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基因之一。为了研究赤点石斑鱼的MHC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特性,本研究运用RACE,Realtime PCR及SSCP等技术,首次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非特异性免疫因子MHC ⅡB基因的4个cDNA全序列,序列全长为1 195~1 355 bp,含有3'UTR、启动子、多肽结合区(β1)I、GC区(β2)、跨膜区、胞质区和5'UTR区,编码区大小为750 bp。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赤点石斑鱼MHC ⅡB分子具有经典MHC蛋白分子的空间结构,在多肽结合区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β1区由1个α螺旋与4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构成多肽结合区,β2区由多个β折叠构成2个反向平行的三明治结构。利用SSCP技术研究了赤点石斑鱼MHC ⅡB的表达多态性,发现其在头肾、心、肝等12个组织器官中均能有效表达,表达多态性也异常丰富。此外,根据MHCIIB分子中相对保守的IGC区氨基酸序列构建了脊椎动物的系统进化树,也表明了该分子的IGC区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研究鱼类物种间进化关系的良好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β-actin基因(Lc Actb)作为内参基因进行相关研究的可行性,从转录和翻译水平研究其组织表达谱,作者以大黄鱼肝脏为材料,扩增Lc Actb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酶切、测序结果表明,p ET32a-Lc Actb构建成功。将p ET32a-Lc Actb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优化表达,表达蛋白经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原核表达结果表明,IPTG可诱导一个分子量约45 ku的特异蛋白,且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优化表达条件为:28℃、0.4mmol/L IPTG、200 r/min诱导表达5 h。用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Lc Actb的多克隆抗体;用纯化的多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表明,获得了特异性的Lc Actb抗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黄鱼多种组织m RNA的表达,其次,制备了多种组织匀浆蛋白,使用纯化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Lc Actb在大黄鱼成体各组织中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可做为研究大黄鱼成体组织中其他基因表达和翻译水平的内参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婵  姚翠鸾 《海洋与湖沼》2013,44(2):499-506
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Ⅰ型干扰素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其基因组序列,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大黄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以及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LPS、polyI:C刺激后大黄鱼脾脏、肝脏和头肾组织中该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大黄鱼Ⅰ型IFN基因全长cDNA为878bp,开放阅读框558bp,编码185个氨基酸。推测的大黄鱼Ⅰ型IFN氨基酸序列N端含有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其后包含一个保守的IFabd结构域。大黄鱼Ⅰ型IFN基因包含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在大多数组织和细胞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肌肉中表达量最低。PolyI:C刺激可诱导大黄鱼Ⅰ型干扰素基因在脾脏、头肾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LPS刺激可诱导大黄鱼Ⅰ型干扰素基因在脾脏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灭活的副溶血弧菌可诱导大黄鱼Ⅰ型干扰素基因在头肾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4.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饥饿对大黄鱼肌肉生长代谢的影响,本实验采用qPCR技术研究了在饥饿胁迫以及复投喂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IGF-Ⅰ(insulin-like growth fator-Ⅰ)、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成肌分化抗原基因MyoD(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HC(myosin heavy chain)等4个大黄鱼肌肉生长调控相关基因在肝脏、脾脏、脑、心脏、肠、鳃、肌肉和肾8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四个基因在正常大黄鱼不同组织间表达存在显著差异;饥饿显著降低IGF-Ⅰ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在复投喂14d时显著上升,此外在肠和鳃组织中表达量变化显著(P<0.05);mTOR表达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脾、心和肾组织中表达量下降,在脑、鳃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MyoD在饥饿胁迫和恢复投喂期间,在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变化极显著(P<0.01);饥饿和恢复投喂对MHC在鳃和肌肉中的表达影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饥饿可能通过调节这些肌肉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肌肉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Fc受体(Fc Receptors,FcRs)是一类与免疫球蛋白的Fc段特异性结合,介导多种免疫反应的受体分子。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6个FcRs基因,分别是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LcFcγRⅢ、LcFcRL5和LcFcRLA,其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1 070、2 486、1 145、 1 955、4 125、1 659 bp。大黄鱼的6个LcFcRs都具有一个信号肽和2~8个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LcFcγRⅡ、LcFcγRⅢ和LcFcRL5还包含一个跨膜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和LcFcγRⅢ主要在鳃或肠等黏膜组织中表达,而LcFcRL5和LcFcRLA主要在脾和头肾等系统免疫组织中表达;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脂多糖(LPS)刺激后,这6个LcFcRs基因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在不同时间出现了显著上调;双链RNA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6个LcFcRs在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而LcFcRL5在脾脏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在头肾中则明显下调,提示大黄鱼FcRs可能在LPS和Poly(I:C)诱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但又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动物肌肉的生长发育.