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撰写、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Ⅰ)最近在厦门公开发行(统一书号:ISBN 7-5027-0670-4/X·7)。《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Ⅰ)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根据该所承担大亚湾核电站海洋生态零点调查所获资料(1986年12月至1987年12月),从海洋生态的各个侧面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撰写、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Ⅱ)最近在厦门公开发行。《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Ⅱ)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根据该所承担大亚湾核电站海洋生态零点调查两周年的资料写成的。全集共69篇论文,80万字。其主要内容如下: 1.海洋环境包括大亚湾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岸滩地貌类型和滩地沉积物分布特征、悬浮物的分布与沉积、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时间变化、沉积物中6种氧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沉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地球科学数据库系统(WDC-D)-海洋学科数据库群建设项目总结,主要介绍了项目完成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果、项目实施、管理经验等。海洋学科数据库群建设具体内容涉及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制定,海洋资料源大调查,海洋资料元数据库系统建设,海洋资料数据库群建设,中国近海海洋基本场产品的研制,海洋资料的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建设,海洋潮汐历史资料的水尺零点考证研究以及海洋环境资料质量控制自动化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地球科学数据库系统(WDC-D)-海洋学科数据库群建设项目总结,主要介绍了项目完成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果、项目实施、管理经验等。海洋学科数据库群建设具体内容涉及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制定。海洋资料源大调查,海洋资料元数据库系统建设,海洋资料数据库群建设,中国近海海洋基本场产品的研制,海洋资料的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建设,海洋潮汐历史资料的水尺零点考证研究以及海洋环境资料质量控制自动化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陈义斌  李立 《台湾海峡》1992,11(2):101-107
本文利用1986~1987年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大亚湾秋季水温层化消退过程。结果表明,该层化消退过程出现在初秋,历时短暂且伴随湾内水体热含量增加。该过程与秋季季风转换期粤东沿岸海洋动力调整及其和大亚湾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外海暖水入侵和层化消退是河口和近海沿岸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炳楷 《台湾海峡》1992,11(1):35-41
本文利用大亚湾1987年与1989年海洋生态零点调查的资料,对该湾海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湾内存在着一个反气旋式环流的流动路径;夏季于不同年份该湾底层水向上涌升现的强弱有差异,南海沿岸底层水对大亚湾的入侵是明确的;春夏两季,局部气象条件对湾内的海水特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对现阶段海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海域使用论证作为海域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合理配置海域资源,实现科学用海、科学管海的重要抓手。海洋生态调查是海域使用论证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海洋生态环境资料提升海域使用论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新形势下,海洋生态调查也面临着新挑战,文章在分析海洋生态调查在海域使用论证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新职责和新政策,提出今后海域使用论证中海洋生态调查的优化调整思路,即紧跟职责要求、聚焦生态系统调查、强化岸线资源调查、服务生态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8.
