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斑驳尖塘鳢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利用常规方法对5尾斑驳尖塘鳢的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旨在评价斑驳尖塘鳢的营养价值,并为其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斑驳尖塘鳢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17.83±0.09)%,粗脂肪含量(0.25±0.02)%,水分含量(78.12±0.11)%,粗灰分含量(1.07±0.0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4.02±2.68)%(干样百分比),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29.34±1.17)%,占氨基酸总量的39.6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66,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6.12±0.84)%(干样百分比),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2.24%,4.74%,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斑驳尖塘鳢有较高的食用与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华乌塘鳢肌肉的生化成分和能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中华包塘鳢肌肉的水分、蛋白质、旨肪、碳水化合物等生经成分和能值,分析了其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1)中华乌塘鳢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占干重的82.01%-87.80%,脂类含量低,只有3.77%-7.50%;(2)中华乌塘鳢的比能值及能量与蛋白质的比值较低,分别为4.493-5。199kJ/g鲜重和25.797-28.314kJ/g;(3)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齐全,含量高其中成  相似文献   

3.
饥饿和恢复投喂对金鳟体组分和糖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16±2)℃的条件下饥饿和恢复投喂不同时间后金鳟(Golden Rainbow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体组分和糖原含量的变化.试验鱼分为4个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饥饿7 d,恢复投喂44 d(S7组);饥饿14 d,恢复投喂37 d(S14组);饥饿21 d,恢复投喂30 d(S21组),对照组(S0组)正常喂食.研究发现:饥饿使金鳟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粗脂肪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饥饿7 d后,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与试验前和同期对照组相比下降极显著(P<0.01).饥饿至14 d,水分含量上升,与试验前和同期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灰分含量与试验前和同期对照组相比上升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与试验前和对照组下降极显著(P<0.01).饥饿至21 d,水分含量与试验前和同期对照组相比上升显著(P<0.05),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仍与试验前和同期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恢复投喂后,除S21组肌糖原含量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外,其他各组的各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水平(P<0.05).结果表明:金鳟饥饿过程中动用储存物质的顺序是首先动用糖原然后动用脂肪,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金鳟在贮存能源物质时优先积累肝糖原.  相似文献   

4.
对惠"黄水病"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蟹相比,病蟹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存在显著差异,尿素氮(BUN)和肌酐(GREA)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蟹,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血清蛋白质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  相似文献   

5.
在单个体筐养条件下进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蜕壳过程连续观察获得蜕壳后 3.0h内不同时间点的软壳蟹.每隔0.5h取样一次进行全个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含量等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软壳三疣梭子蟹全个体水分含量为83.49% ~ 87.08%,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49.26% ~52.53%,粗脂肪含量为8.06% ~ 10.24%,粗灰分含量为22.18%~31.21%,钙含量为6.28% ~7.38%.刚蜕壳的三疣梭子蟹体内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各时间点软壳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含量变化不明显.不同软壳阶段水分和钙含量显著高于硬壳蟹(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硬壳蟹可食部分(p<0.05).从常规营养成分看,蜕壳后3.0h内各时间点取样干物质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蜕壳完成后3.0h内进行软壳蟹制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投喂不同饵料后,研究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蟹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等可食部分含量、营养成分及脂类组成的变化。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肝胰腺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性腺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粗蛋白、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和磷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杂鱼组三种规格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总体试验结果表明:育成规格以及饵料对中华绒螯蟹雄蟹可食部分含量和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初始体重(1.08±0.04)g的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饵料(虾肉、鱼肉、杂色蛤肉和水蚯蚓)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摄食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缸内随机放养20尾幼鱼。结果表明:水蚯蚓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鱼肉组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水蚯蚓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而鱼肉组最低,虾肉组和杂色蛤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蚯蚓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但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胃蛋白酶活力为水蚯蚓组虾肉组和杂色蛤肉组鱼肉组(P0.05),各组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差异不大(P0.05)。研究表明,水蚯蚓是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最佳饵料,而实际生产中最常使用的鱼肉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以鱼粉、豆粕和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5%、35.0%、38.5%、42.0%、45.5%、49.0%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3.99±0.08)g的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54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结果表明:拟目乌贼的生长性能指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佳,除与蛋白质水平为49.72%时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低,显著低于除49.72%组外的其他各组;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肥满度与肝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道脂肪酶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5.91%时达到最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除与蛋白质水平为42.22%时差异不显著(P0.05)外,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肠道淀粉酶活性则相反。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9.72%时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45.9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乌贼肌肉粗蛋白质在饲料蛋白质水平45.91%时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49.7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粗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0.05)。拟目乌贼生长前期(4~10 g)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45.91%。  相似文献   

9.
