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低饱和度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含油饱和度低,导致油层电性特征不明显,与油水同层、水层区分度不高;钙质、泥质愈使电性特征复杂化,流体识别难度大.针对上述油水层判别技术难题,本文依据孔隙结构指数及自然伽玛相对值划分储层类型;依据电阻率泥质、钙质校正公式,消除泥质、钙质对电阻率的影响;将薄差层与厚层相剥离单独研究,采用深侧向与深感应电阻率比值与自然电位交会判别薄层油水层;在储层分类及电阻率校正基础上,优选深侧向电阻率与自然电位曲线交会判别厚层油水层.研究表明:分类、分层厚判别方法可较好地解决低饱和度油藏油水识别问题,图版精度均达到90%以上;经新投产井进行背对背验证,解释符合率为85.5%.  相似文献   

2.
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岩性以为粉砂岩、细砂岩和不等粒砂岩为主,岩性非均质性较强,应用常规测井交会图识别岩性难度大.本文介绍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及实现流程,利用网格搜索法确定的参数对δ2(C,δ)=(2000,0.707)开展了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岩性的测井识别.应用效果表明,测井识别岩性与岩心分析资料的符合率达到了86%,可满足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岩性识别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利用交会图法识别国外M油田岩性与流体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岩性与流体类型的识别是测井解释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为油田油气藏的综合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基于交会图法和岩心资料,本文分析研究了国外M油田的常规测井曲线特征与岩性和流体类型的关系.首先以岩心资料为基础,选取对岩性和孔隙流体敏感的物理量进行交会图分析识别,在现有测井资料的前提下,综合这些物理量建立了GR-BK、GR-NGR、NGR-BK、PHIE-SW交会图版,然后利用这些图版进行了岩性和流体的识别.其中:岩性主要依据自然伽马、中子伽马、电阻率交会图版来识别,流体类型主要依据饱和度和电阻率交会图版进行识别.在上面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该油田不同类型的岩性和流体的识别标准值范围:1)碳酸岩识别标准为GR<70API,NGR>2.5CU,BK<5Ω.m;砂岩识别标准为,70API162API.2)油气层有效孔隙度PHIE>20%,SW<55%,BK>2Ω.m;水层的有效孔隙度PHIE>20%,但是SW>55%,BK<2Ω.m.从上面的结果可看出,在该研究区域,该方法不仅可以区分砂岩和泥岩这样不太复杂的岩性,甚至可以区分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这样易混淆的岩性.最后,通过待测试数据对建立的交会图版进行检验,岩性和流体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4%和100%.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亚地区油田的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岩石物理是研究储层参数和岩石弹性参数之间关系的基础,在储层特性和地震特性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为了更加精细的识别岩性,更好的进行砂泥岩储层油气的识别和预测,需要基于岩石物理寻找有效的识别方法.本文基于微分等效介质理论构建了砂泥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为了考虑砂泥岩储层流体分布的非均匀性,模型中采用了斑块状饱和理论.文中分析了砂泥岩弹性参数和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各物性参数对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并根据储层物性的影响绘制了弹性参数交会模板.不同于常规交会分析,该弹性参数交会模板综合考虑了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和孔隙纵横比等参数的影响,更加真实地反应了储层的地下特征.该交会模板的优势在于可以合理的界定出储层的砂、泥岩范围,而且根据泥质含量等参数的不同,可以进一步界定储层岩性的范围,为储层岩性的精细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实际井资料的应用,该交会模板做到了砂泥岩储层岩性的有效区分,另外根据交会模板中泥质含量的不同,由0.5到0.25,我们可以在地震剖面中做出砂岩储层范围的精细界定,较好地识别了岩性,为寻找储层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苏东南地区主力产气层段之一,低阻气层相对较发育,其测井响应表现为低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低密度和低电阻率特征.根据常规测井处理方法,对苏东南地区50口试气井106个试气层段进行了电阻率与声波时差参数交会图分析,结果发现低阻气层的电阻率数值分布范围与邻近水层的电阻率基本相当,甚至有些含气段的电阻率比水层的电阻率低,在电阻率与声波时差参数交会图中,含气层的分布区与气水同层分布区相混,无法准确区分.另外,低阻气层在深侧向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重叠图上基本无幅度差,这就可能造成有效含气层的漏失.针对上述这种电阻率相对较低的气层,利用非电阻率测井信号,优选声波孔隙度(ФS)、密度孔隙度(ФD)、中子孔隙度(ФN)测井资料进行重叠图处理(ФS-ФN、ФD-ФN),并增加纵波等效弹性模量差比值参数来综合识别气层.在含气层段,一般具有ФSФN、ФDФN、等效弹性模量差比值大于0.1的特征.上述综合识别含气层的方法,其判别结果不受电阻率的影响,因此在低阻气层发育的部位能够有效识别气层.经对50口试气井106个试气层段试气资料进行处理,气层识别综合符合率达95.8%.  相似文献   

