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5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738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460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1181篇
海洋学   383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3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为研究亚硝酸(HONO)在γ-Al_2O_3(110)表面非均相氧化SO_2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SO_2和HONO在γ-Al_2O_3(110)表面的吸附机制和氧化机制。结果表明,SO_2以分子的形式吸附在完整或缺陷的γ-Al_2O_3(110)表面,而HONO仅在完整表面上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表面氧缺陷的存在不仅会增强SO_2和HONO的吸附强度,而且能诱导HONO在含氧缺陷表面的分解(HONO→NO+·OH)。通过局域态密度(partial density of states,PDOS)和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表明,HONO的分解遵循Haber-Weiss机制。当SO_2和HONO共同吸附在氧缺陷表面时,HONO分解产生·OH,氧化SO_2形成HOSO_2团簇分子。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HONO在矿物氧化物表面氧化SO_2的作用,而且为解释大气硫酸盐气溶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哲杜斯贝是一种以高丰度和低物种分异度为显著特征、在全球广泛独立分布的小嘴贝类。笔者对华南台地相和台间盆地相5个含哲杜斯贝类上泥盆统剖面进行沉积环境和埋藏特征研究,确定华南哲杜斯贝类的原生沉积环境为台地的正常浅水,这与美国和摩洛哥生长在冷泉环境中的哲杜斯贝不同,表明其既可在浅海环境中生长,也可以在冷泉环境中生长,具有较强的生态可塑性。台地相(原地埋藏)的3个哲杜斯贝种群具有以下特征:(1)均呈现出壳体呈层状紧密堆积、集群生长特点,丰度极高,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呈现出由于拥挤生长而导致的壳体生长畸形现象;(2)缺乏其他底栖后生生物,显示了极低的生物多样性;(3)壳体大小—频率分布和生存曲线揭示了3个哲杜斯贝种群都具有非常低的幼年期死亡率特点,同时同一介壳层内哲杜斯贝个体大小均一,表明绝大多数的个体能够达到或接近自然寿命后死亡。上述证据表明,哲杜斯贝具有密集群居生活的习性,其生活在一个独特的、不适合其他后生底栖生物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93.
无人机航磁测量以其高效、安全、低成本等优点逐渐应用到中小面积大比例尺资源勘探领域。本文针对安徽芜湖市三山区22 km2区域构造刻画和找矿前景预测,开展1∶20 000高精度无人机航磁测量工作;推导了欧拉反演求解过程,并分析对比构造指数选取,使用构造指数为0的欧拉反褶积对航磁数据进行反演求解,获得地下磁异常体构造边界解集信息;将其应用到研究区域航磁数据反演,根据反演得到的边界位置和深度信息圈定了18处断裂,并结合异常特征给出了8.7 km2岩浆岩分布区,根据宁芜区域铁矿成矿特点,圈定岩浆分布区及边界为成矿详查区。  相似文献   
94.
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正在引起地学领域的革命,而海量大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是数据高效利用的前提。英国地质调查局作为最早成立的国家地质调查局,拥有海量的地学数据资源,通过近年来对数字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在数据的开放共享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国的最前沿。文章对英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共享方式进行了分析调研,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开放地学的主体组成,以及他们与同行合作建设的数据库。开放地学全面汇总了地调局内的数据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共享将所有数据集有机链接,通过数据和模型的巧妙结合,在满足用户数据需求的同时,对数据的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框架下地球科学数字化工作的良好典范。  相似文献   
95.
Yao  Dunfan  Wu  Jiao  Wang  Guowei  Wang  Pengbo  Zheng  Jun-Jie  Yan  Jinyong  Xu  Li  Yan  Yunjun 《Acta Geotechnica》2021,16(5):1401-1416
Acta Geotechnica - Animal fibers with α-keratin had obvious advantages of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n reinforced 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cemented loose...  相似文献   
96.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作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CO2排放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潜力评估至关重要。目前CCS技术主要包括CO2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封存技术、CO2驱替煤层气封存技术以及咸水层CO2封存技术3类。各类封存技术利用了不同的封存机制,其潜力评估方法也略有差别。油气藏封存和咸水层封存主要利用了构造圈闭储存、束缚空间储存、溶解储存、矿化储存等封存机制,煤层气封存主要利用了吸附封存机制。国内外学者和机构针对各类封存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依据其计算原理可归纳为4类: 物质平衡封存量计算法、有效容积封存量计算法、溶解机制封存量计算法以及考虑多种捕获机制的综合封存量计算法。通过对各类经典方法及其计算原理进行综述,剖析潜力封存量计算方法的内涵原理和应用场景,分析了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CCS潜力评价质量。  相似文献   
97.
利用寿县观测站内的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结合观测站雨量数据及雷达基数据,分析了发生在2015年6月26—30日梅雨期间和2015年8月7—10日超强台风"苏迪罗"影响期间2次强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拟合了雨强与雷达反射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雨强的大小直接影响雨滴谱的特征参量,且随着雨强增大而增大;梅雨锋暴雨中1.0mm直径≤1.5mm的粒子所占比例最多,雨强贡献率最大;台风雨中0.75mm直径≤1.0mm的粒子所占比例最多,但1.0mm直径≤1.25mm的粒子对雨强的贡献最大,说明较大粒子对强降水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8.
承德市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2016年承德市环境监测站和气象站的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承德市O3-8h浓度的影响,探讨了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4-7月是承德市O3-8h浓度较高的月份,O3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为午后浓度高而夜间浓度低;O3污染的天气形势为500 hPa受高压脊和偏西气流影响,850 hPa有强暖平流和20℃以上的高温,地面受低压前部和高压后部之间的偏南气流影响;有利于O3-8h出现高浓度的气象因子为日平均气温大于23℃、日最高气温大于28℃、日平均海平面气压995-1007 hPa、日平均水汽压18-28 hPa、偏南风大于1 m·s-1。利用气象因子综合评分建立臭氧污染指数,与O3-8h浓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7553,说明臭氧污染指数能较好地预报臭氧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99.
基于双波段图像的玉米长势自动观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 of the inshore intensification of super typhoon "Hato", the 13 th super typhoon in 2017. The aspects of typhoon structure, evolution of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d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are analyzed using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Guangdong Automatic Station, Shenzhen Doppler Radar data, NCEP 1°×1° reanalysis data, NCEP 0.25°×0.25°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 etc.Additionall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ST change on the intensity of "Hato", the WRF model and ECMWF 0.125°×0.125° reanalysis data are combined to conduct 3 sensitivity tests on"Hat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nshore intensification of "Hato"included the strengthening and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continuous increase of low level moisture transport, an anomalous warm SST area north of 20°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 extreme divergence valu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exceeding 6 ×10-5 s-1, and vertical environmental wind shear between 1.1 m/s-4.8 m/s. The intensity of"Hato"was ver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SST. When the SST rose or dropped by 2℃, the minimum central pressure of the typhoon changed by about 13 hPa or 11 hPa,respectively. SST indirectly influenced the intensity of the typhoon through affecting latent heat transport and sensible heat trans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