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 海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尽管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也造成 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本文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方法, 首先探究了渤海海洋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 并就其治理的主体 (政府 、企业和公众) 构建演化博弈模型, 进一步分析三者达到均衡点所需要的条件, 最后提出相关主体参与海洋环境治理 的建议。结果显示, 监管成本是影响政府参与监管的主要因素, 企业是否非法排污取决于政府监管效率 、非法排污再治理的 成本、罚款与按照标准排污成本的利益比较, 而公众是否参与监督则取决于监督成本和回报。 因此为了实现渤海海洋环境的 有效治理, 应该降低政府监管成本以提高监管效率, 加大对企业非法排污的惩处力度, 畅通公众投诉渠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逐渐增加,东海作为陆源污染的主要接受者,其环境也逐渐恶化。文章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方法,从陆源污染的治理主体出发,从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沿海地方政府之间、沿海政府与海岛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公众之间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复制动态图分析陆源污染治理的主体间的策略演进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因素提出相关策略,使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向(合作,合作)演化,以促进各主体协同治理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海洋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保障海洋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文章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定义和特征,分析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演化逻辑,结合典型模式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针对我国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提出机制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生态产品是海洋生态系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海洋生态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战略工程,尚处于实践初期阶段,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对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厘清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ISM方法建模分析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程度、因果性质以及影响因素多层递阶结构,并采用MICMAC方法划分各影响因素属性,进而依据建模结果提出推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综合性建议。结果表明,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认知、资本投入、生态产业化、消费意愿、市场交易平台构建、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关键因素;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为4个层级,其中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认知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为独立因素位于最深层L4,市场交易平台构建作为依赖因素位于中心层L2。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提供海洋生态产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基于海洋生态产品供需的理论框架,分析目前机制下我国海洋生态产品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角度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海洋生态产品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部门;针对供给条件受损、供给不足、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需求实现机制欠缺以及多主体供给机制缺失等问题,亟须从优化政府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供给体系和加强多角度协同保障等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6.
为有力保障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以及实现高效片区治理,文章以洞头蓝色海湾修复项目为例,详细分析政府和社会资本价值创造和价值捕捉(PPCC)模式的运行方式,并总结其经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蓝色海湾修复总体表现为片区开发,且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外溢效应,应用PPCC模式是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重要创新;通过参与主体的动机凝聚和资源互补创造多元价值,根据不同参与主体的价值捕捉机制实现合作共赢,从而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建和共治以及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共享的PPCC洞头模式,蓝色海湾修复项目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实现成功的多元片区治理。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风险的生态补偿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风险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海洋环境管理部门与潜在的风险企业等利益主体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博弈的结果.文章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海洋管理部门保护行为和化工企业是否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之间的内在经济学关系.结果显示,影响化工企业是否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的关键因素是政府的处罚力度和政府的监管成本,从有效激励企业规范自身行为,促使其主动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角度看,管理部门对化工企业的强制生态补偿是必须的,基于环境风险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将有效提升海域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减少化学品泄漏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海洋生态修复产业化水平,促进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文章分析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建立海洋生态修复产业化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类型建立不同的投融资模式,通过市场的参与有效调和资本主体的刚性,发挥经济主体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海洋生态修复,最终实现海洋生态修复投融资的高效性;通过探索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实现生态修复主体市场化以及生态修复装备、技术和产品市场化;海洋生态修复产业化须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加强空间规划,修复标准制定,资金使用、监督和管理,修复效果考核评估以及奖惩和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海洋督察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行政监督职能的形式.本文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海洋督察队伍与地方政府双方博弈关系,分别计算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与海洋督察队伍监管的收益函数,分析影响海洋督察队伍监管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行为决策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求出了 均衡点((Fp-Cp)/(Fp-Cp+C),(B2-B1...