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对水下机器人研究的逐步深入,其运动能力已由早期单纯的平动逐步强化为有多个自由度的空间运动,对其进行动力学研究是进行其它方面能力研究的基础。为研究多自由度水下机器人的运动,对某型八推进器水下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方程建模,得出了其在6个自由度上的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运动仿真及性能分析,得到了该型水下机器人在6个自由度上的运动性能。通过仿真计算的结果,可以直观地了解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续航力与水平速度均是水下滑翔器的重要性能指标。采用单位重量滑翔器、单位水平速度所耗功率作为滑翔效率的评价指标,以一新型扁平型水下滑翔器为研究对象,利用 CFD 计算结合模型试验验证的方法获取了所需的流体动力系数,然后进行了滑翔运动分析及垂直面滑翔运动仿真计算,得到了最优滑翔运动参数。 建立的滑翔性能计算方法对扁平型水下滑翔器水动力性能设计及滑翔运动参数优化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概念潜浮平台操纵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概念潜浮平台是一种全新的船型,在建造实船之前对其操纵性能进行全面评估非常重要.首先在模型操纵性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波浪干扰力和力矩作用的平台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用Simulink建立图形化的动力学仿真程序.基于该程序对水面和水下各种操纵情况进行仿真和分析,并就平台在波浪中的操纵性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从而验证了设计,并为今后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个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4.
双体气垫船是一代新型海军快速水面舰船。它集双体船与气垫船的优势为一体,不仅具有较好的操纵性和航向稳定性,而且速度快,功耗低,其较大的甲板面积和两船体间的空间可以便利地安排和布置舵室、仪器设备等。它的许多独到之处使其能够承担多种作战任务,这是许多其它常规舰船所不能企及的。1985年西德布洛姆马福斯造船公司便开始对这种双体气垫船进行研究、设计,并对样型作了长达4年之久的测试、修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结果导致了一种新型的比较成熟的双体气垫船——MEKAT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日本为继续保持造船工业的领先水平,正凭借雄厚的科技实力,雄心勃勃地构想着21世纪高速船世界的憧憬。 已被日本列入民用高速船开发计划的有双体气垫船、双体高速渡船、高速滚装船和巨型喷气式海轮。 ·双体气垫船 由三菱重工设计的方案,在气垫船大型化、舒适性、高速性和现代化方面均有所突破和提高。该双体气垫船在连体区段有利于布置垫升风机系统,并有利于左右船体和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一研究所与南通渔轮厂等单位研制开发的SF2000型全垫升气垫船,已于1996年岁末由长江口启运新加坡,标志着我国全垫升气垫船开发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全垫升气垫船综合应用了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以先进动力装置带动垫升系统和推进系统运行,具有水陆两栖功能,故适应面亦较普通船舶广,倍受部队和航运企业的器重。  相似文献   

7.
分析大深度潜航器水下空间运动特点,建立描述其空间运动的数学模型,并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 MATLAB\Simulink 软件完成潜航器空间运动仿真模型的开发。在搭建的仿真模型基础上,通过数学仿真手段分析了潜航器在螺旋下潜、抛载过渡、定角爬升、稳定至水面航行状态下的水下运动全过程,给出了具有弧形翼板的潜航器外形设计方案的运动能力仿真评估,为后续潜航器运动能力优化设计提供仿真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于维护和检修中国渤海海域输油管道的浅海管道检测艇的操纵性和运动仿真,提出了浅海海底管道检测艇的水动力学方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在配置上与一般潜器不同的浅海海底管线检测艇的动力学性能,通过水动力系数分析,研究了浅海海底管线检测艇的操纵性。最后根据运动方程建立了仿真系统,并通过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试验平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造船工业连年捷报频传,尤其在高速、高性能船舶研制领域,从1995~1996年初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有4艘双体侧壁式气垫船投入使用,令海外同行刮目相看。 这4艘气垫船分别是“迎宾6号”双体侧壁式气垫船、721型双体侧壁式交通艇、长江型侧壁式气垫客船和160客位玻璃钢喷水推进双体侧壁式气垫客船。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浮式结构最常采用的两种系泊方式,悬链式系泊和张紧式系泊皆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系泊系统,并以一深水FPSO为例,采用完全时域耦合分析方法,对不同工作水深情况下的浮体及新型系泊系统的运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该新型系泊系统的仿真结果与传统的张紧式系泊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新型系泊系统在浮体运动性能、缆索张力等方面的改善,同时探讨了该新型系泊系统的最佳工作水深。  相似文献   

11.
等温大气压高方程在气压剖面高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涛  李永军 《海洋技术学报》2011,30(1):88-90,94
气象探测仪器获取空中气象数据时,需要确定气象数据对应的气压高度,以形成剖面测量数据.将等温大气压高方程应用于实际的气压剖面高度计算中,确定计算的边界条件并进行误差估算,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Wu  Hao  Ou  Yong-peng 《中国海洋工程》2019,33(5):554-562
Air lubrication by means of a bottom cavity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ship drag red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ttom cavity are sensitive to the flow field around the ship hull and the effect of drag reduction, especially the depth of the bottom cavity. In this study, a ship model experiment of a bulk carrier is conducted in a towing tank using the method of air layer drag reduction(ALDR) with different bottom cavity depths. The shape of the air layer is observed, and the changes in resistance are measured. The model experiments produce results of approximately 20%for the total drag reduction at the ship design speed for a 25-mm cavity continuously supplied with air at Cq = 0.224 in calm water, and the air layer covers the whole cavity when the air flow rate is suitable. In a regular head wave, the air layer is easily broken and reduces the drag reduction rate in short waves, particularly when λ/Lw1 is close to one;however, it still has a good drag reduction effect in the long waves.  相似文献   

