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地理位置独特,濒江临海,易受风暴潮、海浪、咸潮、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威胁。全面做好上海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上海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提升沿海防灾减灾能力,文章结合上海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实际,从健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预案体系、提升海洋观测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提高海洋灾害综合应对能力以及强化海洋防灾减灾队伍建设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The effects of aerosol–radiation interactions(ARI) are not only important for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 but they can also drive particulate matter(PM) pollution. In this study, the ARI contribution to the near-surface fine PM(PM2.5)concentrations in the Guanzhong Basin(GZB) is evaluated under four unfavorable synoptic patterns, including "northlow", "transition", "southeast-trough", and "inland-high", based on WRF-Chem model simulations of a persistent heavy PM pollution episode in January 2019. Simulations show that ARI consistently decreases both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down to the surface(SWDOWN) and surface temperature(TSFC), which then reduces wind speed, induces sinking motion,and influences cloud formation in the GZB. However, large differences under the four synoptic patterns still exist. The average reductions of SWDOWN and daytime TSFC in the GZB range from 15.2% and 1.04°C in the case of the"transition" pattern to 26.7% and 1.69°C in the case of the "north-low" pattern,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ARI supp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PBL), with the decrease of PBL height(PBLH) varying from 18.7% in the case of the "transition" pattern to 32.0% in the case of the "north-low" pattern. The increase of daytime near-surface PM2.5 in the GZB due to ARI is 12.0%, 8.1%, 9.5%, and 9.7% under the four synoptic patterns, respectively. Ensemble analyses also reveal that when near-surface PM2.5 concentrations are low, ARI tends to lower PM2.5 concentrations with decreased PBLH, which is caused by enhanced divergence or a transition from divergence to convergence in an area. ARI contributes 15%–25% toward the near-surface PM2.5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severe PM pollution period under the four synoptic patterns.  相似文献   
3.
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导航系统的时间测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是通过测量同一水声信号到达不同浮标的时刻,计算水下收发机到各枚浮标的距离差,实现水下立体双曲线交会定位的。本文对水下立体定位导航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根据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导航系统的要求对GPS接收机时钟同步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GPS接收机接口数据输出和支持的三种时间测量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对时间延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道路网三维建模中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规则的道路网三维建模方法。在规则文件驱动下,该方法充分考虑道路网的结构化特征和地理环境,利用抽象化的道路网实体数据和属性信息,实现批量化道路网建模,并在云平台上发布,进而实现道路网三维景观的浏览、查询和分析。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一段包含立体交叉在内的道路网的三维模型的快速搭建。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规则复用性强、建模效率高、模型调整速度快,为在三维GIS环境下构建道路网模型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联合平差数十万个观测值 ,近 2 0万个未知数来说 ,如何有效地组织数据 ,管理数据 ,最大限度地压缩内存是联合平差数据处理的关键。本文主要讨论联合平差数据处理中的主要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大规模稀疏矩阵有效的解算方法并用软件加以实现。作为实例用此软件对小范围的实验区数据进行平差 ,对其解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完备性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一种导航星历中轨道观测数据的完备性监测新方法。采用轨道积分方法分析了北斗卫星的轨道残差均方根值;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分别计算所有北斗卫星的轨道残差极限误差值(告警限差),剔除误差超限甚至粗差卫星,实现事后轨道完备性监测。另外通过比较分析剔除监测标记出的误差卫星之前和之后对测站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验证完备性的风险性。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卫星轨道的监测示警,标记误差卫星,达到轨道完备性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各种GPS静态方法和动态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武汉及昆明IGS站点在汶川地震时的时变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发现,IGS跟踪站点在地震前后的动态结果无论是采用双差结果还是精密单点定位结果,都显示其有明显的变化,而采用动态定位更能显示这种变化。同时,IGS跟踪站点长期变化还无法反映地震的前兆影响。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对全省化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圈出14种元素地球化学块体173个,其中地球化学巨省25个,地球化学省148个。总结地球化学块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块体内部结构,追踪大型至特大型矿床可能存在的地点。利用块体内已探明的金属储量,计算其成矿率,预测其他元素或其他地段的金属资源总量,固定成矿远景区,确定巨型矿床找矿靶区7处。通过不同级别地球化学块体与成矿区带的关系研究,对重要地球化学块体、子块体与成矿亚带、矿田进行对比,对地球化学块体内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GPS动态相对定位的数据预处理和周跳探测方法和流程,这是实现高精度定位的前提,然后提出一种确定GPS双差整周模糊度的方法,采用M-W组合的方式,经过多历元的数据平滑得到精度在±1周以内的宽巷模糊度的浮点解,然后利用残差验后方差最小的原则搜索整周模糊度,最后用自编程序对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输变电设施周围电磁环境特点,对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消除公众疑虑。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电磁辐射环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同类问题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