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福建漳州海域麻痹性贝毒的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雪虹  宋振荣 《台湾海峡》2006,25(4):478-483
本文通过对漳州海域的养殖区栉孔扇贝扣僧帽牡蛎为期1a的麻痹性毒素(PSP)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以了解贝类海产品的安全性.贝毒测定按照AOAC小白鼠法进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贝毒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漳州海域的栉孔扇贝为该海域轻微PSP染毒贝类,含量为1.83~3.23MU/g;漳浦古雷和东山铜陵的栉孔扇贝样品检出率分别为66.7%和16.7%.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样品中PSP成分为B1、GTX1/4、GTX2/3及STX和C毒素.漳州海域贝类PSP含量很低,未超出安全食用标准;但毒素分布存在季节差异,春季检出率较高.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贝毒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部分海域麻痹性贝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产于大连、深圳、广西北海和福建厦门海域的贝类进行麻痹性贝毒检测,选取部分有毒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毒素成分分析。小白鼠生物检测法检测结果表明,样品消化腺毒素含量为0—25.3MU/g,剔除消化腺的其他贝类软组织均没有检测到PSP的存在。消化腺和其他软组织的毒力加权平均值为0—2.6MU/g,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的限定值4MU/g。大连海域染毒样品的检出率为50%,在四个海域中最高,福建海域检出率则最低。高效液相色谱毒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和广西北海海域贝类所含PSP成分相似,包含有C毒素(C1/2),GTX毒素(GTX1—4)和STX,而大连海域贝类含有的毒素组分与前两者有较大差异,且随贝类采集的不同时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采自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7.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5月份采集的六横的西格织纹螺、岱山的毛蚶组织提取液进行麻痹性贝毒素测定,结果显示,六横的西格织纹螺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0.178Mu/g,毒力值为0.0356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由GTX2、GTX3、STX、dcSTX、C2组成:岱山的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3.494Mu/g,毒力值为0.6987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由STX、NEO、C1、C2组成。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2.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10月份在南麂列岛采集的棒锥螺的组织提取液进行麻痹性贝毒素的测定,结果显示棒锥螺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0.705Mu/g,毒力值为0.1409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有GTX1、GTX2、GTX3、NEO、C1、C2组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贝中发现微量的Homo-YTX毒素组分,这是首次报道在我国贝中检出此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TXs是一类含有2个磺酰基的脂溶性多环聚醚类化合物,对小鼠的腹腔注射急性致死毒性很高,毒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我国贝类体内生物毒素成分复杂,亟需进行毒素成分结构、来源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分布规律及安全限定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于2001年和2002年,对广东省近岸海域的18个地点进行了贝类生物采样。采用Oshima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贝类的主要毒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染毒贝类含有的高毒性毒素STX,GTX1检出率较低,而低毒性毒素C1,C2,GTX5及中等毒性毒素GTX3,GTX4检出率较高;与2001年相比,2002年染毒贝类毒素成分的检出率和检出的毒素含量有所降低,贝类消化腺在这方面变化尤其明显;主要染毒贝类是华贵栉孔扇贝、翡翠贻贝和长牡坜等;不论消化腺或壳内全部软组织,贝类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大亚湾和大鹏湾海域>深圳湾、珠海海域和粤东海域>粤西海域;大亚湾和大鹏湾的翡翠贻贝和华贵栉孔扇贝样品中,毒性效能较高的STX,GTX1和GTX4等成分均占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于199芹年10月从香港海域底泥分离后于实验室人工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麻痹性贝毒的组成;按照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的小白鼠生物检定标准方法测试其毒性。结果表明,所含毒素成分主要是膝沟藻毒素-2(GTX2),含量为94.13×10-12g/cell;次要成分是膝沟藻毒素-4的N-磺基氨基甲酸衍生物C4,含量为15.67×10-12g/cell,测得其毒性为(3.23-4.11)×10-6MU/Cell。研究表明,所用的微藻麻痹性贝毒的提取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都比较容易和有效。  相似文献   

7.