13.
基底断裂与盆地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伴生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盆地内沉积填充和构造样式以及后期资源的分布。本文利用琼东南盆地2′×2′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在进行地形校正、布格异常校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的基础上求得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尝试利用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对基底断裂进行划分并取得良好效果:在盆地基底划分出48条断裂,并将其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断裂5条,二级断裂8条,三级断裂35条;将确定的断裂与其他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剖面)确定的断裂进行比较,发现在主要格架上具有一致性;重力水平梯度矢量法与其他解释方法比较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结果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船基系统海气通量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气通量交换是海洋学和气象学许多领域共同研究的内容,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通过比较测量海气通量的几种方法,提出了在船基仪器上使用直接协方差法测量海气通量的方法,并给出了船体运动造成测量结果误差的校正算法。  相似文献   

15.
Chinese mitten crab,Eriocheir sinensis,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crab in China.Air exposure is a common stress for E.sinensis,especially during the harvest a...  相似文献   

16.
厦门海域大气气溶胶观测站风与气溶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工作是中美海气合作实验厦门观测站的一项内容,应用该站1990年的风速和气溶胶浓度的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观测站风速变化特征及风速、风向与气溶胶传输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物质浓度变化受到风向风速的重要影响,而呈现出季节性的陆向和海向的传输方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Air temperature is a key index reflecting climate change. Air temperature extremes are very important because they strongly influenc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etal activities. The Arctic air temperature extremes north of 60°N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winter. Daily data from 238 stations at north of 60°N from the global summary of the day for the period 1979–2015 are used to study the trends of cold days, cold nights, warm days and warm nights during the wintertime. The results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of cold days and nights(rate of –0.2 to –0.3 d/a)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of warm days and nights(rate of +0.2 to +0.3 d/a) in the Arctic. The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s,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ing(decreasing) occurrence of warm(cold) days and nights. On the other hand,the variance at most stations decreased, leading to a reduced number of cold events. A positive AO(Arctic Oscillation) index leads to an increased(decreased) number of warm(cold) days and nights over northern Europe and western Russia and an increased(decreased) number of cold(warm) days and nights over the Bering Strait and Greenland. The lower extent of Arctic autumn sea ice leads to a decreased number of cold days and nights.The occurrences of abrupt changes are detected using the Mann-Kendall method for cold nights occurring in Canada in 1998 and for warm nights occurring in northwestern Eurasia in 1988. This abrupt change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mean warming induced by south winds and an increased North Atlant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尤为显著。讨论了季风爆发前后各种天气过程影响下海-气热量、水汽交换特点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说明季风爆发前海洋是一个能量积累过程,季风爆发期海洋是一个能量释放过程,季风中断期海洋是一个能量再积累过程;季风爆发后西南大风期持续时间和强度,强烈影响水汽蒸发量大小,进而影响我国大陆上夏季降水,通过南海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池等不同海域资料对比,分析了它们在海-气热量交换上的差别,指出这种差别是爆发后南海SST基本稳定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SST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6 h一次的NCEP 1°×1°再分析场资料对新疆2015年2月12—14日北疆暴雪过程和2015年5月17—21日南疆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并基于HYSPLIT模式模拟的后向轨迹分析强降水的水汽来源和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 2次强降水过程均发生在高空低槽东移,低层有低涡,地面有锋面气旋,高空有辐散的天气背景下。2)冬季暴雪过程中,北疆水汽主要源自西亚和中亚地区。其中源自西亚地区的干气块下沉到近地面时从下垫面获得水汽,对强降雪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起源于中亚西南部地区近地层的湿气块对强降雪的贡献。3)春季暴雨过程中,南疆的水汽主要来自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其中来自哈萨克斯坦南部上空的干空气下沉到近地层时从下垫面获得水汽,对强降雨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源自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对流层低层的湿气块对强降雨的贡献大。4) 2次强降水过程中水汽主要来自陆地而不是海洋,气块在近地层移动或下沉到近地层时,下垫面水汽蒸发使气块变湿,是强降水的水汽主要贡献者;表明春季和冬季的水汽输送通道与夏季来自阿拉伯海等低纬的水汽通道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严密的向上延拓公式将地面重力数据上延至空中不同高度,而后与相应的地面重力数据比较从而得到不同高度的代表误差。通过两个不同地形区域的实际算例表明,对于地形平坦区域,在1km高度以下,5'空中重力数据直接代表地面重力数据的误差小于1mGal,在满足测量规范要求下,空中重力数据可以不用向下延拓而直接使用。对于地形复杂区域,当空中测量高度大于1km时,空中重力数据的代表误差大于3.3mGal,因此必须考虑向下延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