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明矾与剧酸反应,在1150℃硫酸钾熔盐中合成硼酸铝(Al18B4O33)晶须,分别用水,不同浓度盐酸和不同浓度硫酸,在不同温度,不同搅拌速率下对烧结物进行浸溶实验,得到浸溶曲线,对反应产物进行物相鉴定,为硼酸铝晶须制备工艺中最佳条件的选择及硫酸钾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硼酸铝晶须熔块中回收硫酸钾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硼酸和无水明矾及硫酸钾压块、焙烧、制备硼酸铝熔块。将浸取溶液进行二次蒸发并结晶,硫酸钾回收率大于95% ,纯度为99.93% ,表明明矾中硫酸钾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出硼酸镁晶须(MBOw)、硼酸钙晶须(Ca BOw)、硼酸铜铝晶须(Cu Al BOw)、碱式硫酸镁晶须(MOSw)、碳酸钙晶须(Ca CO3w)及硫酸钙晶须(Ca SO4w)增强的PV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晶须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PVC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及晶须分散情况。结果表明,除MOS外其它晶须对PVC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BOw对PVC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最显著,当MBOw含量为20%时,所得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纯PVC比较分别提高了38.08%和71.43%。  相似文献   

4.
对硼酸镁(铝)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以及对复合材料中萃取的晶须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硼酸镁晶须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界面无界面反应产物的生成。通过对硼酸镁晶须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界面的键合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界面的键合是由无反应产物的化学键合、扩散键合及物理键合所组成。另外,根据已有的关于硼酸铝晶须增强镁基和铝基复合材料界面行为的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硼酸铝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在硼酸铝晶须/AZ91D镁合金界面上的反应产物只有MgO。  相似文献   

5.
硼酸铝晶须合成物料的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硼酸铝合成原料脱水明矾、硼酸,硫到钾以及三种原料接合成最佳配比而制成混料的DTA,并利用XRD对不同温度的固溶块进行鉴定,结果有助于对硼酸铝晶须合成机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硼酸镁晶须的制备及生长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六水氯化镁、硼砂为反应物,氯化钾作助熔剂,通过高温助熔剂法在不同镁硼配比区域制备出尺寸和形貌不同的硼酸镁晶须,直径0.5~20μm,长30~500μm。镁硼摩尔比例1∶1~1∶4之间的对比实验结果为只在n(Mg):n(B)=1∶2~1∶4时,生成烧结块表层晶须;随着硼比例的增高,底部晶须的长径比增大。这表明高硼配比对硼酸镁晶须的完全生长至关重要;并推测硼酸镁晶须的生长机理可能为SLS机理。  相似文献   

