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0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611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2701篇
海洋学   49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89篇
自然地理   9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岸作为海洋资源开发、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量人口、产业向海岸带区域聚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海岸带环境日益恶化、自然岸线严重受损、海岸带资源锐减。海岸整治修复成为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恢复海岸带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评价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效果,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海岸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生态指标、经济指标和功能指标三方面,筛选出50项产出性指标构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人工海岸整治修复效果,为人工海岸生态化改造及整治修复工作的检查、考核以及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时代需求下,茂名应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近年来,茂名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海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海洋创新成果初具规模、海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海洋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奠定了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洋经济规模偏小且结构不够合理、现代化海洋产业进程缓慢、现代化海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且受到制约和缺乏保障等问题。未来应从加快供给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优化海洋生态系统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茂名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33.
上海地理位置独特,濒江临海,易受风暴潮、海浪、咸潮、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威胁。全面做好上海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上海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提升沿海防灾减灾能力,文章结合上海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实际,从健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预案体系、提升海洋观测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提高海洋灾害综合应对能力以及强化海洋防灾减灾队伍建设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
为了做好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生产、管理、应用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该文分析了国内外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特点,提出了城市标准体系构建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在国家两大标准体系指导下,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构建了从采集到服务、从基础到专项、从地上到地下的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层次模型及框架,同时以南京市为例开展标准体系的实践,在全国率先构建了首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5.
地表基质层是支撑孕育地表自然资源的关键层位和重要载体。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状况、陆地表层系统碳储碳汇等都与地表基质的基本类型、空间结构和景观特征、数量质量和理化性质、支撑孕育情况、生态功能特征等基本属性息息相关。本文依据前人工作成果和实施典型地区地表基质调查试点等取得的进展与认识,通过阐明地表基质概念、定位、特点,提出构建地表基质调查技术体系的思路和原则、基础和前提。从资料收集与作业准备、外业实施与数据采集、数据集成与融合处理、产品制作与服务应用的调查流程,以及景观要素、类型结构、理化性质、生态属性等调查内容两个维度初步形成地表基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旨在为自然资源调查技术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0引言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因素众多、复杂艰巨的科技工程。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成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总体技术组(以下简称总体技术组),设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第一批试点单位,以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技术体系(以下简称技术体系)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37.
辽宁赛马碱性岩体早年因产铀矿而闻名,该岩体主要由响岩、霞石正长岩和异霞正长岩组成,其中铀、锆和稀土等元素矿化主要集中于异霞正长岩岩浆阶段。异性石是异霞正长岩中特征的锆-稀土矿物,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异性石表现出更加富集Nb、REE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早期异性石经历了一系列的热液蚀变,根据蚀变强弱程度,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1)异性石+钠锆石+霓石±钠沸石;(2)异性石+钠锆石+锆石+钠沸石±霓石;(3)异性石假晶,假晶主要由残余异性石+钠锆石+锆石+钠沸石+霓石+钾长石+铈硅磷灰石组成。相比于岩浆锆石,蚀变组合中次生锆石具有富Ca、Al、Fe的特点,与异性石本身化学成分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对异性石及其蚀变组合的精细矿物学研究,我们得知假晶的形成可能是异性石"溶解-再沉淀"的结果,致使假晶形成的流体至少包括:(1)占主导的富Na(±K)、Al、F的自交代流体;(2)少量晚期富Ca流体。假晶中次生锆石和铈硅磷灰石的结晶说明了Zr和REE等高场强元素的热液活动性,自交代碱性流体和富Ca流体在此过程中起到"搬运"和"提纯"的作用,这对认识碱性岩稀有、稀土成矿机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
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空间匹配关系角度出发,综合地质剖析及地球化学示踪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输导体系、运移方向及分布特征等进行的精细研究。结果显示:断裂、源储接触关系及盖层等共同控制着油气垂向运移的距离及层位;构造背景、不整合面、渗透性输导层、断裂的配置关系等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通道和距离;海平面升降旋回、优质储层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垂向聚集层位及平面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研究区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等研究成果,基于源储纵向接触关系及油气垂向运移距离,目的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近源混合成藏模式与远源混合成藏模式;根据油气来源区域及油气横向运移距离,又可分为内部源岩叠加混合成藏模式与内外部源岩交叉混合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9.
为了维护极地深部冰层取心钻探工作中钻孔的稳定,避免孔内事故的发生,冰层孔壁的水压致裂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冰层钻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冰盖动力学相关理论,计算得出了钻孔所在区域冰层的密度、温度及内部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资源勘探水力压裂技术与冰层钻进钻井液等相关理论,建立了合理的孔壁压差计算方法,深入探讨了适用于深部冰层钻探孔壁水压致裂机理。研制了冰层钻孔水压致裂模拟实验装置,可分析研究不同围压条件下冰样的脆性变形机理。结合我国Dome A深冰心钻探工程实际,提出钻孔可能发生水压致裂的深度区域及孔壁所需的起始裂纹长度判定,以期为后续的安全高效冰层钻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