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海岸侵蚀主要出现于废弃三角洲前缘地带和现代三角洲局部地区。其次出现在堆积性海岸阶地或沙坝区域。 河流沉积中心转移、流域来沙减少、河口水动力变异是废弃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侵蚀的重要条件;陆架供沙不足是海岸砂质堆积体蚀退的主要原因;较高能量的海浪、风暴和近岸水流作用是海岸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海平面上升对海岸蚀退有一定影响。 目前,中国海岸侵蚀仍在继续。今后,随着海岸带的开发建设,必须重视对海岸侵蚀的防护。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卫星遥感解译、潮汐数值模拟、GIS空间拓扑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水边线进行水位订正,推算出2019年度江苏沿海的遥感海岸线,对江苏省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江苏省共有侵蚀岸线长58.55 km,占全省大陆海岸线的7.39%。废黄河三角洲侵蚀型海岸的侵蚀岸段平均年侵蚀后退 59.24 m,主要表现为盐养围堤的冲刷水毁;辐射沙洲北翼淤长型海岸的侵蚀岸段年平均侵蚀后退152.28 m,表现为潮间带上部坡度变缓,海岸线持续内移。全省海岸带侵蚀总面积为 7.244 8 hm2,强侵蚀岸段主要分布在南八滩闸北侧,新洋河口两侧以及斗龙港南侧区域。文章同时结合江苏海域动态监管工作经验,提出了5点海岸侵蚀灾害防治对策:①加强天-空-地一体化多手段联合监测,精确监控海岸侵蚀灾害发生范围与程度,了解海岸侵蚀强度与等级;②联合多平台海洋观测,深入开展致灾因素分析,了解海岸侵蚀灾害的发展与变化趋势,逐步完善灾害预警机制;③根据不同的海岸类型与海岸侵蚀特征,有效开展多策略的海岸防护整治,减少海岸侵蚀灾害损失;④加快海岸带保护修复,明确海岸带开发活动的适宜空间与适宜程度,优化海岸带空间布局;⑤强化海岸责任管理,明确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亚龙湾砂质海岸及其生态系统,文章采用2016年和2019年的监测数据以及2008年的历史数据,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方法,从岸线后退速率和岸滩下蚀速率2个方面综合评价亚龙湾砂质海岸的侵蚀状况和侵蚀强度,并分析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亚龙湾砂质海岸存在持续性较强且较严重的海岸侵蚀;2008-2016年岸线后退速率和年均土地损失面积分别约为-1.00 m/a和2 080 m2,2016-2019年岸线后退速率和年均土地损失面积分别约为-1.80 m/a和9 836 m2,亚龙湾海岸侵蚀有明显加剧的趋势;2016-2019年亚龙湾东部和西部海岸的岸滩下蚀速率分别约为-13.3 cm/a和-36.2 cm/a,西部岸滩下蚀速率远高于东部岸滩;亚龙湾全段为强侵蚀等级,其中东部岸段为强侵蚀等级,西部岸段为严重侵蚀等级;造成亚龙湾海岸侵蚀的原因主要包括海岸工程建设、植被破坏和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4.
海阳市砂质海岸资源丰富,延绵近120 km,尤以万米沙滩浴场著称,但近年岸滩侵蚀严重影响其社会经济发展.本研究基于海阳市羊角畔两侧长约20 km典型砂质海岸连续3 a的海岸线蚀和典型剖面蚀淤调查,定量化研究海滩侵蚀及其变化,辅以一维数值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泥沙运动特征和海滩侵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42.5%和5.90%的砂质海岸分别处于侵蚀和强侵蚀状态,羊角畔东侧海岸侵蚀强度高于西侧,海阳港至海阳核电厂之间海滩侵蚀强度最高,海滩侵蚀强度与人类活动扰动程度密切相关.海岸工程、临海养殖和人为采砂导致海阳市部分砂质海岸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导致羊角畔两侧海岸侵蚀机制也不同.基于各岸段侵蚀机制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退养还滩、凸堤拆除和沙滩喂养等对策,以减缓海阳砂质海岸侵蚀威胁.  相似文献   

5.
