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南美白对虾肌肉的蛋白质含量为 19.1%~ 2 3.3% ,平均为 2 1.2 % ;脂肪含量为 0 .79%~ 1.14% ,平均为 0 .97%。肌肉氨基酸组成中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5 .5 5 %~ 36 .95 % ;富含 Glu(3.2 0 %~ 3.32 % ) ,ASP(2 .0 9%~ 2 .16 % )等鲜味氨基酸 ,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矿物质含量丰富 ,尤其是 Ca、Mg、Zn、Fe、P;维生素的含量一般。海水养殖虾肉与淡水虾肉相比 ,营养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2.
孔石莼化学组分和药用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孔石莼(UlvapertusaKjellm)是一种大型绿藻,俗称海白菜、海菠菜、海莴苣等[1],属绿藻门石莼科石莼属。它幼体绿色,成体碧绿色,生活在潮间带,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海,在我国野生藻类中资源极为丰富,是黄渤海产量最大的一种绿藻[3]。因其味美营养价值高,当地人常用来作各种食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孔石莼在化学组分和药用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1化学组分孔石莼的化学组分主要有多糖、脂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无机矿物元素等。其中因多糖含量高,提取相对容易,最先为人们认识并开始研究;脂类与之相比含量虽少,但…  相似文献   

3.
提出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水解,从Engraulisjoponicus中提取鱼蛋白酶水解物。指出依次用活性炭和β-环糊精处理水解物可以去苦味,可溶性氮产率达89.80%。水解物氨基酸组成平衡,游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62.70%。并对水解物作出生物学评价。通过大鼠氮平衡试验和生长试验表明,水解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以认为,该鱼蛋白水解物可用作手术前后病人的要素饮食或要素饮食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吴敬 《海洋信息》1997,(8):16-18
海带与贻贝系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洋生物。海带属于植物,即大型海藻,属褐藻类,其营养价值高、食疗兼之,故有“长寿藻”之誉;而贻贝为软体动物,(北方俗称海红,南方称淡  相似文献   

5.
铵氮对龙须菜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低氮海水中培养龙须菜(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采用间歇施肥法控制藻体氮营养状态并通过化学组分分析研究了藻体内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的藻体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总氮、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氮饥饿状态下,藻体内红藻糖苷含量增加显著;随着氮饥饿程度的增加,红藻淀粉的含量增加;在氮饥饿后期,半乳聚糖的累积最明显。当外界氮供应发生变化时,红藻糖苷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最显著,这两种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r=-0.98,p<0.005)。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养殖大西洋牙鲆幼鱼肌肉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等生化组织,并计算了其比能值,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大西洋牙鲆属高蛋白、低脂肪、低比能值鱼类,肌肉氨基酸含量同其它鲆鲽鱼类相比,属中等水平,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肌肉蛋白中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794;脂肪酸含量中棕榈酸(16∶0)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18∶1 n)和DHA(22∶6 n-3);其EPA(20∶5 n-3)和DHA(22∶6 n-3)的含量较高,营养丰富且平衡良好,是值得推荐的优良养殖品种和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近岸海带养殖活动对水体光学特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山东半岛黑泥湾海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21年4月和8月在该区的9站同步观测数据,分析其总悬浮颗粒物、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并计算各组分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同时采用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 (QAA)算法借助MODIS影像反演了水体总吸收系数,结合实测数据获得了黑泥湾水体吸收特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海带养殖季节表层水体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总颗粒物和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系数明显大于无海带养殖季节,且春季海带养殖区水体的总吸收系数大于无海带养殖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造成底层吸收系数较大,而在春季成熟期的海带汇聚较大量的有机物质导致中层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相对较高;参考波长向红波移动,QAA_v5算法能够较好地估算该区表层水体吸收系数,且在海带养殖季节水体组分会影响到更长的波段特征。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海带养殖对水体各组分浓度和分布、碳循环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参照,并有助于提高近岸水体组分的遥感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8.
海带单倍体无性繁殖系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经济褐藻,它的用途很广,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海洋生物中含碘量最高的一种,食用海带可以补碘,治疗甲状腺肿大病.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当前约4亿多人口严重缺碘,因此海带养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多年来在国内外人工养殖的藻类中,海带的产量一直居于首位.我国海带的年产量现已达30万t多干品[1],是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养殖业的发展必须有充足、优质的苗源做保障,因此先进稳定的人工育苗技术至关重要.我国现在普遍采用的海带人工育苗技术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即“夏苗培育法”.  相似文献   

