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几丁聚糖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几丁聚糖 (Chitosan)是几丁质脱乙酰化产物 ,分子量通常数十万 ,可溶于少数弱酸。当几丁聚糖在一定条件下降解成小分子几丁低聚糖后 ,其溶解性能大大改观 ,分子量数千时能直接溶解于水 ,并易于被吸收 ,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提高植物防御能力的功效 ,因而比几丁质和大分子几丁聚糖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在医用材料,药物制剂,日用化妆品以及环境保护、农业、食品和纺织工业等众多领域 ,逐步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几丁聚糖的几种降解技术进行综述。1酸降解法由于糖苷键对酸不稳定 ,几丁聚糖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无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来源于海洋的鱼类胶原蛋白和海藻酸盐对创面的修复效果,建立大鼠皮肤急性创面模型,对两种材料的功效进行探索。研究采用临床常用创面敷料使用方法,将两种材料植入创面处,采用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方法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显示,鱼胶原蛋白和海藻酸盐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诱导创面修复能力,但在诱导血管长入、材料降解融合以及整体创面修复状态等方面,鱼类胶原蛋白要优于海藻酸盐。结果证明,两种不同的海洋生物材料均可以创造良好的伤口愈合环境,有效促进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为对医药领域开发和研制壳聚糖膜提供一些借鉴,综述了壳聚糖膜可以应用于医药领域的优良性能:易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促创伤愈合性、抗菌性和药物缓释性;以及壳聚糖膜剂的一些医药用途,有人工肾膜、人工皮肤、口腔溃疡膜、牙周GTR膜、不同给药途径药膜等。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是我国海洋水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被称为海洋和生物世纪,在“蓝色医药产业”正在兴起的今日,将海藻酸系列开发为活性药物和新型药用敷料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归纳了海藻酸胶的生物学活性、作为活性药物的应用和新型药用敷料的开发,并分析了国内海藻酸产品的现状,阐述了海藻酸胶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在药物缓释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也称甲壳胺或几丁聚糖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聚阳离子碱性多糖,其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而甲壳素是虾、蟹等甲壳动物外壳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壳聚糖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且其降解产物对人体健康无害,近年来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者就壳聚糖在药物缓释、控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壳聚糖的药理作用1.1壳聚糖的药理特性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来源于海洋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天然的动物性食物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惟一一种碱性多糖,壳聚糖的基本结构单…  相似文献   

6.
蟹壳的魔力     
几丁质·几丁聚糖,这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而在日本它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它的神奇的保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98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将几丁质·几丁聚糖的  相似文献   

7.
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珍  李志棠 《台湾海峡》1998,17(A12):95-99
微生物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或直接作为水产育苗饵料,在鱼、虾疾病防治和促生长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本文着重介绍水产饲料的8种微生物添加剂,对于养殖生物它们分别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菌防病促生长、改善微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微生物添加剂安全、无毒、无污染、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河豚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邓尚贵  彭志英  杨萍  吴铁  陈芳 《海洋科学》2002,26(10):32-35
近年来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包括生物功能材料、生物毒素和海洋药物等 )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的热门研究课题。迄今发现的3000多种包括萜类、肽类、聚醚类、生物碱、皂苷类等在内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因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症、强心等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 ,已经在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剂、药物、化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一方面应该继续探索未知的活性物质、另一方面应该对已知活性物质进行功能性拓展研究和开发。本文对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TT…  相似文献   

9.
海藻凝集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凝集素是一大类能够凝集生物细胞的蛋白或糖蛋白 ,广泛地存在于许多生物体内 ,在生物体的配子识别和生殖细胞融合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生物凝集素表现为可以凝集人或动物的血细胞、蓝藻细胞、生殖细胞 (配子 )等多种细胞 ,同时某些凝集素具有抗病毒 ,促进淋巴细胞分裂 ,抗血小板凝集[2]和抗菌的作用。植物中较早发现的凝集素是陆生植物凝集素 ,其最早的应用是用来鉴别人的血型。1966年 ,Boyd等人在一些热带海藻中发现了海藻凝集素的存在 ,此后Blun den和Rogers等对英国沿海的海藻检测了提取物的凝集活性 ,发现只有…  相似文献   

