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灾害对人类生存、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与灾害作斗争的历史.近几十年来,灾害进入新的活跃期,以致灾害带来的损失日趋加重,有人估计全球各类灾害年均损失达850~1200亿美元.由于灾害涉及面很广,现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灾害物理学是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共性、互性及对策的学科。由于巨大灾害多为地学灾害,故灾害物理学的发展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内容。灾害物理学之所以从物理学中分支出来,是因为它的对象是灾害,它的任务是为人类减灾,而不是谋福利,它的学科难度是要涉及到准确或相对准确地预报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相似文献   

3.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筹备,今天开成立会议,我热烈祝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并祝大会成功.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灾害科学和防灾科学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它将对我国灾害科学和灾害防御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灾害是人类的大  相似文献   

4.
纵观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总是与各种灾害相伴相随。从某种意义来说,灾害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人类不断应对各种灾害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面对各种灾害,人类从被动接受,到积极防御,再到法制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因此体现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对2003年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至今记忆犹新。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我国政府接受了一场考验。在应对这场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制定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03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决定,5…  相似文献   

5.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往往也是众多灾害的温床。首先给出了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分类、成因及其防御技术。土木工程灾害本质上是由于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足导致的。不当的选址、不当的设防、不当的设计、不当的施工、不当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都会造成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不足。许多所谓的自然灾害,包括伴随着地震、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发生的灾害,本质上都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是众多灾害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灾害。强调指出了只有依靠土木工程方法,人类才能减轻和防御包括许多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土木工程灾害,并论述了研究与防御土木工程灾害的主要目标和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决策树模型,基于五期土地利用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永靖县进行近40年的长时间尺度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五期评价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极高和高易发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黄河流域(盐锅峡镇至刘家峡水电站段)周边、西南部川城村—红泉镇—王台乡周边区域以及中部偏东的三条岘乡,该区域人口密集,人类活动较多.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精度检验,说明五期评价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研究区内的自然植被和裸土地与滑坡易发性指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旱地、水域和城乡建设用地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则更容易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从时间尺度上来看,极高和高易发性分区面积逐年下降,但自 2000年,极高和高易发性分区面积减少速度出现显著减缓,同期,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植被面积减少,这使得区域内边坡稳定性下降,使部分防灾工程措施的减灾能力下降.本研究为该地区的灾害预防、预测和城乡土地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百名来自全国的灾害防治专家正聚集北京,研究防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以及将它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对策.据民政部今天提供的资料.近年来交替发生的旱灾、风暴灾、霜冻灾、病虫害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使我国农村每年平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 一九九二年青海省重大灾害趋势会商暨学术研讨会今天开幕了。这是我省灾害防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对指导我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敌,人类社会要发展就必须防御自然灾害,把各种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加强对各种灾害共性问题的研究,多学科协同作战,综合  相似文献   

9.
灾害研究     
科学家建议20世纪最后10年为“减轻灾害”10年——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灾害是对科学的挑战;而减轻灾害则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灾害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末,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对原有的“地区防灾研究中心”进行调整、扩充,以适应21世纪灾害环境的变化。新的“特大灾害研究中心”现已开始工作。世界上第一个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 体的研究体制由于日本等先进国家城市社会结构高度发展并日益复杂,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经济停滞不前、环境不断恶化,人类防御灾害的能力更加脆弱。因此,全球的人口稠密地区更加担心地震和水灾引起的特大灾害。特大灾害不仅仅会起因于异常的自然外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因人类本身的一些因素而发生和扩大。因此,必须融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1.
试论地震预报研究——是经验论性的、抑或是确定论性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六桥 《地震学报》1997,19(1):99-101
人类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一直在使用着两种类型的研究方法:其一是经验论性的研究方法(简称RRE);其二是确定论性的研究方法(简称RRD).我给这两种方法各自下了一个定义.可以说RRE是当今世界地震预报研究的主流.人类开展RRE工作已近30年了,对它的总结应从它的定义出发,根据它的表现形式,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来进行.我认为由于RRE的开展,人类已预报了许多次大地震,中国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以及  相似文献   

