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子坪铀矿床成因机制的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以及氧、硫同位素组成资料,提出本铀矿床的铀源是多源的,而主要铀源来自地层本身。成矿溶液是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体系。本矿床的成矿过程经历了成岩阶段的预富集,加里东褶皱变质时的初富集以及发生在75±4、43±7和22±2百万年时的多次铀矿化迭加再富集作用。这些作用过程与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认为该矿床为多源、晚期多次迭加作用形成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2.
苏格兰北部莫纳湖(Loch Monar)畔的莫茵岩系(Moine Series)中发育了复杂多姿的迭加褶皱构造。由于湖水的长期冲刷,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磨光面,露头之好是世人罕见的。更因露头而切割了不同方向的褶皱剖面,使露头型式绚丽多彩。对该区变质岩中迭加褶皱现象的认识将对变质岩区,尤其是变质条带状铁矿区的构造研究颇有启发。本文仅选择一些典型的迭加褶皱现象推荐给广大读者,现简叙如下: 莫纳湖畔的前寒武系的莫茵岩系主要为变质的砂质及泥质岩,以石英片岩及条带状变粒岩为主。由于泥质含量的不同,使有的条带富含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而呈深色;以长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那干楚地区大民山组细碧角斑岩岩石特征、岩石化学特征、成因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细碧角斑岩经受了钠质交代变质作用和残余气热变质作用,经历了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成因是多阶段次生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变质作用前后岩石的常量化学组织分相对含量被认为是不变的,虽然在不同性质和强度变质作用下,出现地矿物组合比较复杂,仍可利用它的含量与未变质的标准原岩进行类比,从而对变质原岩进行有效的判断。保、尼格里(Poul Niggl)是最早利用岩石化学方法恢复变质原岩成份的学者之一。他和一些人认为:岩石中具最大平  相似文献   

5.
地壳中流体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流体不仅是一种质量运输的介质,更是反应的催化剂或反应物。在一定程度上,变质反应中矿物组合的更替难易度和反应进程主要取决于流体的参与,特别是退变质过程中,流体通过溶解-迁移-沉淀机制使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发生改造。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研究也进一步的表明反应本身促进了裂隙的发生,即反应促进了岩石渗透率,增加了流体与岩石的接触面积,使得流体与岩石反应界面的反应更加快速与完全。同时,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有重要的影响,诸如岩石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应变性质,对地壳变形、断裂、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西洋的麻粒岩带是沿巴西海岸分布的一条宽阔岩带,从巴伊亚州(约10°S)到南里奥格朗德州(约31°S)。这个大陆麻粒岩带是代表由于有中和上元古活动带迭加而连续再生的主要太古宙脆弱带,由多次变质,构造迭加作用和结构重建作用,火成岩体的深熔作用和侵入作用导致其部分破坏。因此这条古老岩带是由几个不同特征的麻粒杂岩组成,正如下述。在巴伊亚州出现了在外亚马孙旋回(2000±200Ma)期间中再生  相似文献   

7.
燕山地区是华北地台北缘东部古陆块的主要部分,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地质发展过程。太古代一套深变质的岩石记录着多次变质作用。退变质作用属变质作用的一种类型,过去对进变质作用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而退变质作用则研究得较少。近二十多年来,各国地质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几年来我们在冀东迁安、迁西、北京密云、张宣等地对麻粒岩相岩石作了一些退变质作用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腾飞 《广西地质》1996,9(3):43-52
桂东金矿产于寒武系水口群浅变质砂页岩内,石英和黄铁矿是各类金矿中主要的载金矿物,成因矿物学标型特征表明,矿床可分为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复合迭加型,以后者为主。据硫,铅,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石英的含金性,晶胞参数和热发光性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等成因信息,论证了成矿物来源,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的关系,金的富集是处于造山带构造环境,经历加里东运动及其以后构造-岩浆活动多次迭加的长期演化结果,据矿物的标型  相似文献   

9.
许多岩石含有一个变质幕跟随另一变质幕的迹象,如被花岗岩侵入的片岩表现出热变质效应迭加在区域变质效应之上。重复变质或者多相变质作用系指几幕相同类型的变质作用。退变质作用是作用于较高级变质岩之上的一种较低级的变质过程,如泥质岩在一个相中转变为硅线石片麻岩,在后一相中退变为绢云一绿泥千糜岩。  相似文献   

10.
在伊尔岗地块东部,在已褶皱的以静力再结晶为主的区域里,整个绿岩带岩石的变质程度,是从葡萄石—绿纤石相至中等闪岩相,而在伴生花岗岩侵入体的强烈形变的动力变质区为中等闪岩相至闪岩麻粒岩的过渡相。与区域重力异常相符合的不同变质程度区的分布及分异的岩墙状超镁铁岩侵入体的出露层位证明,同时生成的绿岩带的变质程度明显地受所处构造体系的控制。在不同变质程度的变火山岩里残余岩相的性质表明较迅速地施加在前未变质岩序上的变质作用是非渐进型的。构造关系和有限的地质年令资料说明在26—27亿年间曾发生过一次范围很广的与老花岗岩基底再活动有关的变质幕,在此期间,太古代地壳中热力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伊尔岗地块东部与超镁铁岩石密切相关的硫化镍矿床有选择性地分布在深变质岩区。  相似文献   