根据表层沉积物、3期水深地形及Landsat卫星影像资料,对莱州湾东岸三山岛—石虎嘴近岸8m等深线以浅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岸线变迁和冲淤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为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砂、含砾砂。海岸总体处于蚀退状态,三山岛—海北嘴海岸平均蚀退速率由1995—2005年的2.5m/a减小为2005—2015年的2m/a,海北嘴—石虎嘴海岸平均蚀退速率由1995—2005年的2.5m/a增大为2005—2015年的3.5m/a。2004—2015年三山岛—海北嘴海域总体呈侵蚀状态,其中2004—2007年,海北嘴西南侧海湾内以淤积为主,海北嘴西侧300~1 200m范围海域以侵蚀为主;受近岸工程建设的影响,2007—2015年海北嘴西南侧海湾内由淤积变为侵蚀,海北嘴西侧300~1 200m范围海域由侵蚀变为淤积。波浪是控制研究区冲淤演变的主导因素;海岸工程的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研究区冲淤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离岸人工岛对砂质海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阳人工岛拟建在砂质海岸外。运用冲淤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海阳人工岛建成后在无风理想状况和各向大风条件下海底的蚀淤变化,据此分析人工岛建设对砂质海岸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岛建成后,周边区域整体呈微淤积状态,基本维持了在工程建设前的状态;人工岛北侧和南侧始终处于微冲刷状态,不会形成连岛沙坝;其东侧、西侧局部区域呈微冲刷状态,利于砂质海岸的维护;在波、流综合作用条件下人工岛工程的建设不会使北侧的海滩产生较明显的蚀淤变化。  相似文献   

7.
毕世普  张勇  别君 《海洋科学》2015,39(3):71-76
对2009~2011年在胶东半岛南部海岸带测量的10条海滩剖面夏、冬季共6次地形监测数据及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阳核电站东北部海滩略有侵蚀,地形变化较小;仰口、红岛和黄岛海滩侵淤变化较大,反映受海洋动力,尤其是波浪作用的影响;胶东半岛西南部海域砂质海岸冬季与夏季相比轻度淤积。监测结果可以为本地区海岸带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沙坝—泻湖岸型砂质海滩地貌的蚀淤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艾利"袭击下,台风移动路径右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比左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明显,而且海滩的侵蚀和淤积主要集中在中潮带附近。同一区域,位于遮蔽带内的湖里村海滩淤积加重,切线段的下掘村海滩强烈侵蚀;而同样位于遮蔽带内的大埕湾东侧海滩上淤下蚀,整体表现为侵蚀,切线段的西侧海滩强烈淤积。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海岸侵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海岸蚀退现象比较明显,本文基于广东省海岸侵蚀全面系统的调查,描述了广东省海岸侵蚀现状,进行了侵蚀强度分类及分布规律统计;总结分析不同海岸侵蚀类型的特征及差异;通过分析影响海岸侵蚀灾害的因素认为,广东海岸侵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人类活动是近代海岸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将有助于广东省海岸带减灾、防灾目标的实现,为海岸侵蚀灾害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表层沉积物、卫星影像和水深地形等资料,结合岸滩演化数学模型、表层沉积物起动流速等方法,对招远砂质海岸的岸滩演化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春雨码头和人工岛群建设影响,界河口附近海域由侵蚀转为淤积状态,春雨码头附近海域侵蚀程度加剧。波浪控制着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分布和泥沙运动,人工构筑物建设是造成研究区海岸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潜堤建设能有效减少波浪对堤后海岸的影响,对蚀退岸线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浙江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基岩海岸海蚀地貌发育,因其组成物质抗冲蚀能力强,岸线后退不明显;砂砾质海岸普遍发生侵蚀,尤其是无计划的人工挖沙,造成沙滩减小或消失;淤泥质海岸大多处于缓慢的淤涨状态,但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和人为作用的影响,某些岸段发生侵蚀,特别是受到台风暴潮的影响,岸线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后退和滩面下蚀。侵蚀岸段主要见于杭州湾北岸澉浦至金丝娘桥岸段,杭州湾南岸临山至西三岸段及瓯江口北岸盘石至黄华岸段。淤泥质海岸后缘为滨海平原,组成物质为粘土质粉砂,抗冲蚀能力弱,为防止和减轻海岸侵蚀,沿岸建造各类海岸工程(海塘、丁坝、导堤等),提高防潮抗浪能力,在朝滩种植大米草,互花米草,消浪促淤明显。另外,在海岸开发活动中,应加强海岸侵蚀监测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两侧砂质海岸侵蚀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辽东湾东西两侧的初始沙质海岸侵蚀范围逐年扩大,侵蚀不断加剧,给当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由多年监测资料发现,侵蚀严重的熊岳岸线以2~4m/a的速率而大幅度后退,特别严重的地区最大后退达10km;辽西绥中某些岸段平均每年后退1~2m。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一些海域管理措施的出台和相应的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海岸侵蚀逐渐减弱。通过现场调查和多年监测,分析了辽东湾东西两侧砂质海岸侵蚀的特点,认为海岸组成物质松散与海岸动力作用强烈是本区现代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人为活动是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海岸侵蚀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The modern change and evolution tendency of sand coast in the eastern area of Liaodong GulfMiaoFengmin;BiZhaoqi;LiShuyuan;Xia...  相似文献   

14.