6.
庐枞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ZK01孔为深部探测项目在该地区布设的一口科学钻探孔.地球物理测井利用各种仪器在钻孔中连续观测,获取了钻遇地层的视电阻率、极化率、密度、自然伽马、纵波速度和磁化率等物性参数.该孔钻遇岩性复杂,测井曲线难以直接识别岩性,本文基于交会图等技术分析各种岩性测井响应特征,提取各种岩性的物性特征值,建立了砖桥组和岩体组相关岩性的Bayes自动判别模型,其回判正确率分别为85.1%和83%,并在实际判别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分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同时研究区缺少成像、元素等特殊测井资料,岩性识别存在困难.以研究区钻井取心、壁心以及薄片鉴定为基础,探索了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并开展了组合应用.结果表明曲线特征法以定性描述为主,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交会图利用较少曲线,难以充分利用曲线信息,识别精度相对较低;决策树法与Bayes判别法综合多条曲线信息进行识别,判别精度较高,但决策树法对单条曲线细微变化响应敏感,岩性识别稳定性较差,而Bayes法综合利用多条曲线识别,判别精度较高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实际应用中通过决策树法与Bayes判别法的组合应用,同时利用曲线形态以及交会图判别结果进行约束,岩性识别精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三电阻率覆盖法,采用测量的地层电阻率与计算的水层电阻率和油层临界电阻率覆盖,提高了直观识别砂-泥岩剖面油、水层的准确性。 油田应用实例指出,三电阻率覆盖法能够有效地直观识别砂岩和泥质砂岩油、水层,计算油层有效含水饱和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直观识别钙质砂岩地层。  相似文献   

9.
在水介质中顺序添加分散粘土颗粒、油珠、导电骨架颗粒、层状泥质,并对每一种成分进行连续积分,建立了一种适用骨架导电及含有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的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对应两个不同粘土颗粒电阻率或骨架颗粒电阻率的地层电导率之差,几乎与总含水饱和度无关,而对应两个不同层状泥质电阻率的地层电导率之差,随总含水饱和度增大而增大;骨架胶结指数变化对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最大,而粘土胶结指数变化对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最小;饱和度指数对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随总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一组骨架导电的人造岩样的试验,表明当地层水电阻率.小于颗粒电阻率时,该模型可以用于不含粘土的骨架导电的岩石.通过两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一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及实际测井资料的计算,表明本文给出的电阻率模型既适用于分散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又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同时,还适用于含有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的混合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相似文献   

