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舟山潮间带生物种类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和海岸开敞性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群落数量的水平分布与底质和海岸开敞性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舟山潮间带生物有明显的分带现象,隐蔽的岩岸区分为:滨螺带和藤壶-牡蛎带两个带;开敞性岩岸区分为:滨螺带,藤壶-(虫戚)-藻类带及藻类带3个带。沙滩区分为:沙蟹带和浅蛤-斧蛤带两个带;泥沙滩区分为:盐碱植物-滨螺带和招潮蟹-大眼蟹带;泥滩区分为:蟹守螺-囊螺带和蟹守螺-织纹螺带。  相似文献   

2.
孙静  黄勇 《海洋科学》2021,45(1):14-21
在对东海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进行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中,发现2个我国新纪录种并进行了描述。深海螺旋球咽线虫Spirobolbolaimus bathyalis Soetaert&Vincx,1988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表具显著的环纹,头感觉器呈乳突状,化感器螺旋形,口腔中部具有一个背齿以及一对亚腹齿,咽前后各有一个咽球;具有两条弧形的交接刺,引带呈板状,无肛前辅器,具两个反向排列的直伸精巢。伸长丝瘤线虫Filoncholaimus prolatus Hopper,1967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表光滑,内唇感觉器乳突状,十根头刚毛,口腔具一背齿及两个等大的亚腹齿,尾锥状,渐变为长丝状,锥状部分具尾刚毛;交接刺呈弧形,引带简单,板状,无引带突,具两个乳突状的肛前辅器和两个反向排列的直伸精巢。  相似文献   

3.
湄洲湾海域夏秋季水质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2):143-146
1992年夏季和秋季对湄洲湾海域水质进行两期的调查研究,除观测主要水文气项目外,重点调查水化学要求,监测项目:盐度、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石油类等。本文将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明  滕斌 《中国海洋工程》2004,18(2):267-280
The incompressible viscous uniform and shear flow past a circular cylinder is studied. The two-dimensiona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discretized by a weighted residual method in space. The stable three-step scheme is applied to the momentum equations in the time integration. The numerical model is firstly applied to the computation of the lid-driven cavity flow for its validation. The compu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and other numerical results. Then, it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viscous uniform and shear flow over a circular cylinder for Reynolds numbers from lO0 to lO00. The transient time interval before the vortex shedding occurs is shortened considerably by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perturbation. The computed Strouhal number,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mputation shows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viscous flow problem.  相似文献   

5.
2007年和2010年在厦门湾及邻近海域进行底质表层沉积物和柱状岩心样品采集,并进行粒度分析及粒度参数计算,获得了研究区底质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湾海域沉积物类型多样,以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1.5Φ~7.5Φ之间.采用 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发现九龙江口的沉积物主要呈东南方向净输运,而大金门南侧海域沉积物则有向九龙江口输运的趋势,同安湾内沉积物由海岸向湾中央输运;厦门东部海域沉积物向北输运,翔安南部海域沉积物向同安湾口以及澳头近岸输移.对柱状岩心进行放射性同位素210Pb 测年分析,计算得到九龙江口沉积速率为2.62 cm/a,进而探讨了九龙江口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测绘》稿件编审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功能,针对稿件的编审和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以实现编辑和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投稿、稿件在线查询、信件自动回复、费用统计、网刊管理及在线交流等功能。使审稿过程更加及时便捷,能准确掌握稿件的审理状况,加强编辑与读者、作者和专家之间的沟通,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各向同性均匀湍流近壁结构及泥沙起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振动格栅产生的各向同性均匀湍流研究了泥沙的起动。应用PTV技术和局部光学放大技术对湍流场进行了测量,发现近壁面湍流动能的指数分布规律。分析了泥沙在均匀同性湍流中的起动机制,并用概率统计理论对泥沙的起动进行了定量的描述。通过测定泥沙起动事件的概率,得到了同种泥沙在不同流动参数下起动的临界湍流动能。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时空谱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黄河三角洲潮滩发育的时空话系指出:在时间上,黄河三角洲潮滩系由不同时期河口滩发育而成,各段潮滩发育时间因素的差异在比较形态学上有清晰反映,在空间上,并存着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上的四种类型(阶段)。由此构成了黄河三角洲前沿所特有的湖滩形态时空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卫星云图的热带气旋云系为研究对象,基于Canny边缘检测、contour轮廓提取等方法,研究了通过图像的形状特征和范围大小对热带气旋云系进行自动识别,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热带气旋云系识别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热带气旋的自动跟踪,从而为热带气旋的预报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描述中国对虾心脏形态及超微结构。1.心脏存在第四对心孔,心脏壁由心外膜与心肌层组成,心孔的瓣膜处无心外膜,心肌束从不同方向穿越心脏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心肌内膜系统由肌质网、横管系和Tz管系组成;肌节A带、I带和H带分明,Z线清晰,二联体或三联体出现在H带处。3.心脏神经包括自主系统及背神经系统,前者由神经节干及其分支组成,神经节干包含5个大神经细胞和4个小神经细胞;后者由一对背神经及其合成的一支背神经干组成。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潮汐的调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有任  张娟  吴日升 《台湾海峡》2012,31(4):549-556
采用t_tide潮汐分析工具对南海北部的5个验潮站2009年全年的逐时潮高资料进行调和分析,计算出各站的调和常数,评估调和常数的准确性、稳定性,并总结了广东沿岸海域潮汐特征.利用对2009年逐时潮高的调和分析结果对2010年全年的潮高进行预测,将各站预测结果与同时间的实测数据进行全年和分季节进行比较,对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残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残差的散点分布、概率分布、置信区间等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检验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广东沿岸海域潮汐是以M2分潮为主,K1、O1、S2为次结合的潮汐机制,采用t_tide潮汐分析工具对南海北部潮高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相位预测准确,潮高预测除在时间序列尾部(年尾)有些许较大的误差外,t_tide工具在南海北部潮汐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预测残差的整体服从正态分布,残差均值小于10-2m量级,方差最大为0.229 4,最小为0.173 2,95%置信区间长度小于10-2.各站季节分析主要分潮的离散度小于0.04的结果充分证明不同季节的分析区别不明显,3个月资料与整年资料的调和分析结果几乎一致,与所选取的季节资料几乎无关.虽然在预测值中,有极个别的残差将近1 m,但并不足以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中国对虾蜕皮间期皮肤与外骨骼的组织学构造。指出外骨骼分为表层和里层,表层由较薄的外表层和较厚的内表层组成。里层又分为外层和内层:外层由平行于表面的纤维小板组成(暗板带),平行的纤维小板之间有抛物线状纤维联系(明板带);内层纤维小板比外层小。内层与外层之间有一结晶钙薄层,是两层之间临界面。表皮为单层细胞,有基膜衬托。皮肤腺和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之下,分布全身。  相似文献   

