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裂缝诱导HTI双孔隙介质中的裂缝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裂缝诱导HTI双孔隙介质模型是将一组垂直排列的裂缝系统嵌入到统计各向同性的孔隙岩石基质系统中而建立的.为了研究裂缝参数对地震波在该模型中传播规律的影响,本文分别对裂缝弱度、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这三个主要的裂缝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数值结果表明,裂缝诱导HTI双孔隙介质中,裂缝弱度越大,介质的各向异性强度越强;与基质孔隙系统相比,裂缝系统孔隙度对介质等效孔隙度的影响很小,而裂缝系统渗透率的增大则将显著提高介质在裂缝发育方向上的等效渗透率,这符合对裂缝系统"低孔"、"高渗"特性的认识.此外,裂缝系统渗透率的增大也使慢纵波的振幅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2.
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柔性连接体系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柔性连接体系的3自由度(3-DOF)力学模型,利用虚拟激励法分析了连接构件的频率比、阻尼比和质量比等参数对该复杂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得到了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柔性连接体系支座优化设计参数变化规律和连接参数的优化组合,可用来指导此类结构的减震初步设计。最后以某实际工程为算例进行数值分析,验证了优化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3.
琼北火山群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地震现象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世界火山分布图发现琼北火山群分布在一南北向的火山带上,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双俯冲作用下海南岛所在雷琼\|越东火山带的形成机制,结合海南岛精确定位的地震数据和形变观测结果,认为琼北地区可能存在岩墙侵入或张性断裂膨胀,并根据地震数据模拟分析了岩墙侵入对区域应力场及形变的影响.琼北地区精确地震(2000~2006)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集中在一个垂直面上,并且地震带两端有分叉现象.通过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推测存在岩墙侵入,并通过数值模拟很好地解释了琼北地区地震的分布特征(狗骨头状)以及地表垂向形变东升西降的特征.  相似文献   
44.
A historical data se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astal transition zone off Northwest Africa during spring 1973 and fall 1975, from 17° to 26°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tropical (North Atlantic Central Waters) and tropical (South Atlantic Central Waters) gyres. The near-surface geostrophic circulation, relative to 300 m, is quite complex. Major features are a large cyclonic pattern north of Cape Blanc (21°N) and offshore flow at the Cape Verde front. The large cyclone occurs in the region of most intense winds, and resembles a large meander of the baroclinic southward upwelling jet. The Cape Verde frontal system displays substantial interleaving that may partly originate as mesoscale features at the coastal upwelling front. Property–property diagrams show that the front is an effective barrier to all properties except temperature. The analysis of the Turner angle suggests that the frontal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heat horizontal diffusion as a result of intense double diffus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smoothing of the temperature horizontal gradients. Nine cross-shore sections are used to calculate along-shore geostrophic water-mass and nutrient transports and to infer exchanges between the coastal transition zone and the deep ocean (import: deep ocean to transition zone; export: transition zone to deep ocean). These exchanges compare well with mean wind-induced transports and actual geostrophic cross-shore transport estimates. The reg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southern (18–21°N), central (21–23.5°N), and northern (23.5–26°N). In the northern area geostrophic import is roughly compensated with wind-induced export during both seasons. In the central area geostrophic import is greater than wind-induced export during spring, resulting in net import of both water (0.8 Sv) and nitrate (14 kmol s−1), but during fall both factors again roughly cancel. In the southern area geostrophy and wind join to export water and nutrients during both seasons, they increase from 0.6 Sv and 3 kmol s−1 during fall to 2.9 Sv and 53 kmol s−1 during spring.  相似文献   
45.
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5年9月23日克孜尔震群进行重新定位。 从平面上, 重新定位地震集中分布在一个长约14.5 km, 宽约 9.0 km的长方形内, 其长轴为N30°W向, 与克孜尔断裂近乎垂直。 从震源深度来看, 重新定位地震的震源深度全部分布在21 km以内, 集中分布在10~19 km, 平均深度为13.6 km; 震群中绝大部分小震发生在沉积层内, 而震级较大地震基本发生在结晶地壳的上地壳内。 其剖面图显示, 这次震群是从结晶地壳开始沿着N30°W方向向上破裂至沉积层。 根据震区附近断裂性质和该区历史小震震中分布分析认为, 克孜尔水库库区附近可能存在两条共轭断裂, 右翼断裂可能是这次震群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46.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山西中小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山西省内2001-2005年间发生的ML≥2.0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得到410个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参数。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的震中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且更加集中。定位后的平均震源深度为9.35km,其中又以地面下2km~14km为发震优势层。  相似文献   
47.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 of the Hutubi MS6.2 earthquake on December 8, 2016 were relocated by apply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and we relocated 477 earthquakes in the Hutubi region.The earthquake relo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tershock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towards the north sid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a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mainshock.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ainshock after relocation and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is obviously shortened. Combined with the focal mechanism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is the main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Hutubi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48.
本文联合利用甘肃及周边测震台网记录的古浪及周边地区4592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资料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古浪震源区高分辨率的三维P波速度精细结构.结果显示,浅部P波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皇城—双塔断裂带在6 km以上深度表现为高速异常带,而在6~15 km逐渐转换为明显的低速特征,之后再次转换为高速体.震区下部在10~20 km深度有一个尺度约200 km2的低速异常体,地震发生时破裂首先在该低速体发生,与主震空间位置非常吻合.主震区的岩石结构主要由奥陶纪变质砂岩、石英岩和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等坚硬岩体组成.这种坚硬岩体对应的P波速度结构为高速体,有利于能量积累.武威盆地在20 km以上深度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在25 km深度之下,整体显示为高速体,表现出稳定块体的特征.表明武威盆地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已插入到冷龙岭隆起带之下.震区小震重新定位发现,皇城—双塔断裂带东、西两段表现出不同的力学运动性质,西段以逆冲运动为主,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的下盘.而东段地震却主要发生在上盘,断层活动以局部拉张为主.我们还首次发现在皇城—双塔断裂带的中段与主破裂呈垂直方向存在有在主震发生时新产生的一条共轭断层,基于小震的断层面参数反演显示该断裂是一高倾角运动性质以右旋为主兼具正断的断裂.  相似文献   
49.
申金超  李士成  张斌 《地震》2019,39(2):28-36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7年2月~2018年5月长岛震群进行重定位, 根据重定位结果计算长岛震群地震集中活动区域b值在深度上的变化分布。 结果显示: 长岛震群重定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北、 南两个地震活动区域。 北部地震活动区域的地震数量多, 时间跨度长; 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的地震数量较少, 形成时间较晚,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壳深度4~25 km之间; 长岛震群北、 南两个地震活动区域的b值总体上均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在8.5 km深度左右均存在转折上升的情况。 长岛震群b值的深度变化特征表明, 其应力主要受围岩静压力影响, 受断裂活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