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4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刺参染色体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取材容易、结果稳定可靠的刺参染色体制备方法,分别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rtfcus)胚胎和成体为材料对刺参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原肠后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获得分裂相效果最好;以成体呼吸树、成体肠组织为材料时,也能获得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但存在着细...  相似文献   
22.
三种海产帘蛤目贝类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大竹蛏、紫石房蛤和中国蛤蜊的鳃组织为材料,经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素处理,低渗作用后,采用滴片法和压片法制片,对3种贝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38条,大竹蛏的核型为26m+6sm+2st+4t,NF=0;紫石房蛤的核型为32m+2sm+4st/t,NF=2;中国蛤蜊的核型为20m+16sm+2st/t,NF=4.在3种贝类的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23.
何丽斌  周宸  黄瑞芳  林琪 《台湾海峡》2010,29(4):473-477,594,594
采用鱼鳍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犬牙缰虾虎鱼(Amoya canin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臂数为NF=84,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臂数为NF=68,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其中犬牙缰虾虎鱼的染色体数目是文献中尚未报道的1类虾虎鱼染色体类型.  相似文献   
24.
We performed a karyotype analysis on four species from Phylum Nemertea using regenerating somatic cells. Two palaeonemertean species, 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 and Cephalothrix sp., had the same chromosome number (2n=28), but different karyotypes (16 m+10 sm+2 st, NF=54 and 22 m+4 sm+2 st, NF=54, respectively). The karyotypes of the two heteronemerteans, Notospermus geniculatus and Ramphogordius sanguineus were 2n=38, 30 m+6 sm+2 sm/st (NF=76/74) and 2n=56, 48 m+4 sm+4 sm/st (NF=112/108),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5.
双核型旋扭构造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佐勋 《地质学报》1990,64(2):93-106,T00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旋扭构造类型——双核型旋扭构造。它以具有两个砥柱为特点,区别于单核型旋扭构造。双核型旋扭构造旋回面组合形态最常见的有S形、反S形,其次有椭圆弧形、双曲线形,有时还可见涡轮状等。在野外构造研究基础上,文中提出了绕双砥柱旋扭运动的力学模型。采用流变学原理与方法,得到了这种构造型式的应力场与变形场的伯格斯粘弹性解析解。并进行了模拟实验。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力学模型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6.
27.
前曾报道(Hua 1981,Hua &Dong 1983)大眼鲷匹里虫以孢囊型寄生于长尾大眼鲷和短尾大眼鲷的胃、幽门垂、肠道、肠系膜、性腺、肝、脾、腹壁肌肉等部位,孢子有大、中、小三种形态。  相似文献   
28.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尤锋  刘静  徐成 《海洋科学》1998,22(2):51-53
1996年12月对养殖的美国红鱼采用注射秋水仙碱方法,取其肾脏直接进行染色体制片,镜检得:美国红鱼染色体数目 为48条,全部是端部 着丝点染色体,其核型公式是2n=48t,臂数NF=48。  相似文献   
29.
蓝身大斑石斑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的细胞生物学特征,作者采用体内注射PHA培养肾细胞法对蓝身大斑石斑鱼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核型为2n=48t,属于石斑鱼属鱼类典型的高位类中原始类群,是石斑鱼属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早的物种。  相似文献   
30.
4种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蜂巢石斑鱼(Epinephelus merra)、鲑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ario)、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及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经核型分析,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核型一样,2n=48=4m 6sm 4st 34t,NF=62;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的核型一样,2n=48=48t,NF=48。由染色体数目2n=48可知,4种石斑鱼在鱼类系统中划分为高位类;由核型组成不同,可以将4种石斑鱼分为两大类: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属于一大类;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属于另一大类。此外,按总臂数多少来分,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为特化类群: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为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