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夏季旱涝与北半球500hPa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雪丽  陈静 《贵州气象》2004,28(Z1):22-25
分析贵州32个测站1961~2003年降水资料,在0~85°N范围内,用36×16个网格点合成分析冬、春、夏季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结果表明,涝年夏季前期北半球西风带长波槽脊明显,副热带高压势力弱,旱年相反;旱涝年夏季前期距平场分布有明显差异,旱年前期冬季我国西部地区有负距平存在;同期旱年副热带高压势力比涝年强;在东亚地区同期旱年距平为-+-分布,涝年为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2.
西藏前冬环流及地温特征与夏季旱涝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西藏地区各区域内严重干旱年和严重洪涝年各5年,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同期和前冬环流,同时对旱涝年前冬地温距平与当年夏季旱涝的关系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和洪涝年前冬(12月~2月)环流距平分布状况和地温距平有明显差异,这些不同特征是预测西藏夏季旱涝的信号和重要因子。夏季伊朗高压位置偏北或偏南,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和西脊点位置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也可根据2月500hPa高度场正、负距平区位置特点,预测了西藏主要农业区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雨季偏迟或偏早。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极端降水指数对吉林省1960~2003年日降水量资料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同期北半球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表面温度、500hPa高度、1000hPa高度资料分析了极端降水与环流异常的关系。得出吉林省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呈弱的减少趋势。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典型多年与典型少年,500hPa高度距平场上分布特征相反;1000hPa高度距平场上均以500N为界出现北负南正的分布特征,但前者正距平最大值区位于400N的北太平洋中部,而后者位于400N的亚洲大陆东岸;表面温度距平场上,前者欧亚大陆多为大面积的正距平控制,而后者多负距平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2003年夏季(6~8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预测作总结分析,并对其影响今夏降水的主要成因以及前兆信号作初步分析。利用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特征量距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一定的规律,使这些结果对于今后短期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45a华南夏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华南区域65个气象站点1960~2004年的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分析了华南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是华南夏季降水的两个主要气候变异中心区,华南中部夏季降水具有年代际变化为主的特征,华南西北部夏季降水则具有年际变化为主的特征.华南中部夏季降水的强弱异常变化,与华南上空水汽输送异常而导致该地区垂直积分水汽通量辐合异常密切相关.即华南中部夏季降水强年,该区域上空为明显的水汽通量距平辐合,降水弱年则为水汽通量距平辐散或弱的水汽通量距平辐合.为华南区域夏季降水的气候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奇异值分解(SVD)方法,作者对IAP9L-AGCM后报的东亚季风区1984~2003年共20年的跨季度夏季降水距平场进行回归订正,并对订正前后降水距平场与实测场间的空间相似性、强度、以及年际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订正方案均能明显提高夏季降水距平预报场与实测场间的空间相似性和年际变化相关性;而基于EOF的订正方案对强度的订正效果要优于基于SVD的订正方案.此外,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多种订正方法集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场EOF的分解、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与WF指数的相关性和合成分析,以及850 hPa纬向风距平场合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场EOF的分解,所得出对应的基本分布型,即东北—西南向为负值中心,整个贵州省均为同一符号,贵州夏季降水降水距平百分率场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的典型性变化与WF指数的变化是对应的。②标准化WF指数的线性趋势每百年以0.79的趋势减小,标准化WF指数5点平滑变化曲线呈现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周期9~10 a。③与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相关中,通过信度(t=0.05)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北部、黔东南与黔南交界。且除黔西南的西南角为正相关外,其余省大部地区都是负相关。④850 hPa纬向风距平场在WF指数在强、弱季风年合成中,在WF指数强季风年,关键区Ⅰ、Ⅱ主要盛行西风,在这种环流形势下贵州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场是偏少;当关键区Ⅰ盛行东风,关键区Ⅱ北部是西风,南部是东风,贵州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8.
站网均匀化订正对中国夏季气温EOF分析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160站站网上1960~2010年夏季(6~8月)气温距平场序列进行了站网均匀化订正,对订正前、后的气温距平场序列作了EOF分析.结果表明:(1)订正后的前3个典型场高绝对值区均衡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夏季气温均方差场高值区位置基本一致;订正前的前3个特征向量高绝对值...  相似文献   

9.