9.
魚精蛋白的分子量较小,所含氨基酸成分也较简单,它与核酸结合存在于成熟的魚精子头部。魚精蛋白之间有种属特異性的差異,它们的N—末端氨基酸亦不相同,例如日本北海道产的鯡魚(Clupea pallasij)精蛋白的N—末端是丙氨酸,而欧洲产的鲱魚(Clupea havengus)精蛋白的N—末端则是脯氨酸。关于中国沿海各种魚类的魚精蛋白的研究不多,因此研究魚精蛋白的成分、结构、与核酸结合的关系、本身形成的过程以及其生物学的功能等,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用纸上层析法,对我国黄海南部所产的河触和鮁焦精蛋白所含的氨基酸作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10.
对海带综合利用生产中剩下的浓缩浸泡液所含腐植质进行了分离,并对分离出的腐植酸、富里酸和乙醇可溶物三级分做了化学表征和性质研究,包括三级分的得率、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官能团、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分析,分子量分布,以及它们对鱼卵生长和褐藻酸钠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platifrons)是南海台西南冷泉区的典型优势物种,鳃丝上皮细胞内共生大量甲烷氧化菌,通过甲烷有氧氧化合成有机物为共生体系提供物质能量,是平端深海偏顶蛤赖以生存的重要能量来源器官,溶酶体在共生体系的营养互作和稳态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使用电镜技术观测了常压培养过程中(0d,30d,90d)平端深海偏顶蛤共生体系中共生菌和溶酶体的动态变化,通过鳃上皮含菌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常压培养对深海共生体系的影响,并探讨溶酶体在宿主—共生菌营养传递和共生菌群稳态维持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原位状态样品中(0d)共生菌和溶酶体呈极化分布,细胞结构完整清晰;蓄养30d后,含菌细胞出现明显破碎,共生菌数量大幅降低,溶酶体数量、范围和消化程度大幅增加,对细胞顶端的甲烷氧化菌进行分解;而90d后,共生菌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消失殆尽,鳃部有明显细胞脱落后留下的坑洞,细胞呈现空泡状,无法明确区分各种细胞组分。上述结果展示了长期常压蓄养过程中鳃上皮含菌细胞中溶酶体与甲烷氧化菌的动态变化,推测当共生菌丢失后溶酶体也同步降低活跃度,平端深海偏顶蛤在共生互作中通过溶酶体主导消化和调控共生菌。  相似文献   

12.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涵韬  林鹏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8):42-46
运用RAPD技术对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白骨壤(Auicenmia marina),桐花树(Age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atala),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t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等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利用这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4.92%,利用Nei指数法得出7种红树植物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A统计分析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7个种分为A,B两个大组,白骨壤,酮花树,无瓣海垒同属于A组,秋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分聚类在B组,分子聚类结果和传统的分类学相吻合,由此表达这15个有效引物的PAPD分子标记技术能较为客观地反庆出红树植物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秦皇岛近岸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21年4~10月在秦皇岛金梦海湾、东山浴场两个典型海域7个航次的逐月调查结果,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多样性等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两个典型海域海水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45属92种(包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2属67种,甲藻门(Pyrrophyta) 12属24种,金藻门(Chrysophyta)1属1种,硅藻门占绝对优势。全年优势种共26种,其中硅藻20种,甲藻6种,且多出现在4~7月,未出现7个月份共有的优势种。浮游植物丰度在8月达到全年最高值,为1.01×108 cells/m3,其余月份浮游植物丰度均在106 cells/m3量级。聚类分析表明,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生物与环境(BIOENV)相关分析表明,水温和盐度是影响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两个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差别不大,但金梦海湾海域的营养盐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更适合甲藻生长。  相似文献   