12.
太湖蓝藻水华发生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会  李伟峰  陈求稳 《湖泊科学》2015,27(6):1133-1139
湖泊水华是全世界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都有重大影响.以太湖为研究区域,基于近年的蓝藻水华及水环境监测数据,结合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和模糊风险评价方法,对太湖不同监测点蓝藻水华的发生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借助GIS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全太湖蓝藻水华发生风险进行区划,绘制太湖蓝藻水华发生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太湖被分为重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轻度风险区、微风险区,各风险区基本呈带状分布.从各风险区面积来看,重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轻度风险区的面积约各占太湖总面积的1/5,而微风险区约占太湖总面积的2/5;从各风险区位置来看,重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区域,且从整个湖区来看,蓝藻水华的发生风险等级自西北到东南依次递减.本研究揭示太湖水华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支撑水环境监测和水华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泊及流域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回顾与进展1.1湖泊及流域科学发展的历程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江湖流域,使之成为全球人口、经济与城市密集区.然而,人类长期的生息运作,使湖泊及流域系统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导致资源结构性短缺矛盾逐渐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日趋脆弱;灾害频发损失剧增;湖泊及流域上中下游之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地震灾害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人类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这个系统即生态系统.截止目前地震灾害的研究还局限在直观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尚未涉及地震对生态系统的灾害影响,从而也未注意地震给人类带来的间接、众多、较长期的灾害影响.要真正保护人类免受地震灾害,就需要研究认识生态系统地震灾害.以人类为核心,按照构成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环境因子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由内向外、逐层包容地划分成社会生态系统、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揭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山洪灾害时空演变格局,探测了影响历史山洪灾害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采用6万多个山洪灾害历史记录数据,利用重心对比方法,从重心地理位置、聚集程度、移动趋势3个方面揭示了1951~2015年中国山洪灾害时空演变特征,初步分析了降雨、人口与山洪灾害之间时空演变的关系.进一步选取2000~2015年间相关数据,基于自然流域单元,构建了降雨、人类活动、地表环境相关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测影响历史山洪灾害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建国以来,中国历史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转移与降雨和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2000~2015年间山洪灾害空间分布呈现出区域分异特征,降雨因子的驱动大于人类活动因子和地表环境因子,地表环境和人类活动在成灾环境中具有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山洪灾害驱动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中国山洪高风险区包括川渝生态区、华南生态区、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低风险度区包括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东北生态区.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理解山洪成灾环境、山洪灾害风险度分区,也为进一步做好治灾防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昭文  刘惠军  任国锋 《地球》2015,(1):107-108
崩塌落石在山区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灾害类型,它可以破坏建筑物,威胁到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崩塌落石发生后的一系列力学运动特征,找到影响落石对建筑物的碰撞影响因素。提出在修建建筑物时,采取减小崩塌落石对建筑物的撞击力和通过提高建筑物的抗撞能力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湖泊及流域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 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回顾与进展 1.1 湖泊及流域科学发展的历程 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江湖流域,使之成为全球人口、经济与城市密集区.然而,人类长期的生息运作,使湖泊及流域系统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导致资源结构性短缺矛盾逐渐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日趋脆弱;灾害频发损失剧增;湖泊及流域上中下游之间、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不断尖锐等,成为区域人-地关系最为紧张和复杂的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美国的“针对所有危险的统一公共警报系统”进行了概述。作为人类在警报响应领域研究方面的新认识,该系统以针对某一特定危险的警报系统为基础,使用了标准的术语和统一的协议,针对所有危险及时发布警报。它通过政府与工业界之间的全国性合作,使更多的人获得警报信息,采取正确行动,最终防止危险成为灾害。  相似文献   

19.
1991年气候异常,入春以后雨量偏多,5月中旬起,高空低槽不断东移,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很快,高压脊线西伸北抬,梅雨提早发生,雨期连绵两三个月,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加上长江和淮河的洪水夹击,使江淮流域和太湖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本文从江淮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出发,分析了导致这场灾害的大气环流异常和下垫面水文水利状况,研究了形成这场灾害的雨情特征、水情特征和灾情特征,并与1954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相对比,揭示了这次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与机理.  相似文献   

20.
1985年9月19日7时17分45秒(当地时间),墨西哥发生了8.1(Ms)大地震。这次地震以它发生的背景的特殊性、灾害的严重性,引起国际地震学界的极大的关注。中国、日本等国地震学者均赴墨地震现场考察,从各方面的报告看出,这次地震的发生和造成的灾害,确有独特之处,有很多现象值得研究和总结,在城市抗震防灾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探索和吸取,墨西哥政府和人民以及国外抢救队伍在救灾方面,提供了新的经验。这里,仅就这次地震的发生、灾害特点及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总结。这将对我们研究目前地震趋势、加强地震监视、做好重点地区尤其是城市地区的抗震防灾研究工作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