10.
位于巴西深J油田的盐下碳酸盐岩岩性及孔隙结构的识别对于区域储层的分布规律十分重要,但由于海外资料的获取量有限,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料进行精准有效的岩性识别成为难题.本文在已有的各项地质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先利用成像测井资料提取出储层内主要岩性典型的结构标准图版,然后探索各类岩性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规律,并提取出识别岩性的敏感参数,建立起常规测井参数的交会图法识别规律.确认其应用在全井段识别中取得效果后,进一步利用数据挖掘软件中的决策树技术,组合成交会图-决策树模型法.将此模型应用于实际井资料的处理,利用薄片资料和成像图像进行验证,得到了更高的岩性识别符合率,证实了模型在仅有常规测井资料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岩性致密,具有非均质性强、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低阻气层和高低阻水层并存的特点.其测井响应关系复杂,微电极电阻率曲线在低渗透层上无明显幅度差,常规测井技术系列和解释方法已呈现出新的不适性.本文综合分析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不同层位下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HDIL)电阻率曲线的差异,应用累积法建立电阻率曲线总差异参数.另外,在无阵列感应测井条件下,通过有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HDIL)数据的井点建立与常规测井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使得常规测井也具备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将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SVM算法(GASVM)引入到测井解释当中,建立了流体识别的非线性模型,解决了常规测井技术系列和解释方法在致密砂岩储层上无法准确识别流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是中国陆相页岩油获得规模突破的最现实领域.中国陆相页岩油存在3个“美中不足”:油质偏重、甜点区偏小、连续分布偏差.在页岩油储层中找准“甜点段”是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文章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夹粉砂岩型(Ⅱ类页岩油)与纯页岩型(Ⅲ类页岩油)开展研究,识别出源内容烃层、供烃层和滞烃层三类地层单元,构成源内“页岩油系统”.源内容烃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容留外部运移来的烃类,孔隙连通率32~57%,孔喉网络连通性较好,构成粉砂岩型甜点段.源内供烃层主要由高TOC含量泥页岩为主,为源内生、排烃主力层段,孔隙连通率28~30%,孔喉网络模型显示三维连通性较好,存在纵向路径向外排烃.源内滞烃层具有较低的TOC含量,以泥页岩自生滞留和接受外部运移烃类为主,孔隙连通率17~42%,孔喉网络连通方向不均一,轻质及低碳数烃倾向优先滞留甚至封闭在小孔中,是泥页岩型甜点段.页岩油在烃源岩内部发生运移、产生组分分馏效应,使源内容烃层和滞烃层相对于供烃层聚集了更多页岩油形成甜点段的过程,称为源内运移.运移路径包括页岩油从泥页岩向粉砂岩夹层、从高TOC泥页岩段向低TOC泥页岩段运移.页岩油源内...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南苏丹P区块没有可用于确定油层水淹程度的密闭取心新井资料,且单层生产及试油数据非常少,开采与完井时间间隔较长,地层水性质相同导致底水水淹与油水同层难以识别,因此,水淹层解释难度较大.本文首先根据区块地质特征与开发特征及水淹层水源和水进方向,归纳总结出研究区油层的水淹类型为边水与注入水推进水淹型和底水推进水淹型,注水水淹和边底水水淹在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上均表现为电阻率值的明显降低.其次,采用新老井相同层位测井信息对比方法,结合相邻老井生产动态测试结果,确定出新井典型水淹层,分析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出深侧向电阻率、浅侧向电阻率、深浅侧向电阻率幅度差、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幅度差等4个水淹敏感参数,其中深侧向电阻率和深浅侧向电阻率幅度差为最有效的水淹识别参数.利用深侧向电阻率值与深浅侧向幅度差交会,建立了水淹层定性识别图版,利用该图版可有效地区分水淹层与水层和油层.基于储层岩性物性测井响应特征分析,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建立了水淹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定量解释模型,利用计算的驱油效率值可有效地划分弱水淹、中水淹、强水淹.综合水淹层定性识别图版法以及定量解释方法,结合邻井生产动态,建立了水淹层综合测井评价方法,经实际井验证证明该方法结合了静态测井解释与动态生产数据在水淹层评价中优势,提高了水淹级别测井综合评价准确性.采用开发初期井连井剖面对比方法,确定出油水同层顶界面海拔深度,再结合邻井开发动态,寻找出新井水源,判断出新井水淹类型.对于底水水淹类型,新井不存在油水同层,只能为水淹层;对于边水水淹类型,将解释油水同层或水淹层海拔深度高于最高油水同层顶界面海拔深度的储层判定为水淹层,而海拔深度低于最高油水同层顶界面海拔深度的储层判定为油水同层,经实际井验证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区分底水水淹层与油水同层.  相似文献   

