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6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778篇
大气科学   478篇
地球物理   447篇
地质学   2268篇
海洋学   162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77篇
自然地理   284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龙须菜在滩涂贝藻混养系统中的生态作用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  张涛  杨红生  刘保忠  周毅  刘鹰 《海洋科学》2006,30(12):72-76
2005年5-7月,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壳长为48.35 mm±4.27 mm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成贝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Weber-van Bosse)的4种配比(生物量配比分别为0∶1、1∶1、2∶1、4∶1)进行了混养实验,每周测定养殖水体中营养盐变化情况以及文蛤、龙须菜的存活和生长情况等。实验表明,加入了大型藻类的文蛤养殖系统,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其氨氮、亚硝氮和磷酸盐浓度显著降低,NH4-N从5.52μmol/L降至1.30μmol/L、NO2-N从0.31μmol/L降至0.06μmol/L,而PO4-P从0.48μmol/L降至0.006μmol/L。实验结束后,文蛤及龙须菜生长情况良好,文蛤特定生长率最高达到了0.84%,龙须菜最高则达到了1.79%。本实验条件下,在文蛤成贝养殖系统中加入大型藻类,对养殖水体中的NH4-N、NO2-N、PO4-P有明显的吸收效果,吸收率分别为86%、98%和99%,起到了良好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72.
刺参夏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又称仿刺参,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1,2],主要分布于北纬35°到44°的广大西北太平洋沿岸,北起俄罗斯的海参威,经日本海、朝鲜半岛南部到中国黄、渤海[3,4]。据报道,江苏连云港外的平山岛是该物种在中国分布的最南界[5]。刺参是典型的温带种类,在其生活史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生态习性:当夏季海水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后,刺参即迁移到海水较深、较安静的岩石间不动不食,这种现象称为“夏眠”(aestivation)。日本学者Mit-sukuri[6,7]最早观察到刺参的这一现象并提出了夏眠…  相似文献   
7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1985年8月—1986年10月(2,9月除外),在长江口海区进行了鱼卵、仔鱼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系由淡水鱼类、半咸水鱼类和沿岸、近海鱼类四种生态类型组成的鱼类生态结构,具有特殊复杂的生态特点;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皆受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及黄海冷水团等水系的相互消长、交换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海况条件所制约。目前该海区的鱼类种间数量对比关系发生变化。历史上的重要经济鱼类数量极少,而作为它们的主要饵料之一的鳀鱼数量却占绝对优势。这与渔业上的过度捕捞和滥捕有很大关系。因此,以发展增、养殖事业来转化和降低捕捞强度,对保护鱼类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4.
黄渤海海域污染状况及对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5.
76.
冲绳海槽西北侧大陆架向大陆坡转折处表层沉积物中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具有混合的生态特征,这与现代海洋沉积环境并不一致。腹足类动物群中除少数种类为陆坡深海分子,多数种类属内陆架区或近岸浅水分子。因此,动物群主要反映了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低海平面的海洋环境,而少数深海种类的混入应与黑潮暖流在冲绳北端所形成的上升流有关。根据本区腹足类在其他海区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认为在更新世末次冰期,黑潮暖流仍对本区有重要影响,并控制着腹足类的分布。本区腹足类这种混合的生态特征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以来各种海洋动力环境叠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
78.
刺参池塘养殖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除进一步观察刺参在池塘养殖中的生态习性外,主要对生态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Ⅰ. 过程与方法 试验分两个阶段。1989年5月~1990年  相似文献   
79.
广东电白浮标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根据1985年对广东电白沿岸浮标进行污损生物调查的结果,报道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厚度、覆盖面积和湿重。共获得92种生物,优势种是Balanus reticulatus和Brahcidontes variatiIis。大部分浮标都完全被污损生物所覆盖,附着厚度为8-15mm,湿重3.8-14.7kg/m2。浮标侧面、底部及尾管内的污损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差别。位于港内、港口和港外的浮标,其污损生物群落也不同,布放于海中一年的浮标,污损生物群落已接近顶级,二年浮标的污损生物群落有所衰退。  相似文献   
80.
胶州湾沧口潮间带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从30年代开始就对潮间带生态学进行过研究,动物学界前辈张玺教授领导考察团,对胶州湾进行多次考察。50年代又对我国沿海有代表性的潮间带进行调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1963年8月到1964年12月连续17个月,对胶州湾沧口泥沙滩进行了逐月的潮间带生态调查。主要目的是详细地了解我国北方海区潮间带泥沙底质生态类型的生物种类组成、垂直分布和数量变动,并对某些经济种类的生物学概况进行探讨。 将我们的调查材料与张玺早期的资料作一比较就可发现,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但胶州湾沧口泥沙滩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和分布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它反映了污染前自然生态的面貌。本文详细阐明沧口泥沙滩潮间带的生态结构,表现沧口滩涂自然生态平衡的本底情况。 近十多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近岸工厂的污水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入海,沧口泥沙滩潮间带的生态结构发生了变化,某些种类的分布下移,数量减少,某些种类已绝迹。近几年来,全国开展的海岸带和海涂综合调查需要有过去的本底资料进行对比,以便对现有资源量和将来可能发生的资源变动进行估计。为此,我们把以前的调查结果整理发表,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学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