贵州夏季降水场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非同步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丹  王瑾 《贵州气象》2000,24(1):3-7
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对冬季、春季北太平洋海温与我省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合成分析表明贵州多雨年份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场从西北-东南呈负-正-负-正的里平分布,少雨年份则呈相反的分布。SVD方法揭示了海温场和夏季降水奇异向量分布型,海温场与降水场具有密切的时空相关性,第1模态反映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冬季海温场第1奇异向量呈北正南负的距平分布,且黑潮区为负距平。与之对应,夏季降水第1奇异向量表现为全省一致性的负距平分布;春季海温第1奇异向量西北太平洋为正距平,黑潮区为负距平,暖地海区为正距平,NINO4区北侧海温(0~10°N180~150°W)与加利福利亚负距平区连成一片,在NINO3区有一正距平区与之对应,降水第1奇异向量表现为全省一致性的负距平分布。海温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是一种有价值的预测贵州夏季降水异常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北太平洋主要洋流区之间的海温距平差与副热带高压各特征量进行相关分析,讨论了由于南北海温距平差异而造成副高异常的可能机制。通过分析,给出副高异常年西北太平洋主要洋流区海温距平场的不同分布,指出影响夏季副高异常的关键海域及最佳时段,为预报夏季副高各特征量的变化趋势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分布进行分类及与黑龙江省夏季温度的相关分析,发现海温正距平中心偏向东侧时,夏季温度易偏低;海温正距平中心偏向西侧时,夏季温度易偏高。  相似文献   

12.
印度季风的年际变化与高原夏季旱涝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周顺武  假拉 《高原气象》2003,22(4):410-415
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海表面温度距平资料,分析了西藏高原夏季降水5个多、少雨年春、夏季印度洋850hPa、200hPa合成风场和合成海温场,发现多、少雨年前期与同期印度洋高、低空风场和海温场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高原夏季降水偏多(少)年印度夏季风偏强(弱),在850hPa合成风场上印度半岛维持西(东)风距平,西印度洋—东非沿岸为南(北)风距平,夏季阿拉伯海区和孟加拉湾出现反气旋(气旋)距平环流;200hPa合成风场上印度半岛维持东(西)风距平,南亚高压偏强(弱),索马里沿岸为南(北)风距平。印度夏季风异常与夏季印度洋海温距平的纬向分布型有密切联系。当夏季海温场出现西冷(暖)东暖(冷)的分布型时,季风偏强(弱),高原降水普遍偏多(少)。相关分析指出,索马里赤道海区的风场异常与高原夏季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了一个索马里急流越赤道气流指数,用它识别高原夏季旱涝的能力较之目前普遍使用的印度季风指数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西江年最高水位及流域气象测站的气温、降雨量资料,运用阶段性分析、M-K检测和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西江年最高水位与流域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江年最高水位、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夏季降水量各序列都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三个序列在1950年之前和1993年之后分别都是显著正距平,而1950—1965年及1980—1991年分别为显著负距平。流域年平均气温序列发生了显著增暖的突变,但西江年最高水位和夏季降水量突变不明显。年最高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在20~40年、5.0~5.7年和2.4~2.5年周期上,与夏季降水量在10~40年、4.4~5.7年、2.9~3.6年和2.1~2.2年周期上都呈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了一种恢复夏季大气环流场的EOF(经验正交函数)迭代方案,并利用1951~1984年中国夏季降水距平场和北半球500hPa夏季高度距平场作镢复试验,数值试验效果较好.此项工作表明:利用某些长时间序列的资料通过EOF迭代方案恢复历史时期大气环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冷夏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莉  朱锦红 《大气科学》2004,28(2):241-253
通过对1881~2000年东北亚夏季气温的分析,发现东北亚夏季气温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时间尺度为80年左右和30年左右;120年来东北亚共发生27次冷夏(平均气温距平≤-0.5°C),其中6次为严重冷夏(平均气温距平≤-1.0°C).通过对海平面气压场、对流层中层500 hPa高度场及海温场的分析,研究了东北亚冷夏的环流机制以及与SST异常的关系,指出东北亚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海温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大气环流异常对山东雨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1958~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山东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高(200hPa)低(925hPa)层散度距平、OLR距平分布以及115~123°E山东东西边界范围内的平均垂直速度进行合成分析,并与华北旱涝年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1)北半球500hPa夏季存在的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对山东夏季降水产生重要影响,山东涝年夏季500hPa呈现出EAP型,旱年呈负EAP型。