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的协调发展,文章分析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及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根据福建省南平市“生态银行”的探索实践及其启示,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提出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协同发展的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存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海洋生态价值实现存在家底绘制、权责主体界定、确权内容和方法、产权交易的实现方式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借鉴“生态银行”对生态资源资产“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理念以及打造生态资源权益资本化运作平台的方法,应实现生态修复与生态价值的和谐统一,偏重于通过生态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侧升级,从而实现生态价值;将红树林生态修复与高效工厂化海水养殖相结合,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开展“红树林生态银行”资产运作,实现红树林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食品追溯系统信息难以共享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难点和弊端,促进海洋水产品的政府监管、信息追溯和查询、企业的自我监督以及市场销售和合作,文章基于食品供需网理念,构建第三方集成化海洋水产品供需追溯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信息多样性、信息共享性、管理独立性和服务集成性的特点,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的Web服务技术,提供海洋水产品供需信息管理、海洋水产品追溯信息管理、人才信息管理和用户管理以及各类辅助服务功能,可使海洋水产品供需网中的生产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实现数据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海洋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海洋生态资源集约节约与可持续利用,文章在梳理国内现有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模式、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案例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生态产业化模式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认为,海洋生态产业化需具备3个必备条件:①实施区域必须具有独特的可供开发的海洋自然生态资源优势;②产业化过程必须控制在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限度内;③要符合海洋产业发展规律。基于生态产业化模式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①明确1个发展目标:实现海洋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②奠定好2项工作基础:做好资源调查评价和生态承载力评估;③建立3个支撑保障:顶层规划、监管机制和引导机制;④创造4项推动力:通过政策、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产生创新发展的动能;⑤建立5步实现路径:逐步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模式,最终形成新业态。在推动海洋生态产业化的进程中,建议将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的监管工作贯穿于生态产业化的全过程,严格禁止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产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渤海油气资源开发为例,探究资源开发与保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运用实例及数据分析油气开采等过程对渔业资源造成负外部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程度,并结合渤海地区现实发展情况认为注重经济效应的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尤其要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立体全程周期式的参与模式,以为实现国家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我国海堤建设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陆海统筹理念,文章分析海堤生态化建设在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意义,并结合我国海堤生态化建设面临的障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堤生态化建设是陆海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面临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健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足以及长时间序列多源数据支撑薄弱等问题;亟须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创新理论体系和改进施工技术、提高地方政府等的参与度以及完善陆海数据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区海洋垃圾污染日益恶化对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众既是海洋垃圾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海洋垃圾治理的直接受益者,更可以成为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的参与者。文章阐述公众参与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南海区海洋垃圾污染状况、提升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降低政府治理南海区海洋垃圾的人力、物力成本的必要性,分析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公众参与存在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参与意识薄弱、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参与方式不足、知情权和参与权未得到充分保障、海洋环保NGO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借鉴日本濑户内海、美国墨西哥湾、厦门五缘湾等国内外区域海洋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的实践经验,提出培育参与意识和技能、开发新兴参与方式、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发展海洋环保NGO等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海洋生态产品政策工具的经济效应, 尤其是对提升其供给效率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叠加影响, 本文在设计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 基于中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9年的数据分析, 利用计量方法研究了共同富裕、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海洋生态产品政策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理。结果显示: 海洋生态产品政策可显著提升中国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 促进共同富裕; 海洋生态产品政策在各区域的经济效应显著度呈东海-环渤海-南海依次递减的情况; 产业结构、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口总数、人均存款、人均贷款、人均财政支出、人均财政收入、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等因素均会对海洋生态产品政策的经济效应产生影响。提出建议: 明确优化提升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目标; 研究有利于优化提升海洋生态产品供给效率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 做好区域海洋生态产品政策的构建与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内容,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基础动力。文章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指数分析法,计算出口贸易拓展空间(TS)和海洋高科技产品进口依赖度(IRCA)两项指标,结合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研究中国在RCEP自贸区内海洋高科技产业出口贸易前景。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海洋高科技产品贸易前景光明,有较大贸易拓展空间,但是在不同海洋高科技产品细分市场上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经济规模以及RCEP自贸区其他成员国经济规模对中国海洋高科技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显著促进作用。RCEP正式生效后将为中国海洋高科技产品贸易带来战略机遇,中国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国内海洋产品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扩大中国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高科技产业贸易,大力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强国能力,积极寻求我国海洋经济强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