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2002年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4,21(2):9-13
海洋是许多自然灾害的源泉,海洋积聚和输送无比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旦以某种突发的方式释放,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发生频率最高、海洋灾害破坏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近5年我国海洋灾害的状况及我国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的成就,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防灾减灾不仅是我国也是全球重大议题。我国海洋灾害灾次频、灾种多、灾情重,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海洋经济长足发展并阻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现阶段我国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差距。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在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借鉴他国经验并健全完善我国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十分必要。因此,本文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选取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中日两国现有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在“一案三制”基本架构的视角下归纳两国差异,审视我国问题所在,并为我国未来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理位置独特,濒江临海,易受风暴潮、海浪、咸潮、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威胁。全面做好上海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上海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提升沿海防灾减灾能力,文章结合上海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实际,从健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预案体系、提升海洋观测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提高海洋灾害综合应对能力以及强化海洋防灾减灾队伍建设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急管理是海洋灾害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需要各组成部门的协调一致。文章以连江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为例,详细分析了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总体构成以及完善海洋综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作用。通过连江海域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规范风暴潮和海浪灾害以及赤潮灾害应急处置流程,提升各级海洋综合减灾能力,为其他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灾害综合示范区建设和海洋综合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0—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数据资料,对山东省各类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并重点分析2014年山东省海洋灾害概况,论述各类海洋灾害的特点及对山东的影响概况,归纳总结出山东省海洋灾害的主要特点;同时针对近年来山东省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非工程性方面提出相关防御对策,以期促进山东省未来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海洋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恒一 《海洋预报》1998,15(3):21-25
本文介绍了台风和海冰灾害对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影响和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岛所辖海域是各类海洋灾害频发区域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洋灾害发生,给青岛的社会、经济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青岛市海洋灾害的基本特征,防御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对于促进和保障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文章给出了青岛市的基础条件、海洋灾害基本特征等,在分析了现有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市海洋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岛灾害及其防灾减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地区一向是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地带,海岛更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典型的生态脆弱带。随着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海岛作为特殊的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复合区域,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依托。为了保障我国海岛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海岛防灾减灾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200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统计资料,对影响我国海岛地区的灾害特征做了类比分析,并对海岛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岛防灾减灾策略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胡建华  卢美  王晶 《海洋预报》2011,28(2):78-82
试图结合浙江省在0908号台风"莫拉克"海洋防灾减灾和预警服务工作的实践,探索海洋灾害预警报和应急服务的新路子,以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日益提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海冰灾害是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基础资料获取、预警报服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害应急预案5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2):70-70
<正>2009年,国家海洋局进一步强化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有效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对2009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青岛地区历史上海洋灾害的灾情和灾种,并对防灾、减灾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洋灾害不断发生,使得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遭受严峻的挑战。在总结有关海洋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说明了构建灾害损失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选取了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用因子分析法对十个沿海省份2000年到2007年所遭受的风暴潮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综合得分找出了遭受风暴潮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和主要的损失因子,从而为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北是遭受各种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其中风暴潮是造成河北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灾害类型。现有的海洋监测设施布放间距较大,不能满足当前防灾减灾需求。为提升全社会海洋灾害防御意识,做好风暴潮的防灾减灾工作,依据河北公布的风暴潮4色警戒潮位值,设计了一种集实时潮汐监测和相关气象信息为一体的警戒潮位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支撑基础、供电模块、气象及液位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转发模块、终端管理系统组成,在沿海地带建设的智能潮位监测点建设成本低、建设速度快且占地面积小。智能潮位监测点的设立,有效提升了河北海洋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同时可为河北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重大海洋灾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沿海重大海洋灾害已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十年来,中国沿海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到数百亿元,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台风、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和海浪灾害是造成中国沿海重大海洋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初步分析了近十年来重大海洋灾害和厄尔尼诺之间的关系,指出强厄尔尼诺年前后,多发生严重的海洋灾害,加强灾害预报和实施必要的减灾对策,对中国沿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的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尤其海岸带(沿海带)经济和海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量迅速攀升,使承灾体在量上讯速增大,同时也使海洋及海岸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急速增长,海洋灾害成为中国自然灾害中损失增长最快的。但由于在沿海实施了正确的减灾战略,加大了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不但较好地保证了沿海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使我国的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系数(灾害经济损失/GDP)保持在1.23%的较好水平,这仅为同期全国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系数的1/3,接近于世界减轻自然灾害较先进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海洋灾害对海洋环境及近海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海洋灾害,采用ArcGIS JavaScript API、Java、JSP技术,结合HTML、JavaScript、CSS等网站开发语言,建立B/S体系结构的辽宁沿海地理信息系统。此系统中嵌入了海上搜救、海上溢油等数值模型,建立了辽宁沿海的灾害模拟系统,对极端海况下的灾害环境进行模拟等,为近海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灾害及防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 《海洋通报》1993,12(6):71-74
我国近海生沿岸经济的发展,使海洋灾害成为其重要问题之一。每年由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几亿至几十亿元,死亡几百几千人。本文概要地介绍了我国沿海的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雾、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赤潮等海洋灾害,并提出了一些减灾,防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平潭岛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因子等特点,分析了危害平潭岛的风暴潮、赤潮等主要海洋灾害及其形成原因,并根据主要海洋灾害的总体情况及特点,提出防灾减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以建设温州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为契机,提出了组织责任、应急预案、预警预报、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与教育培训6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构建了市、县、镇、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2017年"纳沙"和"海棠"台风风暴潮的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通了海洋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