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山东日照和福建厦门沿海花鲈的LDH,MDH,ME,α-GPDH,ADH,SDH,SOD,G-6PDH,EST,GDH等10种同工酶进行检测,共检测出19个基因座位,其中ME-1,G-6-PGH-2,EST-1,EST-5等4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座位比例均为21.1%,两群体的平均杂合度期望值分别为0.1112及0.0939;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902和0.0098.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两种群花鲈,从31条随机引物共检测出日照群体263个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位点占8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1.18%;检出厦门群体192个,多态位点4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4.08%;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8338,遗传距离为0.1662.两地花鲈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利用随机引物S11,S42,S45,S52和S203,在花鲈两群体间扩增出8条稳定、明显的群体间特异性标记带,为花鲈苗种鉴别、良种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2.
牙鲆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利用AFLP技术对荣成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牙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实验采用 7对引物组合在 2个群体中共扩增出 797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数为 43 3个 ,占总位点数的 5 4.2 7%。各引物组合在 2个群体中的扩增位点数目和多态位点比例有较大不同 ,但养殖群体的总扩增位点数和多态位点比例均低于野生群体 ,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率分别为 46.18%和 40 .0 7% ,其中 ,E3 8M 5 0引物组合在两群体中扩增的多态位点比例差异显著 (P <0 .0 5 )。养殖群体中低频位点明显减少而隐性纯合基因位点显著增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小 ,群体遗传结构相似 ,说明养殖群体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3.
彩虹明樱蛤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扩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浙江温岭的彩虹明樱(Moerella iridescens)养殖群体的DNA提取和RAPD扩增条件进行了研究.从38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到重复性好的6种引物分别对11个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47个DNA条带(300~1 600 bp),总共检测到4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74.42%.11个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3~0.884之间,平均为0.691,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9.表明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种质资源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4.
采用AFLP技术方法,对福建二个野生及二个养殖大黄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实验采用7对引物组合,在四个群体的12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7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2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46.61%.结果表明,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宁德野生群体和湄州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42%和45.14%,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46和0.124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59和0.19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153和1.4428;宁德养殖群体和连江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0.83%和40.53%,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27和0.10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15和0.16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3919和1.3856.四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59-0.1465,平均为0.079,群体间基因流为1.0808.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国南部沿海闽东霞浦-浙南瑞安海域(MD)、闽南-台湾浅滩渔场(MN)、粤西湛江-阳江海域(YX)、北部湾海域(BBW)4个尖头斜齿鲨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29个随机引物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出282个位点.4个群体各自检测出的位点数分别为273、274、272、276,其中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4、57、52、45,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9.78%、20.80%、19.12%、16.30%.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4、0.107、0.103、0.090,表明尖头斜齿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尖头斜齿鲨的基因交流模式属于距离隔离模式,遗传差异大小与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到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0.019,p<0.05),显示大部分变异(98.06%)发生在群体内部,群体间变异较小(1.94%).  相似文献   

6.
梭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黄河口海域棱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由分子水平了解梭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及人为干涉因素对梭鱼种群遗传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选用OPC组20个10碱基对(bp)的随机引物,对采自河北省黄骅市的24尾野生梭鱼和15尾人工养殖梭鱼进行了分析.选出11个扩增效果稳定的引物用于群体分析,扩增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11个引物共检出112个位点,其中养殖群体中有94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83.93%;自然群体在96个位点上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85.71%.经计算,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124,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271;梭鱼两群体间的相似系数为92.82%,遗传距离为0.0718.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黄河口海域梭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人工养殖过程对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估计这与人工养殖过程中人为干涉因素少(如育苗历史短、亲鱼来源于自然群体、无定向选择和近亲繁殖等)有关.这一结果表明,梭鱼的人工养殖业在黄河口海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AFLP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8个地理群体(山东荣成、江苏南通、启东、上海芦潮港、浙江温州、瑞安、福建福州和广州番禺)的遗传结构特征。10对引物组合在8个群体160尾个体中共扩增出272个位点,多态位点7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6.47%。8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8.82%-15....  相似文献   