海岸开发工程回淤问题的动床波浪输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动床波浪输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海岸开发工程引起的冲刷和回淤问题,直观预演了工程竣工后可能引起的;中淤现象。试验研究对象为南山滨海开发区旅游项目开发工程,试验结果给出了工程布置的各部分的淤积情况,表明淤积量较大,会引起工程区域及邻近海岸带的冲淤,并针对该工程提出建议。通过该试验的淤积情况表明:在实施海岸工程特别是在海岸带上做旅游项目开发时,要尽可能地不改变自然形成的原有海岸,否则可能会打破动态平衡,改变原有动力条件,破坏海洋环境,同时增加工程风险。强调了在海岸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前要重视通过水工物模试验研究新平衡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南渡江三角洲北岸的海岸演变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龚文平  王宝灿 《海洋学报》1998,20(3):140-148
南渡江三角洲位处琼州海峡南岸中部,自冰后期海侵以来,南渡江河口位置不断向海凸出,三角洲经历了由河流作用为主到波浪作用为主、从东部到西部演变的过程,目前三角洲东部废弃,西部向海口湾东部淤进[1].现今南渡江在新埠村南开始分汉,分流河道有干流、横沟河和海甸溪,分流河道间的沙洲分别为新埠岛和海甸岛(见图1).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 GIs 技术对 1977—2017 年芝罘连岛沙坝的岸线变化和海湾冲淤动态进行分析, 发现了连岛沙坝的变化情 况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 连岛沙坝东西两侧始终处于向海推进趋势;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导致沙坝附近的岸 线总体长度增加, 形状趋于复杂, 自然海岸消失, 人工海岸建设不断向海延伸; 通过等深线反映附近海域冲淤变化, 主要体 现在芝罘湾侧以人为干预为主, 近岸海域的港口 、码头等地侵蚀剧烈, 海湾中心呈严重片状淤积。本研究对明确人类活动、 流域水沙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等对芝罘连岛坝地貌演变的影响, 以及本地区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沙质海岸侵蚀灾害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沙质海岸是渤海海岸侵蚀灾害最严重的区段之一,海岸侵蚀主要表现于海滩沙粗化,滩肩迅速变窄,滩坡变陡,基岩裸露的比率增多.岸线蚀退率达1.5~3.5m/a,严重制约了海滩旅游事业.整治海难,刻不容缓.采取岸外潜坝和丁坝群等人工建筑物和大量补沙相结合的海滩养护方法应是当前最迫切、最科学和最实际的方法,只有南段沙丘和沙坝-泻湖岸段可采用植树种草的生物学方法护岸.  相似文献   

18.
中国砂质海岸分布特征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部砂质海岸分布范围广泛,地形发育多样,风沙灾害、海岸侵蚀等地质灾害问题多发,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了解沙质海岸的分布特征,做好砂质海岸的研究防护工作,对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shoreline of Taiwan is approximately 1100 km long, composed of sandy beach, rocky coast, and reef coast. Almost half of the shoreline has been protected by seawall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coastal protection and prevent people and infrastructure from coastal hazard. Besides, offshore breakwaters and groynes are also built in the serious erosion coastal shores. All these har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made our coastal land safety to some extent at last fifty years. However, until now, the har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pplied for shore protection do not always work well on all the coasts around Taiwan. Some coastal areas still get eroded seriously with structures being damaged. Furthermore in the recent years, people gradually value the shore protection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 like environment, recreation, and ecology. The objectives of the shore protection are diversified by these new demands.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trategy on how to conjoint soft solutions into the current har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for beach erosion control throughout Taiwan coast. Meanwhile, this paper will also introduce environmentally, user-oriented, and technically sound creditable protection works to meet the new trends of shore protection. For application purpose, two local sites in the southwestern Taiwan coast are selected for field experimental study to integrate the proposed soft solution with hard shore protection system at present. Furthermore for coastal management purpose, this paper also collects and analyzes hydro-morphodynamic data around Taiwan in order to identify beach erosion mechanism. Lastly,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by database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