林祥日 《海洋与湖沼》2022,53(1):141-149
为比较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实验利用两种鱼的不同体色将其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养殖管理下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分析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生长在前60 d无差异,60 d后星洲红鱼的体长、体质量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均大于奥尼罗非鱼,且差异显著(P<0.05)。据此得到了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的体长(L)、体质量(W)生长与养殖天数(d)的回归方程。星洲红鱼含肉率高于奥尼罗非鱼9.65%(P<0.05),肌肉水分高于奥尼罗非鱼,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低于奥尼罗非鱼,其中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不显著。两种罗非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全面,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除精氨酸含量有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稍有差异但不显著。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肌肉EAA/TAA、EAA/NEAA、DAA/TAA和EAAI分别为41.04%和40.95%,70.00%和69.34%,40.71%和39.08%,67.46%和67.08%,差异不显著。星洲红鱼、奥尼罗非鱼肌肉∑SFA和∑UFA分别为28.03%和28.60%,63.87%和61.38%,各脂肪酸含量除C14:0和C18:2外,其他含量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星洲红鱼和奥尼罗非鱼生长快、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优质淡水鱼类养殖品种,其中星洲红鱼含肉率高,生长快,养殖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于1987年及1988年冬季在长江,珠江,湖北武汉东湖、保安湖、洪湖、武黄湖,安徽太平湖,广东仙溪水库采集了草鱼、团头鲂和长春鳊,共328尾,测定了鱼体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在同一水域、同一季节收集三种鱼的系列样品,鱼体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和能值与鱼体重关系显著,三种鱼体的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与体重无明显关系;2.不同水域的三种鱼,湖泊鱼体的含脂量、能值、能量与蛋白质的比值均高于江中的同种、同龄体长接近的鱼,水分含量则低于江中的鱼,蛋白质、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差异不大;3.三种鱼的蛋白质均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的生化信息和充分了解其营养价值,作者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金乌贼成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金乌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占鲜样质量的比例分别为71.10%、22.02%、0.75%和2.17%。肌肉中主要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干样质量的64.75%,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4.44%,占氨基酸总量的37.75%,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75.15%,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干样中呈味氨基酸的总量为25.34%,占氨基酸总量的39.14%;必需氨基酸平均得分为102.86,组成相对均衡,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5.43,可做为人体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在脂肪酸组成方面,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3.46%、8.64%、49.83%,其中EPA和DHA共占PUFA的84.35%,脂肪质量较高。此外野生金乌贼肌肉中矿物元素种类及含量较为丰富。分析认为,金乌贼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衡、脂肪质量较好并富含矿物元素,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本研究评估了金乌贼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为其配合饲料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10%和18%两个脂肪水平下,分别添加0%、1.5%的胆汁酸,配制成四种等氮饲料,投喂初始平均体重为(45.78±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8周,研究两个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或添加胆汁酸均能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降低饵料系数(P0.05);相同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实验鱼的生长,降低了肝体比(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组织中粗脂肪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而添加胆汁酸降低了组织中脂肪的蓄积,但全鱼与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含量主要受饲料中胆汁酸水平的影响(P0.05)。胆汁酸能显著降低大菱鲆幼鱼肌肉PUFA含量(P0.05),增加SFA、MUFA含量。饲料添加胆汁酸能降低实验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但饲料脂肪水平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呈相反趋势。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或添加胆汁酸均能提高实验鱼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总脂酶和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且胆汁酸和脂肪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脂肪代谢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2个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均能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状况,促进脂肪消化吸收,降低组织中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玉米淀粉为糖源,以豆油分别替代25%、50%、75%和100%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50.26%—51.03%)、等能(20.82—21.01k J/g)实验饲料,每组饲料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鱼,进行为期6周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过高的豆油替代会引起生长的下降。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饲料转换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值(1.96±0.42)出现在全豆油替代水平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表现为相反的结果。全豆油替代组呈现相对最高的肝体比(HSI)值,但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水分和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投喂25%替代水平组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P0.05),但是在50%—100%替代水平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赤点石斑鱼鱼体脂肪酸组成明显受到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随着饲料豆油水平的升高,全鱼鱼体中的亚油酸(C18:2n6)含量显著升高(P0.05),ARA(C20:4n6)、EPA(C20:5n3)和DHA(C22:6n3)含量在全豆油替代组最低。