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碱湖高产碱性蛋白酶菌的选育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分离自碱湖的产碱性蛋白酶菌V.metschnikovii DL33为出发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多次复合诱变,获得一高产突变株V.Metschnikovii DL33—51,其产生的碱性蛋白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5.74倍,48h发酵液酶活由350U/mL提高至2010U/mL。同时对菌株DL33—51的产酶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最适产酶培养基26℃对V.metschnikovii DL33—51进行摇瓶发酵,发酵40h,酶活达3268U/mL。  相似文献   

2.
酶法进行海洋低值蛋白资源高值化利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首先分析了Ti鱼与四角哈两种低值海洋蛋白资源的营养成分,然后利用两株高产蛋白酶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制备的蛋白酶制剂对两种蛋白资源进行了酶解,经过比较酶解率和肽含量,表明对于四角蛤,菌株SM98013产生的碱性蛋白酶和SM98011产生的中性蛋白酶都可高效酶解;而对Ti鱼,菌株SM98013产生的碱性蛋白酶的酶解效率较高。文中对海洋低值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从海产品虾和蟹中分离出蛋白酶产生菌共37株,其中YM007菌株蛋白酶生产活力较高,为194.6U/mL。以YM007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复合诱变,获得了YM079号菌株。对其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它的最适产酶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为7.0,经过190r/min摇床培养36~40h,其产酶活力为240U/mL,比出发菌株的产酶活力提高了22%。该菌株经发酵的粗酶液最适作用pH为7.0,最适作用温度是45℃,是一种中温型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4.
许媛  李玉全  李江  沙玉杰  张曲 《海洋与湖沼》2013,44(6):1619-1626
采用响应面法对1株高产琼胶酶的南极海冰菌Pseudoalteromonassp. NJ2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分别以温度、pH、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金属离子作为唯一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 筛选出对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单因素取值范围; 参考单因素实验结果, 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酶活主要因素, 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 D-甘露糖、蛋白胨、CaCl2和培养温度与酶活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Pseudoalteromonassp. NJ21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D-甘露糖5.52g/L; 蛋白胨7.4g/L; CaCl25.84mmol/L; 最佳发酵温度为15℃; 优化后发酵液中琼胶酶酶活由3.5U/mL提高到25.76U/mL, 比优化前提高了6.36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MSM寡营养培养基从印度尼西亚Pantai cermin,Kalianda和Banyuwedang三个地区的热泉水样、泥样以及沉积物样品中分离获得细菌菌株,通过检测蛋白酶产生透明圈和福林酚蛋白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1株产嗜热蛋白酶的菌株PBI,该菌株经初步鉴定为短杆菌属(Brevibacillus),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BI产蛋白酶的最适酶活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8.0~9.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60℃时酶的半衰期为30min,70℃条件下20min仍保持46.1%的酶活,该酶在pH值为5.0~9.0范围的缓冲液中酶活相对稳定。其产嗜热蛋白酶的酶活力最高可达到60.53U/mL,在100℃条件下仍能保留26.37%的相对酶活。Fe2+,Fe3+,Cu2+和Zn2+对嗜热蛋白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嗜热蛋白酶对EDTA敏感,苯甲基磺酰氟(PMSF)、亮抑酶肽(Leupeptin)、苄眯(Benzamidine)和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in A)对该嗜热蛋白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其酶活性受到丝氨酸、半胱氨酸残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是1株具有进一步改造利用价值的产蛋白酶菌株。  相似文献   

6.
张增祥  王伟  郝建华  牛瑞  孙谧 《海洋科学》2010,34(11):54-58
经过含H2O2的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保存的水样中筛选到一株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CE-1,其所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比活分别为1 356.2 U/mL和3 401 U/mg。菌株CE-1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属内不同种间性状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将菌株CE-1鉴定为气单胞属(Aeromonas)细菌。  相似文献   

