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沙群岛8种热带海参的骨片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西沙群岛8种海参(棘辐肛参Actinopyga echinites、图纹白尼参 Bohadschia marmorata、黑海参 Holothuria atra、红腹海参 H.edulis、象牙参 H.fuscopunctata、黄乳海参 H.fuscogliva、格皮氏海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背部皮层的骨片形态和种类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8种海参的骨片包括桌形体、假桌形体、花纹样体、穿孔板、杆状体、扣状体、假扣状体、C形体和X形体等9种类型.其中黑海参的杆状体以及格皮氏海参、黄乳海参、图纹白尼参和棘辐肛参的穿孔板为新发现的骨片形态,象牙参的骨片种类和形态为首次描述.  相似文献   

2.
海参,是我国古人给它起的名字。“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此得名。海参是生长海洋底层岩石上或海藻间的一种棘皮动物。又名海黄瓜、沙嘿。海参共有800多种,可供食用的仅有20多种。海参品种因地而异,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盛产梅花参、乌元参等;福建、浙江出产肥皂参、光参;而北方海产唯有刺参,它是食用海参中较名贵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西沙群岛棘皮动物研究报告的续编——海星纲。材料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的标本,其中大部分标本是作者自己于1958年在该岛调查时所采获。海星纲标本共374个,经过研究鉴定,分隶于7科, 15属和17种。其中有一新种,有8种在我国属首次记录(下列名录中有*号者)。 我们在西沙群岛所采的海星纲种类不多,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的采集工作局限于潮间带的缘故。如果能在潮下带进行采集调查,种数肯定会增加很多。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沙群岛海产蓝藻类的种类极为丰富。但迄今为止除黎尚豪报导过西沙群岛永兴岛的陆生习性的27种蓝藻外,尚未见过任何报告。本文为西沙群岛海产蓝藻类研究的第一部分。根据的材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5年和1976年在西沙群岛采集的,计127号。本文仅报道11种,隶于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的6属,其中4种在我国为海产蓝藻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多毛类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沙群岛是我们伟大祖国南海诸岛的一部分,位于广东省海南岛的东南面,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渔民的渔捞基地.为了进一步查清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生物资源,1956年-197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曾进行过多次调查,本文是根据1975-1976年在西沙群岛潮问带及潮下带采集的标本,以及1959年在西沙群岛西北水域,水深200米以内采到的标本进行研究,鉴定了68种多毛类,均系西沙群岛第一次发现,其中有47种在我国是新记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西沙群岛蟹类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根据的材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年三次在我国西沙群岛采集的标本。共有标本276个,鉴定为32种,分隶于10科、22属。其中有9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7.
在《西沙群岛蟹类研究Ⅰ》中,曾描述了蛙蟹科、馒头蟹科、菱蟹科、梭子蟹科、豆蟹科、扁蟹科、珊隐蟹科、沙蟹科、方蟹科及地蟹科的32种,分隶于22属。本文为西沙群岛蟹类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根据材料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1975-1976年先后五次在我国西沙群岛调查采集的标本写成,共记述30种,分隶于7科26属,其中15种为我国首次记录。本文主要报道蜘蛛蟹科、贝绵蟹科、玉蟹科共18种;此外,对《西沙群岛蟹类研究Ⅰ》己报道过的科属补充了12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热带6种海参骨片的种类和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菁  张吕平  胡超群  沈琪 《海洋学报》2009,31(2):139-14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6种热带海参(蛇目白尼参、玉足海参、花刺参、梅花参、子安辐肛参和巨梅花参)背脊部骨片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蛇目白尼参骨片有3种类型的花纹样体和1种杆状体;玉足海参骨片有2种类型的桌形体和1种扣形体;花刺参骨片有2种类型的桌形体、1种C形体和1种花纹样体;梅花参骨片有4种类型的杆状体;子安辐肛参骨片有1种花纹样体;巨梅花参骨片有1种杆状体、1种拟桌形体和1种颗粒体。结果显示,与之前学者光镜下观察的结果存在差异,玉足海参桌形体底盘中央是单孔而非4孔;花刺参桌形体立柱之间没有横梁连接。并发现了新的骨片类型:蛇目白尼参Ⅲ型花纹样体和杆状体;玉足海参顶部周缘小孔桌形体;花刺参顶部5簇小齿桌形体;梅花参Ⅱ型、Ⅲ型、Ⅳ型杆状体。  相似文献   

9.
西沙群岛宝贝总科的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沙群岛地处热带海区,宝贝总科的种类相当丰富,以前我们曾报道过41种。1975年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又组织考察队到西沙群岛进行调查,补充了不少资料和标本,经过整理鉴定又发现了10种,隶属于2科,7属,其中有二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沙群岛海域生长着极为丰富的海藻,但是,过去研究报道不多,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海诸岛资源,就有必要对该海区海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7、1958、1975、1976年)及山东海洋学院(1976年)在西沙群岛进行了详细的海藻资源调查和采集,采到数千号海藻标本。我们仅研究红藻门仙菜目里的仙菜科种类。经过初步鉴定,属于仙菜科的海藻有11属。本文报道四个属八个种,其中三种是西沙群岛首次记录,三种是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1.
海参趣话     
据说早在6亿多年前,原始鱼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海洋里就已经出现了海参。海参的家族是属于棘皮动物门的海参纲,共有1100多种,广泛地分布在世界上的各大洋中,从潮间带到不同深度的水中,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我国海参纲的动物有70多种,从北到南沿海均有分布,但不同品种分布的区域也不同,多数品种分布于南海及西沙群岛。其中可供食用的品种有20多种。在食用海参中,品质最佳的还算是  相似文献   

