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斑尾复虾虎鱼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制备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斑尾复虾虎鱼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目为2n=44,核型为2M+2SM+4ST+34T+XY。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C-带核型显示,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具异染色质,Y染色体的短臂全部为异染色质。  相似文献   

2.
利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的方法,以锶和生殖腺为材料,对贻贝MytilusedulisLinnaeus的核型和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为,二倍体数2n=28,核型为10m+12sm+6st,NF=50。没有发现异形性染色体,贻贝的减数分裂与其他动物类似,也没有发现异形染色体的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3.
采用PHA、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肾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研究斑头鱼()和铠平鱼由(♀)的核型。其核型分别为2n=48,7m+33sm+8st,NF=88和2n=48,3m+2st+43t,NF=51。并且这两种鱼的核型中均有1条具次缢痕的染色体,因此形成异形染色体对。这是黄渤海鱼类染色体研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斑尾复鰕虎鱼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制备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斑尾复鍜虎鱼的染 色体组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目为 2n=44,核型为2M +2SM+4ST+34T+XY。X为端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C-带核型显 示,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具异染色质带,Y染色体的短臂全部为异染色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青岛近海常见经济鱼类斜带髭鲷和横带髭鲷的核型.得出核型公式前者为:2n=48,2m+8sm+2st+36t,NF=58,后者为2n=48,2m+8sm+14st+24t,NF=58。斜带钱绸核型中t5和t16对染色体及横带货绸核型中t7对染色体为具次缢痕的染色体。两种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鳃、肝胰腺、心脏、精巢、成熟卵、各期胚胎及溞状幼体等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期的精巢最适宜进行日本[虫寻]染色体计数,用眼点期之后的胚胎和潘状幼体制片,适宜做核型分析。日本[虫寻]染色体的数目是2n=114,n=57。核型分析显示,日本[虫寻]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共计17对(第1~17号),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in)7对(第18~24号),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仅1对(第25号),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共计32对(第26~57号)。日本[虫寻]的核型公式为:2n=114—34m+14sm+2st+64t,染色体臂数NF=164,未能发现异形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生理生态学研究

Ⅰ.温度和体重对其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于1992年9-10月对采自上海市的日本沼虾的代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和体重对日本沼虾的耗氧率,排氨率都有明显的影响;2。日本沼虾尿素氮的排泄量约点总排泄氮量的38%;3。在小于和大于1.5g的日本沼虾代谢底物中,蛋白质,糖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分别为10.4:39.3:50.3和5.2:41.5:53.3:4。在10,15,20和25℃,日本沼虾的平均静止能耗量为1.6,2.2,3.2和5  相似文献   

