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加强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自然岸线保有率,促进大连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总结大连市海岸线开发利用和整治修复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亟待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的典型区域和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7年大连市大陆海岸线总长度增加169km,原生自然岸线缩减378km,缩减率超过50%;2000—2007年原生自然岸线保有率由55%下降到29%,此后下降速度逐渐放缓;2010年以来大连市开展凌水湾和普兰店湾等海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自然岸线缩减、海湾和滩涂湿地面积锐减以及珍稀地质景观受损等问题;目前大连市亟待开展大潮口、金州湾南岸和普兰店湾等典型区域的海岸线整治修复,并应尽快实施《大连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建立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库、开展渤海海岸线整治修复专项工程以及建立围海养殖占用海岸线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我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水平,促进陆海统筹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概述我国海岸线及其管理,分析目前海岸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岸线是陆域和海域的分界线,具有资源和生态价值,我国根据海岸线修测成果对其保护与利用进行管理;目前我国海岸线管理存在海岸线划定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对海岸线修测成果贯彻不力,对海岸线管理政策落实不足以及海岸线开发利用失序、失度和失衡等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新发展理念尚未牢固树立、法律体系尚未健全、自然资源统一监管格局尚未形成、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以及占用海岸线的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妥善解决;对此,我国应全面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构建陆海统筹的监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岸线以及形成海岸线管理的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随着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的实施和各地规划中海岸线“占补平衡”的提出,对海岸线的管理和保护也进入占补平衡的新阶段。文章通过对海岸线和耕地进行类比分析,在梳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历程、平衡的行政范围设置、平衡的方法等基础上,探索以生态空间支撑发展空间的海岸线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通过编制相关规划,做好新增具有生态功能的岸线来源储备;从岸线价值评估、搭建岸线存储平台等方面研究建立支撑技术方法;建立海岸线占补平衡管理系统平台、异地占补平衡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实施和监管体制,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岸线指标交易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是我国专门针对海岸线管理的首部规范性文件,弥补了我国海岸线管理的空缺。文章简要介绍《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详细分析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重要举措:(1)提出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2)提出海岸线分类保护制度,(3)实施自然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年度计划管理,(4)编制全国和省级海岸线整治修复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建立全国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库;阐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对海岸线保护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对全面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提出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开展海岸线保护管理专项行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岸线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地及载体,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海岸线具有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如数量有限性、整体系统性、地域差异性、功能多样性等。文章基于海岸线的特殊性,从我国海岸线利用现状出发,立足区位、功能、管理等角度探讨海岸线的特点和属性,并提出海岸线资源管理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岸线是海陆交互的分界线,也是实施陆海统筹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对海岸线的管控正逐步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当前,我国海岸线管控中存在规划引领不足、海岸线资源分类分级需进一步细化、海岸线人工化显著、海岸线管控分类较单一等问题。文章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海岸线管控进行分析,提出优先统筹海岸线规划编制、推进海岸线分类分级精细化、探索研究海岸线有效供给方法、增加海岸线用途管控、强化海岸线整治修复、加强海岸线精细化管控信息化水平等对策建议,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7.
从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是必然过程,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是必然选择。因此,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为了刺激的海洋生态服务的供应,改善海洋生态质量,促进海洋转型必要的方式。结合大连海域个案研究得出对辽宁省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三维互动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框架、路径与运行机制,并提出加速海洋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建立恰当的激励约束与考核奖罚并举的制度体系;增加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加速海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增大相关补偿标准量化方式与相应技术的研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海平面上升、台风和风暴潮频率增加以及强度增大等问题致使世界沿海地区海岸侵蚀加剧,我国的海岸人口、资源与环境亦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应用适应性和适应性管理理论,通过分析中国海岸侵蚀的影响因素、时空演变和侵蚀机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此研究海岸侵蚀的适应性类型,尝试提出"现场观测—数据库建立—综合评价—概念模型—措施制定"的海岸侵蚀灾害适应性管理模式流程,并探讨了4点具体管理措施:1完善海岸侵蚀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侵蚀海岸监测预报预警系统;2实施相关部门会商制度;3评估和正确引导海岸人类活动;4构建公共参与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环境经济手段。文章结合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领域政策演进的新动向,梳理近年来我国主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进展情况,从系统性视角总结分析国家和地方层面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差距。着眼于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和地方管理机制的改进需求,从统筹协同角度,建议未来从政策协同、多元机制协同、跨部门协同、跨区域协同和信息资源协同等方面,推动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补偿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是必然过程,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是必然选择。因此,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为了刺激的海洋生态服务的供应,改善海洋生态质量,促进海洋转型必要的方式。