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祁漫塔格位于东昆仑西段,对该地区晚三叠世火成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而且为古特提斯洋俯冲时限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约束。本次在克停哈尔南的二长花岗岩中获得了219.8±0.5 Ma的锆石U-Pb年龄,结合以往获得的年龄数据,可以确定该期火成岩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祁漫塔格东段晚三叠世火成岩为准铝到弱过铝质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显示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花岗岩与流纹岩具有相似的Nd、Pb同位素组成,花岗岩ε_(Nd)(t)值介于-4.66~-4.53之间,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2)为1363~1375 Ma,流纹岩ε_(Nd)(t)值为-4.63,T_(DM2)=1368 Ma。在n(~(143)Nd)/n(~(144)Nd)—n(~(206)Pb)/n(~(204)Pb)图解和Pb同位素组成图解中投影点均位于上地壳和EMII地幔端元附近。祁漫塔格东段晚三叠世花岗岩与流纹岩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形成时间相近,主、微量元素和Nd、Pb同位素特征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或一致性,因此,笔者认为它们为同一时期、同一构造环境下的同源岩浆产物。结合区域资料和本文研究,初步分析认为东昆仑地区该时期处于板块俯冲阶段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古特提斯洋尚未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2.
乌兰拜兴位于东昆仑西段,对该地区中三叠世花岗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还可为古特提斯洋俯冲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证据。本次在乌兰拜兴南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中分别获得了235. 0±1. 0 Ma和245. 4±0. 8 Ma的锆石U- Pb年龄,结合野外接触关系,可以确定该期花岗岩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乌兰拜兴南中三叠世花岗岩为准铝到弱过铝质岩石,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负铕异常,具有较高的\[n(87Sr)/n(86Sr)\]i值(0. 709106~0. 710136)和负的εNd(t)值(-4. 18~-5. 32),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1356~1440 Ma,属I型花岗岩,显示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和本文研究,初步分析认为东昆仑地区该时期处于板块俯冲阶段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古特提斯洋尚未闭合。  相似文献   

3.
刘卫东  平艳丽  刘杰  熊玉新  路晓平  焦秀美  李兆营  曹佳  傅朋远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9-2022010009
本文对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克其克孜苏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克其克孜苏花岗岩中的锆石U- Pb加权平均年龄为442. 3±4. 4 Ma(MSWD=2. 7),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是区域上新解体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SiO2含量为68. 96%~70. 40%,Na2O含量为3. 08%~3. 14%、K2O含量为3. 93%~4. 32%,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 06~1. 13,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U、Th,而不同程度亏损Ba、Nb、Sr、Ti、Zr等高场强元素。结合区域资料及前人成果,本文认为克其克孜苏花岗岩与俯冲碰撞构造环境有关,可能代表了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原特提斯洋在晚奥陶纪—早志留世的俯冲消减作用,为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和南昆仑结合带早古生代的岩浆活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三叠纪是西昆仑造山带地质演化的重要时期,本文首次发现的两个晚三叠世高镁闪长岩岩体对于讨论该造山带中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和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昆仑东部阿克萨依闪长岩(AKSY)和俘虏沟石英闪长岩(FLYT)进行了岩石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阿克萨依和俘虏沟石英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6.7±1.8)Ma和(213.7±2.0)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两个岩体有较高的Mg O含量(分别为4.66%~5.01%和3.37%~3.52%)和Mg#值(分别为59.6~60.3和50.2~51.5),显示出与赞岐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是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阿克萨依闪长岩和俘虏沟石英闪长岩又都明显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Zr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它们的形成过程中有陆壳物质加入。