根据本实验室克隆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扩增目的片段,构建MSTN-pET-28 a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上并用1.0 mmol/dm3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该目的蛋白大小约为44 kDa,与理论值大小符合.用0.25 mol/dm3KCl染色后从凝胶中切取该蛋白且回收.该回收蛋白与弗氏佐剂等量混合后注射ICR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blot检测该抗体.免疫印迹结果在44 kDa的位置上出现棕色条带,表明大黄鱼肌肉生长抑制素的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这为今后对肌肉生长抑制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克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EBI3(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 3)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大黄鱼EBI3(Lyc EBI3)基因开放阅读框长747bp,编码248个氨基酸,存在1个信号肽序列和2个FN3结构域(37~130,145~230).多序列比对发现Lyc EBI3分子与其他已知EBI3氨基酸水平一致性为27.68%~57.53%.Real-time PCR结果表明,Lyc EBI3基因在脾脏和血液中表达量最高,且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刺激后,大黄鱼头肾和脾脏中Lyc EBI3基因的转录水平会显著升高,说明Lyc EBI3基因可能参与了抑制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重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对虾素是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得到的一种抗菌肽。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对虾素(CHP)的功能并为制备特异性抗体作准备,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的方法,进行了对虾素原核表达的研究。根据从中国对虾血细胞中克隆得到的对虾素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中国对虾素成熟肽基因(CHP),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在E.coli BL21表达融合蛋白GST-CHP.结果表明,不同表达菌株的融合蛋白表达量为30%—34%,同一菌株在诱导5h后能达到最高表达量。利用GS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用凝血酶裂解以得到CHP,其分子量约为5.6kDa,N-端测序结果与期望的成熟对虾肽序列一致。用液体生长抑制方法检测活性,表明重组GST-CHP蛋白及CHP均表现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测定了大黄鱼C3(L.c-C3)和C4(L.c-C4)基因的c DNA全序列。结果表明,L.c-C3和L.cC4序列全长分别为4962bp和5088bp,分别编码1653和1695个氨基酸,N端信号肽序列分别为23和19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表明大黄鱼C3和C4与已报道的补体C3、C4同样都具有在功能上比较重要的残基以及保守的硫酯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L.c-C3和L.c-C4分别与鮸鱼C3、C4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C3和L.c-C4在健康大黄鱼的肝脏、脾脏、肠、鳃、心脏、脑、肌肉和胃这8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肝脏的表达量最高。在大黄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从2细胞期到初生仔鱼)中,L.c-C3在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变化,而L.c-C4的表达量有明显升高。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侵染的大黄鱼肝脏和脾脏中,L.c-C3和L.c-C4的m RNA表达量均明显上调。该结果表明,大黄鱼肝组织C3和C4基因表达变化与溶藻弧菌的侵染密切相关,揭示了C3和C4在大黄鱼抗细菌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黑鲷ghrelin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提取胃组织总RNA并扩增出目的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经质粒PCR扩增、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等,成功建立了ghrelin基因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准确分析ghrelin基因在黑鲷摄食调节中的作用。运用建立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饥饿时段(2天、7天)黑鲷胃、肠、下丘脑组织中ghreli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饥饿2天(短期饥饿),黑鲷胃、肠组织中ghrelin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下丘脑ghrelin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饥饿7天(长期饥饿),黑鲷胃、肠组织ghrelin mRNA表达比饥饿2天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下丘脑ghrelin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在同一饥饿时间内不同组织ghrelin m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鲷不同组织ghrelin基因的表达随不同饥饿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推测ghrelin基因参与了黑鲷摄食调节的生物学讨程。  相似文献   

12.
补体是鱼类免疫系统重要的组分, 具有识别和消除外来病原体, 激活免疫细胞, 调控获得 性免疫等功能。在免疫组织中, 补体调节因子大约占据了补体成分的二分之一, 当受到外界病原刺激 时会迅速活化补体成分, 并且进一步聚合形成酶复合物发挥一系列免疫效应。CFH 和CFHR2 是补体 替代途径重要的调节因子, 对于补体系统正常运转必不可少。为此, 本文测定了大黄鱼补体调节因子 CFH 和CFHR2 基因的cDNA 全序列, 并对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和溶藻弧菌刺激后基因mRNA 表达 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CFH 和CFHR2 序列全长分别为1332 bp 和1170 bp, 分别编码443 和 389 个氨基酸, N 端信号肽序列分别为24 和32 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表明大黄鱼 CFH 和CFHR2 基因具有RCA 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 即含有多个保守的CCP 结构(补体控制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显示, CFH 和CFHR2 在健康大黄鱼的肝、脾、肾、肠、脑、胃、心和肌肉 这8 种组织中都有表达, 其中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几种组织。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侵染了健康的大黄鱼之后, CFH 和CFHR2 的mRNA 表达量均明显上调, 并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变化呈 现不同的上升趋势。结果表明补体调节因子mRNA 表达量的变化与溶藻弧菌的侵染密切相关, 表明 了CFH 和CFHR2 可能在大黄鱼自身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L8和L10是豚鼠气单胞茵(Aeromonascaviae)CB101的两株转座子突变株,突变位置发生在nagA基因,可以组成型表达几丁质酶.我们构建了基因文库,利用Southern杂交从中筛选到一个克隆子包含了三个基因:magB、nagA和nagC.序列分析显示nagBAC的转录方向相同,而且基因的间隔仅有几个碱基.根据已有报道我们推测NagC是几丁质酶的转录调控蛋白。转座子插入nagA破坏了下游的调控蛋白基因nagC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几丁质酶成为组成型表达.