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云港港口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目前已成为我国沿海的十大港口之一。文章在概述连云港港口发展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连云港港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推动连云港港口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港口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目前已成为我国沿海的十大港口之一。文章在概述连云港港口发展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连云港港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推动连云港港口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的历史和经济发展充分表明,它和海洋是不可分割的。海洋和港口是连云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生命线。从实际出发,加快连云港海洋开发事业,对于促进连云港经济建设,促进江苏的经济、社会、科技全面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昂起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连云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今后将深入实施"以港口为龙头带动、以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城市为有力依托、以基础设施为坚实支撑"的沿海开发策略,构筑大港口,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服务大腹地,持续兴起沿海开发热潮,早日昂起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在服务和促进江苏沿海开发以及全国区域共同发展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灌河口位于海州湾的南缘,距连云港口40公里,是江苏省境内目前唯一没有建闸、有较好通航条件的天然入海口,口门西岸的燕尾港是江苏最典型的海河联运港口,其经济腹地主要是苏北平原。加快开发灌河口及燕尾港,对于灌河干流水运及周围陆域资源的开发,对于建成以连云港为核心的综合性大港的港口群体,对于连云港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苏北经济的振兴,都有着重要意义。一、灌河口的演变过程灌河的形成与昔日的黄河息息相关,灌河下游的形成较晚且直接受到黄河入海的控  相似文献   

6.
一、港口概况江苏省连云港地理位置优越,是横贯我国中部地区陇海铁路的终点港,是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海上吞吐物资的最近口岸。连云港港为一海峡港口。北屏东、西连岛,南依云台山,为一南北宽2.5—5公里,东西长约10公里的天然海峡。连云港最早是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建有港口。1925年陇海铁路铺轨到海州后,在临洪河大浦港设临时码头,后因临洪河口淤积严重,大浦港渐废,于1933年改在连云港建设陇海铁路出海港。1936年建成东防波堤和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潮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赵士清  张镜潮 《海洋学报》1981,3(3):500-515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北角,海洲湾以南,是我国五大重点港口之一。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连云港的整治和扩建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连云港物理模型进行试验的同时,我们开展了数学模型的研究。由于物理模型受到场所、设备、时间及劳力的限制,因此,寻找周期短花钱少的数学模型就势在必行了。因为数学模型在复演或预演水流现象时修改模型方便,能迅速提供多种方案供人们选择,因而它可与物理模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专业委员会、连云港港口协会于1991年11月5日至11月9日在江苏省连云港联合举办第六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此届讨论会共收到论文、研究报告330多篇,内容涉及海岸动力、海岸泥沙、港口淤积及海涂围垦;河道、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是旧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垄断我国航海权的情况下,表现自强精神,自行开发和自行对外开放的少数海港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过程,升居为当今全国八大海港之一,并列作“六·五”计划期间全国70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港口城市与港口唇齿相依,依托港口起飞经济,打开通向海外的窗口。1984年连云港市已被中央确定为进一步开放的14个港口城市之一。该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通过对连云港开发的研究,借以加深认识某些港湾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作用,对于当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港口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连云港港口海域水质现状监测评价,发现了该海域的污染状况和主要污染物。在对污染源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港口海域潮流数值模型、浓度模型,计算了港口海域各个排污口CODCr的总量控制目标,并提出港口海域不同时期污染物控制规划,对解决港口海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条件,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措施,加快体制创新,实施科技兴海,强力推进“海上连云港”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去年实现总产值突破100亿元,预计今年海洋经济增长将高于全市经济增速7个百分点。1.以港口建设为重点,促进海洋运输扩量增效登台阶针对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不足、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扎实的措施,加快港口建设和发展。一是开拓市场扩大口岸运输。经过不断努力,港口现已拥有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学会、连云港港口协会于1991年11月5日至11月9日在江苏连云港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海岸港口工程界跨系统、跨学科跨行业的盛会,特别是在“八五”第一年举行这次会议更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北陈港     
黄海之滨,淮河下游,有一座美丽、繁华的港口城镇——陈港。陈港地扼灌河入海口,在响水口东北29.5公里处,南湖河与灌河在此汇合,总人口达3万多,土地5800亩,港口海岸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盐城市的滨海重镇、著名海港,也是上海港与连云港之间近千公里海岸线上的重要港口。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后港区自然环境变化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建设前后水文、泥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现场调查资料的比较,对连云港由海峡地形变化成海湾地形以后,港内水域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不仅为连云港深水港的扩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亦为淤泥质海岸港口工程大规模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研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建设影响作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军 《海洋通报》2005,24(5):67-73
西大堤的建成使连云港由原来的海峡通道型港口变为半封闭的人工海湾型港口,风浪条件改善,可利用的港口岸线大大加长,为连云港亿吨大港的建设提供了契机,也改善了连云港与东西连岛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海湾内水动力与沉积环境.大堤建成后,湾内潮波由前进波转变为驻波,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湾内水质污染加重,尤其是湾顶水域污染最重;同时加剧了湾内泥沙的淤积,在西大堤内侧形成新的潮滩,位于湾顶的老海滨浴场被淤废.由于西大堤封堵了连云海峡西口门,使得近岸泥沙的运移路径改变,北部的泥沙流自海州湾东去沿大堤折向东西连岛方向,在大堤的外侧和东西连岛外缘形成新的落淤场所,大沙湾和苏马湾海滨浴场受到影响.沉积作用的加剧已影响到港口及周边海岸与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因而应加强对港区及周边海洋环境的监测与研究,缓建西大堤内侧北港区码头,并对西大堤西端进行透空式改造,以从根本上解决港区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连云港市东西连岛周边海域近几年围填海的建设,使用2012年无人机影像、历史航空影像和高分一号卫星影像,应用遥感影像解译和信息提取技术,提取了2009年、2012年和2013年的围填海信息,并分别开展了2009年~2012年和2012年~2013年两个时段的围填海遥感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2012年间围填海面积为6.3852 km2,以围海为主,围填海主要分布在连云港港口东部区域;2012年~2013年间,均为填海,面积为0.2581 km2,主要分布在连云港港口内部。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海峡西口外淤泥海滩演变的随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试用统计学方法对淤泥海滩演变进行随机模拟,研究区域位于江苏连云港海峡西口外淤泥海滩。 一、方差分析 近年来,随着连云港港口的大规模扩建,需要处理开挖及疏浚泥土日增。例如,自1983年起,邻近连云港海峡西口的大路口吹泥站每年向海中排放180—350万m~3的疏浚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连云港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核心城区,我们将抢抓江苏沿海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连云"的总体目标,按照"二产强区、三产富区"的发展思路,积极融入全市"大港口、大产业、大城市"建设,在服务和促进沿海开发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封堵海峡西口,修建西海堤工程是连云港海港发展的一个规划方案之一。在连云港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要逐步发展连云港成为深水大港,很有必要探讨一下经济、合理的筑堤方案。本文就连云港西海堤工程的堤轴线布置、断面结构的型式选择、工程量的估算,进行了核算与方案比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港口对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全国省际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变量Moran's I指数,分析能源、钢铁、交通运输、运输设备制造等港口相关产业的地理集聚模式,研究各产业与港口的互动关系,以此评价我国港口对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并就港口与产业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