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克萨依闪长岩和俘虏沟石英闪长岩都是由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地幔源区的富集程度、部分熔融程度和熔融深度不同导致两者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鉴于这两个由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闪长岩出露于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的南侧,以及西昆仑造山带中晚三叠世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缝合带南侧的甜水海地体中,本文认为西昆仑古特提斯洋可能曾向南俯冲于甜水海地体之下。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青藏高原不同构造单元基底片麻岩、花岗岩类和火山岩等不同类型岩石的486套Pb同位素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岩石圈存在3种主要类型,即亏损Pb同位素的特提斯洋地幔域端元、富集Pb同位素的喜马拉雅成熟大陆地壳端元和青藏高原北部的过渡型Pb同位素的地幔端元。这3类地球化学端元与前人通过Sr-Nd同位素研究获得的3类端元一致。拉萨地块内部不同类型岩石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出两类岩浆作用,一类是特提斯洋岩石圈俯冲消减再循环和亏损地幔物质注入导致的亲特提斯洋型岩浆作用,另一类是与类似于喜马拉雅大陆地壳物质加入导致的富集地幔源区有关的超钾质岩浆作用。岩浆作用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了特提斯洋俯冲消减作用和随后发生的印度大陆向北拼合、碰撞和俯冲过程,也记录了大规模的壳幔相互作用对高原岩石圈演化与隆升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岩浆岩的岩石组合、分布特征和岩石成因进行研究,探讨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是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重要的构造转换期,岩浆岩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辉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并且广泛出露具埃达克质特征的岩浆岩和A型花岗岩。晚三叠世岩浆岩的出露规模与俯冲阶段相比,规模较小,一般以小岩体、岩株和岩脉侵入于早期岩体和地层中。东昆仑晚三叠世岩浆岩主体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轻重稀土元素具有一定分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岩石类型不同时分异程度、富集和亏损程度有一定差异。大部分晚三叠世花岗质岩浆岩的同位素特征与晚二叠世-三叠纪镁铁质岩浆岩近似,部分具有更高的εNd(t)和εHf(t)值。镁铁质岩浆岩、普通花岗岩、埃达克质岩浆岩在东昆仑各个构造带皆有分布,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祁漫塔格构造带(东昆北)的阿牙克库木湖-香日德断裂附近。东昆仑晚三叠世镁铁质岩浆岩具有弧岩浆岩特征,为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物。普通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岩浆岩多为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少量埃达克质岩浆岩由于与地幔的交代作用,具有幔源特征。A型花岗岩为残留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普通花岗岩、埃达克质岩浆岩和A型花岗岩由于岩浆混合作用,具幔源特征。构造环境研究表明,东昆仑在晚三叠世进入古特提斯演化的后碰撞阶段。巴颜喀拉地块同东昆仑地块的持续碰撞导致地壳加厚,密度增大,使岩石圈重力不稳定发生拆沉作用,引发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产生大量的镁铁质岩浆岩;镁铁质岩浆底侵不同类型地壳熔融及拆沉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岩浆交代地幔,以及岩浆混合和岩浆后期演化,形成了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丰富多样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内晚三叠世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显示,斑状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04±1.7) 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里特曼指数σ为1.70~2.71,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铝饱和指数A/NK和A/CNK比值分别为1.22~1.85和1.03~1.24,属过铝质花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不相容元素Zr、Hf,亏损Ba、Ta、Nb、Sr、P、Ti等元素,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属S型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为-15.83~-3.24,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444~2240Ma,表明可能主要由中—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源岩以砂岩为主和少量泥质岩,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存在分离结晶作用。晚三叠世侵入岩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在俯冲的过程中,幔源岩浆的不断上涌,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揭示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时间不晚于204 Ma。  相似文献   

8.