7.
以海洋来源放线菌无活性野生株HLF-43为出发菌,通过微波诱变结合新霉素抗性筛选,得到新霉素抗性突变株共128株,其中微波诱变新霉素抗性株117株、自发突变抗性株11株。经活性筛选,8株微波诱变新霉素抗性突变株对K562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100μg/mL发酵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20%。经对不同微波辐照时间和不同浓度新霉素组合筛选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初步确定对HLF-43的微波辐照诱变最佳时间为120 s。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法对1株高产琼胶酶的印度尼西亚热泉菌Bacillus sp. BI-3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以温度、pH、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金属离子及接种量作为唯一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 筛选出对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单因素取值范围; 参考单因素实验结果, 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酶活主要因素, 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 D-甘露糖、氯化锶和氯化钙与酶活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Bacillus sp. BI-3的发酵条件系统优化的结果为: 酵母粉0.3%、D-甘露糖0.66%、蛋白胨0.6%、氯化钙7.21mmol/L、氯化锶6.00mmol/L、氯化钠添加量6‰、培养温度为55℃、接种量1%、初始pH 6.0, 优化后发酵上清液的酶活达到6.0U/mL, 比优化前提高了2.4倍。  相似文献   

9.
从海南热带海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0株产脂肪酶菌,其中菌株LD-1302产脂肪酶活性最高。根据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在p H 8、温度37℃、盐度32的条件下,经橄榄油诱导,起始浓度为3.75×105CFU/m L的LD-1302摇瓶发酵48 h时产脂肪酶活最高,脂肪酶活可达(34.97±1.45)U/m L。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一株分离筛选到的产间苯三酚的海洋生境假单胞菌LBF-96为基础,通过传统紫外诱变以及紫外微波复合诱变选育间苯三酚高产菌株,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结果显示:经紫外照射60 s、微波辐照20 s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间苯三酚高产菌YLM96-01,利用肉桂醛显色法测得其间苯三酚产量为0.599 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59%,且产间苯三酚时间提前,降低了发酵培养的成本;经传代培养显示突变株YLM96-01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培养条件后,突变株YLM96-01间苯三酚的产量提高为0.784 g/L,比优化前提高31%。通过紫外微波复合诱变选育出的间苯三酚高产菌YLM96-01,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鲅鱼(Spanish mackerel)加工后的废弃物富含蛋白质,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可以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酶解这部分蛋白质制取抗氧化活性肽。本实验室已经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y-2,以其发酵水产加工废弃物得到了具有较高抗氧化性的产物。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物的抗氧化性,作者以该株产蛋白酶芽孢杆菌Hy-2为出发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的方法筛选出1株突变菌Hy-23,以鲅鱼加工后的废弃物为原料,接种该突变菌株进行发酵,得到了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发酵产物,酶解物总抗氧化活性提高了12.4%。经遗传稳定性测定,该芽孢杆菌突变株在传代8次之后其遗传稳定性仍然良好。  相似文献   

12.
徐辉  赵晶  曾润颖 《台湾海峡》2011,30(4):522-527
利用选择性筛选培养基从所构建的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克隆(CAPR0002),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5cc,最适作用pH值为9.0.该蛋白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40cC以下的温度中可长期保持稳定,在50℃中处理6h后仍能保持60%的活力,在60℃下保温30rain后仍能保持约60%的活力.Ca^2+、Mg^2+、sr^2+、co^2+对该蛋白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ca^2+的存在可明显提高该蛋白酶的热稳定性,ca^2+、sr^2+、c0^2+这3种离子均在3.0mmol/dm^3。浓度时具有最高的促进作用,当浓度高于3.0mmol/dm’时,这3种离子对酶活力的促进作用减弱.Hg^2+、Fe^2+、cu¨对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APR02蛋白酶在pH值为7。5~9.5时活力较高,pH值为7。5时可保持约80%的活力,pH值为9.5时保持60%的活力,而在pH值高于9.5的条件下酶活力下降较快,pH值为10.0时活力降为约15%,表明CAPR02属于碱性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E一64和AEBSF对CAPR02蛋白酶均无抑制作用,显示该酶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而EDTA对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该酶属于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13.
采用Tris-HCl缓冲液(50mmol/L,pH7.5)抽提、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等方法,进行中华管鞭虾虾头蛋白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虾头蛋白酶粗提物经层析后,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一酶组分。该蛋白酶的比活力从359.39U/mg增加到8277.83U/mg,提高了23.03倍,回收率达37.69%,SDS-PAGE显示该蛋白酶只含一条谱带,相对分子量为24.50kDa。以偶氮酪蛋白作为底物,该酶的米氏常数Km值为0.28mg/ml,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7.5;蛋白酶在60℃以下比较稳定,放置1h后活性仍保持在60%以上,而在60℃以上时蛋白酶活性急剧下降,80℃放置1h后,酶活性只残留21.32%。10mmol/L Cu2 、Zn2 和EDTA对该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约为97%、96%和55%,10mmol/LMg2 能显著促进蛋白酶活性,而10mmol/LFe2 、Ba2 、Ca2 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大。推测中华管鞭虾蛋白酶可能为一种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从南极中山站排污口沉积物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淀粉酶的耐冷菌株NJ27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发酵试验发现添加淀粉能使产酶量提高8.42倍.采用硫酸铵沉淀、Q Sepharose XL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对假单胞菌NJ270淀粉酶进行了纯化,获得电泳纯的淀粉酶,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该酶大小约为55 kDa.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pH值为9.0,最适作用温度为50℃.在低于40℃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属于碱性中温淀粉酶.该酶可水解可溶性淀粉生成麦芽五糖.酶活力受多种金属离子和螯合剂的影响,其中Mg2+可使酶活力提高10%,而Fe3+、Co2+、Cu2+、Zn2+、Hg2+、EDTA则能抑制酶活性,抑制率均为60%左右.该酶的性质特征表明其在洗涤剂制造等工业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青岛近海海泥中分离了57 株细菌, 通过毒性实验, 得到了一株对浒苔具有较强毒性的细菌EP23。对该菌株进行了菌落、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DNA 序列分析, 鉴定该菌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该菌培养液高速离心的上清液对浒苔具有较强毒性, 表明弯曲芽孢杆菌EP23 是通过...  相似文献   

