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为优化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综述;以辽宁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成因及表现,建立其影响机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背景下,海岛生态系统响应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和人类对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敏感反应与自恢复能力,是客观存在的、敏感的、难恢复的,具备长期性、差异性和可调控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与人为干扰作用下,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也不同,其驱动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岛经济体脆弱性是指在海岛经济体发展过程中,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损坏。从时间序列的视角对海岛经济体脆弱性动态演变过程及发生机理进行研究是针对性提出海岛脆弱性治理的重要途径。作者以舟山市为例,从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综合研究视角,采用综合指数法对1996—2016年舟山市脆弱性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6—2016年,舟山市资源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脆弱性"先升后降再升",呈周期性变化;由各子系统对综合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来看,综合脆弱性由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主导向各子系统均衡影响转变;舟山市脆弱性发展演变过程是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宏观调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并依据其驱动机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内涵、特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源  石洪华  郭振  丁德文 《海洋学报》2015,37(12):93-105
海岛生态系统拥有明显且独特的脆弱性,对海岛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构成威胁。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海岛生态脆弱性是维护海岛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的根本前提,一套科学、统一且针对性强的概念体系是海岛生态脆弱性研究的基础。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以我国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并探析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内涵、特征和成因。海岛生态脆弱性是在独特的自身条件和复杂的系统干扰下海岛生态系统表现出的易受损性和难恢复性,具备长期性、分异性和可调控性的特征;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限的规模大小和明显的空间隔离使得海岛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海陆二相性、资源短缺性和独立完整性,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和人为干扰相互作用,形成并加剧海岛生态脆弱性。概念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海岛生态脆弱性的深入分析与合理调控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正迎来热潮。但是鉴于海岛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如何更好地在开发与保护中寻找平衡,已经成为海岛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引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概念,初步分析了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亟须引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在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以及管理中的应用,为用岛者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资源和管理者科学规范地管理无居民海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评价海岛的生态状况是海岛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基础。文章选取77个海岛为研究对象,根据海岛生态指数评价方法,对2019年各海岛生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海岛以生态状况优良海岛为主,乡镇级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生态状况显著好于村级有居民海岛,渤黄海区和东海区海岛生态指数分布相似,优良海岛比例高于南海区海岛。植被覆盖率、自然岸线保有率和污水处理率是影响海岛2019年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重视和加强村级有居民海岛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力度,合理利用海岛资源,优化保护与开发空间布局,尽可能地保留自然岸线,提高海岛污水处理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海岛生态状况,推动实现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岛生态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彬  俞炜炜 《台湾海峡》2006,25(4):566-571
从海岛生态状态及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探讨了海岛生态综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其中海岛生态状态评价从海岛景观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前者主要利用3S技术所获取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定量分析海岛景观格局变化;后者从海岛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采用与历史资料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对比的方法,分析海岛岛陆、潮间带及近海海域生态系统现状.海岛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则从海岛物质生产、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及社会文化功能4个方面,分析海岛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文中提出的海岛生态综合评价的框架、方法,可为海岛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程度取决于对其生态重要性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从表征生态重要性的物种、生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反映开发可行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生态重要性-开发可行性互斥矩阵确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程度.对厦门海域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18个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性总体偏低,中度适宜开发的海岛共有7个,低适宜开发的海岛有8个,不适宜开发的海岛有3个,评价结果与国家海洋局2011年发布的可供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厦门海域部分基本吻合.作者建议对厦门海域中度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可据其资源特征进行适度开发;对低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优先保护海岛生态,维护海岛自然属性;对不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重点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必要时进行生境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8.
道路建设对于海岛开发来说破坏性极大,道路网络会引起生物环境的残缺,也会导致本地物种突然灭绝,了解其对海岛的生态影响,并研究探讨评价方法,对于保护和修复海岛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海岛资源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生态价值。文章分析了道路对海岛生态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结合日本道路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提出了我国海岛道路建设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海岛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规范海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引导海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和开发实现等几个方面设计完成了基于Visual C++开发环境、ArcGIS Engine平台和postgreSQL数据库的海岛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对唐山市打网岗岛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进行了实例应用。该系统在实现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块的基础上,集功能定位、开发适宜性评价、健康评价、承载力评估等多种评价模型为一体,为海岛规划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构建无居民海岛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承载力评价计算模型。评价指标体系从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3个方面进行构建,并考虑不同区域海岛的社会差异构建指标数据的调整模型,为无居民海岛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提供具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文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3个要素层和18个指标层组成,其中海洋资源环境供给能力包括人均滨海湿地面积等6个评价指标,海洋资源环境承压能力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等6个评价指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包括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等6个评价指标;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计算3个步骤;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在实践中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2.
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敏感性强,稳定性差,在当前人类活动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各种动力耦舍的作用下,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对目前我国海岛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其脆弱性包括固有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并提出可行的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重建的对策,以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主要是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过度开发、污染和不适当的沿岸水产养殖等原因造成的。随着海洋经济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过岛群海域重要生物资源及环境的智能监测保护非常必要。文章针对岛群海域独特的生态功能及环境,以重要生物资源及环境监测为目标,从岛群海域重要生物资源及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构建入手,对系统框架、该框架下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该研究适合岛群海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监测目标具有重要的适应性,对系统进一步开发及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态文明研究进展及其评价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着眼点。本文全面梳理比较了国内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从概念内涵、应用领域、评价指标、示范区建设、实践经验五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并采用重要性指数对现有研究中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及当前形势,构建了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休闲渔业与海洋牧场的结合作为新兴的渔业产业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在生态环境退化和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大背景下,以海洋牧场建设为基础、以休闲渔业和旅游业为带动的渔业模式不断发展。我国近海海岛众多,具备围绕海岛综合开发建设海岛类海洋牧场的天然优势,可以预见以海岛为中心、立足海岛生态开发构建海洋牧场的发展模式将是近海海洋...  相似文献   

16.
面向海域管理的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制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对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相对薄弱,存在关键概念缺乏科学定义、核算方法可行性不足、报表体系设计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基于"生态管海、生态用海"的理念,针对现有问题探讨了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首先,根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目的和要求,界定了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并基于此,进一步考虑海洋资源属性、开发利用特点和当前海域管理重点任务确定了海洋资源资产的核算范围,包括海洋生物资源资产、海洋空间资源资产与海洋矿产资源资产;其次,针对不同海洋资源的特性,提出了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海洋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再次,根据不同海洋资源的价值特点,确认了资源过度耗减、环境破坏与生态损害三种负债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核算方法;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报表体系,以期为海洋资源精细化管理和科学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海洋生态文明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因此,全面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对促进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文明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熵值法,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从分指标来看,海洋资源有序开发成果显著,促进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海洋产业开发多为中低水平,生态环境改善存在下行压力。从整体来看,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空间差异。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增加海洋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着手,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兼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包括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生物资源利用区和生态保护区3个类别;构建了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和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完成了规划区网格划分和相关评价,并据此进行叠置分析,完成连云区海域分区的空间划分,其中工业与城镇建设区总面积占比为23.58%、生物资源利用区占55.52%、生态保护区占20.90%。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和基于ArcGIS划分方法在连云区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够较好地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划分,可以为我国海洋空间规划分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在有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时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已成为沿海国家与地区的重要战略.因此,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已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普遍重视.构建海洋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对海洋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海洋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基点的基础上,从海洋生态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学科属性与学科关联、学科体系构架与主要分支学科等方面探讨了海洋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问题,指出海洋生态经济学研究中学科体系研究的范围和侧重方向,从理论与应用方面划分海洋生态经济学的二、三级分支学科体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