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桩和群桩的静刚度及动力阻抗(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仅涉及桩的静力和动力性能的一些最新进展、详述了桩和群桩的静刚度与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方法,检验了理论方法与现场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吴承亮  邬远康  赵川 《华南地震》2022,42(1):113-118
桩土相互作用效果是研究桩基础的关键因素,而桩土界面参数的确定极大的影响了该界面的性质.为了探明桩基础在不同的界面抗剪强度指标下的强度特性,依托巢湖市滨湖景城安置房工程,以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为平台,采用两种荷载传递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界面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FLAC3D中采用双...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同结构不同设计参数的高桩码头建立计算模型,研究两种结构自身动力特性的差异以及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的差异。研究表明:在相同荷载条件、场地条件、材料用量的前提下六桩码头的刚度要大于八桩码头;天津波作用下六桩码头的桩身加速度响应较大,且两种结构桩身加速度差异值随着震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峰值的罕遇地震下六桩码头的桩顶位移响应要小于八桩码头,而其残余位移要大于八桩码头;相同荷载条件下八桩码头的延性能力明显强于六桩码头,其极限塑性率是六桩码头极限塑性率的2.28倍;八桩码头在峰值加速度为800gal地震作用下达到极限曲率,六桩码头在峰值加速度为1 150gal的地震作用下达到极限曲率。  相似文献   

4.
根据工程软弱土层进行复合地基处理后的静载荷试验结果,对CFG桩、桩间土荷载分担及桩土应力比随外荷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次试验的极限桩土应力比。这些试验结果和分析结论对指导西南地区软弱土地基处理与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叉桩对码头抗震性能的影响作用,建立高桩码头结构动力有限元模型,以全直桩高桩码头、美国Okland港第七街高桩码头和霍华德高桩码头为算例,研究全直桩码头、叉桩承台码头、叉桩置于全直桩码头后方这三种码头结构型式的地震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全直桩码头结构柔度大,延性好,内力分配相对均匀,可通过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抗震性能较好;叉桩置于码头承台时,码头结构刚度相对较大,使叉桩节点易于发生破坏;叉桩置于全直桩码头后方时,叉桩可阻挡部分地震波的传播,降低码头结构刚度,减小码头桩周土弱化程度,全直桩码头结构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如何选取非岩性地基的处理方案对于不满足抗震适应性要求的核岛厂房地基而言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结合国内某内陆核电不符合抗震适应性要求的实际厂址条件,给出地基处理方案评价的数值计算模型及分析过程。首先针对该核电工程实际项目,提出嵌岩桩、CFG桩及水泥土搅拌桩三种地基预处理方案,并以规范法验证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进而通过建立非岩性地基条件下的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模型来综合考虑各方案对核岛厂房的地震响应影响,其中通过引入黏性人工边界和能量传递边界模拟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采用等效线性法描述近场地基非线性特征,并基于上述有限元模型以全耦合方式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最后从满足厂址地基适应性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针对本工程的最佳设计方案。该分析方法及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核岛厂房非岩性地基处理方案的比选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桩基-非线性框剪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需要求解群桩基础的动力阻抗函数。本文利用单桩阻抗和群桩动力相互作用因子计算群桩动力阻抗函数,计算并讨论了不同构形群桩阻抗函数在软、中和硬土地基中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表明:群桩阻抗表现出很强的频率相关性,随土体剪切波速的增大,群桩阻抗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土体剪切波速的变化对群桩效率(规格化阻抗函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刘汉龙  顾湘生 《地震学刊》2010,(Z1):181-186
根据软土地基上修建城际快速铁路路基遇到的沉降控制问题,结合近年来相关城际快速铁路的软基加固试验研究和工程建设情况,简要介绍了几种适用于城际快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新技术,包括PCC桩复合地基技术、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技术、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技术、桩板结构技术等,讨论了沉降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双排桩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排桩围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围护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以有效地限制围护结构的变形,不必设置支撑,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优选方案之一。但其实际受力机理比较复杂,前后排桩之间的土对结构的作用较难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型,即将前、后排桩及桩间土视为一个整体;前排桩爱驻动土压力,基坑深度以下的后排桩受被动土压力,并进行了桩-接触面-土的非线性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PCC桩群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比较了PCC桩群桩和等截面实心圆形桩群桩的水平承载力和群桩效率,得到了PCC桩纵、横向群桩效应的临界桩距;分析了桩距、桩数、桩顶约束条件对PCC桩群桩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PCC单桩和群桩的水平承载力都较等截面实心圆桩大;PCC桩纵、横向群桩效应的临界桩距分别约为外径的7.4倍和2.8倍;桩距愈小、桩数愈多,PCC桩群桩效率愈小,当设计桩距小于临界桩距时,应考虑群桩效应;PCC桩桩顶固接或铰接时,弯矩分布和承载力差异较大,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桩顶的约束条件来协调桩身受力性状。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贡西山公园山体地形影响台阵和唐山响堂土层场地台阵的地震动记录, 采用互相关分析、 相干系数分析、 傅里叶谱比法和考虑相干系数的傅里叶谱比法, 对比研究了山体地形和土层场地两种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局部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效应与地震波的频率成分相关。 