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制备TJ-1模拟月壤空心圆柱试样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TJ-1模拟月壤颗粒级配跨度大、粒径〉2mm.的颗粒含量多,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空心圆柱试样容易出现粗细颗粒分离、试样整体不均匀的特点,提出改良型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分层欠压法与冰冻法相结合制备出孔隙比e=1.0的实心圆柱试样,并对实心样的均匀性进行评价,得到分层制备相同孔隙比的TJ-1模拟月壤均匀试样时每层试样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 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分析及其定量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自始新统以下地层内砂岩储层的实测压力梯度为1.8~2.1MPa/100m,过剩压力达30~35MPa,表现为明显的异常高压。前人认为超压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作用,此外还有高压天然气的注入、构造抬升等因素,基本不存在欠压实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各种成因机制的可能性,以此为依据,定量评价了气柱浮力、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等因素对砂岩内异常高压的贡献,并提出了克拉2气田超压形成的概念模式。研究发现,该气田不同深度间的过剩压力差异完全是气柱浮力引起的,但气柱浮力对超压的贡献不超过10%;明确指出欠压实作用肯定存在,且对砂岩中超压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贡献一般为20%~30%,部分层段高达40%~50%;从构造压实作用机理出发,分三种情况讨论了构造挤压对流体增压的影响,认为构造应力能够传递给流体的最大压力为侧向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沉积压实阶段的上覆负荷之差,其对本地区超压的贡献最大可达40%~50%,部分层段仅20%~30%。克拉苏地区超压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概念模式)为:首先因欠压实作用而出现超压,形成了封闭体系;其次为天然气的快速注入;而康村期(N1-2k)以来的构造挤压则引起流体压力幅度的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4.
苏北地区泥岩欠压实现象与油气保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岩欠压实现象是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盆地东台陷下第三系地层中重要的地质特征之一。在对泥岩欠压实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东台坳陷的泥岩中压力封闭形成时间早于毛细管封闭的形成时间,而且封闭能力较强,对第三系油气的早期保存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欠压实的存在说明断裂、裂隙系统尚未能打破“暂时”的压力不平衡现象,具有欠压实现象的地层可以作为具有封挡能力的区域性的或圈闭的纵向封隔层。在苏北地区用欠压实表示泥岩层的封挡能力显示:新生界盆地地区和下第三系古、始新统封存条件最为优越;中生界欠压实现象不很普遍,其油气封存条件具有局部性;上古生界欠压实现象较明显,为苏北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地层中具有最优越封存条件的层系;志留系高家边组欠压实现象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李忠  费卫红等 《地质学报》2003,77(1):126-134
Basin-Mod软件模拟显示东濮凹陷35Ma左右孔隙流体已出现较高异常压力,综合分析表明欠压实作用是发育异常高压的主要机制,处于异常高压带内的泥岩存在微裂隙带,是异常高压流体压裂的直接结果并可以成为流体运移的通道,通过典型研究区砂岩压实(溶)量,压实-胶结关系,沉积参数-储集物性的对比,表明异常高压流体的确对砂岩的压实作用具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自生石英流体包体均一温度大部分在105-145℃之间,频数呈多峰式展布,可能显示幕式流体活动。该温度范围内由于没有有机酸的大规模生产,泥岩频繁发生的幕式流体泄压活动,使得富含CO3^2-的高压流体在注入砂岩(低压区)孔隙后易与Ca^2 ,Mg^2 ,Fe^2 等离子结合,导致砂岩储层发生强烈的(晚期)碳酸盐沉淀和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6.
异常地层压力是沉积盆地中的常见现象,其与成烃成藏关系密切。本文以欠压实带的有无、欠压实的幅度大小、持续的深度范围,将大民屯凹陷泥岩压实类型分为4种,即强烈欠压实型、欠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以及正常压实型。利用测井、地质和钻井资料,运用等效深度法分析了该区现今异常压力的展布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5条超压分布剖面揭示大民屯凹陷的超压体系在凹陷内分布较广泛,纵向上基本可分为上、中、下3套压力体系。①纵向上,上部即Es23段及其以上地层基本为正常压力系统;中部即Es33段为弱超压系统;下部即Es43和Es4地层为强超压系统。②横向上,超压在洼陷中心强烈发育,到斜坡和隆起带渐渐演变为正常压力。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是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油气初次运移研究中压实曲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提出解释压实曲线的动态分析法。用它研究压实曲线,能够获得许多不同于静态分析的结论,如排烃深度、排烃方向以及对生油岩的评价等等。本文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板桥凹陷初次运移的问题,获得了与地化和构造研究一致的结论。说明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南阳凹陷东庄地区的构造特征,探讨了东庄地区同生断裂、背斜构造和地堑式断裂的形成机制。本区同生断裂的发育,与沉积中心逐渐南迁密切相关。欠压实泥岩中的孔隙水,矿物转化过程中析出的层间水和结晶水,在泥岩颗粒相对移动时起润滑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泥岩的可塑性。在上覆地层压力下,泥岩沿着南部断超带基底断面发生塑流上拱,导致上覆地层形成背斜构造和地堑式断裂。  相似文献   
9.
泥页岩非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页岩非构造裂缝是泥页岩中常见的裂缝类型。非构造裂缝对页岩气成藏与保存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虑泥页岩本身固有的特性,初步提出泥页岩裂缝的分类方案,划分了非构造裂缝的类型,并总结各类非构造裂缝的形成机制。依据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描述了泥页岩非构造裂缝的特征。初步分析认为,在泥页岩非构造裂缝中,成岩层理裂缝、欠压实超压裂缝和生烃超压裂缝与页岩气成藏和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