8.
羊鲍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随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中国海南省英州、安游和亚龙湾海域的3个羊鲍(Haliotis ovina)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的研究.利用14个10bp随机引物,在9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2个位点,其中英州,安游和亚龙湾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分别为65,61和62个,多态位点百分数(P)分别为90...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丹江口水库野生赤眼鳟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用11个RAPD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1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片段大小在100—3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2.38%;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1049—0.3417之间,平均为0.1742。用10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8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1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9.32%;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1088—0.3847之间,平均为0.1907。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野生赤眼鳟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平均遗传距离均较大,说明其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黄海和东海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uberbuculatus)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三疣梭子蟹黄海和东海两群体共40个个体利用10对选择性引物组合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411个位点,多态位点333个。黄海和东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74.5%、63.1%,0.2553、0.2355,0.3827、0.3497,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同一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表明,两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UPGMA聚类图及两群体的Gst和遗传距离显示两群体间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24条随机引物对曼氏无针乌贼1个野生群体和5代养殖群体共120个个体(每个群体20个个体)进行了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19个位点,片段大小为400-2800bp,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4.96条。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数19-24个不等,多态位点比例为13.33%-20.16%,Shannon指数为0.0768-0.1018。6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0825-0.1231,期望杂合度为0.1325-0.1524,平均杂合子偏离指数均为负值,表明存在杂合子缺失的现象。乌贼6个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值在0.0188-0.2436,其中最大出现在野生群体和第5代养殖群体之间。表明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已基本处于遗传分化中等的范围内,而野生群体和第5代养殖群体之间已接近中等分化的底线。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中有29.34%是由不同群体间的基因差异造成的。而如果将养殖后的5代群体作为一个总的群体,养殖群体内部有19.38%是由群体间的差异造成的。由此可见,养殖后的曼氏无针乌贼群体相比野生群体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且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养殖群体内部开始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繁育亲本以及2001、2004年孵育的2批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17个引物共扩增出104个位点。应用生物软件POPGENE进行统计分析,3个取样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32.69%(繁育亲本)、30.77%(2001年子代)和24.04%(2004年子代);基因多样性和香侬信息指数均为繁育亲本群体最高(0.110 8和0.167 0)、2004年子代群体最低(0.066 6和0.103 8)。通过t检验检测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显著程度并根据Nei公式计算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析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RAPD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多态性,是分析评估斜带石斑鱼遗传多样性较为适宜的分子标记之一;人工养殖不仅使斜带石斑鱼遗传多样性逐年下降,而且目前已经降低到显著的程度,近交和遗传漂变可能是导致遗传多样性下降的2个重要因素。最后对保持斜带石斑鱼遗传多样性的养殖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沿海三个文蛤地理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辽宁、江苏、广西省3个文蛤地理群的遗传变异,总共用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扩增,其中50个随机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选取其中1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图谱进行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为辽宁(LW)、江苏(JW)、广西(GW)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69±0.034,0.117±0.032,0.108±0.031.LW,JW之间为0.222±0.036;JW,GW之间为0.209±0.043;LW,GW之间为0.316±0.047,同时发现引物s396-900bp的标记为JW和LW所特有;引物s433-250bp标记为JW和GW所特有,由此可作为这3个地理群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养殖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星斑川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将实验用星斑川鲽养殖群体的活鱼苗解剖,取其肌肉,高盐法抽提获得总DNA,质量鉴定和浓度测定后用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个用于群体遗传学分析,共扩增出133条带,谱带大小为100~2 000 bp,大多数谱带分布在250~1 000bp。多态谱带数为83,每个引物扩增谱带数为1~14条,平均为7条。多态谱带比例为62.41%,Shannon的信息指数和Nei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1和0.316 6。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华鲟遗传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危起伟  汪登强 《海洋科学》2007,31(10):67-6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2000年共30尾长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鲟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用40个10bp长的随机引物,在25个可分析的引物中,只有OPK01,OPK02,OPK03,OPK09和OPK14RAPD-PCR产物有多态现象,多态引物占20%。25个引物共扩增出101条稳定的DNA带。其中12条为多态带,多态座位比例为9.9%。香农遗传多样性指数(H0)为2.6332,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0261,遗传相似性指数平均为0.9824,遗传距离平均为0.0176。其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葛洲坝截流以前。  相似文献   

16.
石鲽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技术,对石鲽的3个野生群体——青岛群体(QD)、威海群体(WH)、莱州群体(LZ)和一个养殖群体(YZ)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6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ISSR引物对四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83个重复性好且5谱清晰的位点,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8.1%~50.8%,Shannon多样性值为15.68~18.53,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9053~0.918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5~0.0173.同其他鱼类相比,石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用UPGMA方法构建的群体进化树显示,WH群体和LZ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两者然后与YZ群体聚类,最后与QD群体相聚.利用基因分化系数进行遗传变异来源估算,结果表明石鲽群体96.47%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3.53%,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斜带髭鲷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广东饶平海水网箱养殖的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人工苗养殖群体DNA多样性进行检测。首先从40个引物(S461~S480,S501~S520)中快速筛选出32个引物,它们均能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片段。再将该32个引物对46尾斜带髭鲷进行RAPD分析,共检测到17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5个(分别由18个引物获得),占31.07%。由此得出该群体的平均多态性为31.07%,平均遗传差异度为0.089,表明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8.
翡翠贻贝3个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表型性状、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取自广西北海、广东湛江和汕尾的3个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翡翠贻贝种群间表型性状(壳长、壳高、壳宽、软体部重、体重和肥满度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11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14条带,扩增片断大小为237—2099 bp,种群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7.14%—60.78%和0.174 8—0.190 1。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4条带,扩增片断大小为218—2 695 bp,种群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72.48%—75.22%和0.245 7—0.253 4。RAPD和ISSR分析都表明汕尾与北海翡翠贻贝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结果表明,(1)翡翠贻贝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RAPD与ISSR标记适合于翡翠贻贝遗传多样性分析,但ISSR比RAPD能检测到种群间更高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9.
漠斑牙鲆养殖群体RAPD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技术对由美国引进的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养殖子一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用漠斑牙鲆鱼苗于2004年10月取自山东莱州大华水产有限公司,共24尾,全长平均为16.6 mm±1.99 mm。活体取其肌肉,用高盐法抽提获得总DNA,琼脂糖电泳检测,Beckman DU-6100型紫外分光光度仪定量后用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从2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用于群体遗传学分析,共获得77条清晰重复性高的DNA片段,大小在100~2 000 bp之间,多态谱带比例和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66.23%和0.352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