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保存方法的大黄鱼肌肉样品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海琪  薛良义  李明云  何丰  余纪莲 《台湾海峡》2002,21(3):296-299,T004
以-20℃冷藏、70%(V/V)乙醇、含50mmol/dm^3 EDTA的70%(V/V)乙醇和10%(V/V)福尔马林保存等方法处理大黄鱼肌肉样品,进行了DNA的提取及RAPD分析,并与新鲜样品作了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鲜活样品以及冷冻保存、70%(V/V)乙醇以及含50mmol/dm^3EDTA的70%(V/V)乙醇保存的样品均可得到高质量的DNA,大小在21kbp左右,含量为100μm/cm^3左右。而从10%(V/V)福尔马林保存样品也能提到DNA,但其DNA得率低,约10μg/cm^3。分别以上述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RAPD扩增,未见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室内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zandrium tamarense ATHK藻株)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选择了5%福尔马林固定后常温保存、95%乙醇固定后常温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固定后常温保存等方法,在5,15,30,60d后对保存的样品进行单细胞PCR反应,并与新鲜样品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用95%乙醇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保存的样品在60d后仍可扩增出目标条带,与新鲜样品没有差别,但是样品中的藻细胞形态有一些改变;而以5%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样品只能在5d后扩增出目标条带,但藻细胞形态比较完好。因此,对用于单细胞PCR实验的微藻样品,短期内(不多于5d)可以采用福尔马林保存,而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当采用乙醇或鲁哥氏液固定,或者采用-20℃冷冻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室内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ATHK藻株)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选择了5%福尔马林固定后常温保存、95%乙醇固定后常温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固定后常温保存等方法,在5,15,30,60 d后对保存的样品进行单细胞PCR反应,并与新鲜样品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用95%乙醇保存、-20℃冷冻保存、鲁哥氏液保存的样品在60 d后仍可扩增出目标条带,与新鲜样品没有差别,但是样品中的藻细胞形态有一些改变;而以5%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样品只能在5 d后扩增出目标条带,但藻细胞形态比较完好。因此,对用于单细胞PCR实验的微藻样品,短期内(不多于5 d)可以采用福尔马林保存,而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当采用乙醇或鲁哥氏液固定,或者采用-20℃冷冻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单条固定线虫基因组DNA提取及18S rRNA基因PCR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线虫18S核糖体RM基因PCB扩增效果比较了丙酮、乙醇、乙醇 0.05mol/L FDTA(pH8.0)和5%海水福尔马林4种固定剂,碱裂解和蛋白酶K处理2种单条线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劣。用乙醇固定的样品最适合制备RR模板DNA,而5%海水福尔马林固定的样品能最完整地保持样品形态。蛋白酶K处理获得的DNA较碱裂解获得的更适合PCR扩增。结果有助于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海洋线虫分类、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存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采自厦门港的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对象,研究多种保存条件对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5%福尔马林保存的样品没有提取到DNA之外,其余样品均能成功提取出基因组DNA;以该DNA为模板通过相应引物成功扩增出线粒体DNACOI基因片段。其中无水乙醇保存样品提取可靠的基因组DNA方法的建立,为野外样品保存工作提供了一个简便,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固定标本的DNA提取及PCR扩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福尔马林、酒精固定的日本绒螯蟹标本的 DNA提取及 PCR扩增 ,并与冷冻、煮沸标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固定标本与酒精固定标本一样可以提取 DNA,加入的蛋白酶 K量越多 ,DNA的回收率越高。以提取的 DNA为模板 ,进行了线粒体 DNA12 S r RNA和 D- loop基因片段的 PCR扩增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PCR扩增产物后均得到了与期待的碱基长度相一致的清晰谱带。  相似文献   

7.
海绵标本长期、完整的保存是开展海绵分类学及分子进化研究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以建立通用的海绵动物标本的保存方法及快速、完整的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为主要目的, 通过对硅质的山海绵(Mycale sp.)和钙质的白枝海绵(Leucosoleniidae sp.)为材料进行–20℃冰冻、乙醇固定、冰冻后风干和乙醇固定后风干等4 种保存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采用酚-氯仿法、高盐法、CTAB 法等3 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测试了4 种保存方法的DNA 提取效率。实验结果显示, 海绵样品的4 种保存方法以及3 种DNA 提取方法对于硅质海绵以及钙质海绵虽然在提取的DNA 得率上有差异, 但都能获得较高纯度基因组DNA。从经济成本、方便性、潜在的污染等因素考虑, 高盐法是首选的提取海绵基因组DNA 的方法; 乙醇固定保存的海绵样品DNA 得率最高, 冰冻的海绵样品得率最低, 推荐采用乙醇固定保存海绵样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弹涂鱼基因组DNA两种提取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饱和酚提取法和上海生物工程公司的UN IQ-10柱式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法对大弹涂鱼的总DNA进行了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得到的DNA片段分子量在21 kb以上;通过PCR扩增实验,证明了用两种方法提取的DNA均可直接用于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RAPD)遗传标记;试剂盒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小规模提取法从海带“90l”,品系的配于体中提取基因组DNA,用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重复性及稳定性研究。通过对扩增体系中各因子和扩增程序的梯度试验,确定其优化反应体系为:50ng模板DNA,2.0mmol/LMgCl2,0.2mmol/L dNIP,0.2μmol/L引物,1.5UTaq酶;所得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45个循环:变性94℃30s,退火36℃1min,延伸72℃2min,最后72℃延伸10min。本研究条件获得的RAPD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为深入研究海带“901”品系的遗传和变异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氏珠母贝DNA快速一步法(ROSE)提取及ISSR-PCR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材料,采用一步法(ROSE)提取DNA,并将提取的DNA应用于ISSR扩增。结果表明:ROSE法提取DNA比常用的SDS法简易,快捷,无污染物产生,节省费用99%,DNA提取效率相当。ROSE法和常用的SDS法提取的DNA分别用于ISSR分析.可以获得一致性很好的扩增效果。因此,ROSE法提取DNA是一种适合于海洋贝类大规模提取D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进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苗种的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微卫星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法国(F)、英国(E)、西班牙(S)引进我国的三个大菱鲆群体的遗传结构。20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各20尾大菱鲆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25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500bp之间,三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12.80%—20.00%之间,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142—0.0352之间,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0.0423—0.0720之间。微卫星引物的分析结果与RAPD一致。总体上,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其中西班牙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英国群体次之,而法国群体最低。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多样性指数估算群体遗传变异的来源,两者得出一致的结论:群体问遗传分化很弱。AMOV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群体的遗传变异有97%以上是由群体内个体问的遗传变异引起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显著性检验表明群体间的变异对总变异的影响不显著。实验结果证明我国进口大菱鲆群体种质较单一。  相似文献   

