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几种红藻和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纯化出几种海产红藻和一种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这些藻类是3种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橡叶藻(Phycodrys sp.)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上述藻类中分离到几种不同的藻胆蛋白。经SDS-PAGE及光谱测定,发现条斑紫菜中的藻红蛋白不同于其它两种红藻。而橡叶藻中存在的两条藻红蛋白也有差异,条斑紫菜和钝顶螺旋藻中的两种别藻蓝蛋白之间也有区别。叶绿素分析表明,钝顶螺旋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高于红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Spirulina Turpin)在分类学上属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藻殖段目(Homogonales)、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中的一个属。它是一类形似螺旋丝状体的多细胞藻类,在世界范围内已知的有30多种。通常称螺旋藻蛋白质是指非洲乍得湖和墨西哥Sosa Texcoco湖产的两种螺旋藻,即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它是一种具有高光能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氢酶的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是理想的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氢代谢这一研究课题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藻类中一些绿藻可以放氢已有不少研究;关于蓝藻的放氢,特别是不具有异形胞蓝藻的放氢研究目前报道得很少。螺旋藻是一种不能固氮的丝状蓝藻,但具有氢酶。顾天青等已进行了螺旋藻整体细胞放氢特性的研究,证明了氢酶与硝酸还原酶之间存在还原能力的竞争。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取了螺旋藻的氢酶,在分子水平上对它的放氢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以Na_2S_2O_4还原的甲基紫精作为催化放氢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富硒螺旋藻的抑癌及抗辐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峙 《海洋科学》2006,30(7):82-85
螺旋藻(Spirulina)作为人类天然食品和药品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1]。微量元素硒(Se)在体内的功能形式主要为30余种硒蛋白(selenoprotein),特别是十几种硒酶(selenoenzyme)[2,3],如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diase,GPx)家族、脱碘酶(Iodothyronine deiodinases,ID)家族、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家族(Thioredoxin reductases,TDR)等,它们参与机体重要的生命代谢活动。富硒螺旋藻中有机硒含量高,并从中分离纯化到多种含硒活性物质如含硒藻蓝蛋白、硒多糖等[4]。进一步研究发现,硒的掺入可增强藻蓝蛋白及多糖等天然活性物质的…  相似文献   

5.
钝顶螺旋藻海水驯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钝顶螺旋藻在分类学上属于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藻殖段目Homogonales、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它需要较高的碱性培养环境(pH为8.5—10),需要高浓度的重碳酸盐、硝酸盐、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而昂贵的培养基价格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和解决好碳源以及其他各种必需的元素是直接  相似文献   

6.
从海洋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和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别纯化了R-藻红蛋白和C-藻蓝蛋白,然后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将二共价连接。交联反应液经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纯化共价交联物。光谱分析表明,共价交联体内部存在着从R-藻红蛋白到C-藻蓝蛋白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7.
坛紫菜藻红蛋白α,β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PBP)是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捕光色素蛋白,占藻体干重的2%左右,主要分为3类: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和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1].藻胆蛋白一般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部分藻胆蛋白中还存在γ亚基.一般由α和β亚基形成稳定的单体(αβ),再由单体聚合为多聚体(αβ)n.从蓝藻和红藻中分离的藻胆蛋白为三聚体(αβ)3或六聚体(αβ)6[2].  相似文献   

