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湿地、河口、海湾、海岛等重要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对海洋生态的保护修复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文章基于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的特征,结合海域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修复现状,探索辽宁省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修复重点及对策建议,截至2017年,累计整治修复岸线长度约140km,整治修复海域面积超过50km~2。辽宁省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近岸局部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湿地、滩涂面积有缩减趋势;河口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海湾生态功能退化;海岛生态环境失衡。辽宁省应重点开展海湾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滨海湿地、岸滩、岛礁等整治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是破解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和建设美丽海洋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必要环节,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产品的重要手段。为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文章对中央财政支持沿海各地实施的270余个海域、海岛和海岸带整治修复和保护项目以及18个"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主要包括海域海岸带环境综合整治、海岛整治修复、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生态保护修复能力建设4个方面;据相关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累计修复岸线260km、沙滩1 240hm~2、海岛近60个、滨海湿地4 100hm~2,多地整治修复效果明显,海洋生态环境呈明显改善和整体趋稳向好的积极态势。与此同时,目前仍存在缺乏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尚未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以及海洋自然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方向的建议,即做好"三个"转变:保护修复从局部向系统化和高层次转变、资金来源从依靠中央财政向多渠道投入机制转变以及修复模式从人工干预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整治修复评价标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有利于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有利于优化海岸资源配置,规范海域开发秩序;有利于改善海岸景观质量,提升海域资源价值;有利于履行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但在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中,在国家层面尚没有与海岸带整治修复相关的标准,海岸带整治修复缺乏系统的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结果评价标准。文章基于浙江省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研究探索海岸带整治修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加大海岸整治修复力度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沙坝-潟湖海岸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因人类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是“蓝色海湾”等整治修复项目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辽宁省浮渡河口沙坝-潟湖为例,总结国内外河口沙坝-潟湖主要生态修复思路和方法,提出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坝-潟湖受损机制和生态修复评估体系构建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深入推进我国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和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提升整治修复能力两方面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央财政通过海域使用金投入支持74个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取得一系列显著效果,但也存在缺乏全面规划、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项目实施方案不科学、实施进度拖延等问题。文章鉴于目前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进展和管理现状,建议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管理制度,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整治修复规划,拓宽整治修复资金渠道,创新整治修复项目激励机制,推进整治修复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省级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库能够合理规划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的有序实施,对海岛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海岛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科学有序实施海岛整治修复项目为目标,从项目库的筛选、项目库的构建以及重点项目评估等方面对全省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库的建设加以探讨。结果表明,符合要求的43个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纳入到全省项目库,重点项目评估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一段时期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的时序规划,项目库系统平台的构建实现了项目的快速查询、查重与归纳统计,实现了全省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粤东地区发挥区域优势、提升海岸带生态功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粤东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已开展的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粤东具有砂质海岸生态系统、重要河口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湾生态系统等海岸带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面临海岸侵蚀、环境污染和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不利于发挥海岸带生态和减灾功能;在已开展的中央海域使用金支持项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等的基础上,未来应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和评估、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建立海岸带生态系统动态监视监测平台以及加快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态环境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和福祉,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气候变化加剧、海洋污染持续、局部海洋生态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减、珍稀物种消失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警示我们,部分海域海洋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全国整治修复岸线1200千米、滨海湿地2.3万公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和工程成效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式,坚持陆海统筹,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模糊网络耦合模型(Fuzzy-ANP)是一种兼顾数理性和系统性的社会效益评价工具,因其对不同评价指标相互影响的深度考量而被广泛运用于复杂社会工程项目的效益评价中。本文引入模糊网络耦合模型对舟山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的综合社会效益进行评估,通过构建基础模型、优化指标体系、综合系统测评,最终形成对项目的综合社会效益总评(83.53分)。评价结果不仅能对项目整体社会效益作出判断,亦有益于项目后期维护实施及同类项目效益测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丽海湾是“十四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线。近年来,江苏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的部署要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美丽海湾资金补助及全过程监管等系列制度体系,并组织开展了第一批美丽海湾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为全国美丽海湾建设贡献了江苏样板。文章在分析近年来江苏省美丽海湾建设进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探讨江苏省美丽海湾建设的实践路径并提出:陆海统筹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以海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海域为重点,着力抓紧抓实入海河流治理与管控。健全协调机制,统筹协作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任务。通过整治修复受损岸滩、加强海洋垃圾治理、完善配套公共设施,拓展亲海空间,提升亲海品质。加强海湾生态环境评价,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等对策建议,助力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1.