14.
辽河坳陷中央凸起中南部基底变质岩类型多样,测井岩石物理参数与岩性之间的映射关系复杂,测井响应多解性强,导致传统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结果不精确.本文采用基于自适应粒子群参数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变质岩的测井多参数岩性识别.通过变质岩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出对岩性敏感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深侧向电阻率、密度和补偿中子6种测井参数作为特征输入,以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构建岩性判别模型,预测目的层段变粒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混合岩和角闪岩5种类型变质岩的垂向分布.与支持向量机、K最邻近及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岩性识别效果相比,本方法判别准确率最高,符合率为90.17%,在随机划分的10次样本预测中本模型稳定性最强,分类性能最好,平均AUC值为0.974,有效解决了深层基底变质岩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岩性精准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15.
应用Bayes逐步判别方法识别东辛油田沙四段储层流体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辛油田沙四段储层存在相当数量的低阻油层,油层、油水同层、水层测井响应特征比较接近,常规交会图法难以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本文介绍了Bayes逐步判别方法原理和技术流程,综合应用声波时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深探测电阻率、浅探测电阻率测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油层、油水同层、水层的判别函数.应用效果表明,Bayes逐...  相似文献   

16.
A凹陷普遍发育低孔渗油气藏,用单一测井方法难以有效的识别低孔渗储层油气水层,利用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等对A凹陷B气田岩石铸体薄片进行观察认为压实作用、自生矿物的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B气田P组和H组储层砂岩经历和发生的主要成岩作用,并认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低孔渗主要因素.在对A凹低渗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低孔低渗气水层测井综合识别方法,尤其是ΔSP*RT—(密度孔隙度-中子孔隙度)交会图综合考虑的泥浆侵入深度、地层物性特征、电阻率、密度及中子孔隙度等对天然气敏感的参数,对研究区流体性质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果显示气水层测井解释效果与试气资料对比其符合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齐家北地区高台子油层为高含钙致密储层,钙质发育导致部分水层的电阻率大幅提高,高阻水层、油水同层、油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有相同的电性特征,给以电测特征为解释基础的油层、油水同层的判别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上述解释技术难题,本文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剥层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各流体类型储层典型的电性特征,将干层、水层、油水同层从其他储层中逐一剥离出来.即依据干层的电性特征,首先将干层与产层区分开;再利用水层识别图版,将水层特别是钙质水层与油水同层区分开;最后利用油层与油水同层解释图版,再将油层与油水同层区分开来.该方法尽可能地降低干层、水层特别是钙质水层对油水同层和油层解释的干扰,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精度.研究表明:感应测井曲线可反映致密砂岩孔隙中低阻可动水含量,是钙质水层、油水同层解释的敏感曲线;多曲线联合定性识别方法与解释图版相结合可提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所建立的测井解释图版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经过3口实际试油井进行的背对背验证,油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8.
欠压实超压层自然电位测井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欠压实超压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双水模型和热动力学理论,推导了欠压实超压泥质砂岩、泥岩的薄膜电位方程,分析了压实作用对薄膜电位造成的影响以及欠压实超压泥质砂岩储层自然电位的响应特征.理论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对泥岩薄膜电位影响显著,对于盐水泥浆,泥岩薄膜电位随压实系数的变大而增加,淡水泥浆条件下,泥岩薄膜电位随压实系数的变大...  相似文献   

19.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目前,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定性识别与表征仍很困难.在对致密砂岩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志丹地区延长组岩芯、成像测井、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分析裂缝发育类型,利用岩芯和成像测井标定,明确裂缝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对裂缝响应敏感的测井参数,建立有效的裂缝测井识别方法.研究表明:(1)定边—志丹地区裂缝按成因分有天然构造裂缝、钻具诱导裂缝、井眼崩塌裂缝、应力释放裂缝,按角度大小分为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水平裂缝;(2)常规测井系列中对裂缝反映灵敏的参数依次为微电极、八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双感应电阻率、井径;(3)通过裂缝敏感测井参数,分别构建曲线变化幅度参数(FIA)、曲线变化率参数(FIG),进而构建裂缝识别综合指数(FFA),结合电阻率侵入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判识方法,排除泥质条带、钙质砂岩等岩性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最终确定裂缝可能发育段,裂缝综合识别率为80.6%,能够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进行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孔隙结构的酸性火山岩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酸性火山岩山于成岩矿物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电阻率普遍较高,应用常规的中子-密度测井曲线交会和电阻率的高低已经不能判断储层流体性质.在天然气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应用三孔隙度组合、横纵波时差比值、核磁共振及综合参数识别流体性质.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只能识别含气储层,对于气水同层的识别效果并不好.电阻率对储层流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