16.
以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为材料,获得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单一蛋白区带的酶制剂。用凝胶过滤法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159000,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共1118个氨基酸残基。每个酶蛋白含有4个Zn原子。将该酶的酶制剂制成脱Zn酶后,与相同浓度过度性两价金属离子作用,其活力回升以Zn最强,Co次之。若向脱Zn酶蛋白分别加入一定量Zn原子或Co原子,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测:每个酶蛋白的4个Zn原子中有2个Zn原子先与该酶结合,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另外2个Zn原子与酶结合,则起维持酶结构的作用,与哺乳动物和Eschericha coli来源的碱性磷酸酶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实验采用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CD)来确证Co能很好地取代该酶蛋白内的Zn,与Simpon报道相比较,得知当Co原子加入脱Zn酶时,先加2个Co~(2 )离子结合到该酶的结构部位,而后加2个Co~(2 )离子才结合到催化部位。  相似文献   

17.
消化酶活力能够反映刺参对不同营养成分的消化能力。当某一反应条件发生改变时,消化酶的活力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不同因子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对于了解消化酶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温度和pH是影响消化酶活力的最重要的反应条件。本文中作者应用酶学分析研究了温度和pH对剌参前肠和中肠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蛋白酶活力测定采用福林-酚法,脂肪酶活力测定采用水解法,淀粉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采用水杨酸显色法。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pH对刺参前肠和中肠中的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前肠和中肠中蛋白酶活力均在反应温度为50℃时达到最大值,前肠和中肠中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均在反应温度为40℃时达到最大值,而前肠和中肠中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和30℃。刺参前肠蛋白酶活力在酸性环境下较中肠高,且在反应pH为5.0—5.8之间酶活力相对稳定,而中肠蛋白酶活力在碱性环境下较前肠高,且在反应pH为7.0—8.6之间酶活力相对稳定;刺参前肠脂肪酶活力随着pH的升高出现两个相对稳定的峰值,分别为4.2—5.0和6.2—7.0区间,中肠脂肪酶活力在pH为3.8时达到最大值,而在pH超过9.0明显失活:剌参前肠和中肠淀粉酶活力在pH变化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反应pH为6.6—7.4之间酶活力较高且相对稳定;剌参前肠和中肠中纤维素酶活力在pH变化时反应不一致,前肠淀粉酶在反应pH为6.2—7.4之间酶活力较高且相对稳定,中肠纤维素酶活力在反应pH为5.4—7.0之间酶活力较高且相对稳定。此外,通过比较四种消化酶比活力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剌参蛋白酶活力最高,其次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力,而脂肪酶活力最低。  相似文献   

18.
饲料粗蛋白含量对刺参消化酶及消化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鱼粉、酪蛋白以及藻粉等为主要原料配制了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2%、16%、20%、24%、28%、32%的6种半精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研究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对刺参生长、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参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对刺参的生长、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以及消化道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都有明显影响,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对饲料粗蛋白含量有适应性,随饲养时间也有适应性变化。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对刺参肠道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