13.
厦门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丰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林更铭  杨清良 《台湾海峡》1994,13(4):353-358
厦门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4个季度月(1990年2-1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海区被鉴定到种的浮游植物共141种,其中硅藻门125种,是浮游植物的主要门类。在数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的有中肋骨条藻(62.87%)和旋链角刺藻(17.57%)。中肋骨条的密集区在河港湾,旋链角刺则在沿岸;浮游植物细胞总量和种类数的季节分布,年高峰在夏季,次高峰是春季;4季合计河口区的种类最多。文中还与1989年西海域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4.
蓝非鲫肠道上皮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瑞青  姜明  汝少国 《海洋科学》2001,25(11):53-55
消消化化道道黏黏膜膜上上皮皮组组织织是是吸吸收收和和同同化化营营养养物物质质的的 主主要要器器官官 , ,在在鱼鱼类类生生长长和和发发育育的的过过程程中中发发挥挥着着极极其其重重 要要的的作作用用 , ,研研究究鱼鱼类类消消化化系系统统有有利利于于深深入入探探讨讨其其食食性性 及及消消化化生生理理学学特特征征 , ,对对于于提提高高经经济济鱼鱼类类的的养养殖殖产产量量和和 营营养养附附加加值值 , ,促促进进养养殖殖环环境境开开发发具具有有重重要要意意义义。。近近年年 来来 , ,有有关关鱼鱼类类消消化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有关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特点、配方、营养要素、加工工艺,以及投喂方法,可供对虾养殖生产单位加工饵料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象山港水交换数值研究 Ⅱ.模型应用和水交换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使用水平二维对流-扩散型水交换模式模拟研究了象山港的水交换,对不同区域的水交换控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象山港水交换状况与其控制机制的区域性变化很大。牛鼻水道至佛渡水道是一个潮流较强的潮通道;90%水交换周期为5天左右。象山港狭湾内水交换周期较长,湾顶处90%水交换的周期约为8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7.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次定量调查。分别对18种环境因子和68个优势种和习见种所做的聚类分析显示了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与邻近海域的某些差异,并联系沉积环境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区: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东部。对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速率的关系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水流作用下渔网养殖空间变化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炜  詹杰民 《海洋工程》2007,25(1):93-100
渔网的动力分析是养殖网箱设计和优化的基础。通过把一系列杆相互铰接在一起,建立网的模型,模拟网在来流作用下的变形。作用在杆上的水动力可以通过Morison公式来计算,采用有限单元的离散方法,并利用网目合并的方法来减少总的自由度数目。模型的计算结果同试验成果做了对比,计算与试验在柔性网的变形方面,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铁-苏木精染色、整体封片的方法对栉孔扇贝受精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受精前,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重新启动,过程如下:⑴精核去致密,体积迅速增大,卵子染色体变粗。⑵第一次成熟分裂结束,放出第一极体,精核扩散速度减慢。⑶卵子发育到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精核膨胀至至最大体积,然后开台弥散。⑷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雄原核出现。⑸雌原核出现。⑹雌、雄原核以质相互融合,然后凝缩形成染色  相似文献   

20.
The reflectance and bireflectance of graptolite fragments (Silurian-Ordovician) from southeast Turkey were examined and the morphology was described using reflected light microscopy. The dispersion of maximum and minimum reflectance of graptolites sectioned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bedding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graptolites were anisotropic and the anisotropy was stronger for sections perpendicular to the bedding. The graptolite fragments show two types of surface morphology: granular and non-granular. The granular type had a rough surface and granular anisotropy, the non-granular fragments showed a smooth surface and basic anisotropy. The fine internal structure of graptolite was evident under crossed-polars. The reflectance of graptolite increased with depth and was higher than other organic material, e.g. bitumen, found in the same sediment.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reflectance of graptolite in sedimen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turity of the dedi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