12.
漠斑牙鲆养殖群体RAPD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技术对由美国引进的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养殖子一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用漠斑牙鲆鱼苗于2004年10月取自山东莱州大华水产有限公司,共24尾,全长平均为16.6 mm±1.99 mm。活体取其肌肉,用高盐法抽提获得总DNA,琼脂糖电泳检测,Beckman DU-6100型紫外分光光度仪定量后用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从2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用于群体遗传学分析,共获得77条清晰重复性高的DNA片段,大小在100~2 000 bp之间,多态谱带比例和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66.23%和0.352 6。  相似文献   

13.
凡纳对虾优良性状遗传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全球三大养殖对虾名优种类之一。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养,到1998年大量引进凡纳对虾亲虾和幼体后,华南地区兴起了养殖热潮。在1999年到2000年短短两年时间内,广东、海南、广西凡纳对虾的养殖面积已达10×104亩(1亩=666.7m2),集约化防病养殖产量普遍达到5~9t/hm2,年产量高达10~20t/hm2,其养殖面积约占华南地区对虾养殖面积的60%,普遍获得了比养殖斑节对虾更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继中国对虾、斑节对虾之后的又一养殖对虾种类。从凡纳对虾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来看,如何避免斑节对虾因病害而造成养殖业全面萎缩的情况在凡纳对虾养殖业中重演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美国夏威夷海洋硏究所等单位利用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技术进行凡纳对虾良种选育和家系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培育出世界著名的无特异病原(SPF)凡纳对虾亲虾,在全球对虾养殖产量下滑的形势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其关键是种虾的选择和家系的培育。 Garcia等(1994)利用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了凡纳对虾种群的遗传标记研究,发现种群之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因而有潜力进行凡纳对虾良种的人工选育。 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目前养殖凡纳对虾不同群体进行DNA多态性研究,筛选与优良性状有关的遗传标记,为凡纳对虾优质种苗的鉴定、选育和今后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涵韬  林鹏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8):42-46
运用RAPD技术对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白骨壤(Auicenmia marina),桐花树(Age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atala),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t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等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利用这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4.92%,利用Nei指数法得出7种红树植物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A统计分析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7个种分为A,B两个大组,白骨壤,酮花树,无瓣海垒同属于A组,秋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分聚类在B组,分子聚类结果和传统的分类学相吻合,由此表达这15个有效引物的PAPD分子标记技术能较为客观地反庆出红树植物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养殖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星斑川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将实验用星斑川鲽养殖群体的活鱼苗解剖,取其肌肉,高盐法抽提获得总DNA,质量鉴定和浓度测定后用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个用于群体遗传学分析,共扩增出133条带,谱带大小为100~2 000 bp,大多数谱带分布在250~1 000bp。多态谱带数为83,每个引物扩增谱带数为1~14条,平均为7条。多态谱带比例为62.41%,Shannon的信息指数和Nei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1和0.316 6。  相似文献   

16.
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涵韬  林鹏  郑文竹  孙晟  郑志强  林凡  陈鹭真 《台湾海峡》2001,20(1):66-71,T005
本研究工作以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7种红树植物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A260/A280在1.6~2.0之间),得率高(DNA平均得率约为120×10-6m/m,FreshWeight),片段完整(片段大小约为23kb左右)的基因组DNA,并运用RAPD技术对这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有效引物,并利用这9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52条DNA带.利用UPGMA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得出7个种的DNA分子分类系统图,并与传统的分类进行比较,发现结果相符,从而确定了RAPD技术用于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研究的可行性,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WSBV)所致。患有典型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 ,用两种提取病毒模板DNA的方法 ,进行PCR扩增 :一种是用传统的方法 ,即蛋白酶K ,CTAB等消化 ,酚 /氯仿抽提 ,乙醇沉淀得到DNA ;另一种是用改进的煮沸法提取病毒DNA。对比发现后一种方法稳定性及敏感性比前者高 ,重复性好。用后一种方法对病虾的复眼进行检测 ,PCR结果为阳性。应用后一种方法还对病虾的各组织器官及人工感染的虾进行检测 ,发现病虾中除肝胰腺外 ,附肢、肌肉、心脏、鳃、胃、中肠、神经、复眼、表皮结果均为阳性。感染实验中 ,出现阳性结果注射感染比投喂感染早 ,而且肌肉和附肢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6个虾种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玉德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1):9-11
采用RAPD方法检测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绿须虾(Aristeus viril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日本对虾(P.japonicus)、斑节对虾(P.monodon)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等6个虾种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492个DNA片段,根据这些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树。所得结果从DNA水平上反映出虾类在科属种不同分类阶元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为虾类现行的分类系统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