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1991年4月-1992年五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TPTC)和三丁基锡(TBTC)化合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9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本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种藻的类胡萝卜素72hEC50影响结果:金藻,TPTC是0.57μg/L,TBTC是0.49μg/L;扁藻,TBTC是0.89μg/L,TPTC也未出现半效应浓度。认为,两种有机锡对光合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海洋中铅的含量及其形式和形态,对了解铅在海洋中的循环和它的地球化学以及生物过程都有一定的意义。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曾有一些评论和研究报导。铅在大洋海水中的含量一般认为是0.02—0.10μg/L,但近岸区由于受陆地排放铅的影响会使其含量增高,据近年报道的最高值为12.5μg/L-13.9μg/L。关于铅在海水中的无机形式说法不一,差别很大。有的认为以Pb(OH) ~+为主,有的认为以PbCO_3为主,有的认为以PbCl_2~-为主。关于海水中铅的分析方法虽然很多,但通常用于海水测定的主要是原子吸收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其中ASV法较为简便和快速,它不但可以直接测定含量,而且可以测定海水中铅的形  相似文献   

3.
羟基自由基对细胞的三大基本分子核酸、蛋白质、葡萄糖有着强烈破坏作用。压载水中羟基的比值浓度达到0.63mg/L时,含有微生物液体中的总蛋白质含量从1.49g/100mL降到0.993g/100mL,减少了33.4%;核酸中RNA、DNA的含量分别从2.43μg/mg、0.96μg/mg分别减少到1.29μg/mg、0.19μg/mg,分别减少46.9%、80.2%;葡萄糖含量从0.246mg/100mL增加到0.492mg/100mL,增加了1倍。试验数据表明,羟基自由基氧化、分解、破坏了微生物细胞三大基本分子核酸、蛋白质、葡萄糖,这是微生物致死的主要生化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是海洋化学上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锌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曾有过详细的评论。 海水中的无机锌主要以Zn~+、Zn(OH)~+及Zn(CO_3)~0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范围一般在1—50μg/L之间,平均值约为3μg/L.近岸及河口区含量较高,个别测定值可高达300—400μg/L。关于海水中锌的测定方法如ASV法和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滨岸潮滩底栖泥螺受铅污染的急性毒理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价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铅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进行了底栖动物泥螺的24h急性毒理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螺的半致死剂量是0.275g/L,全致死剂量是11.5g/L;对泥螺体内重金属累积量的分析表明:泥螺体内Pb的含量随试验组浓度的增高而增多,试验组的Pb浓度和泥螺累积的Pb含量符合三次函数;泥螺体内Pb的增加对泥螺富集Cu、Zn的影响是使其富集量有所下降,在浓度为4g/L时稍有回升;Pb含量的增加对泥螺富集Cr的影响是在浓度为0.1 1 8g/L时出现富集较大量,说明底栖动物富集的重金属元素问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据文献〔1—4〕报导,海洋鱼贝类中铅、镉的含量一般分别在0.04一7μg/g、0.01—21μg/g(均为干重)范围之间,并且大部分样品中的镉都高于铅。虽然铅、铜、镉在弱碱性测试介质——柠檬酸三铵-乙二胺中也能测定,但由于引入的试剂空白较高,对测定样品中低含量的铅有影响,同时考虑到铅、镉的含量比较接近(铜含量0.1—500μg/g,干重),所以,本  相似文献   

7.
纤细角毛藻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影响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生长的主要营养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以海水为基础的优化培养基配方:NaHCO30.15g/L,NazSiO3(9H2O0.20g/L,NANO3 1.00g/L,KH2PO4 0.02g/L,VB1 2.7mg/L,VB12 1.5μg/L。实验表明,用该优化配方培养纤细角毛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显著优势,为该微藻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进一步高密度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潮间带沉积物中底栖微藻的现存状况,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分4次测定分析了青岛湾潮间带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含量。结果表明,0-2cm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在1.73-5.71μg/g,脱镁叶绿酸含量在0.02-1.89μg/g,2-5cm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在0.51-4.32μg/g,脱镁叶绿酸含量在0.12-1.58μg/g。随深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是主要存在形式,脱镁叶绿酸含量占叶绿素a含量的10%-75%;同时分析了水质和沉积物粒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的含量和组成比例与水质有关;粒度越细的沉积物,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稳定。  相似文献   

9.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铬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胶州湾水城铬污染较轻,大部分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到夏季没有受到污染。在时空分布上,春季,铬污染形成了明显的梯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从112.3μg/L降低到0.2μg/L。夏季,铬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表层水体铬的含量较低,范围在0.10~1.40μg/L之间波动。因此认为,1979年整个胶州湾水域的重金属铬属于面污染源。而且,当铬进入胶州湾海域后,很快吸附在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上,并被水流较快地带离胶州湾水城,几乎没有在胶州湾水域表、底层留下污染痕迹。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2003年5月和8月对胶州湾进行的两次现场调查,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海域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5月胶州湾全湾表层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均浓度为12.6μg/L,略高于8月份(10.3μg/L);各站位含量有变化,河口及邻近海域站位高于其他站位;表层海水含量高于底层海水。  相似文献   

11.
南日岛海域溶解态Cu、Pb、Cd含量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淑英  邹栋梁 《台湾海峡》1995,14(2):195-198
本文首次报道了福建南日岛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探讨了它们与营养盐的关系。1990年5月溶解态Cu、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4、0.230、0.023μg/dm3;1990年10月分别为0. 78、0.290、0. 033μg/dm3。其5月溶解态Cu与无机氮N(NO3-+NO2-+NH4 )线性回归的相关式为Cu(μg/dm3)=-0. 789+0.328N(μmol/dm3),相关系数r=0.853,原子比△Cu:△N=5.17×10-3:1。  相似文献   