10.
软珊瑚属腔肠动物,是热带、亚热带常见的海洋生物。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沿海一带分布普遍,资源十分丰富。软珊瑚的代谢产物包含多种结构新颖的萜类、甾醇等有机化合物,其中不少具有抗菌、抗癌等生理活性。目前,对软珊瑚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为了探讨南海软珊瑚的抗菌能力,我们对南海八种软珊瑚进行了抑菌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体内蕴含着天然活性物质,许多都具有杀菌、杀虫、抗逆、促生长等功能,已成为新农药创制的重要源泉,据此研制新型海洋生物源农药,是海洋生物产业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新型生物农药研发的重要途径。以虾、蟹壳为原料制备的壳聚糖是一种碱性多糖,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抗逆能力,在农业上受到广泛关注。为提高壳聚糖的应用性,通过改性提高其抑菌性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基于本实验室近20年来在壳聚糖衍生化及抑菌活性方面开展的工作,系统地阐述了提高壳聚糖抑菌活性的活性拼接改性策略,即通过在不同位点接枝含氮、含磷、含硫等抑菌活性基团以提高其抑菌活性,分析了其构效关系,为研制新型海洋生物农药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1989年4月~1990年10月,我科在69例病人中使用CHIMEHERB人工皮,覆盖治疗了供皮区,Ⅱ°烧伤创面、脱痂创面的残余肉芽创面.临床应用表明:CHIMEHERB人工皮能加快创面的愈合,是目前较好的一种创面覆盖物,用人工皮覆盖创面2~3天后,人工皮干燥,不需再换药,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土壤退化的原因与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宋琳  陈晓琳  李鹏程 《海洋科学》2020,44(8):147-161
土壤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土壤退化主要包括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营养元素失衡、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如何解决土壤退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利用海洋丰富的生物资源修复土壤退化越来越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土壤退化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海洋中的微生物、海藻、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用于土壤修复中的研究报道,重在概括海洋生物资源在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旨在为海洋生物资源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壳聚糖在植物抗病诱导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壳聚糖可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 ,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 ,积累次生代谢产物 ,并参与植物 -病原菌之间的信号传导。评述了壳聚糖信号传递的可能途径及其与激素信号传导的关系 ;提出了开发壳聚糖生防农药的可行性及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ries of full-scale load tests on long bored piles instrumented with strain gauges along the shafts, including eight field tests of piles loaded to failure and one non-destructive pile load test. The load-displacement response, skin friction, end resistance, and the threshold of the pile-soil relative displacement for fully mobilizing skin resistance were discussed. A simple softening model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the skin friction along the pile-soil interface and the load-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developed at the pile base. It is found that the shaft resistance degradation investigated in the non-destructive load test only occurs at a shallow depth, and the skin friction of deeper soil is not fully developed. However, unlike the results of the non-destructive load tests, the softening is accompanied by a reduction in skin friction and observed to be along the whole pile depth. The thresholds of pile-soil relative displacement for fully mobilizing skin resistances in different soils have been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0.6% to 2.4% of the pile diameter. Moreov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 bilinear model is assumed to be feasible in analyzing the load-settlement relationship developed at the end of non-destructive pile, whereas the load transmission curve of the soils below the pile base corresponds to a softening model in the field tests of piles loaded to failure.  相似文献   

16.
Most field tests are carried out using working piles for verification purposes in China, and loading tests are terminated before achieving true pile capacity. In this work, two full-scale destructive loading tests on tension piles instrumented with strain gauges were conducted to capture true pile capacity. The load-displacement response, load transfer, and threshold of the pile-soil relative displacement for fully mobilizing skin resistance in the uplift case were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haft resistance degradation is observed to be along the pile depth with a reduction factor of 0.905 to 0.931, and the thresholds of pile-soil relative displacement for fully mobilizing skin resistance of the tension pile in different soils a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0.67% to 1.34% of the pile diameter. Based on the field test results, a simple softening model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skin friction along the pile-soil interface. Further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shold of pile-soil relative displacement for fully mobilizing skin friction and the reduction factor on the skin friction. A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single pile subjected to tension load, a highly effective iterative computer program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proposed skin friction softening model. Comparisons of the load-settlement response for the well-instrumented tests we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simple method.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甲壳胺作为絮凝剂对褐藻胶胶液的絮凝作用及漂浮效果。结果表明,甲壳胺对褐藻胶胶液具有较强的絮凝作用,其中,10ppm甲壳胺用量的漂浮效果较好,可大大缩短漂浮时间,对清胶液的透光率,粘度和胶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使用甲壳胺人工皮复盖Ⅱ°烧伤新鲜创面,深Ⅱ°及Ⅲ°削切痂创面,供皮区创面共20例、25个创面,发现有减少创面渗出,减少疼痛,减少换药次数,节省敷料,防止加深,比传统方法提前2~3d(天)治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应用CHIMEHERB人工皮覆盖烧伤切(削)痂后自体网状植皮创面30例、44个创面,每例平均应用体表面积为5.22%,网状皮扩展比例为1:3.结果有明显积液者5个创面(11.36);感染3个创面(6.82%);需要补植皮创面4个(9.1%).人工皮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可给创面造成无菌的内环境,未观察到过敏反应和排异现象,贮藏不需特殊设备,使用方便,具有人工皮所要求的基本特性,作为自体网状植皮表层覆盖物,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30例烧伤病人用甲壳胺人工皮覆盖46个创面,获得良好效果,成功29例,失败1例.观察其柔软性、耐久性、粘附性、抗感染作用、促进上皮化作用都较好.在耐久性和占位性方面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是一种较理想的烧伤创面覆盖物.它的使用平均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3.5天,并减少换药,简化护理,节约敷料,使用方便,对各级医院有较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