8.
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Geitler藻胆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及光谱测定,其种类和吸收光谱与淡水钝顶螺旋藻相似。光强和氮源是影响藻胆蛋白的重要因子,低光强可诱导海水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大幅度(19.7%)增加;氮源不足或缺乏可导致藻胆蛋白大量降解,随后补充氮源则可使藻胆蛋白含量得到恢复,因而证明藻胆蛋白在海水钝顶螺旋藻中亦可起“氮库(nitrogen pool)”的作用。海南三亚室外生产的海水钝顶螺旋藻干品的藻胆蛋白含量随季节呈现周期性变化,光强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海水钝顶螺旋藻富硒及其含硒藻蓝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亚硒酸钠梯度浓度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长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对含硒藻蓝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硒藻蓝蛋白纯品。结果表明,硒添加浓度小于100mg.L-1时,对藻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生物量、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有增加,藻体硒含量及富硒系数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相似条件下的淡水螺旋藻;纯化的含硒藻蓝蛋白溶液在弱光照、低温、pH4—8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含硒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与藻蓝蛋白相比几乎没有差异,紫外与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峰在280nm和620nm,荧光激发峰在558nm,室温条件下最大荧光发射峰在655nm,说明海水钝顶螺旋藻富集硒后及海水的胁迫对其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秋季对北大港湿地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大港湿地共发现浮游植物57种,其中绿藻门(21种)硅藻门(17种)蓝藻门(12种)裸藻门(4种)隐藻门(2种)甲藻门(1种),优势种有微囊藻、念珠藻、席藻和螺旋藻等,螺旋藻优势度最大,为0.499;北大港湿地秋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介于9.35×10~5 cells/L~14694.35×10~5 cells/L,平均密度为3085.05×10~5 cells/L;北大港湿地秋季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在0.78~2.57,平均值为0.44,水质属于轻-重污染水平;北大港湿地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可分为河口型群落、流水型群落和静水型群落3大类;各采样点生态环境及水体流速的不同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螺旋藻富集碘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碘化钾 (KI)对极大螺旋藻 (Spirulinamaxima)生长的影响以及碘在细胞中的富集作用 .结果表明 :在 0~ 40 0mg/dm3范围内 ,KI对螺旋藻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的含量内甚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极大螺旋藻的最高KI耐受范围在 40 0 0~ 50 0 0mg/dm3之间 .螺旋藻细胞中的碘含量与培养液中外加的KI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在KI添加含量为 90 0mg/dm3时 ,螺旋藻的收获量 (2 77.1 7mg/dm3)比对照组 (1 0 4.47mg/dm3)增加 1 65%,藻细胞碘含量[0 .3 3 1× 1 0 -2 (m/m) ]比对照组 [0 .0 2 5× 1 0 -2 (m/m) ]增加约 1 2倍 .  相似文献   

12.
螺旋藻藻蓝蛋白对人血癌细胞株HL-60,K-562和U-937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运用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和MTT检测法测定了螺旋藻藻草稿的地人血癌细胞株HL-60,K-562和U-937生长的影响。体外培养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螺旋藻藻蓝蛋白处理这3种肿瘤细胞,结果显示螺旋藻藻蓝蛋白对这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剂量效应,高浓度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13.
螺旋藻作为一种新兴的保健食品,已逐渐被大众接受。它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60%以上)外,还含有很多奇特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如β-胡萝卜素、γ-亚麻酸、小分子多糖、藻蓝蛋白,以及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很好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且对癌症、高血脂、贫血、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螺旋藻还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但却很必要的8种氨基酸。能迅速吸收光能,将无机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4.
螺旋藻属于蓝藻门、颤藻目、螺旋藻属。在世界上已定名记录的有30余种,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螺旋藻有两种,即钝顶螺旋藻和巨大螺旋藻。螺旋藻繁殖快、高光效、适应性强。藻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状弯曲。细胞或丝体顶部不尖细、横壁常不明显,不收缩或有收缩,顶端细胞圆形,外壁不增厚。多数种的藻丝由短圆柱形细胞组成,丝长50~250微米,宽3~8微米,细胞内有气泡,上浮性好。繁殖方式以细胞不断横分裂增加藻丝长度或藻丝断裂增多数量。3~5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硫酸钾培养钝顶螺旋藻,研究硒、硫不同克分子比(Se∶S)对钝顶螺旋藻有机化硒的影响,用2,3-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藻体中总硒、有机硒、4价硒及6价硒含量,分析藻体中硒的形态、价态构成.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Se∶S对钝顶螺旋藻产率影响不大,但硒浓度为3.80mmol/L、Se∶S=0.812时螺旋藻产量、总硒及有机硒含量均最高,富硒钝顶螺旋藻中以有机硒为主,无机硒以4价硒为主.  相似文献   