结合大连海域个案研究得出对辽宁省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三维互动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框架、路径与运行机制,并提出加速海洋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建立恰当的激励约束与考核奖罚并举的制度体系;增加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加速海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增大相关补偿标准量化方式与相应技术的研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文章系统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对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的实践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经历萌芽、成形、发展和充实4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理念的更新、原则的完善以及义务和责任的明确,然而至今在规章环境保护条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的环境保护权责和相关利益平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从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开展国内法探索等方面积极实践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未来应从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探索政策环境和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应继续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国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我国战略资源自给能力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文章从保障战略资源安全的角度,针对我国海水化学资源的提取利用开展研究,分析我国海水化学资源提取利用现状及其重点方向,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协调合作机制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4个方面对海水化学资源提取利用提出建议,旨在更好地保障我国战略资源安全,缓解关键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同时为我国海水化学资源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历史文化,促进南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我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文章在概述我国国家公园和国内外海洋公园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相继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其中国家公园规模更大,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美国等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实践较完善;我国具有海洋公园建设和管理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尤其尚未建立海洋国家公园;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管理旅游活动和恢复渔业资源等方面的意义重大,但面临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技术突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挑战;建设我国南海海洋国家公园应以珊瑚礁保护区为基础、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为契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发扬海洋历史文化以及建立海洋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我国渔业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渔业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俄罗斯远东地区渔业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优劣势,并提出对我国渔业发展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渔业已形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对远东地区渔业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其渔业获得极大的恢复和成效;基于此,发展国内渔业组织、完善渔业立法、加强与俄罗斯的渔业合作以及完善渔业管理体制机制是促进我国渔业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海岸线是海岸开发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沿海开发活动日益活跃,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基于海岸属性特征,从底质类型、生态特征、海岸动态和人为干扰4个方面建立海岸线类型划分标准,并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对岸线属性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海岸线底质类型以泥质岸线为主,占比可达89.37%,基岩岸线和砂质岸线仅在北段部分区域分布;生物岸线分布广泛,覆盖34.16%的海岸线区域,集中分布中段和南段的淤长型泥质岸线;海岸动态方面61.00%岸线属于淤长型,主要分布在中段和南段,23.78%的岸线为稳定型,主要分布在北段,15.22%的岸线为侵蚀型,集中分布在废黄河口两侧岸段;海岸线人为干扰显著,原生岸线仅占总长度的3.85%,分布在北段基岩岸段和中部自然保护区内的淤长型泥质岸段;江苏省海岸线可划分为11种岸段类型、55个岸段,岸段类型集中在"泥质-非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和"泥质-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两种,累计长度分别为233.03km、200.80km,合计占比达57.73%。研究成果可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海洋社会经济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促进海洋空间评价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文章提出"海上虚拟人口"假说,并对其应用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海上虚拟人口"不是海上实际常住人口,而是对陆上人口数据进行插值后所形成的虚拟人口分布;某一海域的虚拟人口一般按照该海域与海岸线的距离进行插值,距海岸线近的数量多,距海岸线远的数量少;"海上虚拟人口"是海洋社会经济数据的载体之一,其数量可间接反映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和海洋社会经济状况;应用步骤包括确定海岸线形状、划分网格单元、修正原始数据和插值计算4个部分。目前"海上虚拟人口"假说及其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海岛保护规划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之一,海岛岸线资源是海岛的重要资源,也是海岛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海岛海岸线保护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功能用途和开发与保护程度的海岛海岸线规划类型及其含义,阐述科学规划海岛海岸线的技术流程,并以青岛市海岛海岸线为例进行海岛海岸线保护规划的初步探索,可为相关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丁金胜 《海洋科学》2019,43(12):59-66
我国对海岛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岛管理立法研究、海岛开发利用研究与海岛生态保护研究3个层面。鉴于我国目前的海岛管理制度在法律、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环境约束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海岛居民异地搬迁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居民海岛的个人特许经营制度效用低下、海岛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执法力度欠缺,综合现代社会发展前沿趋势,针对不同的环境约束提出优化我国海岛管理制度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完善海岛立法体系、完善岛民外迁政策、创新经济机制与加强过程监管并举等。海岛巨大的军事、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使得对海岛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深远,为我国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港口资源与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岛市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也是重要的海洋科学城和滨海旅游城市。她依海而建,因海而兴,海洋在青岛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1世纪青岛的可持续发展,仍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港口资源与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青岛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一、青岛岸线的主要功能青岛市三面临海,全市海岸线长达862.64km,占山东省海岸线总长度的1/4,相当于上海、天津和河北三省市海岸线长度的总和。其中海岛69个,岛岸线长132km,岛屿面积21.21km2;有天然海湾49处;滩涂面积375km2;20m等深线以内浅海水面32255.11km2。青岛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我国构建无居民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的背景,详述并借鉴土地等自然资源招拍挂出让和流转等市场化管理经验,界定无居民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内涵,提出存在的资源配置客体不明确和管理政策缺乏法律依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无居民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建议,即明确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客体、建立招拍挂市场化出让机制、建立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流转机制、建立资源市场化配置统一平台和建立相关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