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208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海带中细胞激动素的纯化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样品于 2 0 0 1年采自青岛太平角海湾 ,用三种不同方法处理样品 ,通过对实验方法及条件的筛选 ,确立了提取、纯化和分离海带中细胞激动素的方法步骤和流程。结果表明 ,最佳方法的基本步骤为 :( 1 )用甲醇∶水∶醋酸 ( 70∶ 30∶ 3,V/V/V)从海带组织中提取出细胞激动素 ,再用PVPP柱去除提取液中的酚类和其他杂质 ;( 2 )将提取液通过连在一起的PVPP柱、DEAE柱和C1 8柱 ,以纯化样品并同时从自由基、核苷、核苷酸和葡糖苷型细胞激动素混合物中分离出核苷酸型细胞激动素 ;( 3)用接有氨基柱的正相液相色谱进一步将葡糖苷型细胞激动素分离出来 ;( 4 )用C1 8液相色谱柱分离其他各种细胞激动素  相似文献   
12.
南海南部约30 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196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Bond周期事件在本海区皆有表现,说明“西太平洋暖池”在末次冰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离子色谱分析在黄土和粉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中存在着大量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以往的测试方法多为原子吸收和ICP—MS,离子色谱法在测试黄土样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中应用不多。将黄土地质标准样品进行消解后用离子色谱进行测试,测试效果良好,重复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准确度和精密度符舍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本实验方法测试的离子含量都在仪器响应呈线性的最佳测试范围之内,标准曲线经回归后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9。黄土样品的分析结果与粉尘气溶胶样品的离子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对于探讨粉尘起源以及沙尘暴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有毒虾夷扇贝体内的毒素成分,共检出了6种麻痹性贝毒组分,主要以毒性较低的C1和C2毒素为主,GTX3和GTX2次之,STX和neoSTX含量很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的各毒素组分毒性总和与小白鼠生物测试法毒性测试结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5.
C18SEP-PAK反向液相色谱在海洋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杰  洪华生 《海洋学报》1991,13(5):657-661
本文简述了C18SEP-PAK微型色谱柱的反向液相色谱技术在测定海水中微量有机物、微量金属和金属有机络合物等方面的应用。C18SEP-PAK反向液相色谱技术和其他仪器的联用,为海水微量元素形态的测定开辟了新的简便,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水域两种拟菱形藻的形态学鉴定及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分离自广东大亚湾的两种潜在产毒拟菱形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毒性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确认藻种为细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cuspidata)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藻的常规培养样进行软骨藻酸毒素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软骨藻酸.鉴于以上两种拟菱形藻存在着潜在产毒特性,不同培养条件的诱导实验尚需继续.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指纹法在海上油污染源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了气相色谱指纹法在海上油污染源鉴别中的应用。该鉴别方法基于样品的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分析,选择既能表征油种固有特性,又受风化影响较小的正十七烷(n-C17)、正十八烷(n-C18)、姥鲛烷(phy)、植烷(phy)和正二十烷(n-C20)等特征烷烃作为判据,可信度大,而且整个操作流程短(一般不超过半天),较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综述了气相色谱在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和海洋石油勘探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近10年来以气相色谱为手段研究海洋化学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南海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中主要含有C_9—C_(30)一元饱和脂肪酸,其中n-十六酸含量占脂肪酸组分的40%以上。单烯和二烯酸的含量较低,缺乏多烯酸及前列腺素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少量二元酸类、4-及5-羰基羧酸,其中后两者是首次在红藻中发现。南海细基江蓠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与南海海域水质较清、光照充足及水温较高等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包合态三氟氯氰杀虫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氟氯氰菊酯农药的防治效果。寻找适宜的农药新剂型,我们用液相法制备了三氟氯氰菊酯-β-环糊精包合物,并以水为基质进行了稳定性观察,同时又以差热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确认了包合物的形成,以旋光度法证明两者间的包合比。结果表明,三氟氯氰菊酯与β-环糊精可形成1:1型包合物,该包合物稳定性高,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而且在水中稳定,所以有望通过环糊 包合作用将三氟氯氰菊酯帛成水剂;当以气相法测试包合态三氟氯氰菊酯含量时,必须将其解络,使之成为游离状态,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