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测绘学   412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510篇
海洋学   67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 1500 Ix and 5000 Ix) on the total lip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ix strains of marine diatoms Cylindrotheca fusiformis (B211 ),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l14, Bl18 and B221) Nitzschia closterium (B222) and Chaetoceros gracilis (B13) was investigated.The total lipids of B13, Bl14, and B211 grown at 5000 Ix were lower than those grown at 1500 Ix. No evide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Bl18, B221 and B222. Fatty acid composition changed considerably at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although no consist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a single FA and light intensity. The major fatty acids of the 6 strains were 14:0, 16:0, 16:l(n- 7) and 20:5(n-3) . Cylindrothecafusiformis had high percentage of 20:4n - 6 (9.2 - 10.9% ) . The tot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rl all 6 strain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ight intensity. The percentage of the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ight intensity in all strains except Chaetoceros gracilis.  相似文献   
2.
INTRODUCTIONItwasgenerallyconsideredpreviouslythatthecorrosionofsteelinseamudwasnotserious.However,itwaslaterfoundthatthecorrosionrateofsteelinsomeseamudwashigherthanthatinseawater(King,1980;Sehmide,1982;Guoetal.,1997;Hou,1998).Therearesomereportsthatthecorrosionr…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养殖场患病暗纹东方鱼屯(Takifaguobscurus)的鳃、肠、肝、肌肉及溃疡部位分离到9株菌株,经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其T-22、T-11、J-2、H-3、H-5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通过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API20E细菌生化快速鉴定试条的测定,分别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证实这5株菌为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物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霍乱弧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嗜水气单胞菌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氟嗪酸、环丙沙星、复合磺胺对类志贺邻单胞菌有一定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海岛沿岸水域微生物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浙江海岛沿岸水域中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及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异养细菌的数量较多,其数量分布范围在2.04×104~8.36×106个/dm3之间;氨化细菌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3~1.1×106个/dm3之间;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6个/dm3之间。细菌的数量与环境中营养盐的浓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海区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浙北海区,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为41.6%,在浙中海区为46.9%,在浙南海区为64.9%。  相似文献   
5.
1Introduction 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APB) are facultative heterotrophs that can utilizelight for photosynthesis. These unique-functioningbacteri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marine environ-ments, such as coastal waters (Shiba et al., 1991…  相似文献   
6.
游志勇  汤熙翔  肖湘 《台湾海峡》2007,26(4):555-561
通过自行改进的高压培养罐及高压设备,对深海沉积物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的筛选,获得6株具有较强耐受压力的细菌.16SrDNA的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分别属于6个不同的菌属.压力生长试验的结果表明这6株细菌在40MPa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属于兼性嗜压菌.对不同压力下生长的细菌做显微镜检,结果显示,除了一株芽孢杆菌在40MPa下的菌体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外,其它5株细菌在压力条件下的菌体的分裂均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盐田中嗜盐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连云港台南盐场盐田中取卤水和底泥样品,以盐(NaCl)为限制性生长因子,主要采用12%NaCl平板,对样品中的嗜盐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培养计数研究。结果表明,盐田中的嗜盐菌类群在菌落、个体特征以及数量分布上有所不同,并且底泥中的菌量比卤水中高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初步研究本研究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围隔养殖对虾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变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溶解有机碳 (DOC)含量波动在 5 .2 99~ 13.39mg/ L之间 ,平均为 8.5 3mg/ L± 2 .2 5 mg/ L;颗粒有机碳 (POC)含量波动在0 .6 5~ 6 .6 3mg/ L之间 ,平均为 3.2 5 mg/ L± 1.76 mg/ L;总有机碳 (TOC)含量波动在 6 .92~ 2 0 .0 2mg/ L之间 ,平均为 11.78mg/ L± 3.82 mg/ L ;其中 DOC∶ POC∶ TOC为 0 .72∶ 0 .2 8∶ 1。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海水中各种有机碳的含量 ;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养殖期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其变化与 DCOD的变化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1989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和1990年1月(冬)秦山邻近水域表层水中石油降解细菌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了温度、含油量、营养盐、溶解氧、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其数量变动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测区表层水中石油降解菌数量最高值达1.1×10~5个/dm~3,最低值为400个/dm~3,季节变化波动于97~4.9×10~4个/dm~3之间,菌量变化与水温,含油量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趋势,认为测区高营养盐、高溶解氧状况可能不成为石油降解细菌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并指出测区低丰度的石油降解菌数量与该海区低水平的油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无硫细菌处理高浓度鱼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生活污水的沉降污泥中分离出三株红色无硫细菌,经鉴定R1为胶质红假单胞菌(Rhodopscudomonas gelatinosa),R2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 palustris)、RS-1为红螺属(Rhodosprillum)的一种。R1与R2均为兼性需氧和兼性光能利用菌,RS-1为专性厌氧光合菌。作者提出了它们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和最适生长条件,最后确定R1、R2是较有利用前途的优势种类。作者利用上述分离的菌株对高浓度的鱼品废水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得出R1对CODcr的去除率约为65%,R2的去除率为74%以上。二者混合使用可提高至87%。作者还发现废水中的非光合性杂生菌有助于提高光合细菌的净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