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海洋生态补偿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补偿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由于研究视角差异导致的概念界定模糊、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不一等问题。文章基于海洋生态增益型补偿和抑损型补偿的基本分类,针对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关键点,分别从补偿主体与受偿对象、补偿范围与标准、补偿方式3个侧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希望对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态补偿包括保护建设补偿、发展权补偿、生态损害补偿及生境损害治理与修复补偿等。目前,我国海洋生态补偿仍处于探索阶段,补偿标准的确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与环境成本核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构建了确定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对今后如何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提出了初步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是必然过程,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是必然选择。因此,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为了刺激的海洋生态服务的供应,改善海洋生态质量,促进海洋转型必要的方式。结合大连海域个案研究得出对辽宁省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三维互动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框架、路径与运行机制,并提出加速海洋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建立恰当的激励约束与考核奖罚并举的制度体系;增加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加速海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增大相关补偿标准量化方式与相应技术的研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环境经济手段。文章结合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领域政策演进的新动向,梳理近年来我国主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进展情况,从系统性视角总结分析国家和地方层面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差距。着眼于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和地方管理机制的改进需求,从统筹协同角度,建议未来从政策协同、多元机制协同、跨部门协同、跨区域协同和信息资源协同等方面,推动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补偿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进一步提高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文章以海洋生态补偿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相关法律体系,并设计制度框架,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确立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海洋生态补偿的制度框架包括动态监测、建模分析、圆桌会议和跟踪落实4个部分,分别承担建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数据库,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和标准以及评估海洋生态补偿效果4项任务;科学、全面和量化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关键,根据"服务-投入-福祉"模型,核算参考状态和现实状态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海洋生态福祉和投入资本的变化量,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和博弈,确定海洋生态补偿标准;我国应加快海洋生态补偿的立法,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估和研究,推进海域之间、海洋与流域之间以及海洋保护区的横向补偿。  相似文献   

6.
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损害补偿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文章从海洋生态损害补偿相关概念界定出发,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在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核算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探讨了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确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晰了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内涵及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与"生态损害赔偿"的联系与区别,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的货币化补偿标准和生态修复标准的优缺点及适用领域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未来应从两方面着手开展研究:一是海洋生态损害货币化补偿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二是生态修复补偿的适用范围、理论及应用研究。灵活选择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确定方法,实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损失补偿指用海者履行海洋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责任,对因开发利用海洋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进行的资金补偿。文章介绍了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过程,梳理了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新旧标准的演变过程,对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资金征收的经济效率。结果表明,按照旧标准,只考虑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失的补偿,每公顷用海所缴纳的生态补偿资金为8.143 3万元;按照新标准,考虑对经济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补偿,每公顷用海应缴纳的生态补偿资金为12.043 9万元,比旧标准提高了48%。补偿标准提高,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用海成本,但还只是补偿了企业用海所造成生态损失的1/4左右,还有3/4的生态损失没有要求企业补偿,需要国家财政增加生态修复投入。山东用海生态损失补偿政策的实施,很好地发挥了环境经济政策的效果;企业主动缩减围填海等用海面积,采用环境友好的用海方式,既节约了企业用海成本,又减轻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耗。在全国推广山东的开发用海生态补偿制度和标准,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理性用海、集约高效用海,助力海洋产业绿色转型,体现生态文明入宪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浙江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有效措施。针对在浙江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出现的补偿资金有限、补偿标准不一、缺乏长效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关系脱节等问题,文章提出:①海洋功能区划引领,优化海洋生态资金使用;②规范生态补偿标准,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③规范生态专项转移支付,建立纵横向交错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④多种海洋生态补偿方式并举,统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4条对策,以期探索建立健全浙江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填海工程用海属于永久性改变所使用海域自然属性的一种用海方式,它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十分严重.文章根据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趋势,在对我国填海造地的态势及生态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初步论述了我国填海造地用海管理中亟须引入生态补偿这一重要的新型环境管理模式,用以弥补填海造地对海洋生态损害的价值,以期迫使用海行为主体节约用海.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文章基于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研究基础,论证建立填海造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关键点,认为填海造地生态补偿主体为海域使用者,受偿主体为国家(国家海洋局及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其补偿标准可依据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经济损失或生态修复标准来确立。并进一步提出实施填海造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路,即设立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委员会,下设生态补偿金管理小组、审批评估小组和监督小组,以保证填海造地的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开发利用海域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近年来国家和沿海地方在制订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政策的现状和实施概况,从管理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目前海洋生态修复的政策大多分散在岸线保护、滨海湿地保护、围填海管控修复的单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关规划或标准中,国家和地方层面对于系统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尚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特点和工作程序确定生态修复的管理目标,以生态修复效果为导向,运用逻辑框架法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项目管理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分别对应于逻辑层次的投入、产出、目的/作用与目标.其中,项目管理类指标包含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监测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管理情况等4类指标;效果类指标包含海洋...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态文明研究进展及其评价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着眼点。本文全面梳理比较了国内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从概念内涵、应用领域、评价指标、示范区建设、实践经验五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并采用重要性指数对现有研究中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及当前形势,构建了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环境修复成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洋生态与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从海洋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诊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关键内容、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洋环评和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我国海洋环评和修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海洋环评和修复研究应重点注重和聚焦以下方面: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基线、监测技术、全球性影响及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2)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思路的转变,包括修复目标、修复模式、评估指标、监管技术及资金来源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如何妥善处理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系统损失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我国沿海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分析了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单纯收取生态补偿金并不能实质性解决海洋开发活动带来的海洋生态损失问题,实施生态修复是降低和减缓海洋生态系统损失的主要手段;建议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来连接海洋生态损失与海洋生态修复,量化用海单位所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和生态修复所带来生态系统功能增益,进而指示海洋生态损失与海洋生态修复是否达到平衡;进一步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的技术框架,为落实与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的主要因素。为深入分析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设,本研究基于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标准检索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发展的态势,探讨了当前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标准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标准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海洋物种多样性及其利用以及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现状,指出过度捕捞、生境丧失、环境污染、生态入侵是威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文本还阐述了我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管理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对海洋过度开发,我国近海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多处海域出现重度富营养化现象。目前,国内外不仅对海水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关注,而且积极寻求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案,其中应用大型海藻进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得到普遍认可。大型海藻修复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构建稳定的海洋生态系统,还可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本研究基于我国近海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大型海藻修复策略展开综述,对现有的大型海藻生态修复特点及近海封闭海域、半封闭海域和开放海域生态修复工程案例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近海富营养化海域生态修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