16.
节旋藻和螺旋藻对7种抗生素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两种丝状蓝藻(钝顶节旋藻和盐泽螺旋藻)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作选择试剂的7种抗生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的敏感性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蓝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对红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最敏感,致死浓度分别为0.1,0.5和5μg/cm3.两种蓝藻对氨苄青霉素比较敏感,1μg/cm3的氨苄青霉素即可抑制Arthrospira.341和Spirulina.351的生长,但6d后生长恢复.Arthrospira.341和Spirulina.351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均有抗性,而且存在很大差异:300μg/cm3的卡那霉素对Arthrospira.341的生长仍然没有影响,但对于Spirulina.351,50μg/cm3的卡那霉素即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200μg/cm3的卡那霉素即可将其全部致死.200μg/cm3的庆大霉素和300μg/cm3的新霉素不能抑制Arthrospira.341和Spirulina.351的生长,但在这两种抗生素环境中两种藻的生长状态有很大差异.并验证了氯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是节旋藻和螺旋藻基因转化过程中的有效的抗性选择剂,也从对抗生素敏感性方面表明节旋藻和螺旋藻两个属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海水螺旋藻C-藻蓝蛋白富硒及其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C-藻蓝蛋白的富硒能力及含硒c-藻蓝蛋白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低浓度硒(40-80mg·L-1)培养时,海水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对硒的富集效果显著强于淡水螺旋藻C-藻蓝蛋白.硒浓度为40mg·L-1时,C-藻蓝蛋白对硒的利用率最高,富硒系数最大(O.9%);硒浓度为60mg·L-1时,C-藻蓝蛋白含硒量最高(402mg·kg-1).含硒C-藻蓝蛋白比CJ藻蓝蛋白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都有所加强,清除效应与C-藻蓝蛋白的含硒量及蛋白浓度呈正相关.C-藻蓝蛋白含硒量最高组(402mg·kg-1)在浓度为180μg·ml-1时,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83%和35%,远高于同样条件下其他淡水种类相应蛋白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海水培养的螺旋藻能显著提高C-藻蓝蛋白的富硒能力和含硒C-藻蓝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活性.此研究对开发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含硒C-藻蓝蛋白显示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海水中超低含量活性磷酸盐的Mg(OH)2共沉淀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赖民  李犇 《海洋学报》2008,30(3):148-152
活性磷(正磷酸盐)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基础[1-8],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直接影响全球的初级生产力水平.磷在特定的海洋环境中还可能限制固氮作用,成为限制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3,6].海水中磷酸盐含量的测定也是海洋污染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4,9].农业和工业废水中磷的过度排放导致河口和近岸海水富营养化,引起浮游植物异常繁殖,造成“赤潮”现象[4].因此,海水中磷的准确测定对深入理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4-6,9].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是海水中活性磷的经典测定方法,检测限为324 nmo1/dm3[5],但在一些寡营养盐海域,例如在南海、地中海  相似文献   

19.
钝顶螺旋藻在LED光电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研究了LED集成光电板光辐射强度对螺旋藻生物量浓度、螺旋藻比生长速率、藻光合放氧量及藻光合色素等螺旋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LED集成光电板辐射红光及红、蓝组合双波长光质与冷白荧光灯光质对藻类各有效组成部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辐射强度尚未达到饱和光辐射强度之前,光辐射强度决定螺旋藻的比生长速度;超过饱和光辐射强度,光合作用产氧量趋向恒定,说明螺旋藻光合器官具有光合稳定性;与冷白荧光日光灯组相比,LED集成光电板射红光及红,蓝组合双波长光质非常适合螺旋藻的生长并促进细胞干重、叶绿素、藻胆蛋白的增加,在相同的光辐射强度[275.9μmol/(m^2.s)]下,采用LED集成光辐射板辐射单色红光与冷白荧光日光灯组相比,藻胆蛋白、藻细胞干重吸绿素a分别增加43.39%、98.40%,51.563%。  相似文献   

20.
几种红藻和蓝藻藻胆体的分离和光谱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高等红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藻胆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与低等红藻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及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作了比较研究。龙须菜藻胆体的吸收峰位于498nm、541nm、565nm、620nm和650nm。荧光发射峰位于576nm和672nm。从光谱学性质和能量传递分析,龙须菜和条斑紫菜胆体的组成、结构相似,但有细微差别。而螺旋藻藻胆体的组成、结构则与两种红藻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