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大型海藻养殖面积计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我国沿海各地栽培的不同种类大型海藻养殖面积的计量统计方法。调查发现,在地方渔业统计中,除紫菜是按农业部规定——以180m2网帘计为1亩养殖面积外,其余种类如海带、裙带菜、龙须菜、羊栖菜、鼠尾藻和麒麟菜等浮筏式养殖的大型海藻都是以1 000m苗绳计为1亩养殖面积。但由于不同种类海藻的形态不同,1 000m苗绳所占的实际水面面积和按浮梗长度折算的养殖面积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大型海藻养殖面积统计不准确。建议在地方渔业统计中,按农业部规定以浮梗长度折算的办法进行海藻养殖面积计量,以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渔业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渤海湾近十年来渔业碳汇能力,本研究汇总了渤海湾地区2010-2020年海水养殖的品种和产量。通过建立不同养殖品种固碳能力评估体系,计算了不同养殖品种对渔业碳汇的贡献和渤海湾近十年海水养殖固碳总量。结果表明,2010-2020年渤海湾海水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要养殖模式,年固碳量从2010年的5.79万吨增至2020年的11.04万吨,十年内共计固碳96.0万吨,平均碳转化比为12.5%,其中山东省贡献超过65%。该探索对建立“渔业碳汇”计算的指标体系、科学发展碳汇渔业、提升海洋碳汇生态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套书日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套书鉴定我国南海海域大型海藻101种,黄、渤海及东海海域大型海藻118种,首次详细记录我国海域常见大型海藻的外观形态以及组织和细胞结构,是目前该领域少有的、较全面的图鉴。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在光合固碳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  相似文献   

4.
“八五”期间,黄渤海区海洋渔业生产在渔业资源没有明显恢复的情况下,认真贯彻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积极搞好产业结构和捕捞作业调整,使海区养殖、增殖产量不断增加,海洋捕捞尤其是近海捕捞产量的比重明显下落,围、流、钓产量有所上升。据统计,1995年黄渤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32.4万吨,比“七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海藻类养殖的碳汇强度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海藻养殖群落的碳汇强度和近岸碳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海藻养殖碳循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陈述,并根据最新公布的FAO数据,在综合考虑藻类产量和进入水体和沉积物中POC和DOC的基础上,对2009年全球和中国主要养殖藻类的固碳能力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的海水藻类养殖固碳总量为78.38×104 t...  相似文献   

6.
近10多年来,我国海水增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大幅度增长。据有关方面统计,1980~1985年,我国沿海养殖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16%,养殖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0%;1986~1993年养殖面积年均增长10%,养殖产量增长21%,1993年全国养殖总产量达到308万吨,跻身于世界海水养殖大国之列。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在此同时,世界海水增养殖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养殖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14%的水平,1992年世界养殖总产量接近2 000万吨。不过,参照其他来源的数据分析,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算数据似  相似文献   

7.
低碳是海洋循环经济实现的重要途径,实现海洋渔业的碳平衡是海洋传统经济转变的重要发展方式。本文通过对2013—2022年全国及沿海9省(区)的海洋捕捞碳排放量与碳汇量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国及沿海9省(区)的碳平衡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碳平衡状态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除2020年-2022年山东省的碳平衡状态为盈余外,其他均为碳赤字状态。对于碳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全国与沿海9省(区)关联度较大的是海洋捕捞产量、捕捞人员数量和海水养殖面积。最后从加快渔船的升级改造与更新淘汰、调整捕捞的作业方式、提高海水养殖贝藻类的养殖规模以及加快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加速推广渔业碳汇交易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尽快地实现海洋渔业的碳平衡。  相似文献   

8.
大型海藻(Macroalgae)依据光合色素的不同而分为红藻(Rhodophyta),褐藻(Phaeophyta)和绿藻(Chlorophyta),它们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大型海藻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也可以作为饲料转化为动物性蛋白.同时,大型海藻还是重要的药源生物.近年,我国科学家仅利用海带就成功得开发出了PSS、肾海康和甘糖酯等多种药物.此外,由于大型海藻是自养生物,对改善近岸富营养化水域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形成了大型海藻育苗、栽培、加工到精加工的产业集群[1].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6年中国海藻养殖业产值为52亿美元,居世界首位[2].2008年,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产量为150.3万吨(干质量),占我国海水养殖总量的11.5%,养殖面积9.4万ha,年产值近400亿元,提供近100万劳动力就业岗位,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3].  相似文献   

9.
渤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渤海地处暖温带 ,水质肥沃 ,浮游生物繁生 ,十分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因而渤海历来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场 ,素有“黄渤海鱼类的摇篮”和“百鱼之乡”的美誉。渤海区年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7 % ,其中对虾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2 ,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再加上渤海是内海 ,封闭性强 ,便于控制 ,更决定了渤海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特殊地位。然而 ,如今的渤海却告别了往日的辉煌 ,渔业资源持续衰退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极大地制约着渤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这种情况下 ,分析造成这…  相似文献   

10.
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海洋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开展其碳汇研究对服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积极的作用.福建省的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居于全国前列,对其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及潜力评估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0年度《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海水贝藻类养殖数据,估算了2014年至2019年全国及福建省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强度,...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InordertostudythemarinesedimentationoftheChukchiSeaandBeringSeaandgathertheinformationofpaleoceanographyandpaleoenvironment,theFirstChineseNationalArcticResearchExpeditionTeamcollectedbenthonicmolluscansamplesintheChukchiSea ,BeaufortSeaandBeringSeafromJuly 1sttoSeptember 9th ,1 999byicebreakerXuelong .ItwasnotonlythefirstsamplingthatChinesescientistscollectedmolluscaremainsinabove mentionedar eas,butalsooneofinvestigationsinasinglecruisewithhighersamplingrateandalotofb…  相似文献   

