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口滨海区动力条件及其对泥沙的搬运作用,一直是河口研究的热点,也是河口治理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多年研究成果,对黄河口搬运泥沙的动力条件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目前的黄河口状况提出了简浅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杰 《海岸工程》2014,(2):45-51
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是当地港口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小清河河口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研究了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的措施和主要方案。研究表明,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必须采用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办法;整治防沙堤宜采用双导堤;航道轴线采用北槽与南槽方案技术差别不大,应结合环保、海域使用等非航运条件综合确定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河口北岸人工海堤建成后,南岸滩涂开发与河口治理以来,沿岸动态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分析了河口治理是有效的;同时指出1988~1991年河口治理以来,北岸海堤是持续侵蚀和冲刷,孤东北大堤尤为剧烈;南岸有淤有冲,并相互转化,将威胁到该区的防洪排涝,影响对虾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士华 《海洋科学》2003,27(9):54-57
黄河三角洲的治理,其关键是对河口泥沙的治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环境的日益恶化,1970年以来,黄河的断流使黄河的治理和开发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黄河断流造成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河道淤积严重及过洪能力降低。黄河口治理开发应加强河口拦门沙的疏浚,整治下游河道,防御大洪水,开发利用水资源。上述工程的综合运用,使黄河的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黄河口的历史变迁,分析了黄河口变迁的4个基本原因,论述了挖沙降河、稳定河口流路、造福于国计民生的河口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分析我国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在法律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手段、监测体系以及主体和资金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完善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协同机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构建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协同机制,应完善基本法顶层设计,加强单行法具体指导;建立协商、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一条治理河口,根除黄河水患的成功之路,应紧紧抓住黄河水沙沙多的主要矛盾,沿着减沙和强化输沙动力的方向努力,正确确定入海道路和方向,借鉴国内外大河治理的经验,全面实施稳定黄河现行入海流路工程,逐步实现对全河的工程控制,从而实现黄河大治。本文试就上述问题做较为系统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金Liu 《海洋工程》2001,19(3):3-4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 ,令多少人望而却步 ,又令多少人生发豪情并为之奋斗不息 !半个世纪以来 ,在党的领导下 ,聚集起一批科技精英 ,围绕长江口航道治理 ,殚精竭虑 ,摸索前进。在这支队伍中 ,窦国仁院士无疑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中坚 ,是杰出的学术带头人。长江口水量充沛 ,又有大量的流域来沙。丰水多沙的流域特征和中等强度的潮汐作用 ,在广袤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上塑造了规模巨大多级分汊的三角洲河口形态。在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下 ,河口段河床冲淤多变 ,主槽摆动频繁 ,大量细颗粒泥沙在由咸淡水交汇形成的河口环流系统中升沉往复 ,构筑了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概述了钱塘江河口的地貌形态及水动力特征,回顾了其开发历史与演变过程。对今后开发治理的各种设想方案作了介绍和评述,可为制定近远期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口二维潮流特征差分的一维化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珠江河口,结合广州出海水道伶仃洋海区的二维潮汐水流计算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方法——二维特征差分的一维化解法。将二维潮流问题简化为一维化的解法,解法本身和附录的电算程序都是好懂易做的。电算实例结合珠江河口的多河口、伶仃洋二维海区被岛屿分隔的多口门复杂情况,回代出海区海底粗糙率.为解决河口治理和海涂围垦的工程规划问题,即为改变二维海区边界条件后的潮流计算,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河口输沙条件及其淤积延伸对河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黄河口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口输沙条件与流量、含沙量、泥沙粒径、河床边界形态等因素的关系。初步提出改变黄河口的来水来沙过程及保持相应的河床形态,维持平均单宽流量3秒立米左右,约2500秒立米平均流量,可使河口主槽少淤或不淤,从而减缓下游河道淤积速度。黄河输送大量泥沙到达河口,泥沙问题是造成治理黄河全面规划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根本原因,必须探索解决泥沙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则黄河河口的治理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我国海湾环境保护和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文章在介绍坦帕湾河口计划(TBEP)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及其政策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坦帕湾和圣安德鲁斯湾水环境治理网络的定量数据和内在运作机制,并针对我国相关实践提出启示。