西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造山带是晚古生代地壳显著生长与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本文采集了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成矿带哈图-别鲁阿嘎希及其附近地区11个岩体共33件花岗岩类样品,对其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示踪等研究,厘定了该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特点与大地构造环境,并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活动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哈图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类主要为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的A型花岗岩类,别鲁阿嘎希等地区存在洋内俯冲与岛弧环境的埃达克岩,显示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环境时空变化的复杂性。该地区花岗岩类εNd(t)值较高(+4.62~+7.53)、εSr(t)值为(-57.61~+18.21),具有中亚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共同特征,为古生代增生的新生陆壳,其源区与亏损地幔组分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巴尔喀什成矿带东段的花岗岩类具有一致性。花岗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2776~19.1677、15.5260~15.5796和38.2080~39.0821,为造山带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哈拉森地区花岗岩类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成  王力圆  田立明  徐净 《地球科学》2018,43(4):1207-1218
哈拉森地区位于东昆仑东段,分布着大量花岗岩,对其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而且可以为东昆仑古特提斯洋俯冲时限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约束.对区内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哈拉森地区的钾长花岗岩和细粒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39.2±1.7 Ma(MSWD=0.19)和232.4±1.2 Ma(MSWD=0.76),属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该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铝、富碱和低钛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到钾玄岩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K、Th、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明显亏损Nb、Ti、P、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非常明显的Eu负异常(δEu为0.27~0.65).哈拉森地区花岗岩具有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同碰撞背景下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这一混合岩浆又经过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形成的,进一步证明东昆仑古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一直持续到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才逐渐转入陆内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地区广泛分布了大量花岗岩.已有的研究工作表明,东昆仑地区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两个时期.本文提供了香日德地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数据和全岩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结合前人对该区不同时期花岗岩的研究成果,对香日德晚三叠世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东昆仑东段香日德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分别形成于223.2±1.7Ma和220.6±1.5Ma,属晚三叠世花岗岩浆作用的产物.根据该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别是A/CNK比值),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和K)和轻稀土(LREE),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和P),以及岩石具有相对高的Isr值(0.70820~0.71148)和相对低的εNd(t)值为-6.4~-3.6和较古老的模式年龄t2DM(1.5~1.7Ga)等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该花岗岩的成因,指出香日德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起源和成因与碰撞后的背景下岩石圈的拆沉诱发的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有关,晚三叠世花岗岩岩浆作用是对自晚海西期以来幔源玄武质岩浆长期的底侵作用及地壳不断加厚的一种响应.它进一步证明在东昆仑地区,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一直持续到早三叠纪,至晚三叠世才全面转入陆内碰撞造山阶段.晚三叠世花岗岩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花岗岩在暗色包体含量、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用幔源物质贡献量的差异以及花岗质岩浆作用所经历的MASH过程的不同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有机质、pH值、P、N对Pb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研究了Pb、Cd复合污染对水稻Pb、Cd富集的作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离子交换态Pb含量减少,但通过转化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质的结合态Pb含量增加,进而增加了水稻对土壤Pb的吸收量;土壤为中性偏碱性时,土壤中Pb的活性和水稻Pb的富集能力均较酸性土壤中有所降低;在土壤中增施氮肥和磷肥可降低土壤中离子交换态Pb的含量,减少水稻对Pb的吸收。因此,土壤有机质、pH值、P、N是影响水稻Pb含量及土壤Pb活性的重要因素。Pb-Cd复合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同时存在Pb、Cd时,Pb元素的存在促进了水稻对Cd元素的吸收,而Cd却抑制了水稻对Pb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分析珠江三角洲顺德区208个蔬菜地表层土样、114个蔬菜样Pb的全量和38个表层土样Pb的形态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b平均值为44.3mg/kg,77.5%的土壤Pb含量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蔬菜Pb超标率为74.6%。用2007年蔬菜土壤Pb的累积速率(1.02mg/kg),预测未来10年土壤Pb含量变化趋势,并分别以150、270、300和8580(mg/kg)为阈值对土壤中Pb进行预警,2007—2017年超过150mg/kg的土壤面积比例有所增加,而超过270mg/kg、300mg/kg的土壤面积比例不变。蔬菜Pb与土壤Pb的全量或有效量之间均存在"高原模式"。蔬菜Pb的空间分布表明,3种蔬菜Pb的高浓度主要位于工业比较发达的城镇,这与土壤Pb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经蔬菜途径吸收Pb的THQ靶标危害系数不超过0.4。不同区域、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THQ排序:THQ高THQ城市THQ中THQ农村THQ低,表明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家庭经蔬菜途径摄入Pb的健康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3.