低频地震波由于其波长较长, 易于穿过土层场地和山体地形发生衍射, 从而导致二者地震动显著相关, 但二者在该频段的地震动场地效应差异不大; 较高频率的地震波由于其波长较短, 更容易受土层场地条件和山体地形条件的影响, 造成二者地震动场地效应差异显著。 此外, 由于山体顶部的尺寸变小, 低频长波长地震波容易在该位置发生衍射, 导致山顶周边测点的地震动相关性增加, 而较高频率的地震波则容易引起山顶局部场地发生共振效应。 山体地形上相邻位置的地震动差异一般较大, 相关性较低, 这与山体地形不同位置的几何形状对较高频率的地震波影响有关; 山底基岩的地震动受山体地形的影响较小, 该位置的地震动效应机制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he active blocks refer tothe geologic units that formedinlate Cenozoic (100 ~120 ka BP) andhave been highly active as fault zones since late Quaternary with relatively uniform motion styles(Zhang Guomin,et al .,2000 ;Zhang Peizhen,et al .,2003) .The active blocks are relativelyintactand have uniformmotion modalities ,their boundary zones (also called the active boundaries) are thelocalized or centralized zones of interactions and differential movement among the active block…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对Q矢量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Q矢量是诊断大气大尺度垂直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在f平面近似下,从原始运动方程组出发可以推导出Q矢量以及相关的半地转Q矢量、非地转Q矢量和湿Q矢量等表达式,但这种传统的推导方法没有考虑大气准地转运动的属性.本文利用数学物理变换,直接从准地转ω方程出发推导出Q矢量及其相关表达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法在大气准地转运动属性表达方面...  相似文献   

14.
海底富钴结壳富含多种金属,是海底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实验室里对用拖网采集的天然富钴结壳的湿密度、干密度、含水率、P波速度和抗压强度等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富钴结壳的湿密度或干密度的大小与孔隙率、含水量有关;富钴结壳的抗压强度与温密度、P波速度有较强的相关性,湿密度、P波速度越高,其抗压强度也相应越大.所以富钴结壳的物理特性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富钴结壳的资源评价、采选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形基准面校正算子(Topographic Datuming Operator,以下简称TDO)是一种基于直射线近似得到的基准面延拓算子.TDO可以视为是两步法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与常规静校正之间的一种过渡算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可以基于共炮点道集将炮点和检波点同时延拓到给定的水平基准面,因此相对于常规的两步法叠前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TDO方法可以认为是一种更为高效的一步法基准面延拓方法.本文基于理论与实际数据论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对射阳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柯长青 《湖泊科学》2001,13(2):111-117
本文通过对众多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资料的分析来研究人类活动对射阳湖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秦汉至南宋时期,范公堤,运河对射阳湖由古泄湖向淡水湖的演变影响很大,其中以范公堤尤甚,由于运河决堤次数少,河流堆积于湖区的泥沙量有限,对射阳湖的淤积作用不大;围湖造田对射阳湖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古射阳湖的面积还很大,黄河大规模夺淮的700多年间,尤其是明嘉隆以后射阳湖接受了大量黄河所携泥沙的沉积,不断缩小,运堤与湖堤的修建,使射阳湖洪患不绝,填淤加速,开挖河道宣泄内水,以及围湖造田等地使射阳湖日益萎缩,走向分化,解体,至清末射阳湖已成了一个长条状的河道型湖泊,大部分地区已被淤为荡滩沼泽或者被开垦为农田。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河北及邻区58个不同区域的地震, 分析“定位子台网”分布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 研究“定位子台网”的选取规则。 分别探讨了三种台站分布情况下定位偏差、 水平误差、 拟合残差随空隙角、 近台距离、 远台距离的变化; 定位偏差以及水平误差与拟合残差的关系。 结果显示, 速报时选择7~9个分布相对合理的“定位子台网”参加定位结果比较好, 使用水平误差估计定位结果质量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8.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地震视应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四川和云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了包括地震视应力在内的震源参数。首先对资料进行预处理,然后计算地动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积分,再计算地震辐射能量和视应力等震源参数。根据计算结果分震级区间研究了视应力值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及该断裂带上中等地震的震源谱及参数差异,认为安宁河断裂带视应力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9.
地震动持时作为表征地震动的三要素之一,其对震害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然而,在地震动持时的定义方面,目前没有统一且明确的概念,文中给出了广义的地震动总持时和强震持时的定义,研究者们根据各自领域的研究特点选择更适合的持时.持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是绝对持时,即基于加速度绝对值阈值的括号持时;二是相对持时,也就是反映地震动过程强度或能量变化趋势的持时,比如能量控制的相对持时等.持时的定义有很多种,文章简单地回顾了地震动持时的五种定义,同时,细致地分析了五种持时定义所表现的特点,并介绍了持时预测模型的研究成果,最后针对目前应用持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地震断层面上凹凸体和障碍体含义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凹凸体和障碍体研究引入的非均匀地震破裂模式,可解释主震前破裂的成因及主破裂之后的应力集中,对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凹凸体和障碍体在地震破裂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解析了凹凸体和障碍体的本质含义,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的异同之处,给出了两种模式在不同滑动模型中的适用性,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