研究结果表明:TBEP通过治理网络中参与者的个体选择和各类组织的集体行动影响流域水环境治理,使治理网络的发育更加成熟和完善;在个体选择层面,TBEP减少参与者的行为风险、拓展参与者的连接方式和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以及创造参与者之间更多的信任基础;在集体行动层面,TBEP实现科学研究与管理行为的整合、多层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整合以及各类组织和个体的整合;在借鉴TBEP运作的成功经验时,应注意TBEP适用于政策目标明确、手段模糊且须整合多方利益主体的治理问题,合理的经费来源和机构设置是TBEP取得良好治理绩效的前提条件,TBEP在水环境治理中的整合力来自其在治理网络中所发挥的强大作用,科学化和多样化的治理方式是TBEP成为治理网络核心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章绍英 《海洋科学》1982,6(1):16-19
钱塘江河口涌潮汹涌,河床由松散易冲的粉沙组成。历史上就在河口两岸修筑了绵长的砌石海塘,其规模仅次于长城与运河。对于河口的治理,早在二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了。但是,系统而有成效的治理工程则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戴泽蘅、李光昞两同志在《钱塘江河口河床演变及治理》一文中,阐述了河口演变特性及治理原则,并对治理工程与远景设想作过简要介绍。本文着重对治理现况与今后展望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河河口河段淤积形成机理的分析 ,认为黄河河口治理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的抬高 ,这也是衡量任何一种治理措施优劣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浮动泵站来实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抬高的工程措施 ,并结合河口地区的地形条件和工程条件 ,初步提出了工程总体布置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首先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河口以航运、防洪、供水等为主线的综合治理历程和相关工作,包括《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制定及实施,江堤、海堤建设及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较为详细地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过程,总结长江口综合治理过程中实施的重要工程及其发挥的主要作用。从流域减沙、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以及河口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了长江口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长江口治理需统筹规划、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及加强治理与保护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鸿  侯书东 《海岸工程》2000,19(1):36-42
长江口水航道治理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水上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世界上罕见的河口航道治理工程,它采用双导堤、丁坝结合疏浚的工程措施,分期将原依靠疏浚维护的7m航首对12.5m。全工程各类堤坝总长约133km,航槽疏浚土方近2.5亿m^3,计划总工期8年左右,工程总投资约主155亿人民币,其中一期工程工期为3年,约32.5亿元开工以来工程顺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如何解决制碱废泥—白泥的治理角度出发,分析了胶州湾娄山河口海域制碱白泥的性状及分布现状,对比国内外制碱企业对于白泥的处置方法,针对淤积多年的白泥浅滩提出三种污染治理方案,并探讨了各种方案的实施对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青岛市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海岛开发利用的热潮和海岛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快构建海岛多元治理体制,有力支撑海岛治理决策,文章关注山东省海岛治理现状,采用多元协同治理理论进行系统评价,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究科学合理的治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是海洋大省,共有海岛589个,主要分布于黄、渤海附近海域;目前山东省海岛治理存在主体范围过窄、权责界限混乱、政策法制不健全以及社会力量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缺乏多元共建长效机制和非政府主体参与海岛治理意识不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亟须明确海岛治理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探索海岛多元协同治理的现实路径,即培育海岛多元协同治理的价值理念、明晰海岛多元协同治理的权责范围、健全海岛多元协同治理规范和优化海岛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从而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有效协助和公众积极主动参与的海岛多元协同治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侯国本  丁东 《海岸工程》1998,17(1):53-55
黄河口的减沙与水资源利用是稳定黄河流路的重要措施。入海流路的选择是确保油田开发、港口建设和防灾的重要工作。加强河口港湾和河口治理工程的研究是解决黄河口治理的关键工程。  相似文献   

20.
河口三角洲、湿地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水质污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过量的无机营养盐或有机物、垃圾、有毒物质、病原体等通过陆地径流及排污口输入到河口及近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有害元素或病原体污染,给河口生态系统带来危害,从这4个方面分析了水质问题的起因和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