8.
蒙古裸腹溞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驯养于实验室自然海水中的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Daday)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染色体数目为n=12, 2n=24。其中10条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条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总臂数NF=36。其核型公式为2N=10M+2SM+12T。本文还与溞属(Daphnia)6个种类的染色体形态进行了比较,并对蒙古裸腹溞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及性转化的问题开展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的核型及Ag-NOR带。提出的核型公式为2n=48,2m+8sm十2st+36t,NF=58。核型中第二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次缢痕部位为银集核仁组织者区(Ag-Nu-cleolusorganizerregion,Ag-NORs),并表现出数目和结构多态性。此外,还讨论了的不同群体间核型的差异,认为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粗糙沼虾Macrobrachium asperulum是中国台湾重要食用淡水虾种之一,其经济价值高,具人工繁养殖潜力,但是目前关于粗糙沼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相当有限.研究从组织学的角度出发,对粗糙沼虾卵巢发育与其繁殖周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别于四季前往中国台湾苗栗县后龙溪采集沼虾,在实验室进行抱卵率、体重、性腺重、性腺成熟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测定及母虾卵巢组织切片制作.结果显示,粗糙沼虾的GSI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母虾抱卵率则在春季逐渐攀升,秋季到达巅峰(79.17%),而冬季急速降低.根据母虾生殖细胞尺寸与外观形态、细胞核染色体分裂情况以及细胞质是否出现油滴或卵黄颗粒等特征,大致将母虾生殖细胞分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4类.根据卵巢各类生殖细胞所占之比例,进一步将粗糙沼虾卵巢发育分为增殖期、卵黄生合成前期、内源性卵黄生合成期、外源性卵黄生合成期、成熟期和产卵期等6期.研究结果可望为粗糙沼虾进行人工繁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牡蛎受精过程中的精核扩散与成熟分裂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光镜下观察了太平洋牡蛎受精过程中的原核形成和成熟分裂。受精前,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即生发泡阶段)。精子入卵后开始进行成熟分裂,过程如下:(1)生发泡破裂前精核只进行轻微增大。(2)生发泡破裂,精核迅速去致密,体积迅速增大。(3)第一次成熟分裂结束,精核扩散速度减慢,核内染色体致密环状结构。(4)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精核膨胀到最大程度。(5)两性原核形成,准备进行第一次卵裂。在整个受精过程中,核仁一直存在,其体积逐渐减小;有多精入卵并有多个精原核同时形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海水促熟太平洋牡蛎卵子受精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铁-苏木精染色、整体封片的方法,观察了太平洋牡蛎卵子经海水浸泡促熟后的受精过程。生发泡尚未破裂的卵子,经海水浸泡后可以发育到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受精后10~15min,放出第一极体;受精后20~25min,放出第二极体;之后,形成雌、雄原核,两性原核以染色体联合的方式结合于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准备第一次卵裂。有多精入卵现象并能形成多个原核,但不能正常卵裂。那些经浸泡后生发泡仍未破裂的卵子,将不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平鲷(Rhabdosargus sarba)自然群体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平鲷自然群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染色体没有明显的形态结构差异,数目均为2n=48,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9对,其核型公式为4m+2sm+4st+38t,染色体总臂数(NF)54,染色体上未见随体、次缢痕,也未发现有明显异形的性染色体;雌核发育单倍体染色体数目n=24,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2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条,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2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9条,核型公式为2m+1sm+2st+19t,染色体总臂数(NF)27,单倍体染色体数量是其二倍体染色体的一半,其形态和结构与同源的另一套染色体相似.根据鲷科几种主要鱼类的核型,结合它们之间的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和遗传亲和力、个体发育及其基本生物学特征分析,在分类学上平鲷可以归入鲷属,与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和黄鳍鲷(Sparus latus)同为一属.  相似文献   

14.
硬壳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埋栖型双壳类,为给生产提供更多的遗传学理论依据,以硬壳蛤胚胎(4-8细胞期)为材料,通过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有1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有4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r)有1对,无端部着丝粒染色体(r)。核型公式为28m+8sm+2st,染色体臂数=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  相似文献   

15.
卵形鲳鲹早期卵子发生显微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卵形鲳鲹早期卵子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1~2龄鱼卵巢中卵原细胞进入首次成熟分裂前期的结构特点,3~4龄鱼才开始进入小生长期,文中讨论了此鱼性腺成熟的年龄以及如何加速性腺发育,为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过荧光染色、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Self-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首次研究了棘头梅童鱼(Richardson,1844)的核型特征。雌性核型有2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n=48a,NF=48),而雄性核型包含22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单体和1条中间着丝粒染色体(2n=1m+46a,NF=48)。雌性和雄性核型之间的差异表明,棘头梅童鱼的性染色体系统为X1X1X2X2/X1X2Y型,其中Y为雄性中特有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三色FISH结果显示,5S rDNA和18S rDNA位点定位在最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X1)以及Y染色体的短臂;X1染色体上有一个特异的臂间端粒信号(ITS),与5S rDNA位点部分重叠。Self-GISH结果显示,在推定的性染色体DNA重复序列聚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关于棘头梅童鱼Y染色体起源的假说:Y染色体起源于祖先核型(2n=48a)中的两条端部着丝染色体融合,并且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片段缺失。本研究首次在石首鱼科中描述了异形的性染色体,将为其他石首鱼的性染色体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了十足目动物染色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染色体研究的常规技术(包括G带技术、银染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于锯缘青蟹染色体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染色体核型、银染特征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等.发现锯缘青蟹染色体数目为2n=98,n=49;染色体核型为2N=40M 22SM 36T.NF=168;结果表明银染技术能揭示中期染色体的遗传特征等内容.本文还对经改进的染色体研究技术在锯缘青蟹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PHA体内注射后,按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染色体核型及Ag-NORs带.两种鱼核型公式均为2n=48,48t,NF=48.胡椒鲷具有1个大的NORs,呈圆球形,位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端部;花尾胡椒鲷也具有1个较小的NORs,呈2个棒状结构,位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