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王伟君 《地震》2005,25(4):39-48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的1403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km内的尾波Qc值;并给出了其中14个资料相对较为丰富的台站的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结果。依据这14个台的3Hz、10Hz、18Hz频率点的2002年1月1日前后平均Qc值的变化,研究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云南地区比较危险的区域可能位于滇中块体的东南边界附近、滇中块体的西南部及其西边界附近。  相似文献   
62.
使用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5月14日9个固定台站和2009年4月4日至2010年5月14日15个临时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得到了龙滩库区地壳的三维散射系数结构,结果表明:(1)龙滩水库下方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结构.由大坝附近布柳河与红水河交汇处至三江(红水河、油拉河和牛河)交汇处的河段下方是研究区最明显的高散射系数区,高散射系数延伸深度达10 km,但在8 km以下高散射系数范围明显减小,除此之外,八茂断裂东西两端和八腊断裂周围也存在小范围的高散射系数区.(2)龙滩库区高散射系数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地层及与之接壤的透水性较好的砂页岩中,并且主要位于主干河流附近,河流和断层交汇处附近及与河流相交的断层附近,高散射系数分布与水的渗透密切相关.库区的水向河流两岸的渗透宽度约为10 km左右,深度不超过10 km.(3)龙滩库区地震主要集中在7~10 km深度的高散射系数区内,在水库地震中震源明显偏深,可能与库区水渗透引起的古岩溶水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3.
浙江珊溪水库库区地震波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新运  于俊谊  张帆 《地震学报》2013,35(2):199-208
2002—2007年发生的珊溪水库地震事件是少震、 弱震的浙江省区域显著的地震事件. 搜集182次ML>2.0地震的近场台站数字地震波形, 使用这些波形高信噪比的尾波时间域信号, 根据计算尾波Qc(f)值的Sato模型, 通过滤波及去除环境噪声, 计算了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c(f)值; 拟合Qc(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水库区域地震波衰减的时空特征. 根据信噪比及计算要求, 从近场9个台站的记录中挑选出641条三分向记录, 计算尾波衰减参数, 得到尾波Qc(f)与频率f的关系为: Qc(f)=52.19±7.11f0.922 1±0.05. 结果表明, 本区域为低衰减区域. 震群活动使区域介质对高频率波衰减趋势性增大. 进一步对尾波衰减参数及尾波采样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 该区域存在深部高衰减层.   相似文献   
64.
五大连池火山区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五大连池火山地区2008年至2011年ML>0.6火山地震事件39个,根据尾波散射理论,利用Sato模型计算其尾波Q值,获得整个火山区尾波Q与频率f关系Q(f)=(34.89±8.75)f1.0727±0.2253,表现为低Q高η值的火山构造活动活跃区域尾波特征,同时获得老黑山、火烧山附近区域尾波Q0值为20.60,与国内外火山区尾波Q值加以对比,对本区域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本区其他火山研究成果给予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65.
利用新源单台记录到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以及震前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分析地震前后尾波Q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前后Q值有明显变化,而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值趋于平缓.通过对Q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6.
67.
构造活动性的地球物理标志:—尾波品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8.
岩石的非线弹性响应在实验室中已被广泛地观测到,但在文献中却鲜有地震学研究方面的报道,尽管这是观测到这种特征的最自然的环境。由于难以获得非线性波传播问题的解析解,因此需要使用近似方法。显然,地震波在均匀的非线弹性介质中传播时将受到非线性的扰动。这种扰动可看作是时空中初至波能量散射和传播、产生地震尾波之源。这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非均匀性效应。由非线性引起的地震尾波性质与非线性大小以及地震矩有关。我们使用一种扰动方法计算散射波的振幅,并说明该方法能相当好地描述实际地震尾波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9.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芳  苗春兰  高艳玲 《地震》2007,27(2):72-80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1-2006年6月内蒙古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114条ML≥2.7地震波形资料,从西到东分三个研究区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 Hz间15个频率点的尾波Q值,并对Q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为:Ⅰ区Qc(f)=(69.98±20.92)f(0.8989±0.0881);Ⅱ区Qc(f)=(55.59±14.726)f(0.9426±0.1084);Ⅲ区Qc(f)=(69.89±18.54)f(0.8352±0.0913)。研究结果表明,尾波值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特征,研究区Ⅰ、Ⅲ表现为高Q值,研究区Ⅱ为低Q值,其结果可能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构造分区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0.
新疆及周边地区Lg尾波的Qem值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 对新疆地区22个数字化台网台站、乌鲁木齐台站以及周边的7个台站1999~2003年上半年所记录的1 156个宽带垂直记录,进行了处理, 得到了与各射线相对应的Q0值(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eta;. 在此基础上, 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了新疆地区1deg;times;1deg;网格的Q0值和eta;值的分布图象. 结果表明: 在塔里木地台及西伯利亚地台边缘,Q0值较高,为300~450; 而在南部的西昆仑褶皱系、松潘甘孜褶皱系,Q0呈现出低值,在150~250的范围内变化;在北部的准葛尔褶皱系和天山褶皱系,Q0现出较低的值,在250~300的范围内变化,eta;值的变化范围为0.5~0.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