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下拖曳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拖体的俯仰角控制一直是水下拖体姿态控制的重要环节,设计了一种基于 RBF 神经网络的水下拖体直接自适应控制器,在闭环系统中利用 RBF 神经网络的局部无限逼近非线性函数的特性。将 RBF 神经网络的输出代替水下拖体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不确定项,配合传统的 PD 控制器, 无需预先离线学习,在线学习更新神经网络权值,控制律和神经网络权值更新律经 Lyapunov 定理证明为稳定, 跟踪误差收敛到 0,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该控制器与传统 PD 控制器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动力定位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设计了一个用于海洋动力定位系统运动控制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器。文中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使模糊控制性能接近最优,并保证了自适应控制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有效、实用,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该方法对于海上平台、动力定位船舶及潜器等控制系统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波包分析和混沌特征提取进行船舶辐射噪声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船舶辐射噪声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特征,提出采用提取船舶辐射噪声信号的非线性混沌特征量和多尺度小波能量特征,并将两者综合作为特征参数输入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船舶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船舶。  相似文献   

4.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预测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动力定位中采用预测模糊控制策略,即通过自校正滤波与Kalm an 滤波得到系统低频运动位置偏差与相应速度的预测值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以实现对其在水平面内的运动控制。因为基于系统模型的滤波器输出最终是经模糊化后输入至模糊控制器的,于是可大大降低对系统建模的精度要求,控制器本身具有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及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嵇春艳  刘聪 《海洋工程》2013,31(2):19-27
基于BP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自升式海洋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为了验证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以墨西哥湾海域某典型深水自升式海洋平台为原型,根据动力相似准则按照1∶40的相似比设计海洋平台试验模型,采用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实施该智能控制方法的控制器,并对其主要参数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在波浪水池中分别对有、无安装控制系统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模型进行了多工况的波浪试验,通过对比安装控制系统前后平台结构的响应幅度,研究了控制系统的振动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磁流变阻尼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升式海洋平台结构的动力响应,且控制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孙健  胥亚  陈方玺  彭仲仁 《海洋学报》2014,36(9):103-105
海洋油污染是各类海洋污染中最常见、分布面积最广且危害程度最大的污染之一。近年来,海洋特别是近海人类活动频繁,且随着海上运输和石油加工业的发展,油田井喷、钻井平台爆炸、船舶碰撞等所造成的溢油事故增多,因而,监测海洋溢油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实意义。研究采用MatLAB工具,通过图像预处理(图像校正和增强)、特征提取和神经网络识别等方法,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海洋溢油图像进行处理,最终期望实现半自动区分SAR图像上各类目标,并进行多种神经网络方法效果比较。研究首先对SAR海洋溢油图像进行初步人工识别;然后进行图像预处理(几何校正、滤波处理等)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值计算;最后,借助神经网络方法对溢油区域和疑似溢油区域进行分类,输出分类处理后的图像。通过输出图像分析发现,神经网络能对SAR海洋溢油图像中溢油、海水、土地3类目标进行明确分类,且RBF神经网络模型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本文提出的半自动分类方法不仅能提高SAR图像处理效率,将分类目标扩充有溢油和非溢油扩充到溢油、海水、土地3类,提高图像处理的全面性,同时通过比较RBF和BP神经网络在SAR溢油图像分类上的具体优劣,有着较好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对水下拖曳体进行深度轨迹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理工大学开发的自主稳定可控制水下拖曳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水下拖曳体在拖曳水池样机中的试验取得试验数据后作为训练样本,采用LM BP算法,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理论构建的可控制水下拖曳体轨迹与姿态水动力的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控制系统,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辨识器和基于模拟退火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以满足预先设定的拖曳体水下监测轨迹要求为控制依据,由控制系统确定为达到所要求的运动轨迹而应采用的迫沉水翼转角,以此作为输入参数,通过LM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计算预报在这一操纵动作控制下的拖曳体所表现的轨迹与姿态特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达到了所要求的目的;借助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拖曳体的深度轨迹控制。  相似文献   

8.
