成变化,使降解油的二次运移示踪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作为广谱抗菌的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抑菌剂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医疗、禽畜及水产养殖等。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随代谢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构成潜在风险,截至目前,这些影响和风险并未被探明。因此,对8种典型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我国典型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阐述,评估了它们对不同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生态风险,并诠释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浓度分布差异显著,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分别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浓度和污染程度最高;水体藻类是磺胺类合成药物最敏感的水生物种,其次是甲壳类和鱼类,磺胺甲恶唑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高风险;磺胺类合成药物进入体内后被代谢成不同的产物,与母体合成药物一同进入水环境中经历降解过程;生物降解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磺胺类合成药物去除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细菌、真菌及藻类均可降解磺胺类合成药物。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磺胺类合成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及合成药物混合毒性的研究,明晰水环境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分布-代谢-传输-效应的综合过程,探析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生...  相似文献   
36.
刘凌  崔广柏 《湖泊科学》2000,12(3):255-264
生物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处理土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手段,本文在研究土地生物处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描述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微生物系统中扩散、吸附/解吸、屏蔽和生物降解过程的数学模型。为确定模型中各参数在模型计算中的作用和相对重要性,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分析,预计数学模型可以定量预测有机污染物进行土地生物处理所需的要时间和程度,为构建土地生物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塔中原油超高二苯并噻吩硫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中相当部分原油具有高丰度芳香硫——二苯并噻吩(DBTs)特征,其在原油中的绝对丰度高达26 859μg/g,在芳烃中的相对丰度高达58.2%,主要分布在塔中I号构造带下奥陶统、塔中4(TZ4)和塔中1-6(TZ1-6)井区。采用综合地球化学研究途径,对该区原油的高DBTs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研究区母源岩较强地控制DBTs的丰度,纯泥岩、页岩中DBTs丰度不高,灰岩、云岩等烃源岩DBTs丰度偏高或超高;观察到在正常油窗范围内,烃源岩和相关原油随成熟度增加DBTs丰度增加,而塔中型高-过熟原油中DBTs丰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热成熟作用对该化合物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发现生物降解、水洗可使原油中DBTs丰度降低,但对塔中原油中DBTs影响较小;观测到塔中相当部分原油的DBTs含量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作用产物H2S、硫醇、长链烷基四氢噻烷有一定正相关性。对比研究认为,有多种因素控制塔中原油中DBTs丰度与分布,热成熟作用、TSR是导致塔中下奥陶统部分原油高DBTs特征的重要原因,前者可能是主要因素,特殊母源岩因素相对较少,尽管尚不能排除。TZ4井区等石炭系高DBTs原油主要来自深部地层,与下奥陶统抑或更深层高DBTS原油的混入有关。本研究对于该区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油藏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氮同位素分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传平  梅博文 《沉积学报》2004,22(4):707-710
选取辽河油田冷东地区来自Es3烃源岩不同性质原油,测定氮同位素比值,试图分析生物降解过程中原油氮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探讨含氮化合物组成的变化机理。正常原油与相应干酪根的氮同位素比值接近,δ15N分布在4.0‰左右。遭受生物降解的原油,氮同位素比值明显增加,δ15N接近或超过10.0‰。比较遭受不同程度微生物降解自然系列的原油,氮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与降解程度相联系。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发生氮同位素分馏作用这一事实暗示降解原油中含氮有机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参与了代谢。  相似文献   
40.
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物降解作用是原油的一种重要的蚀变作用,对原油的物性和经济价值有着负面的影响。全球石油大多遭受过生物降解。生物降解作用对常见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得以较好的描述,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量正构烷烃、三环萜烷、25 降藿烷生物降解的新进展。目前对生物降解作用的细节、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讨论了原油喜氧和厌氧降解机制,认为厌氧作用可能起主导作用,降解速率很慢。温度是控制生物降解作用的重要因素,储层温度大于80℃不会发生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原油多为混源油,介绍了研究生物降解原油的多期成藏方法。沥青质不易生物降解,其热解产物及钌离子催化氧化产物在生物降解原油对比、油源对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