总之,饲料豆油替代水平不宜超过75%,过高的豆油替代水平可能会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鱼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脆嫩–厚成期海带物质成分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分别测定了脆嫩-厚成期(1~5月份)荣成地区养殖海带体内9种物质(蛋白、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碘、磷、钙、铁和锌)含量,系统分析了各物质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各成分与海水温度的关联性。分析表明,不同物质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时间不同,其中蛋白质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脂肪、磷和锌出现在2月份,碘和铁出现在3月份,粗纤维和钙出现在5月份。同时,1~5月份各种物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也不相同,蛋白质、粗灰分、磷和锌的质量分数呈现下降趋势,粗纤维、钙的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而碘和铁的质量分数变化不稳定。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磷和锌含量变化与温度有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短蛸(Octopus ocellatus)对不同生物饵料的利用效果,以南美白对虾、肉球近方蟹、菲律宾蛤仔和玉筋鱼四种饵料进行了饲喂实验。结果表明:1)肉球近方蟹组短蛸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南美白对虾组脏体比显著高于玉筋鱼组(P<0.05),各饵料组肝体比无显著差异;2)南美白对虾组和肉球近方蟹组短蛸肌肉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菲律宾蛤仔组和玉筋鱼组(P<0.05),肉球近方蟹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南美白对虾组短蛸肝胰腺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肉球近方蟹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菲律宾蛤仔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投喂肉球近方蟹可以显著提高短蛸的增重率;不同饵料对短蛸肌肉的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有影响,对其肝胰腺功能和胃蛋白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Bathymodiolus属贻贝是广泛分布于全球深海冷泉和热液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在深海化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南海北部冷泉的主要优势种平端深海偏顶蛤(Bathymodiolus platifrons)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其主要生化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的特征,并就特定组织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与生活在热液区的平端深海偏顶蛤和近岸的远东偏顶蛤(Modiolus kurilensi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冷泉平端深海偏顶蛤软体部含水量84.28%,粗蛋白含量7.18%,粗脂肪含量1.23%,糖类含量2.75%,与已报道的深海贝类组成相近。虽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在3种贻贝的鳃、外套膜、闭壳肌和消化腺4个组织中总体差异不大,但是冷泉平端深海偏顶蛤和热液平端深海偏顶蛤的外套膜糖类含量(25.20%、30.66%)显著高于远东偏顶蛤(6.97%,P0.05),这表明平端深海偏顶蛤的主要储存物质为外套膜中的糖类。在氨基酸组成上,冷泉平端深海偏顶蛤鳃中氨基酸总量为44.55%(干质量),外套膜中为34.83%(干质量),其中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比41.73%和40.52%,总体与其他贝类相似。然而,在平端深海偏顶蛤中,与渗透压调节相关的甘氨酸和与硫代谢相关的牛磺酸含量较高,这与其适应深海高盐度高硫化氢浓度的环境相关。综上所述,南海冷泉平端深海偏顶蛤在常规生化组分和氨基酸组成上与近岸常见双壳类具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与其特殊生境的关系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除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皮胶原蛋白提取液中色素,优化脱色条件,以进一步利用鱿鱼皮胶原蛋白。在确定该色素特征吸收波长为420 nm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活性炭添加量、脱色时间、溶液p H值和脱色温度对鱿鱼皮胶原蛋白液色素脱除效果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时间30 min,进行活性炭添加量、溶液p H值、脱色温度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鱿鱼皮胶原蛋白液色素最佳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4.2%,溶液p H值2.27,脱色温度35°C,该条件下鱿鱼皮胶原蛋白液的脱色率为45.6%,蛋白质和氨基酸损耗率分别为19.65%和22.93%。脱色后鱿鱼皮胶原蛋白的甘氨酸含量最高(136.02 mg/g,相对含量23.05%),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也较高,而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总量不到1%,符合水产蛋白氨基酸和I型胶原蛋白氨基酸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持续投喂(对照组C)和周期性饥饿1d再投喂5d(S1F5)、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4d(S2F4)、周期性饥饿3d再投喂3d(S3F3)4种投喂策略,研究了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幼体(10.16±0.25g)的生长、体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S3F3处理组中体重增重率、胴体长增长率及成活率三个指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C(P0.05),而S1F5和S2F4处理组三个指标均与对照组C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随着周期性饥饿时间的延长,体组成水分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三个处理组中氨基酸总量(T)、必需氨基酸总量(E)均与对照组C差异不显著(P0.05);EPA、DPA和DHA含量均与对照组C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结果表明,S1F5和S2F4组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均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并且对其营养组成没有影响,建议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最佳投喂模式为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4d。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多维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试验用鳗(5.93±0.02)g,分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1.25%)的多维饲料42d。结果表明,随着多维添加水平的上升,各组鳗鲡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当多维浓度为0.75%时增重率达最高峰值。鳗鲡的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受多维影响较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75%浓度的多维显著降低了鱼体水分含量,使鱼体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但各试验组鳗鲡粗脂肪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各添加组鳗鲡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0.75%组鳗鲡血清总蛋白浓度达到最大(P0.05)。综合本研究结果可知多维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