7.
硼酸铝制备熔块中硫酸钾浸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明矾与硼和硫酸钾在1150℃下合成硼酸铝晶体,得到圆柱型绕结块。对于在水中,不同搅拌速率(100-800r/min)、温度(20-80℃)和酸度(盐酸0.1-2.0mol/L,硫酸0.1-1.0mol/L)时熔块中硫钾的浸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Stumm和Avrami方程计算,给出了动力学方程及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了Mg_2B_2O_5晶须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在3.5%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研究了晶须体积分数对镁合金基体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和XRD表征了腐蚀后复合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Mg_2B_2O_5晶须体积分数的增加,AZ91D镁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逐渐提高。当硼酸镁晶须的体积分数为35%时,材料的自腐蚀电位提高0.2V以上,自腐蚀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SEM测试表明,复合材料表面生成了一层晶须增韧的腐蚀钝化膜,对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真空气压渗流装置成功制备了硼酸镁晶须体积分数为52%的Mg2B2O5w/AZ91D镁基复合材料。观察了该材料在30~350℃热循环条件下热疲劳裂纹扩展的形貌,并分析了热疲劳短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机制。结果表明,材料的热疲劳裂纹的扩展与热循环的次数以及材料的内部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合成的水合四硼酸钾和偏硼酸钾晶体,配制一系列溶液,研究了pH与浓度变化的关系,并计算硼酸根离子的摩尔分数-浓度(δ-c)关系图。用拉曼光谱方法研究四硼酸钾和偏硼酸钾溶液,给出其拉曼光谱图,并对各峰进行了归属。研究表明,四硼酸钾溶液中存在的物种主要有[B4O5(OH)4]2-、[B3O3(OH)4]-和[B(OH)4]-,而其它物种所占摩尔分数很小;在偏硼酸钾水溶液中,[B(OH)4]-占绝大多数,有很少量H3BO3、[B4O5(OH)4]2-和[B3O3(OH)4]3-。硼酸盐离子浓度越低,越容易水解为聚合度较低的简单物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合成纯软钾镁矾晶体,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1.028、3.054%)溶液、不同温度(25、50、75℃)对软钾镁矾溶解转化过程的影响。并且采用龙格—库塔微分数值法拟合求解其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NaCl溶液中软钾镁矾是不相称溶解。MgSO4先于K2SO4溶解进入溶液中,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K2SO4结晶速度也越快,NaCl的盐析作用越明显,软钾镁矾溶解达到K2SO4过饱和并析出所需时间缩短,溶解受扩散和表面反应控制,K2SO4结晶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2.
含锂盐湖卤水体系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冰  孙柏 《盐湖研究》1995,3(2):34-39
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盐湖卤水体系Li+,Na+,K+,Mg2+/SO_4 ̄2-H2O25℃溶解度,获得了该五元体系25℃溶解度相图的十个无变量点和十个结晶区.十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于原始组份K2SO4、Li2SO4·H2O、MgSO4·7H2O、Na2SO4·10H2O、复盐3K2SO4·Na2SO4、Na2SO4·MgSO4·4H2O、Li2SO4·3Na2SO4·12H2O、2Li2SO4·Na2SO4·K2SO4·Li2SO4·K2SO4和K2SO4·MgSO4·6H2O,此外没有产生新的复盐或固溶体,用现代电解质溶液理论-Pitzer模型校验该体系的溶解度测定值,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浓度MgCl2(1.998、3.867、5.735%)溶液,在不同温度(25、55℃)下,对软钾镁矾在K+,Mg2+/SO_4 ̄2-,Cl-H2O四元体系中溶解转化过程的影响,采用龙格-库塔微分数值法拟合其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MgCl2溶液中软钾镁矾是不相称溶解,K2SO4先于MgSO4溶解进入溶液中,MgCl2溶液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K2SO4结晶速度也越快.溶解受扩散和表面反应控制,K2SO4结晶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三元体系Na+、K+//SO42--H2O 273 K时介稳相平衡,测定了该体系的溶解度和液相密度。根据溶解度数据绘制了相图。该体系的介稳相图由2条单变量曲线、2个结晶相区和1个共饱点组成。2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于盐K2SO4和Na2SO4.10H2O的结晶区;共饱点液相组成为w(K2SO4)7.56%、w(Na2SO4)5.14%。该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HCl In2 (SO4) 3 H2 O体系中 ,溶液表观总离子强度恒定为I=0 2、0 4、0 6、0 8、1 0、1 5mol·kg-1,硫酸铟在溶液中的表观离子强度分数恒定为yB =0 0 0、0 1 0、0 2 0、0 3 0、0 5 0和 0 70条件下 ,应用经典的电动势方法测定无液体接界电池 (A)在 2 78 1 5~ 3 1 8 1 5K温度范围内的电动势 :Pt,H2 (1 0 1 3 2 5kPa) |HCl(mA) ,In2 (SO4) 3 (mB) ,H2 O|AgCl Ag (A)根据测得电池 (A)的电动势数据 ,考虑到该体系存在硫酸的二级解离 ,应用数学迭代方法确定平衡体系氢离子的浓度 ,进而确定了混合溶液中HCl的活度系数γA。结果表明 ,HCl的活度系数服从扩展的Harned规则。  相似文献   

16.
用锂离子选择电极和经典 Ag- Ag Cl电极测定了 2 98.15K下 L i Cl- Li2 B4 O7- H2 O体系中离子强度范围为 0 .0 1~ 2 .50 mol· kg-1,不同 Li2 B4 O7离子强度分数的 L i Cl的平均活度系数。由实验数据 ,用迭代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法 ,求取了 L i2 B4 O7的化学计量离解平衡常数 Km,热力学离解平衡常数 K及 Pitzer离子作用参数 ,并与实验值比较标准偏差为 0 .0 50 0。同时该实验结果在 0 .0 1- 0 .50 mol·kg-1离子强度范围内与 2 98.15K下 L i Cl- L i2 SO4 - H2 O体系 L i Cl平均活度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 ,得到 L i Cl在 Li2 B4 O7介质中平均活度系数随 Yb的增大而增大 ,而在 L i2 SO4 介质中则减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为原料合成锂吸附剂的基本工艺路线,并探究了加料方式、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料速度等对所合成吸附剂吸附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比是影响吸附剂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在此条件下所合成吸附剂对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为6.1mg/g。推断吸附剂的主要成分为晶态或非晶态的LiCl·2Al(OH)3·nH2O,同时含有Al(OH)3、(CaO)3Al2O3·6H2O及 LiCl·H2O等成分。从吸附结果来看,结晶度较差的片状LiCl·2Al(OH)3·nH2O和非晶态的Al(OH)3为主成分的吸附剂吸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Polar Science》2014,8(1):1-9
Water-soluble trace constituents affec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ar ice. Their structural distribution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history of ice and inclusions. We report the first finding of KAl(SO4)2·12H2O (potassium alum) and Al2(SO4)3·nH2O (aluminum sulfate) micro-inclusions in the Dome Fuji ice core, East Antartica, using a micro-Raman technique. Eutectic temperatures of these water-soluble species determined using thermal analysis were −0.4 °C for potassium alum and −8.0 °C for aluminum sulfate. Although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aluminum-bearing sulfates remains unclear,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salts largely depends on ice depth.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温度、盐效应、晶体用量和搅拌速度对氯柱硼镁石在水中溶解过程及相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复盐属不同步溶解,先溶脱MgCl·6H_2O,生成中间产物MgO·B_2O_3·4H_2O,随后发生相转化和结晶过程。最终产物在10—50℃时是多水硼镁石,在60℃时是柱硼镁石。提出了相转化机理,计算了溶解度、溶解热等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