11.
内蒙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系特征和变质动力学   总被引:13,自引:16,他引:13  
本文根据岩石组合、原岩建造、构造、岩浆事件,以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分析,认为内蒙大青山地区高级变质岩系由太古代和早元古代两个变质岩系组成。通过变质矿物组合的转变,讨论了它们的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太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与区域热流异常增高有关,早元古代高级变质起因于造山作用。它们是两次构造性质明显不同的麻粒岩事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 ②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 ③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 ④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 ⑤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 ⑥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碾子沟金红石矿床变质作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碾子沟金红石矿区发生了两次变质作用,第一次距今1862±24.8Ma,变质温压为600-650℃、4~7kPa,使本区岩石普遍发生了变质;第二次较晚,约为晋宁运动后期,变质温压低于第一次,主要使碾子沟组榴闪岩、斜长角闪片岩等岩石中的石榴子石及晋宁期基性岩中的石榴子石、直闪石及钛铁矿不同程度地变质。两次变质作用均与成矿关系密切,第一次使碾子沟组基性岩中约30%的TiO2转变为金红石,第二次使晋宁期基性岩中约50%的TiO2转变为金红石。从两次变质作用波及范围较广来看,本区具良好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石建造、含矿岩系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硫同位素特征等分析,拉拉铜矿属于火山——沉积变质——热液迭加改造的稀土磁铁矿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主研发的岩石松弛-扰动试验装置,测试了岩石加载、松弛、动态扰动和扰动后4个阶段的轴向应力、轴向应变和声发射响应,观察到了岩石试样在动态扰动后应变增加、应力降低的现象,砂岩试样的这种特征比花岗岩明显。初步分析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松弛-扰动过程导致岩石内部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另一方面则是扰动去除后试样的残余变形。在初始压密和弹性阶段,砂岩试样的声发射撞击数少;在接近应变峰值阶段,撞击数骤增;在应力松弛阶段撞击数骤减;在动态扰动阶段,撞击数骤增。声发射是由于岩石损伤引起的,声发射数据反映了岩石的损伤是引起松弛试样在动态扰动后应变增加、应力降低的一个原因。另外,基于砂岩和花岗岩的准静态循环加、卸载试验,对砂岩、花岗岩在不同应变等级下的残余应变进行了定量化;砂岩的残余应变远高于花岗岩,这与砂岩试样在历经松弛-动态扰动后应变增加、应力降低较为明显的趋势相对应。同时,无论是松弛-动态扰动试验还是准静态循环加、卸载试验,岩石的残余变形都会随着卸荷初始应变的提高而增加。岩石的损伤与残余变形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综合作用引起了动态扰动后岩石试样的应变增加、应力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16.
影响地下应力状态的构造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瑞珣  吕古贤 《地球学报》2002,23(2):103-106
成岩成矿的外部条件中压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地下岩石所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上覆岩石的重力,而且来自构造力和热力及其它力。这些力合成一个三轴不等的应力状态,相当一个以最短轴为半径的球状应力迭加一个差应力。前者影响成岩成矿和变质作用,后者控制岩石变形和组构的变化。通过三维应变应力测量,这两部分力通过计算是可以区分开的,因而这将是建立地下深度测算新方法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恢复变质岩原始成分的各种岩石化学方法颇为流行.这些方法都是以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总化学成份或其个别组分不发生变化的原则为基础的.在查明带状变质杂岩发育区的地质特征时有必要运用这些方法.但困难在于,许多情况下用这些方法不可能恢复混合成分的岩石和在非等化学条件下蚀变的岩石.为此,作者提出了定量-矿物恢复法(KMP法).它的基本前提是:1)在非等化学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情况下,几乎总保留有残余区段,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岩石原始成分的信息;2)对于正常的"等化学"变质作用,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含量与岩石的原始化学成分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红透山太古宙锌——铜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经历了多次变质和多期变形作用。目前所保留的矿貌,主要是早太古宇晚期,第二次变质和形变作用造成的。 该矿床遭受第二次较强变形 (500℃—700℃中压条件) 过程中,硫化物矿物朝迭加褶皱和塑性断层所造成的低压区、进行物理迁移(主要为塑性流动)。物理迁移是由处于脆性状态的黄铁矿和部分脉石矿物,发生破裂,与具有不同程度塑形的硫化物矿物等一起产生的迁移。由于主要是硫化物矿物的脆性—延展性转化点的不同,导致了此过程中出现再活化差异迁移。 参照不同硫化物的脆性——延展性转化点的实验数据,结合它的在再就位过程中的先后穿切关系,区内主要硫化物矿物的再活化能力由小到大的序列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 主要由硫化物矿物组成的矿体的变质——重就位可理解为:较强塑性变形过程中,不仅矿体发生了相对位移,而且组成矿体的各种硫化物矿物,尚发生了差异性的再活化迁移,从而造成矿体形状、产状、分布特点及矿石组构等一系列矿床地质特征变化的过程。 各种硫化物矿物的脆性——延性的转化点不同,矿体、围岩及矿体内部组成间的物理性质差异及低压区的存在是变质——重就位的必要条件。硫化物矿体物理性质的变质——重就晓,对变质成矿作用来说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杂岩表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内部普遍发育呈椭圆状或条带状分布的深层次变质岩系,这种岩性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构造迭加、置换和变质均一化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汪毓煌 《地质论评》1965,23(2):103-110
矿床位于古陆与凹陷带的接壤带,并且与深变质岩带相毗邻。区内断裂非常发育,形成一些与深变质带一致的北西西向迭瓦状逆冲大断层,而地层的褶皱比较微弱。火成岩活动比较频繁,加上多次构造活动,使部分岩石受到深度的变质。矿区之南为前震旦纪(?)深变质岩系,呈北西西向狭长条带状分布,为副片麻岩、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