几种海洋生物中硒存在形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提取分离方法,分析几种海洋生物中硒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贻贝、扇贝及海藻中硒有相似的分布特点,大部分硒是以蛋白质和氨基酸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几种海洋生物体内硒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几种海洋生物体内的硒含量。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30pg,变异系数低于5.9%,回收率94%-99%。测定发现;褐藻含硒量比红藻和绿藻低,紫贻贝和海湾扇贝的外套膜中硒含量远远高于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为一断陷盆地,棋盘格式构造起着主要控制作用。燕山运动晚期奠定了构造格局,全新世海侵形成了今日海湾面貌。该文对盆地形成的火山成因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指导本区域找水、找矿、预防地震等灾害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6—2017年琼东北海湾海滩断面高程数据,对比分析了琼东北海湾-海口湾、铺前湾和木兰湾年度地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口湾、铺前湾和木兰湾海滩断面地形均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整体上夏缓冬陡,表现为前滨遭受侵蚀作用,而后滨则发生堆积作用。冬季,琼州海峡的海平面较高且风浪作用更强,这是导致冬季的海滩地形变化幅度较夏季更为明显的原因之一。同时,岸外人工岛的建设、河流输沙量的急剧减少和人类活动等,也是海滩地形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琼东北海湾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JEN SEN等(1998)六步分离法对2003年11月和2004年5月渤海湾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P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营养盐水平与地理环境有关。总的趋势是沉积物越细,粘土含量越高,营养盐水平就越高。渤海湾表层沉积物磷呈现从潮间带向渤海湾大面站增大的局势,污染近岸高,远岸低。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主要以FAP和R ef磷为主,FAP占整个P形态的43%以上,R ef占24%以上,其次是L ea-P,此种形态的P平均约占5%左右,最后依次是F e-P、CFAP和L sor-P,这三种形态含量都小于10%以下。这表明渤海湾沉积物中的P的主要来源是陆源输入和污水排入。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有一半以上的磷不能被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6.
1996 年8 月在海南省三亚湾和榆林湾对海水中的叶绿素a 浓度、总细菌和大肠杆菌的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叶绿素a 浓度和总细菌丰度以三亚河口和榆林湾内港为最高, 离岸逐渐降低。三亚河口和榆林湾内港的叶绿素a 高浓度 (分别超过10 μg/dm 3 和5 μg/dm 3)、高的总细菌丰度(均达4×106个/cm 3) 和三亚河口高的大肠杆菌丰度(达11 000 个/dm 3) 表明其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 这主要是由生活污水通过三亚河对河口和内港的污染造成的。要保证三亚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对三亚河、榆林内港及海滨区环境和水质的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Analysis of the multi-channel seismic reflection, magnetic and bathymetric data collected along a transect, 1110 km long parallel to 13° N latitude across the Bay of Bengal was made. The transect is from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Madras to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f Andaman Island in water depths of 525 m to 3350 m and across the Western Basin (bounded by foot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Madras and 85° E Ridge), the 85° E Ridge, the Central Basin (between the 85° E Ridge and the Ninetyeast Ridge), the Ninetyeast Ridge and the Sunda Arc. The study revealed eight seismic sequences, H1 to H8 of parallel continuous to discontinuous reflectors. Considering especially depth to the horizons, nature of reflection and on comparison with the published seismic reflection results of Currayet al. (1982), the early Eocene (P) and Miocene (M) unconformities and the base of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Q) are identified on the seismic section. Marked changes in velocities also occur at their boundaries.In the Western Basin the acoustic basement deepening landward is inferred as a crystalline basement overlain by about 6.7 km of sediment. In the Central Basin possibly thicker sediments than in the Western Basin are estimated. The sediments in the Sunda Arc area are relatively thick and appears to have no distinct horizons. But the entire sedimentary section appears to be consisting of folded and possibly faulted layers.The comparatively broader wavelength magnetic anomalies of the Central Basin also indicate deeper depth of their origin. Very prominent double humped feature of the 85° E Ridge and broad basement swell of the Ninetyeast Ridge are buried under about 2.8 km thick sediments except over the prominent basement high near 92° E longitude. The positive structural relief of the buried 85° E Ridge in the area is reflected in magnetic signature of about 450 nT amplitude. Flexural bulge of the 85° E Ridge and subsidence of the Ninetyeast Ridge about 24 cm my–1 rate since early Eocene period have been inferred from the seismic sequence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