《Geodinamica Acta》2013,26(5):283-300
The Strandja massif consists of metamorphic basement intruded by large Early Permian plutons of the Kirklareli type and overlain by Triassic metasedimentary cover. Together with its continuation in Bulgaria this massif forms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the Pontides and the orogenic belts of Europe. Various types of orthogneisses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metamorphic basement however these rocks have until now escaped a particular study and therefore the Paleozoic history of the massif is essentially unknown. In this study these rocks are classified and mapped as hornblende-biotite, biotite-muscovite, and leucocratic orthogneisses. Their modal compositions correspond to quartz diorite, tonalite, granodiorite and trondhjemite. Geochemical data suggest a calc-alkaline trend of differentiation and metaluminous character of the parent magmas. Isotopic dating using the single zircon evaporation method has shown that magmatic ages of these orthogneisses cluster within a short time interval between 312±2 and 315 ±5 Ma in the Carboniferous. At the same time inherited ages of magmatic zircons in these rocks record a long lived magmatic activity between 340 and 650 Ma. We infer that the Carboniferous orthogneisses were formed in a magmatic arc that evolved atop of a mature continental basement. Previously established ([1, 2]) Early Permian magmatic event has been confirmed by additional age determinations constraining it at 257±6 Ma. Tectonic setting of this episode is also interpreted as subduction relate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its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urrounding tectonic units.  相似文献   

14.
粤北大宝山矿尾矿铅污染迁移及生态系统环境响应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粤北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床的开发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采选冶产生的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堆积的淋滤酸水, 携带浸滤出的大量重金属离子随着酸水排入下游河道, 严重影响矿区及酸水流域的生态环境。将矿床-土壤(含河流底泥)-水体-生命体视为统一的生态环境系统, 从尾砂、水体、河流底泥、土壤以及食用蔬菜等方面探讨整个环境系统对重金属Pb的环境响应。结果表明: 河流水中高Pb含量直接源于尾砂, 并受水体pH值的显著影响; 河流底泥能够大量聚集水体中的Pb, 在高pH值时, 相对稳定存在, 在水体pH值降低时, Pb会被再次从河流底泥中释放出来, 形成河流二次污染; 土壤中Pb含量受土壤pH值和土壤粒度的影响; 食用蔬菜中Pb的高含量受土壤Pb高含量决定, 并受土壤pH值的影响, 通过改善农业灌溉水质, 提高土壤pH值, 可以降低蔬菜重金属Pb含量。  相似文献   

15.
黎心远  曲晓明  马旭东  陈伟  孙渺 《地质学报》2020,94(4):1264-1281
雄梅地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申扎县,区内分布有舍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雄梅斑岩型铜钼矿,以及桑日、苦嘎矽卡岩铜矿点,相应地发育多套含铜岩浆岩。本文通过系统的锆石U- Pb年龄、全岩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这些含铜岩浆岩的时代和成因类型。初步查明它们先后形成于约110Ma(舍索,雄梅,苦嘎)和80Ma(桑日)两个岩浆活动阶段。雄梅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及源区具有明显的后碰撞阶段特征,其中雄梅矿区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具高铝、钙碱性特征,为由泥砂质沉积岩生成的S型花岗岩。舍索、桑日、苦嘎矿区的含矿岩体均为I型,显示原岩为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这些含矿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出俯冲沉积物组分对岩浆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早白垩世时期,俯冲板片断离,大量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参与岩浆活动,促使上地壳组分熔融,携带大量成矿元素形成含矿岩浆岩,在近地表形成雄梅、舍索及桑日矿床;晚白垩世时期,加厚的岩石圈在重力作用下拆沉,减薄的岩石圈在上涌地幔的底侵作用下发生熔融,形成桑日矿床。  相似文献   

16.