12.
提出排铅奶粉是由海藻提取物经科学降解、处理,再配以低脂奶粉、糖、维生素等高营养物质加工而成。它可通过肝肠循环与血液循环将体内的铅排出体外。它能明显增加铅冶炼工人粪铅含量(在7天内粪铅由1.15μg/g增到2.52μg/g),在二十天内也能有效降低住院疗养受害者的尿铅含量(从0.85μg/g降到0.54μg/g)及—ALA含量(从108.3μmol/L降到31.00μmol/L),同时,将粪卟啉含量超标的14人治愈13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东吴川近岸海域重金属含量现状及其潜在风险,以便有针对性地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控,于2020年10月采集了吴川海域41个站位的表层海水样,运用综合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评价了其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含量范围为0.48~14.1μg/L,平均含量为1.75μg/L;Pb含量范围为0.07~7.79μg/L,平均含量为0.44μg/L;Zn含量范围为3.98~65.8μg/L,平均含量为9.22μg/L;Cd含量范围为0.03~0.17μg/L,平均含量为0.05μg/L;Cr含量范围为0.62~2.69μg/L,平均含量为1.92μg/L;Hg含量范围为0~0.039μg/L,平均含量为0.021μg/L;As含量范围为0.39~1.42μg/L,平均含量为0.93μg/L。吴川海域各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未超过中国海水水质一类标准。通过与国内外其他海域表层重金属含量的比较,吴川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整体处于中低水平。按其相关性可将吴川海域重金属元素分为3类:第1类为Cu-Pb-Zn-Cd组合,第2类为Cr-As组合,第3类为Hg...  相似文献   

14.
亚硝基肌(NTG)对雨生红球藻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浓度分别为0,0.5,1,1.5,2,2.5,3,3.5g/L的亚硝基胍(NTG)处理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处理后的藻细胞分别置于100mL三角烧瓶培养,3d后用细胞计数测定抑制率。结果表明,NTG浓度为2.5g/L时生长K值最大,为0.389;藻液的细胞干质量最大.为0.711g/L;虾青素含量也最多,为1.86975 mg/L,之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采自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7.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5月份采集的六横的西格织纹螺、岱山的毛蚶组织提取液进行麻痹性贝毒素测定,结果显示,六横的西格织纹螺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0.178Mu/g,毒力值为0.0356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由GTX2、GTX3、STX、dcSTX、C2组成:岱山的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3.494Mu/g,毒力值为0.6987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由STX、NEO、C1、C2组成。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2.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10月份在南麂列岛采集的棒锥螺的组织提取液进行麻痹性贝毒素的测定,结果显示棒锥螺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0.705Mu/g,毒力值为0.1409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有GTX1、GTX2、GTX3、NEO、C1、C2组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研究了海水中痕量铋(III)的最适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选择电解电位(E)为-1.10V,溶出上限电位(E上)为-0.70V,溶出下限电位(E下)为-0.00V,工作电极旋转速度2500rpm.洗电极时间和富集时间分别为30s和600s。适宜的盐度和酸度为5.8-29.0×10-2mol/L和1.00-2.00×10-mol/LHNO3。对在海水中加入5μg/L铋(III)的样品8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校正曲线方程为Y=4.77+55X,相关系数(γ)为0.9993。对青岛沿岸海水测定的加入回收率为96.5%。1994年利用该方法测定青岛沿岸海水中铋(III)的浓度为0.017-0.103μg/L。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分布及迁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有机农药六六六(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年中,胶州湾水域夏季HCH的污染严重,而春、秋季污染较轻。在时空分布上,春、夏、秋季整个胶州湾水域的HCH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属于面污染源。HCH的表、底层含量都相近,水体的垂直分布均匀。整个胶州湾水域,春季HCH含量增加,夏季迭到高峰5.393~12.480μg/L,秋季降低到低值0.073~0.685μg/L,这与胶州湾的入湾河流的流量变化相一致。因此认为,农药HCH的使用导致胶州湾水域HCH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辽河口水域溶解氧与营养盐调查与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3年9月辽河口水域营养盐和溶解氧的调查结果,讨论了辽河口水体中的溶解性无机氮(NO3-N、NO2-N、NH3-N)、活性磷酸盐(PO4-P)和溶解氧(DO)的含量、分布与变化特征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溶解态无机氮含量范围为3.26~59.67μmol/L,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为0.05~0.95μmol/L,溶解氧范围为0.086~0.208mmol/L。溶解氧、营养盐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IN与AOU(表观耗氧量),PO4-P与AOU之间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营养盐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并对调查区域水质进行评价分类。  相似文献   

19.
海洋表层叶绿素浓度的激光雷达测量方法和海上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激光感生荧光的原理和叶绿素分子的荧光谱特性,研制一套激发波长为532nm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海洋表层叶绿素分子浓度的快速测量。应用该系统于1994年10-11月进行一次长距离的海上现场实验,对东海(2-32°N,122—129°E)21个站位的表层叶绿素浓度进行了测量,得到0.15μg/L-1.10μg/L范围的表层叶绿素分子的浓度分布。测量结果与水样的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国产D401型螯合树脂分离富集海水中铜、铅、锌、镉、铁、锰等痕量元素,并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含量的方法。讨论了各元素的分离条件选择及干扰元素的影响,并与溶剂萃取法的结果作了比较。各元素检测的定量下限为:铜0.5μg/L、铅0.1μg/L、锌1.0μg/L、镉0.01μg/L、铁2.0μg/L、锰2.0μg/L。方法精密度在4—8%之间,回收率为90—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