(2)山东涝年,鄂霍茨克海高压春季偏强、夏季偏弱,山东上游易维持低压槽区,副高偏北,热带地区对流活动加强,Hadley和Walker环流加强,山东上空盛行上升运动。旱年与涝年的特征基本相反,只是鄂霍茨克海高压在春季和夏季均较常年偏强。(3)不同旱年(涝年)的500hPa特征与旱年(涝年)平均情况相似,只是有时距平中心位置和强度不同。特别是涝年,冷空气强度、入侵路径以及副高的位置均有差别。(4)华北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与山东不同。华北旱年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呈现出EU遥相关分布,且华北涝年夏季鄂霍茨克海和朝鲜-日本地区位势高度变化不显著。(5)影响山东夏季降水的热带强迫源区主要位于热带印度洋、南海-热带西太平洋,两者实现遥相关的可能机制是热带强迫所激发的大尺度准定常Rossby波列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刘实  章少卿 《气象》1991,17(11):3-7
本文利用气候跃变的分析方法,对夏季吉林省降水量,印巴地区海平面气压距平值及500hPa高度距平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1967年前后均有气候跃变(或准气候跃变)出现。印巴地区夏季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值和500hPa高度距平值均有超前吉林省夏季降水量一年的共同准周期变化,两者距平符号的持续性对吉林省夏季的降水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冀州市1955-2009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5--2009年月降水和年降水资料,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冀州55年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冀州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通过分析小波方差确定一个时间序列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成分。结果表明:四季、年的降水距平呈现出不同的周期变化;夏季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与年降水距平的信号震荡特征比较相似;各季节和年降水均存在8~12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其次,4~6a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宝鸡市1981—2013年11个气象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和美国NECP/NCAR分辨率为2.5°×2.5°的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宝鸡市1981—2013年夏季旱涝变化特征及同期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宝鸡市夏季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为多雨期,90年代为少雨期,2000年以来宝鸡夏季降水有所增加。全市空间分布呈南多东少特征,太白最多,眉县扶风一带最少。宝鸡夏季涝年和旱年的环流形势存在明显差异,当100hPa上南亚高压较强,500hPa高度距平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地区自西向东呈"正负正"距平波列,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陕西地区西南水汽输送加强,对应同期春季100hPa南亚高压增强、我国整体为东北向负距平、西南向正距平,500hPa乌拉尔山—贝加尔湖以北为负距平,东北到日本为正距平,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宝鸡地区夏季洪涝发生,旱年的环流形势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气候异常与海平面气压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中东亚干旱区近100年(1901-2002年)降水、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的格点资料,分析了该干旱区冬季、夏季降水和气温与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的相关关系,同时对典型的降水和气温异常年份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冬季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持续增强、阿拉伯海附近维持较高气压时,中东亚干旱区冬季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前期春季海平面气压的变化对中东亚干旱区夏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当春季阿留申低压和其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时,中东亚干旱区夏季降水偏多;当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附近的海平面气压偏高时,中东亚干旱区夏季气温偏低;前期春季海平面气压的异常对中东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对气候预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另外,中东亚干旱区冬季异常多雨、高温年份,海平面气压在中高纬度地区为负距平,在低纬度地区则为正距平.而冬季异常少雨、低温年份,气压场分布的主要特征则相反.在夏季异常多雨年,中东亚干旱区主要位于正的气压距平区,夏季异常少雨年则反之.夏季异常气温偏高年,正距平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北部,中东亚干旱区西部处于负距平区、东部处于弱的正距平区中.分析结果同时说明了中东亚干旱区易出现冬季多雨/高温(少雨/低温)和夏季多雨/低温(少雨/高温)的气候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