广西钦州湾海岸带孢粉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西钦州湾海岸滩涂的4个钻孔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合 210Pb法测得沉积速率,讨论了该地区大约150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钦州湾地区具有19世纪中-末叶较现在偏凉的区域性气候; 20世纪初期西海岸沉积物中红树林花粉Rhizophora和Aegiceras锐减,反映出红树林滩衰退的特征; 60年代和70年代,钦州湾西海岸线明显向内陆迁移,高潮滩环境向低潮滩演化; 而80年代始,东海岸线由于钦江流域来沙的迅速堆积,沉积速率较高,岸线向海推移明显,沉积物中木本植物花粉和禾本科均有所增加,这和围垦修堤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低潮滩向高潮滩演化有关.钦州湾总体表现出西向扩张,东向缩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成都经济区黄壤土壤剖面Pb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剖面中不同形态铅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了解Pb的土壤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黄壤剖面中不同形态Pb分布特征为例,探讨黄壤剖面中不同形态Pb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其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在黄壤剖面中,Pb总量表现为表层富集、深层稳定的特点;弱有机结合态含量表现为表层富集、深层稳定的特点,其他形态Pb含量剖面分布特征不明显;土壤中的Pb主要是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其他形态Pb含量所占比例较小;成土过程中,随着Pb总量的增加,稳定态Pb含量增加,而活动态相对减少;土壤pH值对各形态Pb含量分布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碳酸盐结合态的影响显著;土壤总有机碳也是影响土壤中各形态Pb含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有机结合态Pb含量影响显著;而随着土壤熟化程度的增加,黄壤剖面中的活动态含量增加,稳定态减少;剖面中的Pb迁移系数和生物可利用系数均较小,说明Pb不易向下迁移,容易在表层富集,对植物及人类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徐国新  李玉静  孙金龙  和越  赵迪  刘晓波  王丹 《地质学报》2020,94(11):3343-3360
太阳沟钼矿床位于冀东地区,矿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围岩接触带内,多呈透镜状、脉状产出。本文通过锆石U- 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辉钼矿Re- Os同位素测年及金属矿物S、Pb同位素分析,对太阳沟钼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准确厘定,并对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进行探讨。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4. 8±1. 5Ma、156. 5±1. 2Ma。辉钼矿的Re- Os同位素测年获得155. 79±0. 93Ma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与锆石U- 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为晚侏罗世构造- 岩浆活动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碱,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黄铁矿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S同位素组成分布比较集中,δ34S黄铁矿值均为正值(介于1. 3‰~1. 8‰之间,平均值为1. 53‰);Pb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206Pb/204Pb值范围为16. 76~17. 44,207Pb/204Pb值范围为15. 28~15. 43,208Pb/204Pb值范围为36. 64~37. 46),均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受地幔混染的下地壳物质熔融。综合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Pb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太阳沟钼矿床属于斑岩型钼矿床,是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壳幔相互作用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重熔,富集大量的金属元素(Mo),最终上升侵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花岗质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花岗质岩石长石的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花岗质岩石是壳幔物质相混合的结果。相对来说流域东部岩体中地幔物质较多,西部岩体则混入较多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20.
210Pb测年方法在岩溶碳酸盐沉积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沉积物中的210Pb,通过大气降水、土壤水渗入沉积物中吸附所得,并且不同沉积物组分和粒级对210Pb的吸附能力不同.笔者以沉积环境稳定、沉积的连续性及其剖面保存的完整性的洞穴沉积物--石笋和流石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取自云南白水台的钙华样品进行210Pb的对比.利用210Ph测年技术方法对岩溶地区不同类型的近代碳酸盐沉积物样品进行测定,并探讨该方法适应范围.结果发现:利用210Pb法能够比较可靠的测定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并根据沉积物的相对垂直深度和210Pb比度的关系,计算出近100 a沉积物年龄和沉积速率.由此可见,210Pb测年技术在岩溶沉积物中的应用,将有助于获取高分辨率的计年,并提供精确的沉积速率,为现代岩溶作用过程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