我们通过构建NagC缺失突变株、凝胶阻滞迁移以及对NagC氨基酸序列的分析初步证明了NagC属于ROK(repressors,opening reading frames,and kinases)家族的调控蛋白,是chiI的转录阻遏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在缢蛏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实验基于缢蛏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缢蛏GRB2(Sc-GRB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并在外显子中进行了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Sc-GRB2基因cDNA全长1 223 bp,开放阅读框711 bp,编码23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缢蛏与文蛤、泥蚶等双壳贝类同源性较高(64%、59%),而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为45%~58%,表明GRB2基因比较保守;不同组织的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Sc-GRB2基因在缢蛏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足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6个组织(P<0.01);在8个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稚贝期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7个时期(P<0.01)。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在Sc-GRB2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共发现11个SNP位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trizol裂解法提取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脏总RNA,采用RTPCR获得大黄鱼cDNA;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转化到质粒并直接测序,得到1.7kb的目的基因;同时将此目的基因连接到表达质粒pSBET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分析。克隆基因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HSP基因的蛋白分子量为60kDa左右,与阅读框的编码大小一致;表达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与HSP蛋白起较强的特异性反应。HSP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黄鱼与非洲爪蟾最为接近,从侧面印证了脊椎动物中两栖纲动物与鱼纲动物的亲源关系。通过大黄鱼HSP基因的提取和分析,可为以后制备出核酸探针、筛选和克隆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构建基因文库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核衣壳蛋白VP664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生良  杨丰 《台湾海峡》2007,26(1):46-5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核衣壳蛋白VP664是至今知道的分子量最大的结构蛋白,全长18234bp,预计编码6077个氨基酸.从编码vp664基因的两端各选600bp,分别命名为vp664n、vp664c进行原核表达,成功表达纯化了目的蛋白并制备抗体.蛋白印记杂交(Western blot)实验中蛋白特异抗体只与完整的病毒和核衣壳裂解蛋白中的VP664蛋白反应,而不和膜蛋白反应,证明VP664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完整病毒颗粒上定位于核衣壳.  相似文献   

17.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平均OD值为0.092),个别鱼体偏高,证明已感染LCDV,处于潜伏期;患淋巴囊肿病且症状显现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平均OD值为0.165),患淋巴囊肿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牙鲆抗体水平最高(平均OD值为0.231);健康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大黄鱼免疫保护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对照组和免疫保护组中共有20个表达水平差异显著的蛋白点,经MALDI-TOF-MS分析,获得18个差异蛋白点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通过数据库查询,与免疫型受体、新型抗原受体等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选取4个蛋白差异点(1、10、14和18号)进行Westen blot验证。结果表明,该4个蛋白差异点可以与所制备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且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一致。由此推测,免疫型受体等18个蛋白应该与大黄鱼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所获研究结果为揭示大黄鱼免疫保护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黑鲷中获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含1288个核苷酸,可编码253个氨基酸的TNF前体蛋白。它是一种跨膜蛋白,无糖基化位点和信号肽结构。黑鲷TNFα与其它鱼类的TNFα的相似性很高,占据进化上独立的分支;与哺乳类TNFα和TNFG源于共同的祖先。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该基因含有TNF家族pmfile和TNF家族的标签序列;在参与TNFα基因二硫键形成的两个半胱氨酸和TNFα三聚体形成的位点高度保守;空间结构模拟显示,它与哺乳类TNFα的空间结构相似,都是由两个β折叠片组成,每个折叠片包含5个反向平行的β链。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黑鲷TNFα在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为组成型表达,表现为在刺激与非刺激鱼体中,都可以检测到黑鲷TNFα的表达,但是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中有很大差异。黑鲷TNFα在头肾、脾脏和鳃的表达量较高,而在心脏、肝脏、血液、肾脏和大脑中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20.
前期蛋白质质谱分析发现,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后,其皮肤黏液中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表达明显上调。目前,肌酸激酶在鱼类中的功能研究尚未深入开展。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松江鲈C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TfM-CK)。TfM-CK基因的cDNA全长为1 474 bp,开放阅读框为1 146 bp,编码38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TfM-CK序列高度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TfM-CK mRNA广泛表达于松江鲈各组织,在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血液。鳗弧菌刺激后,TfM-CK mRNA在肌肉、皮肤、脾脏和头肾中均上调表达。其中,脾脏中的表达量高达对照组的900多倍。原核重组表达纯化的TfM-CK (rTfM-CK)蛋白酶活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酶活为22.0 U/mg。rTfM-CK对鳗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较强的凝集作用。由以上实验结果推测,TfM-CK可能通过细菌凝集作用参与到了松江鲈抵抗病原菌的先天免疫防御过程中。本研究为认识鱼类肌酸激酶的功能及其在病原菌防御过程中的分子免疫机制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