14.
青岛近海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年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160种,其中多毛类93种,甲壳动物3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类群动物7种。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度均不明显,以多毛类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和长须沙蚕(Nereis longior)贡献率最高。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呈斑块状分布。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15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都非常低,为10%~30%,仅有S2和S4站、S11和S12站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30%。ABC曲线表明,该研究海域处于1个轻度人为扰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南部沿海冬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法、经验模型和多元聚类分析法和数学分析软件对2006年12月908项目冬季航次山东南部海域(36°15′—36°45′N,120°45′—122°00′E)小型底栖生物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该调查海域冬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657.43±214.60)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847.15±427.63)μgdwt/10cm2,平均生产量为(7624.32±3848.64)μgdwt/(10cm2·a-1);还对N/C、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进行了计算。与2006年8月908项目夏季航次同一海域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到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及其优势类群线虫丰度冬季明显低于夏季,而生物量和类群多样性与夏季相当。同时,依据丰度指标对山东南部研究海域进行了初步的生态学划分,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6.
典型河口浮游动物种类数及生物量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国家海洋局2004-2006年每年5月和8月的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生态监控区浮游动物的监测结果,对上述河口浮游动物和桡足类种类数及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历史资料进行同测区、同季节的对比。结果表明,与全国海洋普查时期相比,2006年黄河口浮游动物种类数下降了50.6%,桡足类种类数下降了53.3%;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42.4%下降到2006年的32.6%。长江口浮游动物种类数有所上升,但是桡足类种类数由1985年的62种降低到2006年的37种;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的比重从1958年的54.2%降低到2006年的42.5%。珠江口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所占的比例由1959年的59.3%下降到54.4%,未发生明显变化。黄河口春季、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夏季增幅较小;长江口自2000年以后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528.36mg/m^3,是1958年的2.4倍,2005年与2006年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是1958年的2.2和2.7倍,增加趋势十分明显;珠江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趋势最为显著,2004-2006年3年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是1959年同期的5.7—8.7倍,1981年、2006年夏季生物量分别比1959年增加了3.1倍和11倍。就这3个河口生物量变化趋势看,珠江口生物量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长江口次之,黄河口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主要水质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四十里湾赤潮监测资料显示:整个水域呈贫营养状态,磷酸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无机氮、磷酸盐主要以陆源径流得以补充,硅酸盐主要以沉积物释放,通过海水上下混合得以补充,均以浮游植物的消耗而减少;叶绿素a与磷酸盐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香港红树林区软体动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夏季(6月至9月)和冬季(1994年12月至1995年2月)对香港14片红树林的软体动物作了定性和定量调查。调査期间采到的软体动物已鉴定52种,其中腹足类45种,双壳类7种。采用 Bray-curtis 相似系数和逐步形成分类系统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基本上可分为4组断面,分别以粗束拟蟹守螺(Cerithidea djadjariensis )、奥莱彩螺(Clithon oualaniensis )、沟纹笋光螺(Terebralia sulcata )和红树拟蟹守螺(Cerithidea rhizophorarum)为第一密度优勢种。不同底质的红树林区软体动物组成有显著差异。污染可能是造成沙头角红树林区软体动物多样性低的重要环境因子。盐度和潮汐制约一些软体动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 zonalis )和多形滩栖螺(Batillaria multiformis )在红树林区海缘高密度栖息,分别高达120个/㎡和240个/㎡。在淡水注入的红树林区常有广盐性软体动物栖息,如中国绿螂(Glauconme chinensis)。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2005年春季南海北部23个大面站网采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73种,硅藻种类最多(50种),其次为甲藻(22种)和金藻(1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为3.07×104cells/m3,以硅藻为主(相对丰度平均93.8%),其次为甲藻(相对丰度平均6.16%)和金...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勒泰二牧水库是干旱区低盐型盐湖,其水质的好坏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湖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可以很好反应水质情况的变化。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2009年5月(丰水期)对水库内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掌握二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情况。调查期间,共出现浮游植物6门71种(属),其中优势种为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小席藻(Phormidium tenu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广源小环藻(Cyclotellabodanica)和针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cicularis)。二牧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呈现绿藻-硅藻优势的特征,各采样时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趋势为:7月(1.50±1.20×107 cells/L)>10月(5.43±1.44×105 cells/L)>5月(9.05±1.28×104 cells/L)。文中探讨了浅型盐水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的季节演替和多样性变化趋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