水下机器人运动的S面控制方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由于水下机器人的强非线性以及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同时考虑到港湾环境下水声的噪声大,因此,水下机器人进行精确作业时的运动控制一直是其实用化过程中困扰人们的问题,通常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式有PID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和模糊逻辑控制器三种,但是,由于这三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些参数难以确定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模糊逻辑控制方式出发,借鉴PID控制的结构形式,推导出一种全新而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定义为S面控制法,从水下机器人的水池试验和海上实验来看,不论是定点的控制精度还是运动过程中的控制效果都较令人满意,尤其是在风浪,潮流都比较大的海上实验中得到验证,鲁帮性很好。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类具有变时滞和控制器增益摄动的非线性系统,研究非脆弱保成本控制问题。在控制器参数存在加法摄动和乘法摄动2种情况下,设计1个无记忆状态反馈非脆弱保成本控制律,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并且闭环性能指标不超过某个确定的上界。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时滞相关的非脆弱保成本控制律存在的条件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控制变量含有时滞的线性系统在外部正弦干扰下的最优减振预测控制问题。利用系统的控制向量和被控对象的预测输出向量 ,设计了 1种全维状态预测观测器。并将该状态观测器用于时滞控制系统的最优前馈 -反馈预测控制中。频域分析表明 ,应用该状态预测观测器可将闭环系统的时滞项移至系统闭环结构之外 ,从而其优化控制规律完全可以按无时滞系统进行设计。时域分析表明 ,设计的预测控制器对外部正弦干扰有较强的鲁棒性 ,得到的结果关于二次型平均性能指标是次优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虚拟锚泊浮标在目标点位置难以进行锚泊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神经网络模糊滑模控制器。通过引入虚拟锚泊圆,将在锚泊点一定范围内虚拟锚泊的问题转变为对虚拟锚泊圆进行路径跟踪的问题,应用Fossen矩阵建立虚拟锚泊浮标动力学模型,采用Serret-Frenet坐标变换和重新定义输出变量,将单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转变为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系统,进而构建滑模控制器,采用模糊算法对滑模开关量进行在线调整,削弱滑模控制器的"抖振",采用神经网络对滑模控制器进行优化,摆脱对系统模型的依赖性,提高控制器的鲁棒性,并对该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很好的虚拟锚泊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刘晨飞  刘亚东 《海洋工程》2018,36(6):109-115
基于CFD技术和重叠网格技术完成了黏性流场中KVLCC2船模的操纵性水动力导数的数值计算。为保证计算的精确性,进行了网格的收敛性分析,给出了合适的网格划分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斜航运动、纯横荡运动和纯艏摇运动计算出的水动力与相应条件下的试验值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计算出的水动力导数准确度较高。基于MMG分离建模方法建立KVLCC2船模的操纵性数学模型,利用龙格-库塔算法求解微分方程组,对船舶操纵运动进行仿真。回转试验和Z形操舵试验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其回转直径和轨迹都非常吻合,表明采用的船舶操纵性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旬的常规SST船舶报资料的采样特点,提出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客观分析方法。通过对1999年2月中旬和8月中旬资料的详细分析,发现冬半年和夏半年的资料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并给出了一种在此基础上的资料质量控制方案。本文采用逐步订正法对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与人工分析结果对比表明,这种方法能相当好地刻画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全驱动船舶轨迹跟踪初始位置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荷珍  王磊 《海洋工程》2015,33(4):86-93
船舶轨迹跟踪属于广义上的船舶动力定位,具体来说是船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轨迹跟踪系统的控制到达原本设定的位置。以某一全驱动船舶为例,分别对预定轨迹为直线和圆进行船舶轨迹跟踪时域模拟研究,通过分析船舶时域模拟轨迹与预设轨迹的水平位置偏差与艏向角偏差研究轨迹跟踪精度,并分析船舶初始位置对轨迹跟踪的影响。研究表明,船舶初始水平位置偏离设定轨迹起点越大,船舶调整至轨迹的时间越长,但最终能回到预设轨迹上;船舶初始艏向如偏离过大,会导致船舶远离预设轨迹。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利用动力定位将船舶定位至轨迹跟踪起点,调整船舶艏向,再开始轨迹跟踪。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持续外界扰动作用下,具有控制时滞线性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扰动抑制问题。首先利用模型转换将控制时滞系统转化为形式上无时滞的系统,通过求解Riccati方程和Sylvester方程,推导出前馈—反馈最优扰动抑制控制律。然后构造能同时预估状态和扰动的降维观测器,不仅解决前馈控制和状态反馈的物理不可实现问题,而且得到了近似于最优扰动抑制控制律的动态输出反馈扰动抑制控制器。仿真实例证明此控制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抑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提出一种基于偏差电流输入的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谐波注入方法。该方法以交轴和直轴电流偏差作为神经网络环节输入,应用2个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环节拟合电压谐波补偿分量,并将其注入到电流环控制器输出,用以抵消交轴电压和直轴电压中的谐波分量,进而抑制转矩脉动。为验证本方法有效性,对比进行了3种控制方法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双闭环控制相比,本方法可将转矩脉动降低约97%。相比于传统神经网络谐波注入法,本方法可获得相近的转矩脉动抑制效果,并且控制结构更为简单,参数整定方便,易于工程实现,算法运行时间缩短约60%。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含有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外界干扰与抖振现象的无人船编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非奇异模糊终端滑模编队控制方法。首先,将领航者–跟随者与人工势场法相结合,获得无人船的编队构型并保证无碰撞现象;其次,基于Lyapunov能量函数设计出模糊控制规则,消除了控制器中的抖振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扰动观测器来补偿未知动态和外界干扰,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所设计的编队控制方法,无人船最终可形成期望的编队构型。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船舶排放清单估算方法,提出控制船舶NOX、SOX排放的重要性,进而介绍国内外关于船舶排放的相关法规标准及实施进展。当前,我国在控制船舶排放方面的相关法规及措施仍很不完善,加强我国海洋船舶排放监控并完善清单估算及相关法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系泊状态下动力定位船舶与码头及缆绳间的耦合作用,采取凝集质量法计算系泊缆索有效张力,设置弹簧阻尼单元用以计算码头碰垫间的非线性反力,应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系统(PID)进行推力控制。在系泊状态下,以动力定位船舶和无动力定位船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耦合系统中侧推器对消除因一阶波浪载荷而引起的船舶运动影响的作用;针对动力定位船舶,讨论了码头-缆绳及目标位置两个因素对动力定位船舶的定位能力及侧推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取合理目标位置的情况下,耦合系统中的侧推器性能及动力定位船舶的定位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往在用人工光源进行海洋生物培养中,每日都须由人工启闭光源。启闭光源的工作量虽然不大,但每次要做到准时开关就非易事。目前虽有各种不同规格商品的计时器、延时器,但大都控制在12小时或1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范围内,对在进行海洋生物培养的光照实验里(光、暗周期是24小时)都不适用。我们参阅了有关资料,制作了一台时间程序控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