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0篇
  免费   1135篇
  国内免费   1603篇
测绘学   478篇
大气科学   669篇
地球物理   1166篇
地质学   2324篇
海洋学   1218篇
天文学   517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19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977篇
  2011年   1081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1003篇
  2008年   1033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893篇
  2005年   612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72.
张亦陈  高江涛  张喆  姜鹏  秦松 《海洋科学》2007,31(12):64-68
研究了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对除草剂草丁膦的敏感性以及温度对草丁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裙带菜配子体对草丁膦敏感;统计学分析得出了草丁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裙带菜配子体的半致死浓度(LD50)及95%可信限;温差达到10℃时,相同处理时间各组内不同处理温度样品的LD50之间呈现显著差异,第6天的LD50由10℃组的15.78 mg/L降为20℃组的11.56 mg/L和25℃组的10.33 mg/L。研究发现可以尝试采用草丁膦作为裙带菜配子体遗传转化的选择试剂。  相似文献   
73.
度量泥炭腐殖化度的一种简便方法:泥炭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度量泥炭腐殖化程度简便易得的指标——灰度。通过将同一剖面灰度测量结果与传统的腐殖化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导致二者变化的因素大致相同。泥炭赋色物质鉴定的实验表明腐殖质含量变化是引起灰度在剖面上变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用灰度值作为泥炭腐殖化程度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海洋环境观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回顾了近年来海洋观测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同时指出了海洋观测技术的局限性,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发展海啸、风暴潮和孤立内波等灾害性强海洋动力过程的监测技术和预警研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75.
水母毒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母 (Jellyfish)属于腔肠动物门 ,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海域 ,是海洋杂食性生物。我国除北海分布偏少以外 ,大部分海域都广泛存在。自古以来 ,水母既能供人食用 ,又可入药为人治病,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如气味咸温 ,无毒 ,主治妇人劳损 ,积血带下 ,小儿风疾 ,丹毒 ,汤火伤等[1]。水母的刺丝囊中含有毒素物质。当水母大量存在时 ,人们在海上的活动如捕捞、游泳、养殖等将受到干扰 ,当水母刺到人时 ,轻则皮肤红肿 ,疼痛 ,重则死亡 ,因此它成为沿海地区伤人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日本一核电站曾因大量水母而被迫停机。另一…  相似文献   
76.
2002年2月—2004年11月对胶州湾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进行长期调查发现,胶州湾异养细菌丰度在105—106cells/ml之间,其中河口区域和近岸区域数量较高,其它区域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夏季、秋季细菌丰度较高(分别为7.4×105、7.2×105cells/ml),冬季和春季丰度较低(分别为4.1×105cells/ml、5.9×105cells/ml),且在一年内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波动。从季节尺度上看异养细菌丰度与温度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R=0.54)。对大肠菌群的研究表明,河口区域的大肠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并且河口区域大肠菌群常年处于严重超标状态(最高为1.1×106cells/L,超过国家前三类水质标准的100倍)。根据大肠菌群的数量状况可以将胶州湾分为三个区域,即严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轻度污染区。该区域划分与通过营养盐对胶州湾区域的划分(富营养区、中度营养区、贫营养区)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7.
2001-2002年天目湖(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6月~2002年5月,对天目湖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天目湖共有浮游植物7门75属,其中年平均丰度为5026.20×104个/L,以蓝藻为主,占总丰度的54.45%;而年平均生物量为(15.364±9.103)mg/L,其中硅藻居首位,为6.634 mg/L,占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的43.18%;其周年变化是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丰度在5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而生物量则在5、7、10月出现3个峰值。浮游植物丰度从大坝处1#点到河流入湖口的9#、10#点变化不明显但略有增加,而生物量则呈明显增加。通过对水温、透明度、营养盐与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与水温、T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N/P比、透明度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与TN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78.
1 引言有效群体大小(Ne)为群体内所具有的相当于理想群体繁殖个体的数目[1~3],在群体遗传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很多报道[4~6].当 Ne 较小时,由于瓶颈效应,野生或养殖群体倾向于近交水平的增加[7].早期研究表明,为了避免近交衰退,确保群体短期内的生存能力,最小的Ne值应为 50; 如果要维持适当的遗传变异,进而确保长期的生存能力,Ne 数量不应小于500[8,9].在贝类养殖方面也有一些研究[10,11],如Hedge cock等[10](1992)估计了牡蛎(Crassostrea gigas 及C. virginica)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等16个人工…  相似文献   
79.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DNA序列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序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基因组的产物——蛋白质组,但是蛋白质组的研究相对于基因组来说却要复杂得多。蛋白质组技术是在细胞内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综述了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出现的背景、起源、概念、研究技术、研究内容、面对的挑战、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陆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目前,普通生物方面的蛋白质组工作开展得较多,海洋生物方面却相对滞后。种种迹象表明,开展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对揭示生命的奥秘、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0.
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高的珠江口和广东沿岸的水体而言,色素打包效应较强,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0%和20%;对微型浮游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打包效应较弱,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影响平均仅为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除叶绿素a之外的辅助色素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蓝绿光波段,三个航次440 nm波长处对总吸收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4%,43%和53%,其中对珠江口和广东沿岸航次的水体主要是光合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贡献,而对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除了光合类胡萝卜素以外还要受到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由于河口、近岸和外海水体藻类粒级结构和辅助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海北部水体建立比较精确的生物光学模型时,需考虑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