12.
北极楚科奇海及其附近海域海底底栖贝类遗壳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北极的23个站的底栖贝类遗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贝类遗壳计有17个种,其中双壳纲13种,腹足纲4种.根据鉴定到种的13个种可将所鉴定的软体动物分为两个区系:北极和环北极寒温带种,它们是Astarte montagui,Liocyma fluctusa,Macoma calcarea,M.moesta alas-kana,Mya pseudoarenaria,Nuculana pernula,N.radiata,Nucula bellotii,Serripes groenlan-dicus和Turritella polaris,共计10种,它们是北极水域软体动物区系组成中的主要成分;北极北太平洋寒温带种,它们是Argobuccinum oregonense,Cyclocardia crebricostata和Trichotropis cor-onata有3种.根据食性又可将它们分成滤食性、肉食性和碎食性三种,其中摄食沉积物中有机碎屑的碎食性种类占优势,包括双壳类中的Macoma calcarea,M.moesta alaskana,Macoma sp.,Nuculana pernula,N.radiata,Nucula bellotii,和腹足类的Trichotropis coronata,共计7种,它们不仅种类多,丰度高,而且在调查区的分布同细颗粒的沉积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的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海的存在使大陆和大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变得相当复杂。在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控制下,边缘海和大洋之间时而连通时而隔绝,各种古气候变化信号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基于近期有关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古海洋学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以及北太平洋地区自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并认为它们与全球其它地区一样也受控于因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率的变化,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与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相对应的100ka周期,而41ka的小尺度周期则受地球自转轴斜率变化的控制。一些突发性的气候变化则是由气候不稳定性、海峡的关闭与开启和其它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但同时作为中高纬度边缘海,它们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古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了黄渤海海域污染状况和年变化趋势,以及对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 (spring tidal prism) and A (throat area below mean sea level) is statistically analysed in terms of 29 tidal inlets or bays along the Huanghai Sea (Yellow Sea) and Bohai Sea coasts. For 15 of these tidal inlets, the best regression equation is A(km2) = 0.845 />(km3)1.20.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 and n are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A relationship for the inle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East China Sea coasts. It is no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 and A is unstabl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sediment abundance. The study shows that a united P-A relationship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tidal inlets of lagoon type and bay-drowned-valley type, not containing some half-circle shape bays which confront deep water. These half-circle bays do not belong to tidal inlets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enough sediment abundance and are fairly open.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0~2004年连续5年冬季渤海逐日冰面积与营口日均气温积温的相关分析,发现二者相关关系较好,同时获得了逐日冰面积与营口日均气温积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并用此方程对2005~2006年冬季渤海的冰面积进行了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方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南海名浅考     
根据历史文献分析,已知南海海名最早出现于周宣王(827BC--782BC在位)时的《江汉》诗中。秦汉之间214BC—111BC时著的《山海经·海内东经》篇,记述了现时广东省三水和广州以南地区当时为海,称南海。这可从《史记》和《汉书》的记述,以及现代珠江三角洲的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河口演变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南海古时别名涨海,明清时期外国人称为大明海和大清海。清朝以来,外国人把它翻译成(或称作)英文“South China Sea”,而近代某些中国人再把这个英文名词直译成汉文“南中国海”,忽视“南海”固有的中文名称。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先后出版的地图和其他正式出版物,皆只用“南海”名。  相似文献   

18.
The bioacoustics of upper waters of the Black Sea, the Sea of Marmara, and the Mediterranean Sea were studied in October 1999 with an echosounder with 120 and 200 kHz dual‐beam transducers. Net tows were taken to ground‐truth the acoustic volume backscattering. A forward solution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significant scatterers of the three seas with regard to detection limits of the frequencies and background noise measured in each sea. The noise was 4 dB higher in the Sea of Marmara than in the other two seas. 200 kHz data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volume backscattering strength, and density (biomass and abundance) of the taxa. Large‐sized copepods and chaetognaths in the Black Sea, Aurelia, Beroe, chaetognaths and large‐sized and abundant appendicularians in the Sea of Marmara, and fish larvae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contributed most to the volume backscattering.  相似文献   

19.
渤海、黄海热结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在多年观测资料基础上,以月平均风应力和周平均海表水温(SST)作为外强迫,对黄海、渤海热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渤海的热结构特征自10月至翌年3月为水温垂直均一的冬季型;5~8月为分层结构(由上混合层、跃层、潮混合层组成)的夏季型.4月和9月为两型的过渡期,最低水温出现在2月,最高水温表层出现在8月,底层则在9~10月.黄海沿岸浅水区与渤海有相似的热结构,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对其中央槽深水区的热结构有重要影响.对底层水的影响而言,前者夏季显著而后者冬季显著,从而导致黄海(槽)的底层水与环境相比呈现夏季冷而冬季暖的特征,底层水温基本上与表面水温的年变化反相;深水区的热结构与渤海相比,均一型结构(1~3月)变短,分层型结构(5~11月)变长,底温年变幅(5℃以内)变小,跃层强度增强.模拟结果还表明,黄海暖流的动力仍然是季风环流,而对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和发展有无动力影响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2000年秋季(10月21日-11月7日)和2001年春季(4月30日-5月15日)用稀释培养法在黄海和东海测定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结果表明:(1)秋季表层浮游植物叶绿素α(Chl α)的内禀生长率为0.40~0.59 d<'-1>,微型浮游动物对Chl α的摄食率为0.21~0.63 d<'-1>,对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