12.
西沙群岛刚毛藻科海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西沙群岛刚毛藻科海藻11种,其中10种属于刚毛藻属Cladophora,1种属于硬毛藻属Chactomorpha。它们在本地区均为新记录。其中有6种在我国是首次报道。 本文所用标本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分类组赴西沙群岛调查队的郑树栋等同志于1957,1958,1975和1976年采集的。全部标本共14号。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国西沙群岛的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虎纹海参(Holothuria pervicax)、黑赤星海参(Holathuria cinerascens)、黄疣海参(Holathuria hilla)、格皮氏海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6种海参的背脊中部和腹部的骨片,获得了6种海参骨片的超显微结构图像。研究发现,6种海参的骨片分为桌形体、扣状体、穿孔板、杆状体、C形体、花纹样体、颗粒体7种类型。研究发现了新的海参骨片:玉足海参的穿孔板;虎纹海参的具横梁桌形体;黑赤星海参的II型桌形体;黄疣海参的II型扣状体;格皮氏海参的饼干形穿孔板和II型花纹样体;糙刺参中部具扇形突起的杆状体和I型花纹样体。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海参骨片形态学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西部的一组岛群,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面。我国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是我国的良好渔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勤劳勇敢渔民的重要捕渔场所。为了建设我国神圣领土南海诸岛,解放后我所和其他许多单位曾多次组织考察团进行资源调查。本文就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5年4月-6月,以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西沙群岛采集的部分标本,经整理鉴定后写成。  相似文献   

15.
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种类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最大的两个群岛。解放后,我国海洋生物工作者对两个群岛进行了多次考察,记录描述了大量海洋生物种类(包括新的分类单元)。近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对南沙群岛进行了重点考察,获得了很多重要资料和生物样品,但很多分类学专家却认为对南沙群岛的样品采集和分类学研究还很肤浅,远未达到对西沙群岛的采集和研究深度,这是因为南沙群岛已发现的种类在某些类群上少于西沙群岛,因此被认为南沙群岛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不如西沙群岛。作者为了解目前两群岛海洋生物的物种研究状况,根据现有资料,对两群岛已描述的底栖生物种类作了比较,为今后加强对南海珊瑚礁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多毛类动物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宝铃  孙瑞平  陈木 《海洋学报》1980,2(1):111-130
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产资源,是我国的良好渔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渔民的渔捞基地.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对我国神圣领土西沙群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多次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我们曾报告过113种浮游和底栖多毛类.根据1975-1976年补充调查的标本,又发现了过去未报告过的多毛类70种,截至目前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多毛类共有183种.本文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对我国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多毛类动物地理学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解放以来,我国有关单位对西沙群岛作了一系列的调查。我所在1973、1974年对西沙群岛也进行过多次调查,获得了不少造礁珊瑚的标本及有关资料。本文先报道有关西沙群岛的造礁石珊瑚的一个新属及两个新种,其他的种类将陆续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西沙群岛棘皮动物研究报告的最后部分,包括海百合纲和总结。研究材料和以前一样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的标本。西沙群岛珊瑚礁海百合种类不多,数量也很贫乏。共采56个标本,通过研究鉴定,仅包括3种海羊齿(Comatulids),其中有一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海诸岛的中沙群岛位于西沙群岛的东南侧,由许多隐伏于海面以下的大小珊瑚礁组成。中沙群岛的有孔虫,过去尚无报道。 本文是根据1975年采自中沙群岛的三份珊瑚砂样品进行研究的,尽管现有样品数量不多,但其所含有孔虫种类却相当丰富。经鉴定,共212种(包括亚种),分隶于43科122属。其中有1个新属、23个新种。在这212种中,除14种属于浮游种类外,其余198种均属底栖种类。在198种底栖有孔虫中,砂质胶结型种类约占14.6%(29种),钙质无孔型种类约占28.3%(56种),钙质有孔型种类约占57.1%(113种)。从种类组成看,中沙群岛的有孔虫区系与西沙群岛的大体相似。不过,中沙群岛有52种底栖有孔虫尚未在西沙群岛发现,且其中的一种大型有孔虫剌浆果拟白垩虫Baculogypsinoides spinosa Yabe and Hanzawa大量出现,由此看来,中沙群岛的有孔虫区系与西沙群岛的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本文仅对作者等在“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Ⅰ”和“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Ⅱ”两文中尚未报道过的52种底栖有孔虫加以描述和图示,而对在上述两文中已报道过的种类不再重述。 所有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我国西沙群岛现代有孔虫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 笔者在《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Ⅰ》一文中已报道了175种。本文共记述了底栖有孔虫240种(包括6个未定种),其中的235种为首次记录,分隶于3亚目,10总科,38科,110属;有8个新属和86个新种。砂质胶结型种类有31种,占总种数的13.2%;钙质无孔型种类有48种,占总种数的20.4%;钙质有孔型种类有156种,占总种数的66.4%;浮游有孔虫未见有新增加的种类。凡是在前文己报道过的属以及本文重复报道的5个种,均不再加以描述。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通过本文对现有的56份砂样所含有孔虫的分析鉴定,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有孔虫区系是极其丰富的。随着今后更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水下样品的进一步补充采集,待发现其他种类时,将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