渤海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毒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渤海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的麻痹性贝毒毒素,为渤海天津海域的赤潮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实验室培养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选取对数生长期、平台生长期的裸甲藻以及平台生长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微藻进行麻痹性贝毒(PSP)毒素分析。结果:裸甲藻细胞内不含有麻痹性贝毒(PSP);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内含有C毒素和GTX1-4毒素,该微藻每个细胞毒素含量约为10.81 fmol/cell。结论:裸甲藻细胞内虽不含有麻痹性贝毒(PSP),但不能排除其含有其它毒素的可能。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内含有麻痹性贝毒(PSP),属于有毒微藻,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在自然环境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体内麻痹性贝毒(PSTs)的净化过程,从黄海北部大窑湾海域采集了受PSTs污染的虾夷扇贝,将其转移至黄海的棋盘磨水域,该水域未曾有PSTs污染的报道。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检测30天净化过程中虾夷扇贝体内PSTs的组分和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在第9天,虾夷扇贝软体中的PSTs的含量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且,初期扇贝体内PSTs的净化率高于后期。扇贝各组织器官中PSTs含量分析发现,消化腺中的PSTs含量最高,这对于人类健康和扇贝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还发现,虾夷扇贝的死亡率与PSTs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的累积与排出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摄食实验,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对麻痹性贝毒(PSP)产毒藻的敏感性及其累积和排出毒素的特征.有毒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在短时间内可对栉孔扇贝的摄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投喂毒藻的浓度越大,对摄食作用的抑制越明显.栉孔扇贝对PSP贝毒的累积能力很强,实验中,48 h后内脏累积毒素就高达5000μg STXeq100g-1,但其毒素排出速率较慢,在24d解毒阶段后内脏中的毒素还没有下降至国际贝毒食用安全标准水平的80μg STXeq 100g-1.各毒素组成比在整个累积与排除过程中有较大变化,GTX1,GTX4在累积阶段比例下降,同时GTX2,GTX3比例上升;内脏中GTX2:GTX3的比值逐渐增加.毒藻中PSP贝毒毒素组成和贝体中PSP贝毒毒素组成之间的主要差别是GTX4含量的减少和GTX1含量的升高;而扇贝粪便中的毒素组成却与对数生长期的毒藻极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海域虾夷扇贝体内脂溶性藻毒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海洋中有毒藻类产生的藻毒素能够经由食物链在滤食性贝类体内累积,危及人类健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可以对多类脂溶性藻毒素进行同步分析,是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检测的首选方法。本文应用液-质联用方法,对北黄海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中的脂溶性毒素进行了分析。虾夷扇贝样品于2011年采自北黄海海域,并解剖为闭壳肌、外套膜、内脏团和性腺四部分。在虾夷扇贝中共检测到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 toxin 1,DTX1)、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 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四种脂溶性毒素成分。在扇贝各组织中,内脏团毒素含量最高(OA:1.97—2.99μg/kg;DTX1:4.97—77.29μg/kg;PTX2:1.12—50.08μg/kg;YTX:825—6680μg/kg),其次是性腺和外套膜,闭壳肌中毒素含量最低。各组织之间的毒素组成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均以YTX含量最高,占脂溶性藻毒素总含量的90%以上。除YTX外,扇贝体内还存在一定量的OA、DTX1和PTX2毒素,虾夷扇贝中检出PTX2在我国系首次报道。北黄海海水样品中存在较高密度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可能是虾夷扇贝体内OA,DTX1和PTX2的潜在来源。为防范虾夷扇贝中藻毒素造成危害,应进一步强化对北黄海海域贝类中藻毒素及海水中有毒藻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海藻毒素及有毒微藻产毒原因种调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我国近海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基本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南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 21世纪初,北黄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近几年,渤海和福建近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可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微藻有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等。采用小鼠生物法检测我国近海腹泻性贝类毒素超标率32%左右,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仅有3起超标的研究报道;现行小鼠生物法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假阳性问题十分突出,应尽快废除;腹泻性贝类毒素均是脂溶性的,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在我国近海常年可检出,偶有虾夷扇贝毒素和鳍藻毒素超标现象。可产生脂溶性毒素微藻有鳍藻和原甲藻及网状原角藻等。失忆性贝类毒素在我国近海常有检出,但无超标现象;产毒微藻有拟菱形藻等。西加鱼毒素在我国南海污染较重,但毒素标准物质的匮乏,限制了西加鱼毒素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未确定产生西加鱼毒素的微藻。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结合已成为藻毒素快速准确检测成熟的技术,逐渐代替小鼠生物法和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2.
Shellfis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even inter-tidal and two sub-tidal sites between 23 May and 8 June 1999 in Vancouver Harbour and were analysed for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 using a mouse bioassay. PSP was detected in mussels collected at four sampling sites in English Bay and Burrard Inlet, at a concentration below 20 microg saxitoxin equivalents (STXeq)/100 g wet weight.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沿岸染毒贝类的麻痹性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1-12月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域的24个采样点,1997年6-7月对舟山群岛、大亚湾、大鹏湾3个重点海域的23种经济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岸贝类的麻痹性毒素(PSP)含量从未检出到每百克肉含PSP403MU。在4个海区中,以南海海区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检出率为最高,上述2个采样期的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8.6%。黄海海区贝类抽提液的毒性试验均未引起实验小鼠死亡。各海区的主要染毒贝的种类亦有不同:渤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长牡蛎Crassotreagiga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等;东海的主要染毒种类有织纹螺Nassarius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llppinenrum、杂色蛤R.varigata等;南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文蛤Meretrixmeretrix、翡翠贻贝Pernaviridis、合浦珠母贝Finctadamartensii等。  相似文献   

14.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于1990-1992年间在广东沿海采集24种贝类,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毒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大部分生物体均不同程度的积累了麻痹性毒素;大亚湾和大鹏湾2种贝体存在着12或13种麻痹性毒素的成分;贝体中麻痹性毒素存在着一定的季节差异。还对贝体中的毒素和有毒藻类的出现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