廖开训  徐行 《海洋测绘》2015,35(3):32-35
通过对两套德国生产的KSS31海洋重力仪十多年来的零点漂移变化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了长期以来零点漂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认为缓慢的正向漂移是海洋重力仪零点漂移之总体趋势,其中会出现一些正负的波动,而大的零点漂移波动往往对应着设备状态出现的大变化。建议在海洋重力仪的搬运、重新安装之后需加强监测;重力仪的恒温系统需长期保持工作状态;最后认为长期对海洋重力仪的零点漂移保持跟踪,对于海洋重力仪的维护、使用以及测量资料的精度保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由海洋生态系统自身特点决定的,更是适应新时代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手段的内在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构建了全国海洋生态保护综合数据库,累积了海量的生态保护数据,建设了海洋生态保护监督管理系统,但仍无法满足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文章结合当下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一盘棋"管理模式的探讨,为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思想在海洋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海洋治理过程中的创新和发展。自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洋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重要领域,海洋生态文明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陆海统筹、人海和谐,推动海洋强国建设。鉴于此,文章提出海洋生态文明协同发展观点,并以胶东为例,分析胶东5市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对区域海洋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价,旨在拓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沿海各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不足,进一步引导和督促沿海地方各级政府自觉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从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海水环境质量、污染控制成效、修复整治成效、海洋保护区能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以及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7个层面,选取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23个考核指标,建立海洋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综合评估考核结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开展海洋经济活动,是以海洋资源为对象而展开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如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赤潮灾害现象时有发生等。在文中建立了“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信息系统”,对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值系统化管理,为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程度的评判,动态预测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海域海洋生态资源和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国内在海洋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急需开展海洋生态补偿相关研究.本文在对中国海洋生态资源和环境状况调查分析基础上,运用外部性理论和模型对海洋生态补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和对策,为解决海洋生态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9,(8):4-4
2009年7月18目,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海洋中国60年”,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海洋规划体系、海洋法制建设、海域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科研调查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在主场活动现场,还揭晓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事件”和“十大海洋人物”。同时,首届中国海洋博览会暨“海洋事业60年成就展”在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个综合展示海洋产业发展的博览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针对海洋的多元化开发利用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和损害,国内外先后开始运用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进行海洋空间的合理安排.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是我国在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应用中的一项新的实践.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方法,而后结合目前国内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已有成果,对小尺度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出由研究区确定、生物生态要素评价和红线区划结果确定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之后将此技术方法运用于东山县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实例中,初步完成了东山县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方案的制定,验证了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在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是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在小尺度海域范围内进行应用的一次尝试,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县市级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和相关海洋保护性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获得的水温、海流、潮位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1987年8月间大亚湾对8708和8710号台风的综合响应。结果显示,台风期间除增水外,整个大亚湾的水文结构因台风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湾内垂直环流改变,海水层化消失,以及总体水温升高。分析表明,台风作用下垂直环流的调整可能是造成台风过程中大亚湾层化消失、总体水温升高的重要因素,而陆地边界的存在显然改变了海洋对热带风暴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立  许金殿 《台湾海峡》1994,13(3):213-218
根据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获得的水温,海流,潮位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1987年8月间大亚湾地8708和8710号以风的综合响应。结果显示,台风期间除增水外,整个大亚湾的水文结构因台风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湾内事过境垂直环入变,海水层化消失,以及总体水湿。析表明,台风作用下垂直环流的调整可能是造成台风过程中大亚湾层化消失,总体水温升高的重要因素,而陆地边界的存在显然改变了海洋对热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章从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整治、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创新3个方面总结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析存在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和海洋基础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树立陆海统筹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强化生态用海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生物资源养护;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充实海洋科研机构,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对接海洋产业需求,促进人才和团队建设;重视海洋宣教工作,提高公众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我刊原刊名为《东海海洋》,创刊于1983年。根据国家海洋局海科字〔2005〕2号文件转发的2005年1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关于《中国养蜂》等科技期刊更名的批复”,已于2005年第2期起正式更名为《海洋学研究》,其主管单位不变,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省海洋学会。《海洋学研究》的办刊宗旨是注重介绍全球性海洋科技的新发展,报道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及资料数据的分析研究等,为全国的海洋学科研究服务。其特色以海洋观测、调查数据的科学表达为基础,报道海洋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海洋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刊登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质地貌、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海洋水产养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遥感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权益、海洋安全、海洋文化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报道和研究简报、简讯、简介等。一、来稿要求1、来稿须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图表清晰;内容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综述文章必须有作者自己的观点。研究简报为作者的科研初步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简介。论文类控制在8000字以内,综述类10000...  相似文献   

20.
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海洋生态文明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因此,全面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对促进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文明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熵值法,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从分指标来看,海洋资源有序开发成果显著,促进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海洋产业开发多为中低水平,生态环境改善存在下行压力。从整体来看,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空间差异。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增加海洋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着手,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