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跨学科主题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本文以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创设乡土情境问题。以探寻湿地保护措施为总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实施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语文、生物、历史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度探究,并鼓励其运用跨学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需重视创建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知地理事物,同时也强调单元式学习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中国气候”这一单元为例,通过创设跨学科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时空综合分析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学中如何处理"点(重点)面(覆盖面)关系"这一教学难题,从区域地理教育"以原理阐释事实"这一本质入手,提出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策略——以区域问题为载体、以思维建构为导向、以原理应用为落脚,通过设置主题情境、寻找探究问题、引导探究思维、实施探究活动、展示探究结论、实施评价反馈等教学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区域"主题"的主动探究,达成对区域环境特征的正确把握,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辩证认识,以及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特征形成影响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地理、历史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融入“时间感”,帮助学生摆脱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时面临的知识、思维方法欠缺的困境。本文梳理了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关于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周边岛屿的史料陈述,以“领土主权的时空证据”作为主题,设计了三个情境的教学案例,即《更路簿》的形成与价值、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以及钓鱼岛“保钓运动”,探讨高中地理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内涵、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评价是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提升地理教育质量的重点,也是地理教学实践的难点。根据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以育人目标为导向,建构评价指标,有助于全面评价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成效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提出“三阶段十维度”的高中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评价指标,结合“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主题研学活动进行实践验证,总结成效,以期更好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6.
杨昕  段玉山  丁荣 《地理教学》2022,(10):25-28+55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基本规范,在地理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21世纪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演变,对不同版本的地理课程标准(2001、2011、2022年版)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紧握地理学科发展前沿、健全跨学科主题活动课程标准、衡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启示,以期为地理课程标准更好地指导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培养地理实践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单元教学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本文以“地图”为主题,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并开展探究活动,梳理出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路径: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提炼单元主题;明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大任务为主线,形成进阶性学习历程;构建持续的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春 《地理教学》2021,(12):58-60
本文以俄罗斯为例,设计"横跨亚欧的大国、巨大的东西差异、能源经济何去何从"三个教学主题,探讨了主题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学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单一学科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颇丰,而以跨学科为主的综合研学课程较少。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有效融合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作用极大,也成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因此,本文从跨学科主题学习视角出发,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理论,以历史底蕴深厚的黑井古镇作为案例,融合历史和地理课程的要素与内容,充分挖掘遗产型古镇所蕴含的跨学科教学资源,设计出结合教材、学科交叉、体验多样的研学活动,以期助推学科融合式研学旅行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市新中考政策的影响下,跨学科案例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了更好地为分析跨学科案例做准备,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例,从组合应用多张地图、注重图文转换、探究区域地理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初中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检验,通过分析研究后提出的培养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微笑 《地理教学》2022,(12):20-23
区域地理的部分知识点较零散但涵盖面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落入全盘知识讲解的误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主题情境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在确定区域主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探究其形成原因,在整个过程中整合区域核心主干知识,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南美洲的雨与旱”为例,从确立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出发,精选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地理案例、组织素材以创设一系列情境、巧设问题链并融合学生活动,解决区域地理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靖钰 《地理教学》2024,(4):54-57+6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本文以“阿斯旺大坝该不该修建”为主题,探究“人地关系”大概念下的高中主题式区域地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侯建成 《地理教学》2011,(11):24-27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是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对地理教材的有效、有机补充和完善,这些“活动”内容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学习地理的情趣、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和技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具有“源头活水”的探究作用,是对地理教学应用的—个有效途径,是地理教学“学用结合”的一个积极亮点。  相似文献   

14.
世界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要求学生统筹运用跨学科学习技能,结合一般原理认识特殊描述,因此教与学难度较大。目前学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课程应包含的内容或应使用的教学方法没有达成共识,关于课程中的地区选取、地区特征或主题以及两者的整合存在争议。本文提取教学主体、跨学科教学和地方特点三个维度,尝试建构中学世界区域地理的探索性教学框架,助力中学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推动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5.
陈韬  杨丽萍 《地理教学》2021,(8):41-42,45
本文以"等比例太阳系模型制作"的课堂实践活动为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释,探究地理课堂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研究验证了选择合理的主题,可以实现地理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的统整,更好地达成核心素养培育、学业成绩提升等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6.
路璐  苏小兵 《地理教学》2022,(10):19-24
论证探究式教学ADI(Argument-Driven Inquiry)是一种将论证活动和实验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书面论证、口头论证、同伴评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推理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本文围绕问题情境、探究活动和论证活动三个ADI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结合ADI教学的八个具体环节开展地理教学,以“水土流失”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以及基于证据进行科学论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探索初中地理、生物、劳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本文以“智慧农业基地作物种植”为教学主题,以“智慧农业基地适合种什么作物以及怎么种”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流程和问题链,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高阶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教学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链培养学生动态生成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学习自觉,以及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品格,提升其地理关键能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真问题”发现,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玲  魏昕 《地理教学》2022,(4):39-42
单元学习凭借其整体性特点成为跨学科深度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选取目前社会热点问题“能源革命”中的电力供给作为跨学科单元学习主题,通过设计学校屋顶“植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方案,认识光伏发电的特点以及影响光伏发电效能的主要因素,论证不同区域实施光伏发电的可行性。本文引导学生从地理、物理视角理解发展光伏产业对国家能源战略的意义与价值,使其养成系统、动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育其勇于探究、善于思辨的科学精神,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本文探究如何使用教育APP辅助地理日常教学,尤其注重在课堂教学的环节结合生活情境进行课堂讨论、开展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注重地理信息技术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