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5篇
  免费   1670篇
  国内免费   2782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5603篇
地球物理   855篇
地质学   1423篇
海洋学   36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51篇
自然地理   95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517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两种初始场MM5模式预报效果对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南  侯瑞钦 《气象科技》2009,37(2):129-134
为了解本地MM5模式的预报性能,根据其预报结果,检验了基于NCEP和T213两种初始场MM5模式在河北以及京津地区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的降水、日极值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MM5晴雨(雪)预报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对于降水的分级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可用性逐渐降低,但整体来看基于NCEP初始场的预报均比T213初始场预报效果明显;在日极值温度预报中,最低温度效果优于最高温度,T213初始场的预报对日最高温度预报的准确率较高,NCEP初始场的预报则在日最低温度预报中略胜一筹;对08:00相对湿度的预报,两者的预报效果基本相同,绝对误差都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6月1~2日大理市暴雨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和每小时的雨量资料分析发现: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影响特征,雷达水平风廓线资料可以很直观地显示随时间变化风场的垂直结构;高空气流的向下脉动与降水强度的增强有着紧密的联系;风廓线雷达产品(垂直速度、折射率结构常数和信号噪声比)清楚地反映降水的开始、结束以及降水的强度。  相似文献   
993.
十堰市气候干旱分析及预报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十堰市7个代表站1953-2006年的降水资料和气温资料,用降水距平百分率(R指标)这一传统的干旱等级划分方法,并考虑到气温引入了P指标对干旱等级进行了划分,揭示了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十堰是我国中部地区干旱频发地区之一,干旱存在自身的周期性和连续发生的规律,地理分布是北部重于南部。造成十堰干旱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东亚大槽、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大陆高压)。这3个系统交替影响并控制该市:春季主要是东亚大槽稳定;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为主、大陆高压控制次之;秋季大陆高压控制为主、副热带高压控制次之。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的干旱,给出了具体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珠江流域1961-2007年气候变化及2011-2060年预估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珠江流域1961-2007年气温、降水量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2011-2060年预估结果,分析了流域过去47 a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并预估未来50 a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过去47 a温度呈上升趋势,约升高1.8℃。冬季增温最明显,夏季最弱。未来50 a流域温度仍呈上升趋势,A1B情景下升幅约1.9℃,并且年际变化增强。A2和B1两种排放情景下秋季升温最显著,冬季最弱,A1B排放情景与此相反。过去47 a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夏、冬季和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未来50 a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A1B排放情景降水增加最多,约为230 mm。A2、A1B和B1情景下降水季节分配未发生显著变化。年降水和冬季降水的年际变率增强,秋季减弱。  相似文献   
995.
松花江流域气候变化及ECHAM5模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松花江流域1961-2000年观测气温、降水量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1世纪前50 a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了松花江流域1961-2000年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1世纪前50 a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气候变暖区域响应的先锋,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自1980年代初持续升高,升温幅度比较显著;年降水量在1961-2000年无明显增加或减少趋势,年代际差异也不大。相对于1961-1990年的气候场,21世纪前半叶,年平均气温仍将呈明显增加趋势,到2040年代升温幅度达1℃以上,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可能微弱增加,但冬季平均气温和冬季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春季降水量也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6.
冷锋云系降水中尺度结构的一次TRMM卫星观测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RMM(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资料,对一次低槽冷锋云系和江淮气旋共同影响下的冷锋积层混合云系中雨带和雨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冷锋的不同部位云系结构很不均匀,可分为典型的积层混合云系、均匀的层状云系和弱的积层混合云系3种类型,南部典型的积层混合性云系中存在明显的短回波带结构,短回波带的平均长度63.0 km,宽度19.4 km,平均降雨率14.54 mm/h,同时短回波带中还有明显的雨核特征;北部均匀的层状云系中,大范围的降水在1~2 mm/h之间,其中嵌有2~7 mm/h大小不等的较强降雨带,并且存在冷锋雨带结构;中部较弱的积层混合云系中以冷锋雨带和冷锋前的暖区雨带为主,冷锋雨带上有多个雨核的结构;同时,不同性质的云系结构如短回波带、雨核以及均匀的层状云的降水的垂直廓线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采用GFS(全球预报系统)产品预告图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2007-2008年汛期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GFS预报产品对汛期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基于BGM的暴雨集合预报初始扰动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增长模繁殖法(BGM)思想,采用AREM(新一代区域η坐标模式),研究了暴雨过程中,初始随机扰动在繁殖循环中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结果表明,初始扰动的演变决定于环流背景场的结构和大气中的湿物理过程。背景场不仅影响扰动的演变规律,而且决定了扰动发展的敏感区域。初始扰动随时间演变存在两个敏感区,一是背景场的大风速区,二是降水区附近。对流层高层,大风速区附近扰动得到最优发展;对流层中低层,扰动不仅沿大风速区发展,且与降水区配合较好。初始扰动发展的机理也有两种,一是大气湿物理过程引起的位势不稳定或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二是由风切变引起的大气动力不稳定。高层扰动的增长,以干大气的动力不稳定占优,中低层扰动的发展主要是湿物理过程的贡献,初始扰动在模式中的发展与降水的发展是同“源”的,有利于降水发展的环境也有利于初始扰动的发展,从而影响了降水的可预报性。所以利用暴雨预报模式制作集合预报时,BGM仍是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160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及其环流特征。文中取“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执行组指出的华南地区的16站来代表华南地区,侧重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同期的环流特征。研究发现:华南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呈现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华南前汛期近50年的总的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1950年代前期和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为相对多雨期,而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为相对少雨期,1990年代为正常波动期。华南前汛期降水存在3 a、5 a、7 a、14 a的周期。在分析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大气环流场的特征时发现:华南前汛期多雨年时南亚高压和副高都偏弱,华南地区低层的水汽通量辐合加强,而且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气流上升运动加强,容易形成降水;而少雨年的情况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000.
雷达可随时跟踪雨区范围、暴雨走向和降雨量的变化,而降雨是水文预报最重要的输入信息,对于水文预报、水库蓄放及江河流域水量的短时洪水预报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在介绍雷达测雨及国内外雷达测雨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国内雷达测雨在水文预报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雷达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思路,探讨了雷达测雨在我国水文应用中的前景及其发展方向。数字化雷达测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高程图等系列新信息,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的开发,并将极大地拓宽水文预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