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Following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rainfall forecast in Shenzhen owing to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TCs), a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scheme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landfalling TCs is applied to analyze and forecast the rainfall induced by landfalling TCs in the coastal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ll the TCs landfalling with the distance less than 700 kilometers to the 8 coastal sta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1950—2013 a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ir landfalling position and intensity. The daily rainfall records of all the 8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The maximum daily rainfall and the maximum 3 days' accumulated rainfall at the 8 coastal stations induced by each category of TCs during the TC landfall period(a couple of days before and after TC landfalling time) from 1950 to 2013 are computed by the percentile estimation and illustrated by boxplots. These boxplot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rainfall induced by landfalling TC of the same category in the future. The statistical boxplot scheme is further coupled with the model outputs from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 to predict the rainfall induced by landfalling TCs along the coastal area. The TCs landfalling in south China from 2014 to 2017 and the corresponding rainfall at the 8 stations area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boxplots and coupled boxplots schem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stical boxplots scheme and coupled boxplots scheme can perform better than ECMWF model in the operational rainfall forecast along the coastal area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区重力侵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黄河中游区重力侵蚀宏观规律分析、实验观测、计算模型及新技术应用4个方面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就重力侵蚀机理模型构建的难点和重点、3S技术及非线性方法等新技术用于重力侵蚀研究的可行性和应用方式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重力侵蚀观测水平较低的原因及其对理论和计算模型研究的严重制约作用。提出重力侵蚀研究应在流域观测站点布设、数据自动测报和积累、计算模型合理概化及与其它类型侵蚀研究结合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数字流域模型的河网编码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数字流域模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理论,并以二元形式表示的河网编码方法。这种编码方法能够实现任意河段的直接定位和高效的拓扑关系运算。阐述了数字流域模型河网编码方法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定义,给出了这种编码方法对河网拓扑关系的描述方式,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其数值特征。给出了数字流域模型的河网编码中若干具体问题的算法。  相似文献   
4.
渠道分水扰动可预知算法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持控制点水位稳定是保证输水渠道安全有效运行的前提.以控制点水位偏差为主要抑制因子,基于线性二次型(LQR)指标,构建了渠道系统水位偏差、偏差变率和流量控制的全状态空间模型,将加入预测模块的线性二次型算法在渠道系统的全状态空间中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了扰动可预知模型的构造方法.通过脉冲响应测试来加深对算法结构的理解,使用南水北调中线电子渠道平台对算法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渠道运行工况改变后,仍能够维持渠道的稳定运行,算法设计极具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是“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流域模型框架下,以坡面为基本单元,建立了包括植被截留、融雪、地表蓄滞、表层土蓄滞、中层土蓄滞和深层土蓄滞共6层的产流模型.模型在垂向上考虑3层出流:地表超渗产流、表层土侧向渗流和中层土侧向渗流,既反映当前的降水过程,又体现前期降水过程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影响,比较适合黄河流域的产流特点.在坡面产流的基础上,还给出了坡面单元侵蚀产沙公式,用于建立流域产沙数学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给出了3个计算实例:黄河全流域水量计算、小花区间汛期洪水模拟和多沙粗沙区产沙计算.实践表明:建立的模型基本具备了在黄河全流域进行降雨-径流模拟、侵蚀产沙计算的功能,辅以降雨预报模块则可进行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6.
集群计算在数字流域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消息传递接口(MPI)标准为代表的高性价比集群计算技术使并行计算在大量传统的专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流域模型因需要对大范围流域进行分布式的水文、泥沙过程模拟而提出了较大规模的计算需求.同时,基于分水岭的单元划分方式和专门的河网编码方法使数字流域模型的并行化计算具有先天优势.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并行调度流程,用于完成产汇流计算的动态任务分配.在自主搭建的MPI计算集群上进行的应用实验表明,集群计算提高了数字流域模型的计算效率,能够作为模型的计算平台.最后指出了此应用计算平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1961—2010年黄河源的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过程。由于丰水期(7月、 8月、 9月)降水减少而温度升高, 导致黄河源年径流及降水总体上呈非显著减少趋势, 且1990年代以来9月份秋季洪峰消失。以30年为一个时间窗口, 使用偏相关方法, 分别计算了黄河源丰水期的降水、 径流与WCI(西风指数)、 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IOD(印度洋偶极子)的偏相关关系并排除了ENSO、 IOD与WCI之间的共同作用, 发现WCI对黄河源丰水期径流影响要高于ENSO与IOD, WCI的增强可能是黄河源8月降水减少及9月洪峰消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