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1篇
  免费   2440篇
  国内免费   3368篇
测绘学   1587篇
大气科学   1411篇
地球物理   2165篇
地质学   5845篇
海洋学   1860篇
天文学   206篇
综合类   813篇
自然地理   1442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682篇
  2021年   844篇
  2020年   637篇
  2019年   756篇
  2018年   674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656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782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以p-硝基苯酚-β-D-氨基葡萄糖苷(pNP-NAG)为底物,研究产物类似物:p-羧基苯酚和苯酚对青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羧基苯酚和苯酚对该酶有抑制的作用,IC50分别为20.0和100.0mmol/dm^3.p-羧基苯酚和苯酚对酶的抑制均表现为竞争性类型,其抑制常数K1分别为5.03和25.67mmol/dm^3.结合产物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NAG)抑制作用表现为反竞争性类型,判断NAGase水解pNP-NAG反应为有序双双反应(Ordered Bi Bi).  相似文献   
4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并对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及规范。分别从PharmGKB、DisGeNET、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得到颈椎病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补阳还五汤与颈椎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活性成分97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交集靶点64个,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等;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结合紧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提供相应条件。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广泛,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43.
大民屯凹陷地层水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潜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研究发现,本区油田水总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浓度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水体主要为陆相成因并受地表水渗入的影响较大,变质程度高,油田水的演化与盐类的溶解有关。该区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可为本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的判别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44.
1 .IntroductionRecentlygreatinteresthasbeenshowninthedevelopmentofverylargefloatingstructuressuchasMegaFloatofJapan (Isobe ,1 999)andMOBofUSA (Remmers ,1 999) .Owingtotheirextremelargesizeandgreatflexibility ,thecouplingbetweenthestructuraldeformationandfluidmotionissignifi cant.Thisisatypicalproblemofhydroelasticity .Efficientandaccurateestimationofthehydroelasticresponseofverylargefloatingstructuresinwavesisveryimportantfordesign .Manymethodshavebeenproposedinliteratureforthepredictiono…  相似文献   
45.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46.
废弃海洋桩基平台拆除方案的系统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平台拆除是一项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涉及许多技术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采取适当的拆除方案是工程安全、经济、环保地进行的基础和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对拆除方案的评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环境、工艺、安全、经济、工期的角度建立了拆除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群决策层次分析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对拆除方案进行系统的评估。经实例验证,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可科学、公正、快捷地对方案进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47.
以乙二胺和氯乙酸为原料,在低温常压下合成乙二胺二乙酸(EDDA),再以EDDA与癸酰氯反应制得N,N'-双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采用核磁共振波谱确证了其结构;对产品的临界表面张力、起泡及稳泡能力、乳化能力及润湿渗透性能进行表征.在25℃时,N,N'-双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溶液的临界表面张力为28.1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6×10-3 mol/L.显示出该产品有优良的起泡稳泡性能、乳化性能及润湿渗透性能,是1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48.
分析了几株自南海及东海分离的亚历山大藻的rDNA部分序列信息,其中包括核糖体大亚基(LSU)rDNA的5′端D1-D2区序列,以及5.8SrDNA和ITS区序列;同时也对实验室保种的部分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亚历山大藻相关序列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序列分析中的参考。采用ClustalX及MEGA2软件对所得到的序列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分离自南海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分离自东海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即便是在ITS区和LSUrDNA等高变区,其序列信息也完全一致。与基因库中搜索到的其它亚历山大藻rDNA序列信息相比较,中国沿海的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序列更接近于塔玛复合种的“亚洲温带”基因型。对于分离自南海的另外两株未定种的亚历山大藻,通过对比序列信息,发现它们与相关亚历山大藻(A.affine)非常接近。分离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minutum)在序列上与分离自新西兰的藻株相似,而与分离自欧洲的微小亚历山大藻藻株相差较大。中国沿海亚历山大藻rDNA序列信息的获得为针对有毒藻种设计特异性核酸探针,发展灵敏快速的生物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离子色谱分析在黄土和粉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中存在着大量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以往的测试方法多为原子吸收和ICP—MS,离子色谱法在测试黄土样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中应用不多。将黄土地质标准样品进行消解后用离子色谱进行测试,测试效果良好,重复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准确度和精密度符舍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本实验方法测试的离子含量都在仪器响应呈线性的最佳测试范围之内,标准曲线经回归后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9。黄土样品的分析结果与粉尘气溶胶样品的离子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对于探讨粉尘起源以及沙尘暴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